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强;姚庆荣;张贵芳
IgA肾病是一组肾小球系膜区有IgA为主的颗粒性沉积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免疫机制和遗传因素是当前研究的两大切入点;治疗应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轻重进行针对性的综合治疗.
作者:栾森;马行一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全髋关节置换(THA)手术数量增长迅速,翻修的病例也逐年增加,而髋关节翻修手术的难点就是骨缺损,根据髋臼骨缺损的不同分型,可采用不同方式的髋臼假体固定;某些THA术后并发症需行翻修手术也值得关注.现就髋臼假体翻修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蔡东岭;赵劲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发生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方法 以临床诊断的冠心病病人33例与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检测两组人员的血尿酸、血脂、血糖.结果 冠心病组血尿酸、高密度脂蛋白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尿酸明显增高,高尿酸血症有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又一危险因素.
作者:李珂;罗俊;付爱军;燕纯伯;杨政芳;张淑琼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时期医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医院的发展和学科建设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进一步强化重点学科建设,是当前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现实问题.
作者:王波;杨国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评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α-L-岩藻糖苷酶(AFU)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微粒子酶免发光技术(MEIA)测定40例PHC,20例肝硬化和2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中β-HCG、AFU、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等6种PHC癌性标志物.结果 PHC患者上述6种指标与肝硬化组和正常人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Ⅰ期PHC的β-HCG、AFU和AFP与Ⅱ、Ⅲ期PHC相比,变化无显著性.结论 检测β-HCG、AFU有助于发现AFP阴性肝癌,两者联合检测可望提高PHC早期诊断率.
作者:张云东;韩兴权;杨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在基层及社区医院中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30例经辅检确诊,因故不能进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在密切观察临床转归的情况下,尽早使用2~3联有效抗生素静脉滴注,同时内服外敷中药加针灸治疗.结果 治愈、好转病例中腹痛多在当天减轻,4天内基本缓解,有197例经复查B超正常,治愈率85.65%(81.12%~90.18%),有效率88.69%.与单纯中医或西医药疗效比较,该疗法疗效显著(u=3.295,P≈0.000).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急性阑尾炎是一种积极、稳妥、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莉莎;李莉新;张兰;刘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宫颈炎与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758例宫颈炎进行分析,了解宫颈炎类型、临床症状、体征与宫颈分泌物培养解脲支原体之间的关系.结果 758例宫颈炎中,解脲支原体阳性的有359例,占47.36%;其中以宫颈黏膜炎类型阳性频率高(245例),占32.32%,阳性与分泌物性状有关.结论 宫颈炎与解脲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特别是宫颈黏膜炎类型,应予以重视.
作者:吴丽秋;陈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耻骨后保留尿道的前列腺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29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耻骨后保留尿道的前列腺切除术,出院后随访3个月~1年,全部排尿通畅,术前性能力者,术后均能保持正常的射精功能.结果 29例手术全部成功,随访期间疗效稳定,无并发症.结论 耻骨后保留尿道的前列腺切除术,疗效确切、稳定、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少,恢复快.
作者:古国君;龙亚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子宫三角形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 37例病人术前准备同子宫次全切除术,取下腹纵或横行切口入腹腔,环扎宫颈峡部及卵巢血管,切除两侧子宫角内侧1厘米及子宫峡部组成的三角形区域,缝合创面,逐层关腹.结果 21例随访者无1例原发病复发,7例术前性生活不满意,术后明显改善,18例性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善.结论 改良子宫三角形切除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保障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于亚莉;高树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物理因子与基础疗法的综合治疗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50例患者采用物理因子与基础疗法综合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基础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42例(84%),好转7例(14%),无效1例(2%);对照组痊愈23例(46%),好转17例(34%),无效10例(20%).治疗组痊愈率优于对照组(秩和检验,u=4.102,P=0.000).结论 联合应用物理因子的综合疗法治疗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较单纯的基础疗法明显地缩短病程,提高疗效,控制病情发展.
作者:史玉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西咪替丁预防危重患儿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7例患儿随机分为西咪替丁预防组46例与对照组51例.两组均给予对症、支持和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对照组不再给其它药物,预防组静脉予西咪替丁每天10~20 mg/kg,分3次应用,连用4天.结果 预防组发生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儿(10.87%)低于对照组(31.37%),且出血症状轻.结论 西咪替丁预防危重患儿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疗效确切.
作者:梁敏;窦洪渠;刘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阿托品抗异丙酚和芬太尼的副作用和防止人流综合症及术后腹痛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1000例孕期在40~80d自愿要求无痛人流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实施无痛人流中使用阿托品,比较两组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和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阿托品在无痛人流中能够有效防止人流综合征的发生,并能减轻术后腹痛.结论 阿托品能有效桔抗异丙酚和芬太尼引发的呼吸、循环抑制,从而防止呼吸减慢、心动过缓、血压下降以及术后恶心呕吐、腹痛的发生,有利于保证手术质量和安全性,可推广应用.
作者:林晓玲;陈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对急诊输尿管镜治疗顽固性肾绞痛应及时准确给予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完善各项准备工作;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发生,使顽固性肾绞痛患者早日解除病痛,治愈疾病,节约经费.
作者:王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颈、胸、腹联合切口治疗高位食管癌的疗效.方法 总结50例高位食管癌经颈、胸、腹联合切口手术治疗后的情况.结果 经对我院50例高位食管癌实施颈、胸、腹联合切口手术治疗后,发生各类并发症15例,死亡3例(6.0%),其中发生心肺并发症9例(18.0%),吻合口瘘3例(6.0%).结论 颈、胸、腹联合切口治疗高位食管癌疗效好,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可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张劼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地榆升白片对妇科肿瘤化疗中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45例,口服地榆升白片,3片/次,3次/d;对照组40例,口服鲨肝醇100mg/次,3次/d.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查血常规,30天为1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使用30天及60天,总有效率分别为88.88和91.11%;对照组使用30天及60天,总有效率分别为67.50%和75.00%,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地榆升白片对妇科肿瘤化疗过程中白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疗效.
作者:徐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9并列句中的语法成分要平行一致成对连接词both,and;either,or;neither,nor;not only,but also前后的句子成分要一致,由从属连词构成的从句中,语法成分也要一致,不能一个是句子,一个是短语;同样是短语,不能一边是名词,一边是非谓语形式等.例如:
作者:宋双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在诊断下肢静脉疾病中的价值.方法 对16例20侧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15侧下肢静脉反流性疾病、4侧下肢静脉阻塞疾病及1侧下肢静脉先天性疾病均做出正确诊断.结论 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对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赖照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导致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本文介绍产科与儿科协作抢救新生儿窒息的经验与体会,希望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王玉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数字透视在不孕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数字透视下对499例不孕症患者做子宫输卵管造影,并用导丝对其中351例输卵管阻塞患者做输卵管再通术治疗.结果 89.0%(444/499)的患者造影发现异常,其中输卵管阻塞297例,输卵管结核13例,子宫粘连39例,盆腔粘连87例,子宫发育异常8例.输卵管再通成功率87.7%,再通后受孕率35.7%.结论 数字透视下子宫输卵管造影提高了疾病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减少了医患双方的X线辐射,水容性对比剂比碘油安全、准确,输卵管再通术可作为输卵管阻塞性疾病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林杰;缪南东;杨林;邓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本文就血液透析中的发热反应、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的原因及院内控制措施进行了介绍,可供各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工作人员借鉴参考.
作者:李虹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