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gA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栾森;马行一

关键词:IgA肾病, 发病机制, 治疗
摘要:IgA肾病是一组肾小球系膜区有IgA为主的颗粒性沉积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免疫机制和遗传因素是当前研究的两大切入点;治疗应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轻重进行针对性的综合治疗.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胆总管病变的超声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对胆总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2例胆总管病变的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胆总管结石36例,胆总管上段至肝门部肿瘤5例,胆总管囊肿1例,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胆总管蛔虫20例.结论 超声是诊断胆总管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能直接观察胆总管病变情况,但对胆总管泥沙结石及胆总管肿瘤的区别要综合多因素共同分析,以求更准确的诊断.

    作者:李志强;姚庆荣;张贵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根管钉和光固化复合树脂核全冠修复后牙残根残冠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采用根管钉固位保留后牙残根、残冠的方法.方法 对130例患者145颗患牙应用多根管钉和光固化复合树脂核全冠修复技术修复后牙残根、残冠.结果 经1~3年的随访观察,成功率为95.2%(91.68%~98.66%),成功率与恢复时间无关(二项分布,发生概率为0.4466~0.8040).结论 该技术是修复后牙残根残冠的一种简单、有效方法.

    作者:顾素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伽玛刀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8例

    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的伽玛刀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2002~2006年收治的18例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者17例(94.0%),15例接受尿VMA检查,阳性者13例(86.6%).B超、CT、MRI的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0%、100.0%、100.0%.结果 16例血压明显控制,1例治疗后血压升高,1例无改变.结论 伽玛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有显著的近期疗效.

    作者:李迎春;李宏斌;刘斌;苏皓;陈成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β-HCG、AFU对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价值

    目的 评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α-L-岩藻糖苷酶(AFU)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微粒子酶免发光技术(MEIA)测定40例PHC,20例肝硬化和2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中β-HCG、AFU、甲胎蛋白(AFP)、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等6种PHC癌性标志物.结果 PHC患者上述6种指标与肝硬化组和正常人组比较显著增高(P<0.05),Ⅰ期PHC的β-HCG、AFU和AFP与Ⅱ、Ⅲ期PHC相比,变化无显著性.结论 检测β-HCG、AFU有助于发现AFP阴性肝癌,两者联合检测可望提高PHC早期诊断率.

    作者:张云东;韩兴权;杨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康复新液保留灌肠治疗26例溃疡性结肠炎

    目的 观察康复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康复新液保留灌肠配合口服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26例,并与单纯口服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8例做对照,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结论 康复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较好.

    作者:王俊明;何学华;李宏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疗效.方法 应用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85例,并定期随访和复查.结果 治愈40例(47.0%),显效35例(41.2%),有效10例(11.8%),总有效率100.0%.半年复发5例(5.9%),经再次治疗后痊愈.结论 聚焦超声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是一种有效、可行、可靠的新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志毅;罗辉燕;江琴;徐琴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27例急性肾衰患儿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不同程度、不同病因所致急性肾衰患儿的预后.方法 27例急性肾衰患儿据病情、病因分组,了解急性肾衰的治疗与结局的关系.结果 27例中8例肾前性肾衰并发症少,经保守治疗存活;19例肾实质性肾衰存活率11例.并发症多见贫血、出血、脑病、呼吸衰竭,病死率高.结论 早确诊,早治疗,对因施治,是降低急性肾衰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刘亚琼;余静;何晓芸;刘蓉;谢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全程温馨分娩服务模式探讨

    目的 探讨笑气分娩镇痛两种服务模式对镇痛效果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采用笑气镇痛分娩的393例产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两组的镇痛效果及分娩结局进行研究.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镇痛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产程较对照组缩短;新生儿窒息率也较对照组低.结论 全程温馨分娩强调环境、心理因素及医护人员的态度对无痛分娩结局的影响,对提高产科质量、降低难产率及剖宫产率均有积极作用.

    作者:熊丽;何娅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绝经后阴道出血207例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7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常见原因有三大类:良性疾病、内分泌紊乱和恶性肿瘤.良性疾病以生殖器炎症特别是慢性子宫颈炎为主,恶性肿瘤则以子宫颈癌为主,其次是子宫内膜癌.结论 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复杂多样,对于年龄越大、绝经时间越久的阴道出血,恶性肿瘤特别是子宫颈癌的可能性越大.

    作者:李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地榆升白片对妇科肿瘤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地榆升白片对妇科肿瘤化疗中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45例,口服地榆升白片,3片/次,3次/d;对照组40例,口服鲨肝醇100mg/次,3次/d.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查血常规,30天为1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结果 治疗组使用30天及60天,总有效率分别为88.88和91.11%;对照组使用30天及60天,总有效率分别为67.50%和75.00%,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地榆升白片对妇科肿瘤化疗过程中白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疗效.

    作者:徐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髋臼假体翻修的新进展

    全髋关节置换(THA)手术数量增长迅速,翻修的病例也逐年增加,而髋关节翻修手术的难点就是骨缺损,根据髋臼骨缺损的不同分型,可采用不同方式的髋臼假体固定;某些THA术后并发症需行翻修手术也值得关注.现就髋臼假体翻修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蔡东岭;赵劲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母乳性黄疸98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母乳性黄疸98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中药加妈咪爱治疗,B组为妈咪爱治疗.结果 黄疸完全消退率,A组为90.00%(81.68%~98.32%),B组为47.92%(33.78%~62.05%),A组优于B组(χ2=10.680,P=0.002)),且黄疸完全消退平均时间,A组短于B组(t=6.353,P=0.000).结论 中药、妈咪爱配合停母乳治疗,比单服妈咪爱配合停母乳治疗时间缩短,且消退后再哺乳,黄疸未发现反弹,此方法值得在门诊推荐.

    作者:沈笑梅;万易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改良骶管麻醉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改良骶管麻醉的临床效果,以评估该方法的临床用应价值.方法 会阴部手术1240例,均采用改良骶管麻醉,穿刺点为骶裂孔中点,药物随机使用2%利多卡因和0.75%左旋布比卡因.结果 有1198例(96.6%)获得良好麻醉效果,应用左旋布比卡因患者可获得(10±2)h以上术后镇痛.结论 改良骶管麻醉易于操作,成功率高,安全性好j使用左旋布比卡因可明显增加术后镇痛时间.

    作者:王跃斌;何常佑;姚洪林;张仕彬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数字透视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数字透视在不孕症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数字透视下对499例不孕症患者做子宫输卵管造影,并用导丝对其中351例输卵管阻塞患者做输卵管再通术治疗.结果 89.0%(444/499)的患者造影发现异常,其中输卵管阻塞297例,输卵管结核13例,子宫粘连39例,盆腔粘连87例,子宫发育异常8例.输卵管再通成功率87.7%,再通后受孕率35.7%.结论 数字透视下子宫输卵管造影提高了疾病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减少了医患双方的X线辐射,水容性对比剂比碘油安全、准确,输卵管再通术可作为输卵管阻塞性疾病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林杰;缪南东;杨林;邓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耻骨后保留尿道的前列腺切除术29例报告

    目的 评价耻骨后保留尿道的前列腺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29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耻骨后保留尿道的前列腺切除术,出院后随访3个月~1年,全部排尿通畅,术前性能力者,术后均能保持正常的射精功能.结果 29例手术全部成功,随访期间疗效稳定,无并发症.结论 耻骨后保留尿道的前列腺切除术,疗效确切、稳定、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少,恢复快.

    作者:古国君;龙亚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妇产科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妇产科手术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法 随机选择ASA Ⅰ、Ⅱ级妇产科手术病人300例,采用针内针法行腰-硬联合麻醉,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高平面、达高平面所需时间、骶神经阻滞完善率、术中麻醉效果、术后头痛等并发症.结果 腰麻起效时间1~3min,高平面面T11~T5,达高平面平均时间8.22分钟,麻醉效果:优97.33%,良2.67%,低血压发生率7.33%,心动过缓发生率4.0%,全部病例骶神经阻滞完善,无术后头痛发生.结论 CSEA既综合了腰麻和硬膜外阻滞两种麻醉的优点,又基本克服了各自的不足,使麻醉效果更加完善,并显著降低了并发症,尤其适用于妇产科及外科之盆腔、会阴、下肢手术的麻醉.

    作者:王学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贫困地区县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探讨

    针对西部贫困地区县医院的现状与普遍存在的问题,探讨西部地区卫生体制改革道路和管理模式,构建新时期县医院的发展思路,建设群众信任、社会满意、政府放心的新型县医院.

    作者:李仕学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的胰岛素给药方法对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76例需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病人分别用胰岛素泵连续输注治疗(CSII组40例)和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MSII组36例).结果 应用胰岛素泵组能显著快速改善血糖控制,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结论 CSII组较MSII组能更快、更安全、更平稳控制高血糖.

    作者:张淑贵;焦亮;龚莹;赵猛;蔡可英;陆美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阿托品在无痛人流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阿托品抗异丙酚和芬太尼的副作用和防止人流综合症及术后腹痛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1000例孕期在40~80d自愿要求无痛人流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实施无痛人流中使用阿托品,比较两组人流综合征的发生率和术后镇痛效果.结果 阿托品在无痛人流中能够有效防止人流综合征的发生,并能减轻术后腹痛.结论 阿托品能有效桔抗异丙酚和芬太尼引发的呼吸、循环抑制,从而防止呼吸减慢、心动过缓、血压下降以及术后恶心呕吐、腹痛的发生,有利于保证手术质量和安全性,可推广应用.

    作者:林晓玲;陈倩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可行性.方法 100例有剖宫产指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照组用单纯硬膜外麻醉,每组50例.观察指标:麻醉前、麻醉显效后、胎儿娩出后5分钟的血压,麻醉显效时间(麻醉注药至手术开始的时间),胎儿娩出后1、5分钟时Apgarl评分,术中辅助镇痛药情况,术后头痛情况并统计.结果 A组麻醉显效后,血压下降较明显,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胎儿娩出后5分钟A、B两组血压变化无差异(P>0.05).A组麻醉起效时间比B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新生儿娩出后1分钟时Apsar评分无差异(P>0.05).B组有26%由于镇痛不全辅助镇痛药,A、B两组均无麻醉头痛并发症.结论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的麻醉可行,比单纯硬膜外麻醉有更大优越性.

    作者:陆伟峰;陆宏;戴晓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