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军;韩琼;孙刚
目的 研究精神专科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分布特点,提出针对性的防控对策建议.方法 从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中选取2015年一季度1572例出院精神疾病患者,以其中在住院期间出现医院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共发生医院感染68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33%.按照科室类别,精神病内科(17.02%)、老年精神科(10.37%)和慢性康复科(5.88%)的医院感染率位列前3位;按照感染部位,下呼吸道(75.00%)、泌尿道(11.77%)和胃肠道(5.88%)位列感染率前3位;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占比高,占48.98%,其次为革兰阳性菌(40.82%)和真菌(10.20%).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培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强化患者不良行为矫正,是预防精神专科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江东帆;杨宓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我院2012~2014年糖尿病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调取我院2012~2014年糖尿病药物的使用数据,用Excel 2007软件进行销售金额、构成比、用药频度(DDDs)、日均药品费用(DDDc)等分析.结果 我院糖尿病药物的销售金额逐年稳定上升,胰岛素类制剂占50%以上;DDDs排在前3位的为阿卡波糖、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预混30R)、甘精胰岛素;口服糖尿病药物中,阿卡波糖、吡格列酮、格列美脲的DDDs位居前3位.结论 我院2012~2014年糖尿病药物的使用情况合理,口服新贵药和胰岛素类制剂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作者:刘子兰;王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临床营养诊疗对肝硬化患者的价值,为规范临床营养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4月~2015年3月在消化内科住院并进行临床营养诊疗的肝硬化患者131例.根据临床营养诊疗实施进程分为3组:A组入院24 h内由临床营养师进行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确定无营养风险30例;B组经筛查确定存在营养风险,给予进一步营养评估后制订并实施营养治疗62例;C组经筛查确定存在营养风险,给予进一步营养评估后拒绝营养治疗39例.比较3组的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药占比;观察B组入院次日及营养治疗第7d的血清白蛋白(ALB)、前蛋白(P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指标的变化.结果 C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药占比均高于A、B组(P<0.05或P<0.01),A组与B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药占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营养治疗第7d与入院次日相比,PA升高,AST降低(P<0.01).结论 临床营养诊疗可判断肝硬化患者是否存在营养风险,降低存在营养风险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药占比,并可改善其营养状况及肝脏功能.
作者:李硕;刘颖;冯怀志;黄茂涛;陈琼;彭婷婷;李春瑶;张意;王薇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双气囊小肠镜(DBE)对疑似患有小肠疾病的青少年患者诊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连续选择我院15例疑似小肠疾病的青少年患者进行DBE检查,其中临床证实或怀疑为Peutz-Jeghers综合征4例,不明原因反复消化道出血待查4例,腹泻待查2例,慢性腹痛待查4例,反复发作不完全性肠梗阻1例.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插入小肠,经口检查5例,经肛检查2例,分别经口和经肛检查8例,其中5例进行了全小肠检查,平均插入小肠长度经口和经肛分别为(224.54±78.56)cm和(145.43±75.65)cm;经口插入平均操作时间(95.5±23.2)min,经肛插入平均操作时间(154.6±32.6)min,没有出现明显并发症.15例中发现小肠疾病12例,检出率为80.0%,其中Peutz-Jeghers综合征4例,十二指肠绒毛状管状腺瘤1例,小肠血管瘤1例,小肠多发性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空回肠憩室1例,克罗恩病2例,钩虫病1例,Cowden综合征1例.在检出病变的12例中,6例成功进行了DBE治疗.结论 DBE检查和治疗对青少年患者安全可行,具有较好的诊疗价值.
作者:尚军;韩琼;孙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对胃肠手术全麻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胃肠手术全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3组,A组给予0.4 μg/(kg·h)右美托咪定持续微量泵注,B组给予0.1 mg/kg地佐辛,C组给予相同剂量的右美托咪定及地佐辛.对比3组麻醉前(T0)、拔管时(T1)、气管拔管后5 min (T2)和气管拔管后10 min(T3)血流动力学指标和拔管时间、患者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 组内对比:与T0点对比,T1时间点时,3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均无显著变化(P>0.05);T2、T3时间点时,A、B组SBP、DBP、MAP、HR值明显上升(P<0.05),而C组SBP、DBP、MAP、HR值仍然无显著变化(P>0.05).组间对比:T0、T1时间点时,3组的SBP、DBP、MAP及HR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T2、T3时间点时,A、B组的SBP、DBP、MAP、HR值明显高于C组(P<0.05),而A、B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的拔管时间、呼吸恢复时间及苏醒时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B组的苏醒期Ramsay评分明显低于C组,而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地佐辛可维持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有助于降低苏醒期躁动程度及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永祥;曹金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对输尿管结石的碎石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从接受经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URL)、经皮肾穿刺取石(PCNL)、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RPLU)及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URSL)4种术式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中,各随机抽取58例患者,作为A、B、C、D4组,对比4组围术期指标及首次碎石成功率、二次或多次手术率、结石清除率,观察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结石复发情况.结果 (1)A、D组平均术程、术中失血量、总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围术期指标及首次碎石成功率、结石清除率、术中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显著低于B、C组(P<0.05),B、C组二次或多次手术率显著低于A、D组(P<0.05);上述指标中,B、C组组间对比及A、D组组间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术后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1%,显著高于其余3组(P<0.05);而A、C、D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4组在随访期内结石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4种术式各有利弊,需医师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在遵循患者意愿的前提下予以佳治疗措施,以确保碎石效果、提高其预后水平.
作者:何德显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牙弓夹板用于急诊外伤脱位牙再植术后固定的效果.方法 急诊外伤脱位牙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都给予脱位牙再植治疗,然后对照组采用方丝片段弓技术进行固定,治疗组采用牙弓夹板进行固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的总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治疗组的美观度与舒适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牙齿松动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固定质量对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相对于方丝片段弓技术,牙弓夹板用于急诊外伤脱位牙再植术后固定的效果更好,能取得更好的固定与美观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谢春;戴琳;蒋澍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高原电网建设施工者发生急性高原病的危险因素、发病率和“高原电网建设医疗保障技术标准”在预防急性高原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施工人员急性高原病患者进行急性高原病危险因素及发病率的调查.结果 危险因素主要是施工人员原常住地海拔低,刚进入高原劳动强度大,进入高原速度太快,阶梯习服时间太短,心理因素(对高原环境有较重恐惧感等),年龄大.主要诱发因素是呼吸道感染.结论 针对危险因素制定预防措施能科学有效地预防急性高原病的发生,降低其发病率.
作者:孙泽平;林建华;朱可;周晓梅;刘道福;唐丹;杨旭;李军;张尧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与经皮肾微通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采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B组则采用经皮肾微通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结果 A组的一次结石清除率为82.5%,显著高于B组的50.0%(P<0.05);二次结石清除率及术后3个月清除率,两组对比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的手术时间比B组长,但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对比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显著低于B组的20.0%(P< 0.05).结论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能够减少手术对于患者的损伤,接近无创,术后并发症也相对较少,治疗上尿路结石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贺利明;张永升;屈卫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Medpor自体组织化后生物相容性的变化.方法 将Medpor补片植入SD大鼠腹部皮下进行自体组织化,4w后将自体组织化Medpor补片取出备用,按随机原则在背部左、右侧分别植入自体组织化Medpor补片或普通Medpor补片.20处植入自体组织化Medpor补片为A组,20处植入普通Medpor补片为B组.植入2w后取出补片,行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CD31免疫组化染色及Masson染色,进行生物相容性的评价.结果 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结果显示,A组组织长入充满补片孔隙,B组组织长入深度约为补片33%;CD3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植入后2w,实验组的微血管密度计数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Medpor补片自体组织化后再次植入机体靶向部位,可在较短时间内与机体组织建立紧密联系,融合能力较普通Medpor补片强,对于早期血管化有一定的作用,提高了Medpor补片在血供缺乏部位的生物相容性.
作者:盛阳;樊东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影响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AD)临床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于本院治疗的AAD患儿121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疗效结果的不同分为有效组(n=75)和无效组(n=46),统计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治疗措施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是AAD治疗有效的影响因素.结论 在AAD患儿的临床治疗中,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可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良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炎琥宁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50例,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50例,予阿奇霉素加炎琥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细胞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 疗效上,观察组治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CD4+、CD4+/CD8+升高,CD8+降低(P均<0.05),而CD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效果显著,可能与其显著提高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作者:杨亚茹;何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膝关节是下肢活动和负重的重要关节,膝关节感染若不能有效控制,很有可能导致膝关节活动障碍,因此,感染后的治疗、护理极为重要.1例左肾先天性缺如患者于2013年7月20日行右膝关节开放性损伤清创缝合、右膝髌韧带修复缝合术,术后关节腔感染,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治愈出院,随访复查恢复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方晓雪;袁惠芸;崔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不断创新与突破,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全人类的关注.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且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当前的医疗问题非常严重,其中慢性病的经济负担远超过GDP的增长速度[1].所以要高度重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而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就是预防疾病的有力措施.
作者:程欣;荣红辉;张玲;陈济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某部队官兵健康素养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官兵健康素养、促进官兵健康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部487名官兵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官兵健康素养具备比例为13.96%,其中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比例为24.23%,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比例为9.86%,基本技能素养比例为38.8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官兵健康素养影响因素是学历、民族和婚姻,健康素养具备比例随学历的增高而增高,汉族官兵高于少数民族官兵,已婚官兵高于未婚官兵.结论 应根据不同文化程度、民族、婚姻的官兵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方案,提高官兵整体健康素养.
作者:周盛;张彦;李忠涛;张步振;钱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对重度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前后壁脱垂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80例重度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前后壁脱垂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法(POP-Q)证实脱垂程度≥Ⅲ度,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阴式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术,观察组则行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6、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手术的功能学疗效(PFDI-20和PFIQ-7评分)及患者性生活质量(FSFI评分).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客观治愈率均可达到100%,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率为0,对照组复发率为10%(4/40),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观察组PFDI-20和PFIQ-7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FSF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阴道骶骨固定术对POP-Q在Ⅲ度以上的重度子宫脱垂合并阴道前后壁脱垂仍有良好的修复效果,且对患者创伤小,复发率低,可有效保留患者性功能.
作者:杨双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输血治疗已成为临床抢救急性或慢性失血患者的重要手段,准确的交叉配血是临床安全输血的重要保证.为保证输血治疗安全有效,应为受血者提供ABO、Rh血型同型且交叉配血相合的血液.但受一些疾病的影响,如血液病、肿瘤、肾脏病、严重的肝脏疾病、多次妊娠、慢性贫血反复输血等患者均可能产生免疫性抗体,导致交叉配血不合.
作者:胡晓玲;汪新民;戴莹;王桂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病例 男性,60岁,突发双下肢麻木、乏力,伴大小便障碍10 d入院.10 d前突然出现双下肢麻木、乏力,伴双下肢肌肉酸痛,尚可缓慢行走,远端重于近端,同时出现解大小便困难.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静滴地塞米松5 mg/d治疗,5d后症状未有明显好转,转诊我院.既往史:发病前3d因“肾结石”自服中药治疗(具体不详);1d后出现前胸及后背部皮疹、瘙痒,于当地医院治疗后症状缓解.
作者:肖雪玲;傅懋林;吴美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病例 女,44岁,体重55 kg,拟在全麻下行胃癌根治术,术前检查ASA Ⅱ级.于中午12:00入室,常规监测无创血压110/65 mmHg,心率105次/min,脉搏血氧饱和度97%,心电监测有频发二、三联律,患者本人及家属均坚持手术、静注咪达唑仑2 mg、利多卡因1mg/kg,并以200 mg+0.9%NaCl 500ml维持,心率60~70次/min,偶发室早,血压105~110/60~65 mmHg.
作者:李志宏;吴庭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全麻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12月来我院行剖腹探查患者400例,随机分为4组组:帕瑞昔布组(P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帕瑞昔布联合右美托咪定组(PD组)和对照组(N组),均行常规监测以及麻醉诱导和维持,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0)、拔管前1 min(T1)、拔管后1 min(T2)、拔管后5 min(T3)、拔管后10 min(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评估患者麻醉恢复期的Ramsay镇静评分、RSS躁动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患者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并观察恢复期患者不良反应.结果 (1)4组组T0时间点HR和MAP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T1、T2、T3和T4时间点,N组的HR和MAP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其中PD组低;(2)D、PD组Ramsay镇静评分高于P组和N组(P<0.05),P、D、PD组的VAS疼痛评分和躁动率明显低于N组(P<0.05),而PD组两种评分又明显低于P组和D组(P<0.05);(3)4组组均无显著不良反应情况.结论 帕瑞昔布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全麻效果优于单一用药,可提高麻醉恢复期患者安全.
作者:吕东海;靳红绪;史双友;王忠义;张华;张同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