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结直肠息肉内镜下电凝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68例分析

陈兰;文峰;余卫中;夏伶俐;肖丹

关键词:结直肠, 息肉, 电凝电切, 迟发性出血,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探讨结直肠息肉电凝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以电凝电切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结直肠息肉患者68例为观察组,同期经电凝电切治疗但未发生迟发性出血的结直肠息肉患者1986例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临床特征、息肉特征、预后及迟发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出血发生在电凝电切术后2 h~28 d不等,其中大便中带血16例,便鲜血52例;一次便血量≤50 ml者26例,50~100 ml者18例,101~200 ml者6例,>200 ml者2例.68例中,单发息肉26例,多发42例;术后出血息肉大直径≥10 mm的48例,<10 mm的20例;有蒂息肉8例,亚蒂息肉13例,无蒂及平坦型息肉47例;术后病理类型:炎性增生性息肉16例,腺瘤52例.均经肠镜下成功止血.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长期口服抗凝药、长期透析、多发息肉、息肉≥1 cm、无蒂息肉、腺瘤性息肉为结直肠息肉电凝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结直肠息肉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后迟发性出血患者以高龄及合并高血压者为主,可发生于术后2 h~4w内,多为息肉较大的无蒂或扁平型息肉,病理类型多为腺瘤.内镜下止血是治疗迟发性出血的重要方法.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提取物诱导软组织修复再生的研究进展

    目前,种植义齿是口腔临床中牙列缺损的主要修复方式.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骨整合不再是权衡种植成功率高的唯一标准.因为软组织缺损直接影响种植义齿的稳定性和美观性,因此,软组织美学成为当今种植领域的研究热点.1984年,Assoian等[1]发现了第1代血液提取物——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它是自体外周血通过梯度离心得到的血小板凝胶(platelet gel,pG)[2],富含大量生长因子,能够很好地促进组织再生和修复,从而开启了口腔软组织缺损修复新的理念及路径.后来又出现第2代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dvanced platelet-rich fibrin,APRF)和第3代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s,CGF)等,笔者简要介绍几种血液提取物诱导软组织缺损修复再生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作者:王拓;付冬梅;钟科;孙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两种血压管理方法在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两种血压管理方法在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3月~2015年3月,纳入符合抽样标准的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血压治疗管理法,不设定目标血压;观察组采用早期快速强化降压法,静脉泵入短效降压药,2h内将血压降至目标血压(140/90 mmHg)以下,并保持血压稳定.分别于治疗前后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C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头颅CT检测,计算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血肿扩大例数.结果 观察组脑血肿体积扩大率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CCSS评分及mRS评分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对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给予早期快速强化降压治疗,对预防患者脑血肿扩大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作者:陈茂君;李莉;崔文耀;李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应用多种方法成功救治前臂毁损伤1例

    肢体毁损伤的修复和重建是创伤骨科的难点,这种创伤往往造成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并伴有肌肉、血管、神经、肌腱的严重损伤.但是随着修复重建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传统的手术方式(如截肢、短缩再植等)已逐渐被综合治疗修复重建所取代,如显微外科技术、Ilizarov外固定技术、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即VSD等.现就我科2013年3月收治1例前臂毁损伤患者使用显微外科技术、Ilizarov外固定技术、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成功保肢,且术后恢复大部分功能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杨靖泽;李军;林玮;施荣茂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经Wiltse入路在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经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其中采用传统正中入路手术治疗32例(传统组),采用经Wiltse入路治疗28例(Wiltse组).结果 Wiltse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在术后1 w内,两组的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Wiltse组术后24 h和48 h的VAS评分、血肌酸激酶值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手术前后两组JOA评分和Cobb角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两组的JOA评分、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经Wiltse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较传统正中入路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而疗效与传统正中手术效果相当.

    作者:李鹏;王芒;李刚;秦国良;王林钦;张淋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急诊HIV初筛阳性患者的护理及职业防护

    近年来HIV感染率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导致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增加[2].急诊科护士不可避免地会遇到HIV感染患者,并且第一时间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增加了HIV职业暴露的机会.因此,对急诊HIV感染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同时采取严格的职业防护,是每名急诊科护士必备的技能.为此,我院急诊科于2010年8月制定并实施了《急诊HIV初筛阳性患者职业防护措施及护理管理》,实施5年来,既保证了患者的规范化护理,同时又减少了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无护理人员院内感染HIV.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邱秀媚;陈丽燕;冯冰霞;周芬;林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氯雷他定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理研究

    目的 探讨氯雷他定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 选择10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氯雷他定联合布地奈德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治疗效果和IL-8、IL-17及IgE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流涕、喷嚏、鼻痒症状评分、症状总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而观察组鼻塞症状评分及症状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的IL-8、IL-17及IgE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下降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氯雷他定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变应性鼻炎,治疗效果比单用氯雷他定更好,其机理可更有效降低IL-8、IL-17及IgE的水平,进一步降低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傅坤;刘海兵;李晓鸣;徐成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莫西沙星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联合疗效

    目的 探讨莫西沙星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8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每12h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0 g;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每天再静脉滴注莫西沙星0.4 g,疗程为7~14 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7.5%,两组总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在症状体征好转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痰液颜色改变时间、白细胞计数下降时间等方面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细菌清除率为7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0%(P<0.05).结论 与单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相比,莫西沙星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具有高效、快速的优势,且没有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作者:李娥;吕佳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对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5月1日~2014年9月30日在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各40例,对照A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对照B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治疗两个月后比较3组血压水平、QT间期离散度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A组和B组(P<0.05);观察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24h平均收缩压变异度(24hSBPV)、24h平均舒张压变异度(24hDBPV)明显低于对照A组、B组(P<0.05);观察组的QT间期、校正QT间期、QT间期离散度均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能够更为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QT间期离散度,改善左心室肥厚,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苟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成骨诱导实验

    目的 探讨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体外进行分离、纯化以及定向诱导成骨细胞的方法,为进一步利用BMSCs移植治疗骨组织缺损奠定基础.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BMSCs,并进行定向的成骨诱导分化,采用茜素红染色、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化col-Ⅱ染色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 经过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BMSCs在显微镜下为贴壁生长的成纤维样细胞,其形态呈长梭形.经过第一次传代后的BMSCs形态趋于均一,呈漩涡样或者菊花样生长;传代后在7d内BMSCs生长迅速,在7d后细胞密度增加,出现接触抑制现象,而使细胞的生长速度减慢.经定向诱导后BMSCs明显表达为成骨表型.结论 BMSCs是一种易于在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的细胞群,经体外定向成骨诱导后的BMSCs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性特征,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作者:李贵凤;李煌;刘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持续质量改进对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及PCS发生的影响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对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及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胆囊切除术护理工作中行CQI,分析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问题作为切入点,制定CQI措施,并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CQI实施前对比,对比CQI实施前后并发症发生率及PCS发生情况;自拟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结果 实施CQI后,患者胆管损伤及胆瘘、切口感染及PCS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QI前(P<0.05);患者疾病知识、手术知识、术后护理、饮食知识及预防知识评分显著高于CQI前(P<0.05).结论 CQI能够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丽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心脑血管药物不良反应200例分析及合理用药对策

    目的 通过分析心脑血管药物不良反应,探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合理用药对策.方法 选取2012~2014年我院心脑血管疾病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不良反应的类别与药物品种之间的关联,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提出优化心脑血管用药的对策.结果 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伤和呼吸系统异常是心脑血管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多种药物合用更容易引发不良反应.药物本身缺乏靶向性和医生选用不合适的药物治疗是主要的诱因.结论 心脑血管药物引发不良反应比较普遍,肝肾功能损伤和呼吸系统异常常见;引发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药物治疗缺乏靶向性,合理用药、用药个体化和增加药物治疗的靶向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作者:薛彦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分析

    目的 评价我院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及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12月我院Ⅰ、Ⅱ类切口患者478例,以2013年1~6月的237例为对照组,2013年7~12月的241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未给予干预措施;观察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时,实施干预性管理措施.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及效果.结果 观察组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合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Ⅰ、Ⅱ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提高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

    作者:蒋廷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PRF的制备及保存方法的研究进展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由法国科学家Choukroun等于2001年首次提出,与第一代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相比,第二代富血小板制品因其简化的制备和血液未经生化处理而得到广泛应用.骨增量术中,将PRF与骨移植材料混合,可以提高移植材料的稳定性及骨诱导性,从而起到止血、促进创口愈合、加速骨再生及骨改建等作用;也可以制备成膜,便于临床使用[1].临床试验表明,富含生长因子的PRF混合骨移植材料应用于引导骨再生,可以提高成骨活性[1].但PRF制作方法研究报道较多、较杂,保存方法尚无统一定论,本文就PRF的制作及保存方法做一综述.

    作者:毛俊丽;陈红亮;赵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人文关怀护理在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中的实践

    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核心,是患者感知医者仁心的依据,是优质护理的重要指征[1],能体现护士对患者“以人为本”的护理实践,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面临不同的患者,需要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如倾听、交流、移情、反馈、换位思考等,了解患者实际需求与心理感受,进而实施因人而异、因病情而异、因治疗方案而异的个性化护理服务[2].在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术中,为了保证穿刺的顺利进行,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为穿刺提供佳条件,正确运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解决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顺利完成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术.笔者回顾我科从2014年至今共行的9例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术病例,总结人文关怀护理实践经验与体会.

    作者:刘炼炼;邹泽芳;董翼;姚群;姜汶束;李雅娇;徐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B-LYNCH缝合术对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止血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B-LYNCH缝合术及Bakri球囊对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止血效果及预后影响的差异.方法 选择58例前置胎盘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两组,各29例.B组予以Bakri球囊填塞方案,A组采用B-LYNCH缝合方案.对比两组产妇围产期各指标及预后指标差异;行为期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性生活满意度及子宫切除情况.结果 (1)两组月经恢复时间、经量、月经周期等指标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产妇平均术程、术中失血量、术后2h失血量、术后24h失血量、止血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P<0.05);(2)随访中,两组均无子宫缺血、宫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A组产后出血率为6.9%,显著低于B组的31.0%(P<0.05);(3)B组术后性生活满意度为65.5%,显著低于A组的93.1%(P<0.05);A组术后子宫切除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对行剖宫产的前置胎盘产妇予以B-LYNCH缝合方案,术中止血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其术后性生活满意度,降低远期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作者:马秀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新策略

    老年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进行性、全身性骨质密度改变,以骨量减少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OP的严重后果是发生OP性骨折,即脆性骨折.老年人一旦发生脆性骨折,会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导致病残率和死亡率升高.据WHO 2009年统计的数据,美国、欧洲和日本大约有7500万OP患者,其中1/3为绝经后妇女.国内情况亦不容乐观,2006年全国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1],在50岁以上人群中,OP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而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显著升高,女性尤为突出.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及人口老龄化,OP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重视对老年OP患者的早期防治,科学地服用纠正骨质疏松的药物,合理的体育锻炼,控制骨密度在理想范围,是预防OP患者发生脆性骨折的重要措施.因此,应在老龄群体中广泛开展OP防治知识宣传,早期预防骨质疏松;对OP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并定期随访、监测骨密度,大限度地减低OP患者发生脆性骨折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杰;文晓英;刘丽;宋云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利用一次性使用的中心静脉导管支架制作牵开吸引头

    目的 利用一次性使用的中心静脉导管支架制作颅内手术用牵开吸引头.方法 取出一次性使用的中心静脉导管支架,将其肢解后得到2种小片:1种有管道、1种有凹槽;将金属吸引头套入小片的管道或凹槽制成牵开吸引头.金属吸引头套入有导管的小片不需弯曲就能使用;而套入有凹槽的小片需要弯曲,使之与小片的弧度一致才能使用.结果 经过20例颅内显微手术实践证实,利用该方法制成的牵开吸引头兼有压脑板牵拉脑的功效和吸引头吸除脑脊液或创腔积血的功效.结论 利用一次性使用的中心静脉导管支架制作的颅内手术用牵开吸引头兼有吸引器和压脑板的功能,且制作简单、使用灵活、对脑的挫伤较轻、对病变的暴露较好、取材方便且可忽略成本.

    作者:李敏;朱兴宝;赵南南;陈丽敏;张燕;袁周洁;蒯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药活性成分防治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研究进展

    针对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现代西医多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改善骨髓抑制情况,但其疗效欠佳,价格昂贵使患者难以承担.而中医药防治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由来已久.近年来,中药活性成分防治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作用及其机制也日渐被现代医药学研究所揭示,因其在防治放化疗后骨髓抑制中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作用多环节、多靶点等突出优势,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关注.笔者查阅近年来中药活性成分在防治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新研究进展,对其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作用及其机制综述如下,旨在为探寻高效、低毒的抗骨髓抑制新药提供参考.

    作者:王玲洁;刘天亮;唐旭;宋宗辉;甘萍;于波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

    目的 拟通过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患者的互联网使用,为应用互联网造福慢性肾脏病患者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血液净化中心240例血透患者进行互联网使用情况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完成问卷调查198份,应答率82.5%,其中曾上网123例,占62.1%.在上网者中,94例(47.5%)通过电脑设备上网,98例(49.5%)采用手机上网.年龄(OR=0.886,P=0.000)和家庭年收入(OR=3.710;P=0.001)是血透患者是否使用互联网的影响因素,未观察到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透析龄、就业情况对透析患者使用网络存在影响.结论 透析患者中上网者的比例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互联网技术在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在线指导、远程医疗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目前需要加强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造福血透患者的研究.

    作者:张萍;杨丽南;阮一哲;段志强;董文钰;马小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多西他赛为主的两药与三药化疗在食管癌术后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以多西他赛为主的两药与三药化疗方案在食管癌术后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将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药组70例和三药组70例,两药组采用多西他赛注射液+卡培他滨片联合用药,三药组采用多西他赛注射液+卡培他滨片+奥沙利铂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4个疗程后,对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三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4.3%,两药组为61.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其中三药组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及腹泻的发生率(35.7%,24.3%,18.6%)显著高于两药组(17.1%,14.3%,8.6%)(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采用多西他赛为主进行的两药与三药化疗方案对患者疗效无明显差异,但三药化疗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故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可作为食管癌术后化疗方案的优先选择.

    作者:宋少伟;王勇;赵渭东;卜智斌;张永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