王丹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中的早期应用.方法 对17例重症MAS患儿早期应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组),另18例同样病情患儿采用常频机械通气(对照组),并对其机械通气时间、血气指标、合并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用机时间缩短,从而住院时间缩短(均P=0.000),治疗组PCO2高于对照组(P=0.000),PaO2/FiO2、PaO2、pH值;治疗组与对照组相似,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外,各项合并症两组均相似.结论 早期应用高频振荡通气可以降低患儿病死率,减少合并症的发生,有效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并由此缩短住院时间和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曹松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康复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康复新液保留灌肠配合口服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6例,并与单纯口服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8例做对照,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结论 康复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好.
作者:王俊明;何学华;李宏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妇产科手术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法 随机选择ASA Ⅰ、Ⅱ级妇产科手术病人300例,采用针内针法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高平面、达高平面所需时间、骶神经阻滞完善率、术中麻醉效果、术后头痛等并发症.结果 腰麻起效时间1~3min,高平面面T11~T5,达高平面平均时间8.22分钟,麻醉效果:优97.33%,良2.67%,低血压发生率7.33%,心动过缓发生率4.0%,全部病例骶神经阻滞完善,无术后头痛发生.结论 CSEA既综合了腰麻和硬膜外阻滞两种麻醉的优点,又基本克服了各自的不足,使麻醉效果更加完善,并显著降低了并发症,尤其适用于妇产科及外科之盆腔、会阴、下肢手术的麻醉.
作者:王学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芬太尼复合新斯的明用于上腹部手术后硬膜外腔镇痛(PCEA)对肠蠕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0例,各组配方分别为0.1%罗哌卡因+0.001%芬太尼+新斯的明1mg+氟哌利多2.5mg+0.9%生理盐水共100ml、0.1%罗哌卡因+0.001%芬太尼+氟哌利多2.5mg+0.9%生理盐水共100ml和0.1%罗哌卡因+吗啡5mg+氟哌利多2.5mg+0.9%生理盐水共100ml.手术结束后均按各组配方开始PCEA,背景流量2ml/h,自控量0.5毫升,锁定时间15分钟.分别纪录4、8、12、24、36和48h镇痛效果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 3组术后按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芬太尼复合新斯的明应用于上腹部手术后镇痛可以加速胃肠蠕动的恢复,有利于手术后患者的康复.
作者:肖宇;周淑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本文通过对12起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提出护理人员应加强服务意识,强化业务素质,加强有效地护患沟通,护理管理者也应正确认识和处理护理纠纷,才能避免或减少护理纠纷的再发生.
作者:曹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中毒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住院的急性中毒患儿35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59例儿童急性中毒中,治愈和好转334例(93.4%),放弃治疗10例,死亡15例,病死率4.18%(2.11%~6.25%).结论 儿童急性中毒的发生农村高于城市,以灭鼠剂中毒为主要因素;1~3岁儿童春季急性中毒发生发生多.预防儿童急性中毒应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和急救知识的普及工作.
作者:徐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针对西部贫困地区县医院的现状与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西部地区卫生体制改革道路和管理模式,构建新时期县医院的发展思路,建设群众信任、社会满意、政府放心的新型县医院.
作者:李仕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食管次全切除、食管胃颈部或胸内吻合术后胸胃排空障碍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对960例食管癌病人行食管次全切除、食管胃颈部或胸内吻合术后发生胸胃排空障碍的1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其排空障碍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结果 13例胸胃排空障碍者中9例为功能性排空障碍(FDGE),4例为机械性排空障碍(MDGE).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经保守治疗全部治愈,机械性胃排空障碍均行手术治疗,1例开胸,3例经腹手术,1例死亡,其余治愈.结论 胸胃排空障碍以颈食管胃吻合术常见.胸胃排空障碍诊断不难,重要的是对功能性和机械性排空障碍进行及时的鉴别诊断.发生原因多与手术操作和术后处理不当有关.幽门成形术、术中精细操作、加强术后处理对胸胃排空障碍有一定预防作用.
作者:岑小波;陈光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超声对胆总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2例胆总管病变的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胆总管结石36例,胆总管上段至肝门部肿瘤5例,胆总管囊肿1例,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胆总管蛔虫20例.结论 超声是诊断胆总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能直接观察胆总管病变情况,但对胆总管泥沙结石及胆总管肿瘤的区别要综合多因素共同分析,以求更准确的诊断.
作者:李志强;姚庆荣;张贵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在动物模型和人体中的研究业已证实,中风的发病存在遗传易感因素.但目前仍不能对常见中风类型相关遗传因素做出准确界定,主要是由于中风本身的复杂性、其他危险因素的合并存在和人类种群的遗传异质性所致.相反,对单基因型中风的研究已取得了重要突破.一种中风动物模型--自发性高血压脑卒中大鼠模型,对研究中风的遗传因素极富参考价值.其中,心钠素基因已在自发性高血压脑卒中大鼠模型和两类不同的人类种群研究中被确定为中风基因.特别是心钠素基因结构的改变与个体发病的一致性,提示突变依赖机制在中风易感性中的重要作用.近应用的中间疾病表型提供了一种简化归纳的方法,可能对脑血管意外相关基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钰铭;何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子宫下段瘢痕妊娠、宫颈妊娠治疗选择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研究方法分析我院2000年8月~2005年8月收治的36例子宫下段瘢痕妊娠和宫颈妊娠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例病例中保守治疗组31例,子宫切除组5例.血β-HCG变化情况、超声检查病灶大小和病灶周围血流情况、患者停经月份在这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对治疗结果有影响.结论 子宫下段瘢痕妊娠和宫颈妊娠治疗选择的相关因素包括:血β-HCG变化情况、超声检查病灶大小和病灶周围血流情况、患者停经月份.超声检查病灶周围血流情况可能是其中重要的治疗选择相关因素.
作者:孙国娟;何翔;罗红;江恩利;李征宇;赵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颈、胸、腹联合切口治疗高位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总结50例高位食管癌经颈、胸、腹联合切口手术治疗后的情况.结果 经对我院50例高位食管癌实施颈、胸、腹联合切口手术治疗后,发生各类并发症15例,死亡3例(6.0%),其中发生心肺并发症9例(18.0%),吻合口瘘3例(6.0%).结论 颈、胸、腹联合切口治疗高位食管癌疗效好,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可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张劼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通过对医院制剂的检验发现,医院制剂从外部标签到内在质量和自制质量标准都还有许多问题,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有效,我们必须加强对医院制剂的监管力度.
作者:孙琼;熊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对慢性盆腔疼痛的病因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对64例慢性盆腔疼痛病人腹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术前体检异常率37.50%(25.63%~49.36%),腹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异位和慢性盆腔炎分别占54.69和20.31%,疼痛原因不明者占10.94%.结论 腹腔镜诊治慢性盆腔疼痛直接,确诊率高,疗效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周玲;徐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数字透视在不孕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数字透视下对499例不孕症患者做子宫输卵管造影,并用导丝对其中351例输卵管阻塞患者做输卵管再通术治疗.结果 89.0%(444/499)的患者造影发现异常,其中输卵管阻塞297例,输卵管结核13例,子宫粘连39例,盆腔粘连87例,子宫发育异常8例.输卵管再通成功率87.7%,再通后受孕率35.7%.结论 数字透视下子宫输卵管造影提高了疾病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减少了医患双方的X线辐射,水容性对比剂比碘油安全、准确,输卵管再通术可作为输卵管阻塞性疾病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林杰;缪南东;杨林;邓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与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症状和体征的关系.方法 464例早期RA患者中,234例抗CCP抗体阳性,230例抗CCP抗体阴性.比较两组患者早期症状、肿胀关节数、压痛关节数、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在晨僵、早期症状的类型、部位、分布、患者病情分级、C反应蛋白水平等没有差异,不同关节平均压痛和肿胀关节数亦相似.结论 抗CCP抗体阳性和抗CCP抗体阴性早期RA临床表现相似.
作者:周彬;刘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针灸解除椎管内麻醉术后尿潴留的疗效和护理价值.方法 对椎管内麻醉术后小便排出困难的67例患者(排除前列腺肥大等器质性病变所致的排尿困难者),随机分为针灸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两组患者的自行排尿情况.结果 针灸组自行排尿32例(94.12%),对照组自行排尿16例(48.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针灸能有效地解除患者因椎管内麻醉术后所致的尿潴留.
作者:黄兰;杨云春;杨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脑出血的病因及并发症的发生机理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4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2例,好转20例,死亡18例.好转20例中均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结论 高血压为脑出血的主要病因及危险因素,并发症对预后起着重要作用.有效防治高血压,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对提高脑出血的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勇;王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抑郁焦虑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的社会心理因素.方法 门诊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女性患者30例,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结果 有抑郁症状者3例(10.00%);有焦虑症状者5例(16.67%);两症状均有者2例(6.57%).抑郁或焦虑症状的发生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疾病本身对患者情绪的影响程度有关(P=0.008),在影响患者的重大事件的发生、文化程度、工作(劳动)量、经济收入满意度、性生活次数等方面,有焦虑或(和)抑郁症状者与无症状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生比例较高,应进行对症用药和心理治疗.
作者:贾玉俭;许良智;乔林;张波;康德英;唐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物理因子与基础疗法的综合治疗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50例患者采用物理因子与基础疗法综合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基础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42例(84%),好转7例(14%),无效1例(2%);对照组痊愈23例(46%),好转17例(34%),无效10例(20%).治疗组痊愈率优于对照组(秩和检验,u=4.102,P=0.000).结论 联合应用物理因子的综合疗法治疗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较单纯的基础疗法明显地缩短病程,提高疗效,控制病情发展.
作者:史玉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