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EG联合D-D评估骨科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

柯宗明

关键词:术后, 下肢, 深静脉血栓, D-二聚体, 血栓弹力图
摘要:目的 分析血栓弹力图(TEG)联合D-二聚体(D-D)在动态监测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0例择期行手术治疗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T0)、术后1 d(T1)、术后3 d(T2)、术后7 d(T3)采集静脉血液样本,监测D-D浓度与TEG指标变化,评估两者对术后DVT形成的监测效果.结果 术后患者D-D水平升高(P<0.05),T2时D-D达到高水平,T3时开始下降,但仍高于T0时(P<0.05).术后TEG各指标中,T1 ~T2时,K、R均较T0缩短,α角、MA和CI增大,且随时间呈进行性加重表现;T3时,K、R继续升高,α角、MA和CI开始下降.本组80例中,术后发生DVT者24例,D-D检出20例(83.33%),TEG检出19例(79.17%),两者联合检出23例(95.83%),D-D联合TEG检测准确率均高于TEG或D-D单项检测.结论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1~3 d血液高凝状态,且呈持续加重趋势,DVT发生率较高,采用TEG及D-D联合动态监测患者围手术期血液变化,对患者凝血功能评估有重要参考价值,对术后早期防治DVT有其重要指导价值,值得推广.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莫西沙星与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联合疗效

    目的 探讨莫西沙星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 选择8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每12h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0 g;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每天再静脉滴注莫西沙星0.4 g,疗程为7~14 d.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7.5%,两组总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在症状体征好转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痰液颜色改变时间、白细胞计数下降时间等方面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细菌清除率为7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0%(P<0.05).结论 与单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相比,莫西沙星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具有高效、快速的优势,且没有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作者:李娥;吕佳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低分子肝素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减少血液透析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终末期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均采用血液透析治疗.透析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肝素抗凝,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钠抗凝,连续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关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透析与药物治疗,治疗期间无死亡情况发生.治疗组透析期间的高血压、低血压、心律失常、心绞痛、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β2-微球蛋白、血肌酐、尿素氮均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在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能抑制体内炎症因子的表达,降低透析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有利于残余肾功能的恢复.

    作者:杜娟;高利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心脑血管药物不良反应200例分析及合理用药对策

    目的 通过分析心脑血管药物不良反应,探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合理用药对策.方法 选取2012~2014年我院心脑血管疾病用药发生不良反应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不良反应的类别与药物品种之间的关联,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提出优化心脑血管用药的对策.结果 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伤和呼吸系统异常是心脑血管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多种药物合用更容易引发不良反应.药物本身缺乏靶向性和医生选用不合适的药物治疗是主要的诱因.结论 心脑血管药物引发不良反应比较普遍,肝肾功能损伤和呼吸系统异常常见;引发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是药物治疗缺乏靶向性,合理用药、用药个体化和增加药物治疗的靶向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作者:薛彦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复合膜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进展

    骨再生技术的产生使骨缺损修复的适应证更加广泛,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口腔种植技术中.在引导骨再生的过程中,生物屏障膜的放置成为了修复骨缺损的成功的关键[1].近年来,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屏障膜的研究也成为了热点.在骨增量的手术中,为了扩大其适应证,在传统单一的屏障膜的基础上,复合膜被学者们所提出.复合膜是将具有生长因子的血小板制品或骨再生能力较强的种子细胞与生物膜联合使用的膜性材料.复合膜与传统屏障膜相比,除了具有良好的屏障隔离作用外,还具有引导和/或促进骨再生修复的作用.笔者对复合膜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吴倩倩;罗世君;王拓;孙勇;陈红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及对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5月1日~2014年9月30日在本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各40例,对照A组给予厄贝沙坦治疗,对照B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治疗两个月后比较3组血压水平、QT间期离散度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A组和B组(P<0.05);观察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DBP)、24h平均收缩压变异度(24hSBPV)、24h平均舒张压变异度(24hDBPV)明显低于对照A组、B组(P<0.05);观察组的QT间期、校正QT间期、QT间期离散度均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能够更为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QT间期离散度,改善左心室肥厚,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苟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持续质量改进对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及PCS发生的影响

    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对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及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胆囊切除术护理工作中行CQI,分析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问题作为切入点,制定CQI措施,并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CQI实施前对比,对比CQI实施前后并发症发生率及PCS发生情况;自拟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结果 实施CQI后,患者胆管损伤及胆瘘、切口感染及PCS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QI前(P<0.05);患者疾病知识、手术知识、术后护理、饮食知识及预防知识评分显著高于CQI前(P<0.05).结论 CQI能够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度,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丽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多西他赛为主的两药与三药化疗在食管癌术后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以多西他赛为主的两药与三药化疗方案在食管癌术后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将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药组70例和三药组70例,两药组采用多西他赛注射液+卡培他滨片联合用药,三药组采用多西他赛注射液+卡培他滨片+奥沙利铂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4个疗程后,对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三药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4.3%,两药组为61.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发生,其中三药组Ⅲ~Ⅳ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及腹泻的发生率(35.7%,24.3%,18.6%)显著高于两药组(17.1%,14.3%,8.6%)(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采用多西他赛为主进行的两药与三药化疗方案对患者疗效无明显差异,但三药化疗方案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故多西他赛联合卡培他滨可作为食管癌术后化疗方案的优先选择.

    作者:宋少伟;王勇;赵渭东;卜智斌;张永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1例特殊肠梗阻患者的护理措施

    2015年5月我科收治1例特殊肠梗阻患者,为更好地配合治疗,现将护理措施报道如下.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28岁,未婚,因人流术后6d,下腹隐痛2d,加重1d,于2015年5月3日收入我院妇科病区,初步诊断:(1)左侧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2)子宫内膜异位症.入院后行腹腔镜探查、经腹盆腔粘连松解、左侧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卵巢成形术.5月30日15:53患者突然出现右下腹疼痛3h收入我科,初步诊断:腹痛待查:粘连性肠梗阻?完善各种检查后即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肠粘连松解、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

    作者:刘丛丛;刘华丽;陈孝燕;胡婧;康侨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新策略

    老年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进行性、全身性骨质密度改变,以骨量减少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OP的严重后果是发生OP性骨折,即脆性骨折.老年人一旦发生脆性骨折,会严重降低生活质量,导致病残率和死亡率升高.据WHO 2009年统计的数据,美国、欧洲和日本大约有7500万OP患者,其中1/3为绝经后妇女.国内情况亦不容乐观,2006年全国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1],在50岁以上人群中,OP患病率女性为20.7%,男性为14.4%,而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显著升高,女性尤为突出.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及人口老龄化,OP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重视对老年OP患者的早期防治,科学地服用纠正骨质疏松的药物,合理的体育锻炼,控制骨密度在理想范围,是预防OP患者发生脆性骨折的重要措施.因此,应在老龄群体中广泛开展OP防治知识宣传,早期预防骨质疏松;对OP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并定期随访、监测骨密度,大限度地减低OP患者发生脆性骨折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杰;文晓英;刘丽;宋云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恩替卡韦联合转移因子治疗慢性乙肝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联合转移因子对慢性乙肝患者病毒-DNA(HBV DNA)转阴率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单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HBV DNA、HBeAg转阴率,治疗前后HBsAg、HBeAg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3、6个月后,观察组HBeAg转阴率分别为60.0%、72.0%,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32.0%、50.0%,二者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BsAg水平分别为(2.9士0.3) IgIU/ml、(2.3±0.2)IgIU/ml,HBeAg水平为(205.4±66.3) S/CO、(188.6t:34.7)S/CO,均显著低于同时间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CD4+和CD8+水平及CD4+/CD8+比值无显著变化,而观察组CD4+水平和CD4+/CD8+比值显著升高,CD8+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慢性乙肝,可提高患者HBV DNA及HBeAg转阴率,改善其HBsAg及HBeAg水平,强化患者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李燕;蒋刚;林庆;张明明;陶铸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颈淋巴清扫术后不同负压引流管放置方式的对比试验

    目的 通过临床对比试验,比较传统放置负压引流管的方法与新的放置方法之间有无效果方面的差异.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科室中接受颈淋巴清扫和皮瓣修复血管吻合的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放置负压引流管,引流管避开血管放置;实验组以可即邦医用胶原蛋白海绵覆盖保护血管,引流管在可即邦医用胶原蛋白海绵表面交叉放置,无需对血管刻意避让.观察比较两组术后伤口负压引流量、愈合情况以及皮瓣血运情况.结果 术后两组皮瓣均血运正常,负压引流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新的负压引流管放置方式简单易行,对颈部大血管和游离皮瓣血管吻合口无明显不利影响,伤口愈合无明显差异.

    作者:羊书勇;郑维银;李晨军;李浩;鄢兰元;李焰;吴坡;蒋佶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不同海拔高度地区部队官兵高原驻训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近年来,在实战化练兵要求推动下,高原驻训成为了部队开展较多的训练课题.高原环境大气压低、气温低、氧分压低、紫外线辐射强、风力大以及绝对湿度低等特点,易诱发官兵急、慢性高原病,严重者可发生高原肺水肿或脑水肿,甚至丧失劳动能力[1].以往有关部队高原野外驻训卫勤保障的研究报道,多为单个部队的数据分析,就高原环境对来自不同海拔地区部队的人群健康状况影响对比较少.因此,为了解高原环境对不同海拔高度地区部队官兵的健康状况影响区别,本研究选取驻亚高原地区部队到亚高原、从亚高原到高原及从低海拔高原到高海拔高原三种类别部队的官兵,进行驻训期间健康状况调查分析,旨在为进一步研究改善官兵对高原战场环境适应能力的措施提供参考.

    作者:王涛;徐昕明;周盛;石骥;张步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42例脑出血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急诊内镜下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急诊内镜下诊治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脑出血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中,经内镜下诊治42例作为内镜组,拒绝行内镜下治疗的68例为对照组,总结脑出血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患者内镜下表现,对比两组止血效果及病死率.结果 内镜组患者内镜下主要表现为胃黏膜弥漫性糜烂伴渗血12例(28.6%),胃或十二指肠多发溃疡25例(59.5%),胃或十二指肠单发溃疡并出血5例(11.9%);消化道出血Forrest分级:Ⅰa8例,Ⅰb28例,Ⅱa6例.内镜组消化道出血止血成功率(90.5%)较对照组(61.8%)显著增高(P<0.01),病死率(28.6%)较对照组(52.9%)显著降低(P<0.05).结论 脑出血合并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急诊内镜下治疗安全可行,并且止血效果显著,能降低病死率.

    作者:赵良梅;刘晓波;王思念;左尧金;周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肢体软组织肿胀时机的选择

    目的 观察20%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短程治疗创伤后肢体软组织肿胀的临床疗效及使用时机.方法 将90例创伤后肢体软组织肿胀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理疗,实验组在理疗基础上,给予20%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将两组按照创伤后接受治疗的时间再分为3组(<8 h组、8~24 h组、>24 h组);按照创伤后肿胀的严重程度分为3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于治疗后第3d,观察比较各组肢体软组织肿胀情况.结果 治疗后3d,实验组的中度及重度肿胀组患肢周径差大于对照组(P<0.05),而轻度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治疗起始时间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实验组的8~24 h组和>24 h组肢体周径差大于对照组(P<0.05);<8 h组与对照组患肢周径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20%甘露醇联合地塞米松短程治疗创伤后肢体肿胀,效果优于单纯物理治疗,尤其对中度及重度肢体肿胀的消肿作用较为明显.对就诊时间在伤后8h甚至24h以上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并不显著低于受伤后早期治疗的患者,此时更应该积极采用药物干预.

    作者:黄洋峰;蒋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人文关怀护理在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中的实践

    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核心,是患者感知医者仁心的依据,是优质护理的重要指征[1],能体现护士对患者“以人为本”的护理实践,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面临不同的患者,需要运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如倾听、交流、移情、反馈、换位思考等,了解患者实际需求与心理感受,进而实施因人而异、因病情而异、因治疗方案而异的个性化护理服务[2].在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术中,为了保证穿刺的顺利进行,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为穿刺提供佳条件,正确运用人文关怀护理模式,解决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顺利完成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术.笔者回顾我科从2014年至今共行的9例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术病例,总结人文关怀护理实践经验与体会.

    作者:刘炼炼;邹泽芳;董翼;姚群;姜汶束;李雅娇;徐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西藏高海拔驻军心理教育训练现状及需求调查

    目的 调查西藏军人心理教育训练现状及需求,为针对性开展教育训练提供依据.方法 自编问卷,对驻西藏海拔3700~4750 m、时间>6个月、完全习服的1128名陆军军人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53份,采用独立样本秩和检验或x2检验分析不同性别、类别军人心理教育训练现状及需求差异.结果 56.51%的受测军人未参加过心理教育训练,而78.73%的军人对开展该活动持非常必要和比较欢迎的态度;官兵感兴趣的课程是合理认知教育、情绪压力管理、意志品质培养;希望参加的训练是军营环境、人际关系和军事任务的心理适应;军官需要的课程是情绪与压力管理(P<0.05),士兵和士官需要的是合理认知的培养(P<0.05);男军人较女军人更关注意志品质、婚恋心理、复员转业等内容(P< 0.05);官兵选择率高的课程设置是由心理学专业人员实施的每周1次、每次60 min的心理学知识讲座.结论 常驻西藏高海拔军人对心理教育训练的需求与实际现状存在矛盾,且对教育训练内容的偏向存在群体差异,因此各级应重视其心理需求,根据不同性别、类别设计教育训练方案,以提高教育训练效益.

    作者:刘耘;冯正直;杨显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氯雷他定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理研究

    目的 探讨氯雷他定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 选择10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氯雷他定联合布地奈德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治疗效果和IL-8、IL-17及IgE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流涕、喷嚏、鼻痒症状评分、症状总分明显低于治疗前,而观察组鼻塞症状评分及症状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的IL-8、IL-17及IgE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下降程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氯雷他定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变应性鼻炎,治疗效果比单用氯雷他定更好,其机理可更有效降低IL-8、IL-17及IgE的水平,进一步降低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傅坤;刘海兵;李晓鸣;徐成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急症子宫切除术在PPP并发产后出血者围生期的手术时机

    目的 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PPP)并发产后大出血患者围生期行急症子宫切除术的适宜时机.方法 以90例围生期行急症子宫切除术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并发产后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根据患者行急症子宫切除术时机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为产后立即行子宫切除者43例,观察组为产后经药物止血、宫腔纱布填塞术、子宫动脉结扎术保守治疗无效后行子宫切除术者47例.比较两组子宫切除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切除子宫前出血量和总出血量分别为(2962.3±233.8)ml和(5966.9±434.5)ml,多于对照组(2463.5±254.2)ml和(5366.4±454.3)ml(P< 0.05);观察组新鲜冰冻血浆输注量为(1591.2±145.1)ml,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与立即行子宫切除相比,以保留子宫为目的的保守治疗失败后再行子宫切除,并未增加凶险性前置胎盘并发产后大出血患者的预后风险,并未明显影响患者术后恢复情况.

    作者:李玉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药活性成分防治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研究进展

    针对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现代西医多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等改善骨髓抑制情况,但其疗效欠佳,价格昂贵使患者难以承担.而中医药防治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由来已久.近年来,中药活性成分防治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作用及其机制也日渐被现代医药学研究所揭示,因其在防治放化疗后骨髓抑制中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作用多环节、多靶点等突出优势,引起国内外广泛的关注.笔者查阅近年来中药活性成分在防治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新研究进展,对其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作用及其机制综述如下,旨在为探寻高效、低毒的抗骨髓抑制新药提供参考.

    作者:王玲洁;刘天亮;唐旭;宋宗辉;甘萍;于波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天麻钩藤饮联用波依定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天麻钩藤饮联用波依定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简称高血压)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012年2月~2015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波依定治疗,治疗组给予天麻钩藤饮联用波依定治疗,两组都治疗1个月.结果 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压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都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的头痛、失眠、咳嗽、心悸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天麻钩藤饮联用波依定治疗高血压可有效提高疗效,减少波依定的不良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AngⅡ表达有关.

    作者:张民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