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加强医院重点学科建设

王波;杨国平

关键词:医院, 学科建设, 人才, 学科带头人
摘要: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时期医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医院的发展和学科建设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进一步强化重点学科建设,是当前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现实问题.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全程温馨分娩服务模式探讨

    目的 探讨笑气分娩镇痛两种服务模式对镇痛效果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采用笑气镇痛分娩的393例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两组的镇痛效果及分娩结局进行研究.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产程较对照组缩短;新生儿窒息率也较对照组低.结论 全程温馨分娩强调环境、心理因素及医护人员的态度对无痛分娩结局的影响,对提高产科质量、降低难产率及剖宫产率均有积极作用.

    作者:熊丽;何娅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浅谈加强医院重点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时期医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日益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医院的发展和学科建设都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进一步强化重点学科建设,是当前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现实问题.

    作者:王波;杨国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 100例有剖宫产指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照组用单纯硬膜外麻醉,每组50例.观察指标:麻醉前、麻醉显效后、胎儿娩出后5分钟的血压,麻醉显效时间(麻醉注药至手术开始的时间),胎儿娩出后1、5分钟时Apgarl评分,术中辅助镇痛药情况,术后头痛情况并统计.结果 A组麻醉显效后,血压下降较明显,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胎儿娩出后5分钟A、B两组血压变化无差异(P>0.05).A组麻醉起效时间比B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新生儿娩出后1分钟时Apsar评分无差异(P>0.05).B组有26%由于镇痛不全辅助镇痛药,A、B两组均无麻醉头痛并发症.结论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的麻醉可行,比单纯硬膜外麻醉有更大优越性.

    作者:陆伟峰;陆宏;戴晓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12起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本文通过对12起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提出护理人员应加强服务意识,强化业务素质,加强有效地护患沟通,护理管理者也应正确认识和处理护理纠纷,才能避免或减少护理纠纷的再发生.

    作者:曹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子宫三角形切除术的术式探讨

    目的 探讨子宫三角形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 37例病人术前准备同子宫次全切除术,取下腹纵或横行切口入腹腔,环扎宫颈峡部及卵巢血管,切除两侧子宫角内侧1厘米及子宫峡部组成的三角形区域,缝合创面,逐层关腹.结果 21例随访者无1例原发病复发,7例术前性生活不满意,术后明显改善,18例性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善.结论 改良子宫三角形切除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保障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于亚莉;高树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伽玛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伽玛(Gamma)钉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0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在C臂透视下先行闭合复位,复位良好后,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顺行植入大小长短适宜的伽玛钉固定.结果 获得1~3年随访者28例,术后3个月不负重行走,术后6~8个月(平均6.5个月)骨折骨性愈合.随访期内,髋关节活动良好、下肢功能恢复到伤前水平者22例;髋关节轻度疼痛、活动尚好者5例;髋内翻、活动受限者1例.结论 Gamma钉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固定牢靠、康复快等优点.

    作者:邱永湘;孟炼;张生权;伍玉军;肖启述;卢永华;陈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右侧大阴唇带蒂纤维瘤1例

    病例 女,34岁,因右侧大阴唇带蒂肿物2年于2002年2月入院.肿物起初如米粒大小,仅感发痒,无疼痛,肿物逐渐增大突出,基底部缩细而远端膨大形成一如梨形带蒂肿物并向远端延伸.入院前4个月,肿物远端皮肤溃破,可见一面积3cm×4cm大小的皮肤溃疡区,并有少量脓性分泌物.肿块无压痛,无搏动感,摆动瘤体无异常不适,双侧腹股沟区未扪及淋巴结肿大.临床诊断:右侧大阴唇带蒂纤维瘤.

    作者:罗秀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16例下肢静脉顺行造影报告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在诊断下肢静脉疾病中的价值.方法 对16例20侧下肢静脉顺行造影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15侧下肢静脉反流性疾病、4侧下肢静脉阻塞疾病及1侧下肢静脉先天性疾病均做出正确诊断.结论 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对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赖照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论护士职业素质

    护理是艺术与科学及爱心的结合,护理工作范畴随医学的发展逐步扩展.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意识及卫生服务需求的扩大,对护士工作性质及护士素质要求日益提高.所以,护士必须具备较高的修养和良好的素质,不断更新观念,提高服务质量,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作者:郑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26例溃疡性结肠炎

    目的 观察康复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康复新液保留灌肠配合口服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6例,并与单纯口服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8例做对照,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结论 康复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好.

    作者:王俊明;何学华;李宏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改良骶管麻醉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改良骶管麻醉的临床效果,以评估该方法的临床用应价值.方法 会阴部手术1240例,均采用改良骶管麻醉,穿刺点为骶裂孔中点,药物随机使用2%利多卡因和0.75%左旋布比卡因.结果 有1198例(96.6%)获得良好麻醉效果,应用左旋布比卡因患者可获得(10±2)h以上术后镇痛.结论 改良骶管麻醉易于操作,成功率高,安全性好j使用左旋布比卡因可明显增加术后镇痛时间.

    作者:王跃斌;何常佑;姚洪林;张仕彬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宫颈炎与解脲支原体感染

    目的 了解宫颈炎与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758例宫颈炎进行分析,了解宫颈炎类型、临床症状、体征与宫颈分泌物培养解脲支原体之间的关系.结果 758例宫颈炎中,解脲支原体阳性的有359例,占47.36%;其中以宫颈黏膜炎类型阳性频率高(245例),占32.32%,阳性与分泌物性状有关.结论 宫颈炎与解脲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特别是宫颈黏膜炎类型,应予以重视.

    作者:吴丽秋;陈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足月妊娠临产前后羊水、母血和胎盘中TNF-α的表达

    目的 探讨TNF-α在足月妊娠临产前后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将足月妊娠60例,分为临产组30例和未临产组30例,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母血、羊水中TNF-α,免疫组化SABC法对胎盘中TNF-α进行定位和定量检测.结果 临产组羊水中TNF-α水平较未临产组升高(P=0.000),胎盘中TNF-α定位于胎盘滋养细胞,且临产组较未临产组升高(P=0.000).两组母血中TNF-α水平无变化(P=0.109).结论 临产后羊水、胎盘中TNF-α发生了变化,而母血中的TNF-α无变化,足月妊娠局部组织的TNF-α升高可能导致了分娩发动.

    作者:罗克燕;王豫黔;陈明;王少军;胡琼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阿托品在无痛人流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阿托品抗异丙酚和芬太尼的副作用和防止人流综合症及术后腹痛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1000例孕期在40~80d自愿要求无痛人流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实施无痛人流中使用阿托品,比较两组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和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阿托品在无痛人流中能够有效防止人流综合征的发生,并能减轻术后腹痛.结论 阿托品能有效桔抗异丙酚和芬太尼引发的呼吸、循环抑制,从而防止呼吸减慢、心动过缓、血压下降以及术后恶心呕吐、腹痛的发生,有利于保证手术质量和安全性,可推广应用.

    作者:林晓玲;陈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耻骨后保留尿道的前列腺切除术29例报告

    目的 评价耻骨后保留尿道的前列腺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29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耻骨后保留尿道的前列腺切除术,出院后随访3个月~1年,全部排尿通畅,术前性能力者,术后均能保持正常的射精功能.结果 29例手术全部成功,随访期间疗效稳定,无并发症.结论 耻骨后保留尿道的前列腺切除术,疗效确切、稳定、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少,恢复快.

    作者:古国君;龙亚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输卵管扭转3例

    病例1 12岁,左下腹阵发性疼痛,伴恶心呕吐1天,门诊摄尿路平片见左输尿管中下段一花生米大小结石影,拟尿路结石收住泌尿外科.无发热、腹泻、血尿,初潮半年,无停经史.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左下腹压痛,无肌卫及反跳痛.实验室检查:HB 115g/L,WBC 14.0×109/L,N 0.80.给予解痉、抗炎治疗后疼痛渐加剧.B超提示子宫左侧可见65 mm× 37 mm×60 mm包块.

    作者:马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西咪替丁预防危重患儿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

    目的 探讨西咪替丁预防危重患儿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7例患儿随机分为西咪替丁预防组46例与对照组51例.两组均给予对症、支持和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对照组不再给其它药物,预防组静脉予西咪替丁每天10~20 mg/kg,分3次应用,连用4天.结果 预防组发生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儿(10.87%)低于对照组(31.37%),且出血症状轻.结论 西咪替丁预防危重患儿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疗效确切.

    作者:梁敏;窦洪渠;刘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急诊输尿管镜治疗顽固性肾绞痛的护理体会

    对急诊输尿管镜治疗顽固性肾绞痛应及时准确给予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完善各项准备工作;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发生,使顽固性肾绞痛患者早日解除病痛,治愈疾病,节约经费.

    作者:王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NDPK的结构与功能

    nm23是第一个被人类发现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为编码17KDI~NDPK样蛋白质,该蛋白具有二磷酸核苷激酶样活性,本文就nm23家族成员的分子结构、各自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特点、亚细胞定位和功能做一个综述.

    作者:邱亚;杨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27例急性肾衰患儿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不同程度、不同病因所致急性肾衰患儿的预后.方法 27例急性肾衰患儿据病情、病因分组,了解急性肾衰的治疗与结局的关系.结果 27例中8例肾前性肾衰并发症少,经保守治疗存活;19例肾实质性肾衰存活率11例.并发症多见贫血、出血、脑病、呼吸衰竭,病死率高.结论 早确诊,早治疗,对因施治,是降低急性肾衰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刘亚琼;余静;何晓芸;刘蓉;谢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