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咪替丁预防危重患儿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

梁敏;窦洪渠;刘娟

关键词:危重患儿, 西咪替丁, 上消化道出血
摘要:目的 探讨西咪替丁预防危重患儿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7例患儿随机分为西咪替丁预防组46例与对照组51例.两组均给予对症、支持和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对照组不再给其它药物,预防组静脉予西咪替丁每天10~20 mg/kg,分3次应用,连用4天.结果 预防组发生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儿(10.87%)低于对照组(31.37%),且出血症状轻.结论 西咪替丁预防危重患儿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优于对照组,且疗效确切.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NDPK的结构与功能

    nm23是第一个被人类发现的肿瘤转移抑制基因,为编码17KDI~NDPK样蛋白质,该蛋白具有二磷酸核苷激酶样活性,本文就nm23家族成员的分子结构、各自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特点、亚细胞定位和功能做一个综述.

    作者:邱亚;杨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血液透析中常见感染的控制

    本文就血液透析中的发热反应、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的原因及院内控制措施进行了介绍,可供各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工作人员借鉴参考.

    作者:李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宫颈癌中AIB1蛋白表达水平的初步研究

    目的 初步研究宫颈癌中AIB1蛋白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组织、18例宫颈癌中AIB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AIB1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7.8%.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逐渐降低,AIB1蛋白的表达水平有不断增高的趋势.AIB1的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结论 AIB1基因的过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韩肖燕;郄明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思美泰治疗慢性重型肝炎49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思美泰对慢性重型肝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9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将思美泰1 000 mg加入10%GS 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持续2~4周,对照组则未加用思美泰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肝功能改善,随访5年,治疗组效率(93.88%)高于对照组(61.23%).结论 思美泰对慢性重型肝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徐力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急诊输尿管镜治疗顽固性肾绞痛的护理体会

    对急诊输尿管镜治疗顽固性肾绞痛应及时准确给予护理干预,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完善各项准备工作;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并给予相应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发生,使顽固性肾绞痛患者早日解除病痛,治愈疾病,节约经费.

    作者:王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危重新生儿转运与护理

    危重新生儿转运是新生儿急救工作的重要环节.在转运途中对新生儿进行及时保暖、抢救、监护以及观察等一系列治疗及护理工作,能大大提高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作者:李秀君;梅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的综合治疗

    目的 观察物理因子与基础疗法的综合治疗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50例患者采用物理因子与基础疗法综合治疗;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基础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42例(84%),好转7例(14%),无效1例(2%);对照组痊愈23例(46%),好转17例(34%),无效10例(20%).治疗组痊愈率优于对照组(秩和检验,u=4.102,P=0.000).结论 联合应用物理因子的综合疗法治疗粘连性不全性肠梗阻较单纯的基础疗法明显地缩短病程,提高疗效,控制病情发展.

    作者:史玉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疗效.方法 应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85例,并定期随访和复查.结果 治愈40例(47.0%),显效35例(41.2%),有效10例(11.8%),总有效率100.0%.半年复发5例(5.9%),经再次治疗后痊愈.结论 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是一种有效、可行、可靠的新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志毅;罗辉燕;江琴;徐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子宫三角形切除术的术式探讨

    目的 探讨子宫三角形切除术的优越性.方法 37例病人术前准备同子宫次全切除术,取下腹纵或横行切口入腹腔,环扎宫颈峡部及卵巢血管,切除两侧子宫角内侧1厘米及子宫峡部组成的三角形区域,缝合创面,逐层关腹.结果 21例随访者无1例原发病复发,7例术前性生活不满意,术后明显改善,18例性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善.结论 改良子宫三角形切除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保障了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于亚莉;高树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医学论文英文摘要写作知识概述(五)——语法概要(Ⅲ)

    9并列句中的语法成分要平行一致成对连接词both,and;either,or;neither,nor;not only,but also前后的句子成分要一致,由从属连词构成的从句中,语法成分也要一致,不能一个是句子,一个是短语;同样是短语,不能一边是名词,一边是非谓语形式等.例如:

    作者:宋双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亚低温疗法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研究进展

    亚低温疗法在动物模型中已证实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近被认为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能的治疗策略.本文就其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作者:周艳;熊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髋骶部骨折脱位伴坐骨神经损伤

    目的 探讨髋骶部骨折、脱位,特别是髋臼骨折与坐骨神经损伤的关系、临床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17例髋、骶部骨折、脱位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其中12例一期行坐骨神经探查、松解术,5例二期手术.结果 随访10个月~5年,骨折脱位复位满意率94.1%;坐骨神经损伤多在伤后3~6个月开始恢复,优良率88.0%,其中8例在行神经松解术前均需使用强力止痛剂,有3例曾采用硬膜外置管、镇痛泵治疗;残留坐骨神经痛4例,腓总神经损伤未恢复需做肌转位治疗者2例.结论 髋骶骨折、脱位可造成坐骨神经损伤,腓总神经损伤的表现往往更重,且预后不佳;在剥离及牵拉坐骨切迹时,应防止损伤坐骨神经;对伤后坐骨神经痛明显者,宜早期切开复位、内固定,并行神经探查松解术.

    作者:蒋电明;余学东;安洪;梁勇;梁安霖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输卵管扭转3例

    病例1 12岁,左下腹阵发性疼痛,伴恶心呕吐1天,门诊摄尿路平片见左输尿管中下段一花生米大小结石影,拟尿路结石收住泌尿外科.无发热、腹泻、血尿,初潮半年,无停经史.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左下腹压痛,无肌卫及反跳痛.实验室检查:HB 115g/L,WBC 14.0×109/L,N 0.80.给予解痉、抗炎治疗后疼痛渐加剧.B超提示子宫左侧可见65 mm× 37 mm×60 mm包块.

    作者:马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髋臼假体翻修的新进展

    全髋关节置换(THA)手术数量增长迅速,翻修的病例也逐年增加,而髋关节翻修手术的难点就是骨缺损,根据髋臼骨缺损的不同分型,可采用不同方式的髋臼假体固定;某些THA术后并发症需行翻修手术也值得关注.现就髋臼假体翻修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蔡东岭;赵劲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宫颈炎与解脲支原体感染

    目的 了解宫颈炎与解脲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758例宫颈炎进行分析,了解宫颈炎类型、临床症状、体征与宫颈分泌物培养解脲支原体之间的关系.结果 758例宫颈炎中,解脲支原体阳性的有359例,占47.36%;其中以宫颈黏膜炎类型阳性频率高(245例),占32.32%,阳性与分泌物性状有关.结论 宫颈炎与解脲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特别是宫颈黏膜炎类型,应予以重视.

    作者:吴丽秋;陈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绝经后阴道出血207例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7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有三大类:良性疾病、内分泌紊乱和恶性肿瘤.良性疾病以生殖器炎症特别是慢性子宫颈炎为主,恶性肿瘤则以子宫颈癌为主,其次是子宫内膜癌.结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复杂多样,对于年龄越大、绝经时间越久的阴道出血,恶性肿瘤特别是子宫颈癌的可能性越大.

    作者:李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阑尾炎230例

    目的 观察在基层及社区医院中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30例经辅检确诊,因故不能进行急诊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在密切观察临床转归的情况下,尽早使用2~3联有效抗生素静脉滴注,同时内服外敷中药加针灸治疗.结果 治愈、好转病例中腹痛多在当天减轻,4天内基本缓解,有197例经复查B超正常,治愈率85.65%(81.12%~90.18%),有效率88.69%.与单纯中医或西医药疗效比较,该疗法疗效显著(u=3.295,P≈0.000).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急性阑尾炎是一种积极、稳妥、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莉莎;李莉新;张兰;刘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慢性盆腔疼痛腹腔镜检查6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对慢性盆腔疼痛的病因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 对64例慢性盆腔疼痛病人腹腔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术前体检异常率37.50%(25.63%~49.36%),腹腔镜检查后,子宫内膜异位和慢性盆腔炎分别占54.69和20.31%,疼痛原因不明者占10.94%.结论 腹腔镜诊治慢性盆腔疼痛直接,确诊率高,疗效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周玲;徐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足月妊娠临产前后羊水、母血和胎盘中TNF-α的表达

    目的 探讨TNF-α在足月妊娠临产前后的变化和意义.方法 将足月妊娠60例,分为临产组30例和未临产组30例,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母血、羊水中TNF-α,免疫组化SABC法对胎盘中TNF-α进行定位和定量检测.结果 临产组羊水中TNF-α水平较未临产组升高(P=0.000),胎盘中TNF-α定位于胎盘滋养细胞,且临产组较未临产组升高(P=0.000).两组母血中TNF-α水平无变化(P=0.109).结论 临产后羊水、胎盘中TNF-α发生了变化,而母血中的TNF-α无变化,足月妊娠局部组织的TNF-α升高可能导致了分娩发动.

    作者:罗克燕;王豫黔;陈明;王少军;胡琼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丙泊酚伍用芬太尼在未经阴道分娩无痛人流的临床应用

    目的 研究丙泊酚(异丙酚)联合应用不同剂量的芬太尼在未经阴道分娩病人人工流产手术的麻醉的佳用量.方法 ASAAI~Ⅱ级未经阴道分娩并需要进行人工流产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A组使用芬太尼1.0μg/kg,B组使用芬太尼1.5μg/kg,C组使用2.0μg/kg.观察3组患者苏醒时间、呼吸抑制、丙泊酚的总用量、病人身体运动情况,术中病人体动发生等情况.结果 呼吸抑制3组相似(χ2=2.520,P=0.248):丙泊酚的用量A组高于B、C两组(P<0.01);手术中肢动A组高于B、C两组((χ2=48.445,P=0.000).结论 丙泊酚联合1.5μg/kg芬太尼在未经阴道分娩病人的人工流产中的麻醉既能增强麻醉镇痛效果,又能减少异丙酚的总用量,呼吸抑制不明显,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配伍方法.

    作者:吴忠德;陈利维;郑治国;向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