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分子肝素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杜娟;高利民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 终末期肾病, 血液透析, 并发症, 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终末期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均采用血液透析治疗.透析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肝素抗凝,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抗凝,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关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透析与药物治疗,治疗期间无死亡情况发生.治疗组透析期间的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心绞痛、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β2-微球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均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在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能抑制体内炎症因子的表达,降低透析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利于残余肾功能的恢复.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TEG联合D-D评估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

    目的 分析血栓弹力图(TEG)联合D-二聚体(D-D)在动态监测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0例择期行手术治疗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T0)、术后1 d(T1)、术后3 d(T2)、术后7 d(T3)采集静脉血液样本,监测D-D浓度与TEG指标变化,评估两者对术后DVT形成的监测效果.结果 术后患者D-D水平升高(P<0.05),T2时D-D达到高水平,T3时开始下降,但仍高于T0时(P<0.05).术后TEG各指标中,T1 ~T2时,K、R均较T0缩短,α角、MA和CI增大,且随时间呈进行性加重表现;T3时,K、R继续升高,α角、MA和CI开始下降.本组80例中,术后发生DVT者24例,D-D检出20例(83.33%),TEG检出19例(79.17%),两者联合检出23例(95.83%),D-D联合TEG检测准确率均高于TEG或D-D单项检测.结论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1~3 d血液高凝状态,且呈持续加重趋势,DVT发生率较高,采用TEG及D-D联合动态监测患者围手术期血液变化,对患者凝血功能评估有重要参考价值,对术后早期防治DVT有其重要指导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柯宗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1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其中对照组予以每日20 mg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而研究组采用每日40 mg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两组均同时予以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治疗随访6个月后,比较两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治疗1个月后,对照组的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研究组的LDL及hs-CRP水平较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其他血脂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TC、TG、LDL及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同时,研究组的LDL、TG及hs-CRP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6个月中,研究组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减少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再发风险,可能与其显著降低血脂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陆卫华;李刚;杨剑虹;方庆;唐忠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经Wiltse入路在胸腰段椎体骨折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经椎旁肌间隙(Wiltse)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60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的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其中采用传统正中入路手术治疗32例(传统组),采用经Wiltse入路治疗28例(Wiltse组).结果 Wiltse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在术后1 w内,两组的VAS评分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0.05),且Wiltse组术后24 h和48 h的VAS评分、血肌酸激酶值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手术前后两组JOA评分和Cobb角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两组的JOA评分、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 经Wiltse入路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较传统正中入路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特点,而疗效与传统正中手术效果相当.

    作者:李鹏;王芒;李刚;秦国良;王林钦;张淋霖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莫西沙星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联合疗效

    目的 探讨莫西沙星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8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每12h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0 g;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每天再静脉滴注莫西沙星0.4 g,疗程为7~14 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7.5%,两组总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在症状体征好转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痰液颜色改变时间、白细胞计数下降时间等方面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细菌清除率为7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0%(P<0.05).结论 与单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相比,莫西沙星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具有高效、快速的优势,且没有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作者:李娥;吕佳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两种血压管理方法在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两种血压管理方法在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3年3月~2015年3月,纳入符合抽样标准的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血压治疗管理法,不设定目标血压;观察组采用早期快速强化降压法,静脉泵入短效降压药,2h内将血压降至目标血压(140/90 mmHg)以下,并保持血压稳定.分别于治疗前后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C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头颅CT检测,计算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血肿扩大例数.结果 观察组脑血肿体积扩大率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CCSS评分及mRS评分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对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给予早期快速强化降压治疗,对预防患者脑血肿扩大及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

    作者:陈茂君;李莉;崔文耀;李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一种简易“双通道”内窥镜的设计和临床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都需要使用内窥镜.单通道内窥镜由于只有一个活检钳道口,在操作使用中具有一定局限性.本研究设计实用新型三通管件,安装在单通道内窥镜的活检钳道口上,诊疗过程中,能在插入治疗附件或检查附件的同时,对病变部位或内镜镜头进行注水、冲洗,实现了双通道内窥镜的功能,不仅操作简便,而且不会给患者增加痛苦.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在各中小型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闵秀君;张琼英;罗蓉;吴念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血液提取物诱导软组织修复再生的研究进展

    目前,种植义齿是口腔临床中牙列缺损的主要修复方式.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骨整合不再是权衡种植成功率高的唯一标准.因为软组织缺损直接影响种植义齿的稳定性和美观性,因此,软组织美学成为当今种植领域的研究热点.1984年,Assoian等[1]发现了第1代血液提取物——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它是自体外周血通过梯度离心得到的血小板凝胶(platelet gel,pG)[2],富含大量生长因子,能够很好地促进组织再生和修复,从而开启了口腔软组织缺损修复新的理念及路径.后来又出现第2代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改良型富血小板纤维蛋白(advanced platelet-rich fibrin,APRF)和第3代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d growth factors,CGF)等,笔者简要介绍几种血液提取物诱导软组织缺损修复再生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作者:王拓;付冬梅;钟科;孙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急诊HIV初筛阳性患者的护理及职业防护

    近年来HIV感染率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导致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增加[2].急诊科护士不可避免地会遇到HIV感染患者,并且第一时间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等,增加了HIV职业暴露的机会.因此,对急诊HIV感染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同时采取严格的职业防护,是每名急诊科护士必备的技能.为此,我院急诊科于2010年8月制定并实施了《急诊HIV初筛阳性患者职业防护措施及护理管理》,实施5年来,既保证了患者的规范化护理,同时又减少了急诊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无护理人员院内感染HIV.现将我们的做法和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邱秀媚;陈丽燕;冯冰霞;周芬;林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成骨诱导实验

    目的 探讨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体外进行分离、纯化以及定向诱导成骨细胞的方法,为进一步利用BMSCs移植治疗骨组织缺损奠定基础.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BMSCs,并进行定向的成骨诱导分化,采用茜素红染色、Ⅰ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化col-Ⅱ染色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 经过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BMSCs在显微镜下为贴壁生长的成纤维样细胞,其形态呈长梭形.经过第一次传代后的BMSCs形态趋于均一,呈漩涡样或者菊花样生长;传代后在7d内BMSCs生长迅速,在7d后细胞密度增加,出现接触抑制现象,而使细胞的生长速度减慢.经定向诱导后BMSCs明显表达为成骨表型.结论 BMSCs是一种易于在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的细胞群,经体外定向成骨诱导后的BMSCs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性特征,可以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作者:李贵凤;李煌;刘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心脑血管药物不良反应200例分析及合理用药对策

    目的 通过分析心脑血管药物不良反应,探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合理用药对策.方法 选取2012~2014年我院心脑血管疾病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不良反应的类别与药物品种之间的关联,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提出优化心脑血管用药的对策.结果 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伤和呼吸系统异常是心脑血管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多种药物合用更容易引发不良反应.药物本身缺乏靶向性和医生选用不合适的药物治疗是主要的诱因.结论 心脑血管药物引发不良反应比较普遍,肝肾功能损伤和呼吸系统异常常见;引发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药物治疗缺乏靶向性,合理用药、用药个体化和增加药物治疗的靶向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作者:薛彦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驻黔军队离退休干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调查

    目的 对驻黔军队离退休干部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患病率进行调查,并探讨危险因素,为该人群MCI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一对一问卷调查方式,使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对贵州省11个军队干休所全部男性离退休干部进行认知检查.结果 共纳入符合条件的男性调查对象206人,MCI患病率为11.65%,MCI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CI患病率与贫血、低血压、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外伤、脑梗死、抑郁评分呈正相关(P<0.01),与参加锻炼、写日记呈负相关(P<0.01).结论 驻黔军队离退休干部MCI患病率较低,MCI患病率与年龄、脑血管疾病等因素相关.为降低发生痴呆的可能性,应加强军队离退休干部认知功能早期监测,并对MCI患者进行早期干预.

    作者:徐文秀;孙兰英;杨敬源;张良芬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颈淋巴清扫术后不同负压引流管放置方式的对比试验

    目的 通过临床对比试验,比较传统放置负压引流管的方法与新的放置方法之间有无效果方面的差异.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科室中接受颈淋巴清扫和皮瓣修复血管吻合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放置负压引流管,引流管避开血管放置;实验组以可即邦医用胶原蛋白海绵覆盖保护血管,引流管在可即邦医用胶原蛋白海绵表面交叉放置,无需对血管刻意避让.观察比较两组术后伤口负压引流量、愈合情况以及皮瓣血运情况.结果 术后两组皮瓣均血运正常,负压引流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新的负压引流管放置方式简单易行,对颈部大血管和游离皮瓣血管吻合口无明显不利影响,伤口愈合无明显差异.

    作者:羊书勇;郑维银;李晨军;李浩;鄢兰元;李焰;吴坡;蒋佶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B-LYNCH缝合术对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止血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B-LYNCH缝合术及Bakri球囊对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止血效果及预后影响的差异.方法 选择58例前置胎盘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两组,各29例.B组予以Bakri球囊填塞方案,A组采用B-LYNCH缝合方案.对比两组产妇围产期各指标及预后指标差异;行为期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性生活满意度及子宫切除情况.结果 (1)两组月经恢复时间、经量、月经周期等指标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产妇平均术程、术中失血量、术后2h失血量、术后24h失血量、止血时间均显著低于B组(P<0.05);(2)随访中,两组均无子宫缺血、宫腔粘连等并发症发生;A组产后出血率为6.9%,显著低于B组的31.0%(P<0.05);(3)B组术后性生活满意度为65.5%,显著低于A组的93.1%(P<0.05);A组术后子宫切除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对行剖宫产的前置胎盘产妇予以B-LYNCH缝合方案,术中止血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其术后性生活满意度,降低远期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推广.

    作者:马秀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新策略

    老年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进行性、全身性骨质密度改变,以骨量减少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OP的严重后果是发生OP性骨折,即脆性骨折.老年人一旦发生脆性骨折,会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导致病残率和死亡率升高.据WHO 2009年统计的数据,美国、欧洲和日本大约有7500万OP患者,其中1/3为绝经后妇女.国内情况亦不容乐观,2006年全国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1],在50岁以上人群中,OP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而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显著升高,女性尤为突出.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及人口老龄化,OP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重视对老年OP患者的早期防治,科学地服用纠正骨质疏松的药物,合理的体育锻炼,控制骨密度在理想范围,是预防OP患者发生脆性骨折的重要措施.因此,应在老龄群体中广泛开展OP防治知识宣传,早期预防骨质疏松;对OP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并定期随访、监测骨密度,大限度地减低OP患者发生脆性骨折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杰;文晓英;刘丽;宋云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复合膜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骨再生技术的产生使骨缺损修复的适应证更加广泛,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口腔种植技术中.在引导骨再生的过程中,生物屏障膜的放置成为了修复骨缺损的成功的关键[1].近年来,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屏障膜的研究也成为了热点.在骨增量的手术中,为了扩大其适应证,在传统单一的屏障膜的基础上,复合膜被学者们所提出.复合膜是将具有生长因子的血小板制品或骨再生能力较强的种子细胞与生物膜联合使用的膜性材料.复合膜与传统屏障膜相比,除了具有良好的屏障隔离作用外,还具有引导和/或促进骨再生修复的作用.笔者对复合膜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吴倩倩;罗世君;王拓;孙勇;陈红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长春新碱诱导白血病MOLT-4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观察长春新碱(VCR)对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OLT-4细胞促凋亡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用0、0.01、0.02、0.04、0.08 μmol/L长春新碱处理MOLT-4细胞,然后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用Hochest33258对细胞核进行染色,用Rhodamine123对细胞进行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情况.用caspase 8、9、3抑制剂预处理MOLT-4细胞,检测caspase8、9、3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 长春新碱对细胞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且呈明确的剂量-效应关系;细胞核染结果显示,长春新碱可以促进细胞凋亡,剂量越大,凋亡现像越明显;同时,长春新碱可以引起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并发现caspase 9和3参与了细胞凋亡过程.结论 长春新碱可以促进MOLT-4细胞凋亡,作用机制可能是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进而诱导caspase 9和3活化而促发细胞的凋亡.

    作者:董如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应用多种方法成功救治前臂毁损伤1例

    肢体毁损伤的修复和重建是创伤骨科的难点,这种创伤往往造成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并伴有肌肉、血管、神经、肌腱的严重损伤.但是随着修复重建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传统的手术方式(如截肢、短缩再植等)已逐渐被综合治疗修复重建所取代,如显微外科技术、Ilizarov外固定技术、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即VSD等.现就我科2013年3月收治1例前臂毁损伤患者使用显微外科技术、Ilizarov外固定技术、封闭负压引流技术成功保肢,且术后恢复大部分功能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杨靖泽;李军;林玮;施荣茂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不同海拔高度地区部队官兵高原驻训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近年来,在实战化练兵要求推动下,高原驻训成为了部队开展较多的训练课题.高原环境大气压低、气温低、氧分压低、紫外线辐射强、风力大以及绝对湿度低等特点,易诱发官兵急、慢性高原病,严重者可发生高原肺水肿或脑水肿,甚至丧失劳动能力[1].以往有关部队高原野外驻训卫勤保障的研究报道,多为单个部队的数据分析,就高原环境对来自不同海拔地区部队的人群健康状况影响对比较少.因此,为了解高原环境对不同海拔高度地区部队官兵的健康状况影响区别,本研究选取驻亚高原地区部队到亚高原、从亚高原到高原及从低海拔高原到高海拔高原三种类别部队的官兵,进行驻训期间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改善官兵对高原战场环境适应能力的措施提供参考.

    作者:王涛;徐昕明;周盛;石骥;张步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运用品管圈降低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的实践

    品管圈是指由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要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动自发组成一个小团体,然后团队人员分工合作,应用品质管理的理论方法,进行各种分析,解决工作场所的问题,以达到改善业绩的目标[1].目前,品管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质量管理.针对我科以往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较高的问题,自发组建品管圈,探索减少静脉留置非计划拔管的对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部分对策可改善全院共性的问题,具有推广价值,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媛;张明娟;黄晓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多西他赛为主的两药与三药化疗在食管癌术后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以多西他赛为主的两药与三药化疗方案在食管癌术后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将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药组70例和三药组70例,两药组采用多西他赛注射液+卡培他滨片联合用药,三药组采用多西他赛注射液+卡培他滨片+奥沙利铂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4个疗程后,对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三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4.3%,两药组为61.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其中三药组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及腹泻的发生率(35.7%,24.3%,18.6%)显著高于两药组(17.1%,14.3%,8.6%)(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采用多西他赛为主进行的两药与三药化疗方案对患者疗效无明显差异,但三药化疗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故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可作为食管癌术后化疗方案的优先选择.

    作者:宋少伟;王勇;赵渭东;卜智斌;张永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