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萍;杨丽南;阮一哲;段志强;董文钰;马小平
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核心,是患者感知医者仁心的依据,是优质护理的重要指征[1],能体现护士对患者“以人为本”的护理实践,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面临不同的患者,需要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如倾听、交流、移情、反馈、换位思考等,了解患者实际需求与心理感受,进而实施因人而异、因病情而异、因治疗方案而异的个性化护理服务[2].在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术中,为了保证穿刺的顺利进行,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为穿刺提供佳条件,正确运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解决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顺利完成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术.笔者回顾我科从2014年至今共行的9例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术病例,总结人文关怀护理实践经验与体会.
作者:刘炼炼;邹泽芳;董翼;姚群;姜汶束;李雅娇;徐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天麻钩藤饮联用波依定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简称高血压)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5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波依定治疗,治疗组给予天麻钩藤饮联用波依定治疗,两组都治疗1个月.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压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都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的头痛、失眠、咳嗽、心悸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天麻钩藤饮联用波依定治疗高血压可有效提高疗效,减少波依定的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AngⅡ表达有关.
作者:张民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肢体毁损伤的修复和重建是创伤骨科的难点,这种创伤往往造成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并伴有肌肉、血管、神经、肌腱的严重损伤.但是随着修复重建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传统的手术方式(如截肢、短缩再植等)已逐渐被综合治疗修复重建所取代,如显微外科技术、Ilizarov外固定技术、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即VSD等.现就我科2013年3月收治1例前臂毁损伤患者使用显微外科技术、Ilizarov外固定技术、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成功保肢,且术后恢复大部分功能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杨靖泽;李军;林玮;施荣茂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息肉电凝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以电凝电切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结直肠息肉患者68例为观察组,同期经电凝电切治疗但未发生迟发性出血的结直肠息肉患者1986例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临床特征、息肉特征、预后及迟发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出血发生在电凝电切术后2 h~28 d不等,其中大便中带血16例,便鲜血52例;一次便血量≤50 ml者26例,50~100 ml者18例,101~200 ml者6例,>200 ml者2例.68例中,单发息肉26例,多发42例;术后出血息肉大直径≥10 mm的48例,<10 mm的20例;有蒂息肉8例,亚蒂息肉13例,无蒂及平坦型息肉47例;术后病理类型:炎性增生性息肉16例,腺瘤52例.均经肠镜下成功止血.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长期口服抗凝药、长期透析、多发息肉、息肉≥1 cm、无蒂息肉、腺瘤性息肉为结直肠息肉电凝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 结直肠息肉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后迟发性出血患者以高龄及合并高血压者为主,可发生于术后2 h~4w内,多为息肉较大的无蒂或扁平型息肉,病理类型多为腺瘤.内镜下止血是治疗迟发性出血的重要方法.
作者:陈兰;文峰;余卫中;夏伶俐;肖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参加演习官兵心血管系统指标的变化情况,旨在了解军人在不同作业环境下心血管功能对应激反应程度.方法 选取某部官兵143名为研究对象,在平时和参演前进行动态心电图和动态血压监测,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有效数据采集96人,其中38人为第一次参加演习,58人为两次以上参加.参演官兵演习前平均心率、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率失常、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心率变异性异常发生率、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高于平时(P<0.05).其中首次参演官兵参演前平均心率、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率失常、心率变异性异常发生率、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高于平时(P<0.05);多次参演官兵仅平均心率、房性心律失常和平均收缩压显著高于平时(P<0.05).首次组平均心率、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室性心率失常发生率、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心率变异性异常发生率和血压的增幅均高于多次组(P<0.05).结论 军事演习应激可能引起心血管系统功能的改变,而演习体验对于减少应激反应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郭瑞威;寇贞建;王利民;何劲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近年来,在实战化练兵要求推动下,高原驻训成为了部队开展较多的训练课题.高原环境大气压低、气温低、氧分压低、紫外线辐射强、风力大以及绝对湿度低等特点,易诱发官兵急、慢性高原病,严重者可发生高原肺水肿或脑水肿,甚至丧失劳动能力[1].以往有关部队高原野外驻训卫勤保障的研究报道,多为单个部队的数据分析,就高原环境对来自不同海拔地区部队的人群健康状况影响对比较少.因此,为了解高原环境对不同海拔高度地区部队官兵的健康状况影响区别,本研究选取驻亚高原地区部队到亚高原、从亚高原到高原及从低海拔高原到高海拔高原三种类别部队的官兵,进行驻训期间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改善官兵对高原战场环境适应能力的措施提供参考.
作者:王涛;徐昕明;周盛;石骥;张步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长春新碱(VCR)对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OLT-4细胞促凋亡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用0、0.01、0.02、0.04、0.08 μmol/L长春新碱处理MOLT-4细胞,然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用Hochest33258对细胞核进行染色,用Rhodamine123对细胞进行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情况.用caspase 8、9、3抑制剂预处理MOLT-4细胞,检测caspase8、9、3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 长春新碱对细胞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且呈明确的剂量-效应关系;细胞核染结果显示,长春新碱可以促进细胞凋亡,剂量越大,凋亡现像越明显;同时,长春新碱可以引起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并发现caspase 9和3参与了细胞凋亡过程.结论 长春新碱可以促进MOLT-4细胞凋亡,作用机制可能是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进而诱导caspase 9和3活化而促发细胞的凋亡.
作者:董如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品管圈是指由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要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动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然后团队人员分工合作,应用品质管理的理论方法,进行各种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问题,以达到改善业绩的目标[1].目前,品管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质量管理.针对我科以往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较高的问题,自发组建品管圈,探索减少静脉留置非计划拔管的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部分对策可改善全院共性的问题,具有推广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媛;张明娟;黄晓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病例 男,57岁,65 kg,因创伤性颅脑损伤并颅内出血入院,拟行开颅探查血肿清除术.既往无手术、麻醉史,术前无其他脏器损伤.入室时患者处于浅昏迷状态,对疼痛刺激有反应,声音刺激反应稍差,血压(BP) 148/89 mm Hg,血氧饱和度(SpO2)89%,心率(HR)107次/min,呼吸频率(RR)30次/min.入室后给予右下肢内踝前大隐静脉穿刺输液,面罩吸氧去氮5 min,然后给予地塞米松10 mg,咪达唑仑4 mg,芬太尼0.2 mg,丙泊酚100 mg,维库溴铵6.5 mg进行静脉麻醉诱导、待患者意识消失,自主呼吸减弱后,给予紧闭面罩纯氧加压辅助通气3 min后,快速行气管插管,插管后BP 104/77 mmHg,SpO2 99%,HR 87次/min.待固定好气管导管后,行左股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过程顺利,抽吸见回血后置入导丝,并顺利置入深静脉导管(双腔)全长;置导管后回抽见血,后经主管接输液器输液,且患者术中循环血容量维持稳定,另外通过该通道副管给予静脉麻醉药维持麻醉深度及血管活性药物升压均见效.手术4h,过程顺利,术中总输液量3750 ml,失血量700 ml,尿量1100 ml.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带管送回ICU病房.
作者:张利强;王让周;木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骨再生技术的产生使骨缺损修复的适应证更加广泛,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口腔种植技术中.在引导骨再生的过程中,生物屏障膜的放置成为了修复骨缺损的成功的关键[1].近年来,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屏障膜的研究也成为了热点.在骨增量的手术中,为了扩大其适应证,在传统单一的屏障膜的基础上,复合膜被学者们所提出.复合膜是将具有生长因子的血小板制品或骨再生能力较强的种子细胞与生物膜联合使用的膜性材料.复合膜与传统屏障膜相比,除了具有良好的屏障隔离作用外,还具有引导和/或促进骨再生修复的作用.笔者对复合膜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吴倩倩;罗世君;王拓;孙勇;陈红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经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其中采用传统正中入路手术治疗32例(传统组),采用经Wiltse入路治疗28例(Wiltse组).结果 Wiltse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在术后1 w内,两组的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Wiltse组术后24 h和48 h的VAS评分、血肌酸激酶值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手术前后两组JOA评分和Cobb角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两组的JOA评分、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经Wiltse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较传统正中入路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而疗效与传统正中手术效果相当.
作者:李鹏;王芒;李刚;秦国良;王林钦;张淋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氯雷他定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 选择10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氯雷他定联合布地奈德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治疗效果和IL-8、IL-17及IgE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流涕、喷嚏、鼻痒症状评分、症状总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而观察组鼻塞症状评分及症状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的IL-8、IL-17及IgE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下降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氯雷他定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变应性鼻炎,治疗效果比单用氯雷他定更好,其机理可更有效降低IL-8、IL-17及IgE的水平,进一步降低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傅坤;刘海兵;李晓鸣;徐成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职业高原是指个人职业生涯中的某个阶段,在此阶段中获得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很小的一种状态[1].护士职业高原是护士职业发展中暂时或永久的停顿现象,处于职业高原的护士认为自己不管多努力,都难以提高自己的护理技术水平及职位,出现对专业新技能追求的疲倦闭.当前,由于军队医院编制体制改革,使得军队医院护理人员以聘用人员为主,加之工作压力大、风险高、发展前景有限等原因,使得军队医院聘用制护理人员职业高原期过早到来.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深入探究军队医院聘用制护理人员职业高原现状和内心体验,以期为完善军队医院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相关的决策依据.
作者:李东文;王红梅;孙瑛;何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20%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短程治疗创伤后肢体软组织肿胀的临床疗效及使用时机.方法 将90例创伤后肢体软组织肿胀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理疗,实验组在理疗基础上,给予20%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将两组按照创伤后接受治疗的时间再分为3组(<8 h组、8~24 h组、>24 h组);按照创伤后肿胀的严重程度分为3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于治疗后第3d,观察比较各组肢体软组织肿胀情况.结果 治疗后3d,实验组的中度及重度肿胀组患肢周径差大于对照组(P<0.05),而轻度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治疗起始时间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实验组的8~24 h组和>24 h组肢体周径差大于对照组(P<0.05);<8 h组与对照组患肢周径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20%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短程治疗创伤后肢体肿胀,效果优于单纯物理治疗,尤其对中度及重度肢体肿胀的消肿作用较为明显.对就诊时间在伤后8h甚至24h以上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并不显著低于受伤后早期治疗的患者,此时更应该积极采用药物干预.
作者:黄洋峰;蒋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终末期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均采用血液透析治疗.透析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肝素抗凝,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抗凝,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关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透析与药物治疗,治疗期间无死亡情况发生.治疗组透析期间的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心绞痛、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β2-微球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均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在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能抑制体内炎症因子的表达,降低透析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利于残余肾功能的恢复.
作者:杜娟;高利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监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指导临床抗感染治疗的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AECOPD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7例,对照组69例.实验组动态监测PCT水平,并据此指导临床治疗;对照组按常规经验性治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首次再发AECOPD时间、发生频率、每次平均住院时间、因加重转入ICU治疗的比例、病死率等指标.结果 实验组PCT水平在治疗好转后明显下降.实验组再发AECOPD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5.17士0.87)vs(4.39 ±0.65)个月,发生频率(2.31士0.34)vs(2.86±0.46)例次、每次平均住院时间(14.73 ±4.67)vs(16.89±5.42)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5例次和14例次因COPD急性加重而转入ICU病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监测PCT水平有利于早期预测COPD患者发生感染急性加重风险,指导临床更有效地抗感染治疗.
作者:李晓宁;周超;魏丽;王岸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端粒是DNA双螺旋末端的一段TTAGGG高度重复的碱基序列,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具有保护线粒体末端的作用[1].但随着细胞分裂次数增多,端粒将发生不可逆的缩短.一旦细胞端粒缩短到一定程度,细胞即停止分裂,直至衰老死亡.从碱基结构来看,GGG三联序列意味着端粒更容易受到超氧自由基的攻击,因此,氧化应激损伤会加速细胞端粒的消耗[2].另一方面,氧化应激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之一,会造成血管内皮损伤,所以在细胞生物学层面,不难看出端粒长度与心血管疾病的潜在联系.
作者:吕娟;王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及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EGFR)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NSCLC患者43例,均经手术治疗,术中留取NSCLC组织及癌旁正常肺组织各43份,均经免疫组化法测定EGFR、pEGFR蛋白水平,并分析比较不同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等与EGFR、pEGFR蛋白水平的关联性.结果 NSCLC组织EGFR、pEGFR蛋白表达阳性分别为27例(62.8%)、15例(34.9%),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2例(4.7%)、1例(2.3%)(P<0.05).肿瘤分化程度及TNM分期与EGFR表达呈正相关(P<0.05);患者吸烟史、病理学类型、分化程度、TNM分期与pEGFR表达具有密切关联(P<0.05).结论 NSCLC的EGFR、pEGF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其表达水平与肺癌分化程度及TNM分期均有密切关联,临床应重视.
作者:李振华;陈志龙;高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B-LYNCH缝合术及Bakri球囊对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止血效果及预后影响的差异.方法 选择58例前置胎盘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两组,各29例.B组予以Bakri球囊填塞方案,A组采用B-LYNCH缝合方案.对比两组产妇围产期各指标及预后指标差异;行为期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性生活满意度及子宫切除情况.结果 (1)两组月经恢复时间、经量、月经周期等指标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产妇平均术程、术中失血量、术后2h失血量、术后24h失血量、止血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P<0.05);(2)随访中,两组均无子宫缺血、宫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A组产后出血率为6.9%,显著低于B组的31.0%(P<0.05);(3)B组术后性生活满意度为65.5%,显著低于A组的93.1%(P<0.05);A组术后子宫切除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对行剖宫产的前置胎盘产妇予以B-LYNCH缝合方案,术中止血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其术后性生活满意度,降低远期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作者:马秀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利用一次性使用的中心静脉导管支架制作颅内手术用牵开吸引头.方法 取出一次性使用的中心静脉导管支架,将其肢解后得到2种小片:1种有管道、1种有凹槽;将金属吸引头套入小片的管道或凹槽制成牵开吸引头.金属吸引头套入有导管的小片不需弯曲就能使用;而套入有凹槽的小片需要弯曲,使之与小片的弧度一致才能使用.结果 经过20例颅内显微手术实践证实,利用该方法制成的牵开吸引头兼有压脑板牵拉脑的功效和吸引头吸除脑脊液或创腔积血的功效.结论 利用一次性使用的中心静脉导管支架制作的颅内手术用牵开吸引头兼有吸引器和压脑板的功能,且制作简单、使用灵活、对脑的挫伤较轻、对病变的暴露较好、取材方便且可忽略成本.
作者:李敏;朱兴宝;赵南南;陈丽敏;张燕;袁周洁;蒯蕊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