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昔洛韦与克林霉素磷酸酯之间存在配伍禁忌

李桂兰

关键词:阿昔洛韦, 克林霉素磷酸酯, 配伍禁忌
摘要:阿昔洛韦是一种抗病毒药物,对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感染,如病毒性脑炎、带状疱疹及水痘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克林霉素磷酸酯是一种半合成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有较好的疗效.
西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旧两法治疗重危型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比较新法与旧法治疗重危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80年1月至2002年12月我院收治的552例重危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以治疗方法的改进时限分为旧法组310例(1980年1月至1987年12月)与新法组242例(1988年1月至2003年12月),旧法组发热期静脉滴注维生素C,低血压休克期给予快速晶体液扩容,少尿期给予利尿剂或等待肾功能自然恢复.新法组发热期给予病毒唑、赛庚啶及654-2,以抗病毒、抗过敏及改善微循环,低血压休克期给予晶胶结合扩容和纳洛酮等治疗,少尿期联用心得安和酚妥拉明,或单用维拉帕米治疗.结果新法组与旧法组疗效比较,热程、低血压休克纠正时间、少尿持续时间及血压、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新法治疗重危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疗效明显优于旧法.

    作者:邓天君;邓慧琳;杜元平;帅世全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瑞芬太尼用于硬膜外麻醉腹腔镜手术清醒镇静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REM)用于硬膜外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清醒镇静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25例,行椎管穿刺插管硬膜外麻醉,麻醉效果确切后,给予瑞芬太尼首剂量1-2μg/kg,继以14-18ml/hr(瑞芬太尼1mg用0.9%生理盐水稀释到50ml)微泵输注,胆囊切除后停用瑞芬太尼.选择首剂量后1分钟、气腹前瞬间、气腹达到预计压力时、牵拉暴露胆囊时、气腹下分离切除胆囊时、术毕时6个时刻点进行警觉/镇静评分(OAA/S)和痛觉视觉模拟评分(VAS),同时监测血压(BP)、心率(HR)、心电图(ECG)、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和记录停用瑞芬太尼后完全清醒时间及副作用等.结果首剂量后1分钟、气腹前瞬间、气腹达到预计压力时、牵拉暴露胆囊时4个时刻点OAA/S为Ⅴ-Ⅳ,气腹下分离切除胆囊时OAA/S为Ⅲ-Ⅳ,术毕时OAA/S为Ⅳ-Ⅴ.VAS 6个时刻点均小于3分.首剂量后1分钟、气腹下牵拉暴露胆囊和分离切除胆囊时BP、HR波动大.RR减少明显,少只有6次/分钟.其它监测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瑞芬太尼在严密监测下14-18ml/h(0.002%)静脉输注,用于麻醉中清醒镇静是可行的,在硬膜外麻醉时使用要注意维持心血管功能的稳定和防止呼吸抑制导致缺氧.

    作者:邹文军;税文运;黄利冲;张友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三维超声引导下清除宫内残留物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在三维超声引导下清除宫内残留物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1例经临床、超声明确诊断有宫内残留物者,常规充盈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在三维超声监视下进行宫腔残留物清除术,当观察到宫内异常回声消失,出现连续而清晰的宫腔内膜回声线时结束.结果一次手术成功率为95.06%(77/81),未发生子宫穿孔、清宫不全、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在三维超声引导下清除宫内残留物,大大提高了术者的操作质量和准确性,对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开银;周孝琳;罗孝勇;邓萍;李德惠;何厚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淋巴瘤样丘疹病1例报告

    病例患儿,女,因发现右臀部红斑,无明显自觉症状半年余,于2002年3月11日来我科就诊.半年前,患儿家长发现其右臀部1.0cm×0.8cm大小的淡红色斑片,边界清,压之褪色,自行外搽金霉素眼膏及乐肤液(氯氟舒松)治疗.约1个月后红斑逐渐扩大,略高出皮面且双下肢渐出现类似新发皮损,为大小不等的红斑,也无明显痒痛等不适.

    作者:路永红;左文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胃静脉曲张的研究治疗进展

    约20%门脉高压病人有胃静脉曲张(GV),发生率较食道静脉曲张(EV)低,但治疗更为困难.原因:(1)目前没有GV佳治疗的一致意见,治疗上以经验性处理为多.(2)GV不是单一病种,分型对治疗极具指导价值.(3)虽然GV出血少见但更为严重,死亡率也更高.(4)GV有很高的再出血率(34%-89%).(5)GV治疗需要各科的协作,尤其是消化科和放射介入.近年来,随着对GV认识的深入及治疗手段的进展,GV的治疗取得进展.

    作者:徐维国;杨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并发恶性青光眼1例

    病例男,78岁,退休干部.左眼视力逐渐下降1年,视物不见1个月,于2004年4月25日入院.既往体健.查体:血压145/85mmHg,左眼视力光感、光定位及红绿色觉正常,晶体呈棕黄色浑浊,眼底窥不见,眼压20.55mmHg,眼轴23.72mm.入院诊断:左眼老年性白内障.

    作者:袁苓;谯承德;何育军;蒋玉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胃肠间质瘤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特征.方法对51例胃肠道间质瘤作回顾性研究,观察其病理特征,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其对CD117、CD34、Vimentin、平滑肌肌动蛋白(SMA)、S-100等抗体的表达.结果 CD117、CD34、Vimentin、MSA、S-100的表达率分别为96.1%(49/51)、84.3%(43/51)、49.0%(25/51)、33.3%(17/51)、19.6%(10/51).结论 CD117和CD34是诊断GIST的有价值的辅助诊断指标,联合检测并综合病理形态学可确诊GIST.

    作者:李绵利;董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易启康与制霉菌素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了解易启康与制霉菌素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4例确诊为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分为两组:易启康(伊曲康唑胶囊)组:口服易启康200mg,每日1次,连续7天为1疗程;制霉菌素组:每晚清水洗净阴部,取制霉菌素栓1枚(含制霉菌素20万U)放入阴道内,连续7天为1疗程.结果治疗7天,易启康组有效率为92.8%,制霉菌素组有效率为88.1%,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28天,易启康组有39例复诊,复诊率为92.8%,痊愈率为92.3%.制霉菌素组有38例复诊,复诊率为90.4%,痊愈率为76.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药7天后,易启康口服制剂与制霉菌素栓剂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均有良好疗效.但治疗后28天,易启康的疗效优于制霉菌素,提示易启康疗效稳定,不易复发.

    作者:周红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连续硬膜外镇痛泵在子宫全切术后的应用

    目的观察子宫全切术后连续硬膜外镇痛泵镇痛的效果和副反应.方法比较连续硬膜外镇痛组和对照组的疼痛情况、生命体征、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尿潴留、肛门排气、皮肤瘙痒等情况.结果镇痛组疼痛明显轻于对照组,不增加尿潴留发生率,不延长肛门排气时间,不增加低氧血症、低血压、呼吸抑制的发生率,但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发生率增加.结论子宫全切术后病人应用连续硬膜外镇痛泵镇痛,是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龙寄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连续两次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1例

    心脏连续两次骤停病人的心、肺、脑复苏(CPCR)成功率极低,现将我院抢救成功1例报告如下.病例女性,48岁,因误食异物导致食道穿孔,纵膈异物,并发急性胸膜炎而入院.入院后拟在气管插管静脉全麻下行剖胸探查术.术前已禁食1周,并予抗炎、支持、对症治疗.

    作者:胡俊;杨文庆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52例散发单纯戊型肝炎临床分析

    戊型肝炎既往称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的,主要经污染的水源传播,也可通过食物和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常引起大的爆发或流行,但也可散发.在每年的200万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戊型肝炎(HE)感染占17.2%-20%[1].其临床发病特点较甲型肝炎有明显区别.作者对我院52例收住院及门诊散发单纯HE的临床特点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蒋玉凤;王明勇;吴世韬;邓存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血栓的超声特征、诊断价值与鉴别诊断.方法对86例经彩色超声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诊断为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超声图像特征、发生部位进行分析,并与静脉造影及25例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CDFI诊断正确者84例(97.7%),有2例孤立性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显示为阴性,CDFI误诊率2.3%.结论 CDFI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准确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而且在动态观察多血管多部位血栓以及治疗效果随访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优势.

    作者:杨姣;陈联娜;何兴华;马果丰;刘学彬;袁莉;郑庆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地区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工作经验,为进一步完善和确保其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随机分层抽样,对试点地区彬县和洛川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试点工作成绩显著,也存在一些问题.结论两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健制度是有效的,发展经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进一步进行基线调查,对补偿进行科学测算,是做好农村医疗保障工作的关键.

    作者:李牧;吴金萍;李延明;常黎华;张醒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测定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以及对肺癌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收集30例正常体检者、35例肺炎患者和70例NSCLC患者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VEGF浓度.结果 NSCLC患者血清VEGF水平远高于正常健康人群组(P<0.01),肺炎患者血清VEGF浓度虽也有一定的升高,但较之肺癌组低,二者间有显著差异(P<0.05).肺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状态、临床分期及原发肿瘤大小有关.血清VEGF与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生存>6个月患者血清VEGF明显高于<6个月者(P<0.05).结论血清VEGF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病程进展及生存期相关,是一种有用的预后判断指标.

    作者:田东波;潘桂常;肖伟民;曾峰;冯正富;向镜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应用短程肾上腺皮质激素冲击疗法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短程冲击疗法治疗淤胆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127例淤胆型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5例).治疗组采用地塞米松1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2天,继以5mg静脉滴注连续3天,然后停药观察;2.5 mg静脉滴注每日2次2天,然后改为强的松40 mg口服并酌情递减至停用.对照组除一般保肝治疗外,不采用特殊退黄治疗措施.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87%,对照组为41.54%,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x2=24.187,P=0.000).结论肾上腺皮质激素短程冲击疗法对淤胆型肝炎有确切疗效.

    作者:高志文;罗玉;白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腮腺炎并发胰腺炎及多发性浆膜腔积液1例

    病例女,710/12岁,因两侧腮腺肿痛2天、腹痛1天入院.查体:T38.5℃,P124次/分,R34次/分,W21.5Kg,BP94/62mmHg,急性重危病容,神志清楚,精神萎糜,两侧腮腺、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鼻翼扇动,呻吟.颈软,双肺呼吸音粗.

    作者:(骨)德;刘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临床医学研究中的统计知识概述(八)

    12.4 Logistic回归Logistic回归是分析疾病与致病因素间联系的统计方法,是以疾病发生概率为应变量,影响疾病发生因素为自变量的回归分析方法,应变量可以是两类或多类变量.

    作者:陈彬;梅树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结核性脑膜炎78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提高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至2004年9月收治的78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78例患者中临床治愈59例,好转12例,死亡或自动出院7例.结论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手段较多,但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早期、联合、足量、长期、分阶段抗结核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的关键.

    作者:卢家桀;唐红;雷秉钧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改进法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改进法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 10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50例采用改进法中药保留灌肠,50例采用传统法中药保留灌肠,两组所用的保留灌肠中药、内服药与物理疗法均相同.均为每天2次,10次为1疗程,两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改进法保留时间为M=5.37h,传统法保留时间为M<4h,两法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精确概率法,P=0.015).结论改进法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延长了保留时间,提高了疗效,缩短了疗程,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作者:邓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拆线小技巧

    外科拆线通常是用镊子(或血管钳)夹住缝线,然后用拆线剪沿线结处轻轻向下压皮肤露出皮肤内的缝线少许,并在此处剪断缝线,然后从出针处抽出缝线(一般线结打在进针处).

    作者:王小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西部医学杂志

西部医学杂志

主管: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南充市中心医院

主办: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