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万钧
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与抗病毒药物疗效的关系的研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就HBV基因型与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药物抗病毒疗效相关性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陆德云;赵连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生大黄煎服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49例重症肝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4例,采用门冬氨酸钾镁、支链氨基酸、能量合剂、香丹注射液、血液制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25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单味生大黄50-80g,加水300ml文火煎煮20分钟,上、下午各服1次,服用6天停1天,14天为1疗程.用药1-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的生存率68.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1.7%(P<0.05).结论生大黄治疗重症肝炎安全可靠,效果好.
作者:赵英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心脏连续两次骤停病人的心、肺、脑复苏(CPCR)成功率极低,现将我院抢救成功1例报告如下.病例女性,48岁,因误食异物导致食道穿孔,纵膈异物,并发急性胸膜炎而入院.入院后拟在气管插管静脉全麻下行剖胸探查术.术前已禁食1周,并予抗炎、支持、对症治疗.
作者:胡俊;杨文庆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胶原酶溶盘术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胶原酶溶盘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E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E组于术后24小时内行硬膜外阻滞,以后每7天1次,正规行1疗程(共4次)治疗.C组不行硬膜外阻滞,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术后疼痛程度E组较C组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天,P<0.05;术后7、14和21天,P<0.01).E组疼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C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远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E组疗效增加.结论胶原酶溶盘术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可以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
作者:王志力;吴云松;陈松;王庆涛;钟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超声三维重建操作技巧,提高胎儿颜面显示率,有利于胎儿颜面畸形的检出.方法对957例孕16周以上的孕妇,首先用二维超声常规扫查胎儿颜面,取冠状切面,同时调整二维图像直至看清楚胎儿双眼、鼻部、唇部、下颌为止,如果颜面部周边有羊水环绕,立即启动三维取样框,并调整取样框大小至适中,快速进行三维成像.结果三维重建显示率分别为:孕16-23周者81.66%,24-26周者99.5%,27-36周者76%,37-40周者19.55%.结论超声三维重建能直观显示胎儿颜面部,可以较为准确评估胎儿颜面部病变,尤其是唇、腭裂畸形.
作者:尹晓云;齐昀;黄海仪;郭展雯;何保慈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改进法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 10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0例采用改进法中药保留灌肠,50例采用传统法中药保留灌肠,两组所用的保留灌肠中药、内服药与物理疗法均相同.均为每天2次,10次为1疗程,两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改进法保留时间为M=5.37h,传统法保留时间为M<4h,两法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精确概率法,P=0.015).结论改进法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延长了保留时间,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疗程,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作者:邓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病例女性,31岁,因心累易怒、易汗,停经3个月来院门诊就诊.查体: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结节,甲状腺Ⅱ度肿大、质软,可闻及血管杂音;1年前顺产双胞胎女婴,现健在.
作者:林安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是指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是导致儿童神经系统伤残的常见原因之一.
作者:王晖;成幼林;王兆欣;胡招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肾移植术后患者由于使用免疫抑制剂,抵抗力较弱,易并发呼吸道感染,特别是结核感染,部分病人可出现严重呼吸衰竭.我科于2003年下半年收治5例肾移植术后并发呼吸衰竭病人,通过实施整体护理,使患者获得了满意疗效,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何静;刘敏;袁发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病例男,78岁,退休干部.左眼视力逐渐下降1年,视物不见1个月,于2004年4月25日入院.既往体健.查体:血压145/85mmHg,左眼视力光感、光定位及红绿色觉正常,晶体呈棕黄色浑浊,眼底窥不见,眼压20.55mmHg,眼轴23.72mm.入院诊断:左眼老年性白内障.
作者:袁苓;谯承德;何育军;蒋玉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安兰舒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56例经应用强心剂、利尿剂治疗3~5天仍未好转的CHF患者,在原方案基础上,应用安兰舒注射液静脉滴注,速度25~120μg/min,平均85μg/min,每日1次,7-10天为1个疗程,全部病例排除其他内科严重疾病,治疗前后均进行心电图检查,并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动态观察血压、临床症状、体征.结果 56例中显效18例,有效31例,总有效率为87.5%(78.84%~96.16%).结论安兰舒治疗CHF疗效肯定,副作用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文良;林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在临床上应用.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和造影剂的研制,目前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已经成为一种评估冠状动脉疾病的重要方法.本文拟就MCE的新进展及其临床应用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解俊敏;唐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病例女,710/12岁,因两侧腮腺肿痛2天、腹痛1天入院.查体:T38.5℃,P124次/分,R34次/分,W21.5Kg,BP94/62mmHg,急性重危病容,神志清楚,精神萎糜,两侧腮腺、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鼻翼扇动,呻吟.颈软,双肺呼吸音粗.
作者:(骨)德;刘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伞部不孕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回顾2001年1月至2003年1月收治的因不孕而接受HSG提示伞部闭锁粘连积水的患者共30例,分析腹腔镜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30例输卵管伞部不孕的患者腹腔镜治疗后效果满意,与国内外报道基本相符.结论输卵管伞部不孕的患者应及早行腹腔镜治疗,术后予必要的通液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道寿丽;田琼;宋清莲;汪琴;龙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肝结核临床少见,且其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缺乏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本文回顾分析我院1990年1月至2001年6月收治的8例肝结核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及治疗措施,旨在提高临床对肝结核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李敏超;张和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REM)用于硬膜外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清醒镇静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25例,行椎管穿刺插管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确切后,给予瑞芬太尼首剂量1-2μg/kg,继以14-18ml/hr(瑞芬太尼1mg用0.9%生理盐水稀释到50ml)微泵输注,胆囊切除后停用瑞芬太尼.选择首剂量后1分钟、气腹前瞬间、气腹达到预计压力时、牵拉暴露胆囊时、气腹下分离切除胆囊时、术毕时6个时刻点进行警觉/镇静评分(OAA/S)和痛觉视觉模拟评分(VAS),同时监测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和记录停用瑞芬太尼后完全清醒时间及副作用等.结果首剂量后1分钟、气腹前瞬间、气腹达到预计压力时、牵拉暴露胆囊时4个时刻点OAA/S为Ⅴ-Ⅳ,气腹下分离切除胆囊时OAA/S为Ⅲ-Ⅳ,术毕时OAA/S为Ⅳ-Ⅴ.VAS 6个时刻点均小于3分.首剂量后1分钟、气腹下牵拉暴露胆囊和分离切除胆囊时BP、HR波动大.RR减少明显,少只有6次/分钟.其它监测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瑞芬太尼在严密监测下14-18ml/h(0.002%)静脉输注,用于麻醉中清醒镇静是可行的,在硬膜外麻醉时使用要注意维持心血管功能的稳定和防止呼吸抑制导致缺氧.
作者:邹文军;税文运;黄利冲;张友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动态脉压与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运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并分析13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平均脉压(PP),用免疫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分析动态PP与Hs-CRP的关系.结果随着PP水平的增加,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等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水平明显增加.相关分析表明PP与年龄、高血压病程、TC、LDL-c等临床变量呈正相关,与炎症因子Hs-CRP密切相关.结论 PP与炎症因子Hs-CRP密切相关.
作者:熊焰;吴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糖尿病足(b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我科1998年3月至2003年8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并发DF 87例,在临床治疗中加强综合、整体护理,收到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病例1男,15岁,因外伤致腹痛2天,便血3次入院.入院前2天,病人因斗殴被他人拳击伤腹部,伤后感腹痛,解鲜红色及暗红色血便3次,伴头昏、乏力,未呕血.体检:T 36.8℃,P100次/分,R 20次/分,BP 100/60mmHg.神志清楚,急性痛苦病容,贫血貌.腹平坦,脐周压痛,轻度肌紧张及反跳痛,肝脾不大,肝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存在.
作者:范怀卫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我院自1998年至2003年使用变形动力加压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5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沈宏达;李伟胜;汤志辉;王良勇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