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运荣;时征
目的:探索一种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确保护理安全的方法。方法和结论:将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丰田生产体系的精益管理模式引用到护理工作中,以期达到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杜桂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比的方法,系统评价康复护理在治疗颅脑损伤引起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到2013年6月我院收治32例颅脑损伤引起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基本药物使用相同;对照组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进行被动活动、平衡训练等一系列康复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恢复状况。结果:在32例患者中,康复护理治疗组有效率89.5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00%。结论:通过分析发现,药物治疗加康复护理治疗颅脑损伤引起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明显好于单独使用药物的有效率。同时,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程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新版GMP新理念以及药品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及其要素的介绍,以及对质量管理体系能够稳定运转的条件进行探讨,促进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普遍提高。方法:介绍国内外GMP的发展历史,说明运行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探讨如何持续稳定地执行GMP以及对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关键要素的理解和应用,从而保证药品质量。结论:持续稳定地执行GMP,构建符合新版GMP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关键。
作者:陈维彩;杨恒哲;冯秀英;王全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9月~2012年9月我科收治的83例PTC患者施行手术治疗,记录资料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83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患者死亡;出现一过性声音嘶哑2例,饮水呛咳1例,甲状旁腺功能减低、暂时性低钙3例,乳糜瘘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随访1年,无复发、转移患者。结论:手术是PTC的主要治疗手段,依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手术方式,术后给予综合疗法,预后良好。
作者:刘国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在出生期内发生率较高的病症之一,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导致的黄疸,胆红素具有毒性,新生儿一旦出现胆红素水平严重偏高而未得到及时治疗,会引发新生儿脑部损伤,甚至死亡。有研究显示,新生儿抚触配合穴位按摩能有效提高新生儿脑神经与内分泌功能,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程度和推迟发生时间。然而,产妇产后3~5天即出院,黄疸的高峰期大多是在出院以后发生,所以针对住院和出院后能及时延缓和减轻新生儿黄疸的发生,教会新生儿父母进行抚触等一些简单的穴位按摩操作,也就是应用“医患联盟”模式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降低是很有意义的。
作者:左媛;郝凤花;肖佩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效果,提高我院的整体医疗水平,本文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疗效果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探讨。方法:对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形成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的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既往手术史、痛经、月经紊乱等是导致患者出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因素。其中,既往手术史是引发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病因,占同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80%。结论:患者妇产科手术率的高低直接左右和影响着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充分的掌握手术的指征是提高手术成功机率,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的关键因素。
作者:陆敏杰;阿莉娅·赛来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提高产科护理服务满意度及护理服务质量。方法:将445例产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60人,实施以责任护士大包干模式由责任护士负责产前、产时、产后的从入院至出院的所有护理及健康教育。对照组实施以患者为中心的产科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2组在母乳喂养技巧的掌握率,新生儿日常护理常识的掌握率,自然分娩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责任护士大包干的优质化护理模式是一种满足母婴健康需求的一种体现专科护理的高质量的服务模式。
作者:闫桂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氧化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住院9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单用口服阿奇霉素;治疗组45例,给予口服阿奇霉素的同时加氧化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用药前、后分别检测末梢血嗜酸粒细胞(EOS),对用药前EOS增高者治疗10天后复查EOS。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EOS较对照组治疗后ESO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服阿奇霉素同时加用氧化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优于单纯口服阿奇霉素治疗。
作者:白永亮;樊畇秀;王睿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方法和疗效。方法:对53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53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顺利出院。结论:对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术前、术后护理和健康指导,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对患者的顺利康复很重要。
作者:吴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外科手术在甲状腺腺瘤这类疾病的临床方式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2013年3月这三年时间内收治的甲状腺腺瘤患者共30名,分析其临床资料,研究外科手术治疗方式、步骤以及手术要点。结果: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后都痊愈,并且通过回访发现,这些患者不存在后遗症现象。结论:采用外科手术方式来治疗甲状腺瘤在临床上效果显著,适用于大面积推广。
作者:陈守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联合用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选取为2012.1-2013.5之间我院收治的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编号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2例采用纳洛酮治疗,观察组32例则采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进行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两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统计并对比。结果:从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来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29/32),对照组总有效率则为71.9%(23/32),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患者的平均清醒时间来看,观察组同样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结合醒脑静的联合用药方式能够显著的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缩短患者的清醒时间,相较于单纯应用纳洛酮治疗有着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袁文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抗高血压药物乌拉地尔对丙泊酚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期的血流动力学和BIS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腹部手术病人60例, ASAⅠ-Ⅱ级,分为乌拉地尔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30例。Ⅰ组在麻醉诱导期静脉注射乌拉地尔0.6mg/kg;Ⅱ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2mg/kg、芬太尼3μg/kg,顺卡0.2mg/kg,OSS/A评分0级施行气管内插管。术中持续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结果:Ⅰ组与Ⅱ组在气管插管后1min时的BIS分别为37.24±8.54和53.33±7.5,前者与插管前相比无显著性改变,而后者则较插管前有明显增高并延续至插管后5min(P〈0.05),插管前、插管后1min、插管后5min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插管后10min组间无差异。Ⅰ组与Ⅱ组的SBP、DBP、MAP和HR在插管后1min和5min,均较插管前明显上升,Ⅱ组的SBP变化较Ⅰ组更明显。Ⅱ组HR分别为89.33±18.5bpm和87.33±16.57bpm,MAP分别为101±2.05mmHg和99.67±2.12mmHg,Ⅰ组HR分别为88±2.21bpm和84.33±8.08bpm,MAP分别为93±2.12mmHg和91±1.73mmHg。两组相比,Ⅱ组的血流动力学显著性上升(P<0.05),且其组间的显著性差异延续至插管后10min(P<0.05)。结论:乌拉地尔能减低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并抑制插管后BIS反跳。
作者:于刚;严建娥;侍海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2009年10月~2012年9月我科收治的87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给予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记录治疗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患儿中治愈55例,有效3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70%;随访1年,2例患儿发生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4例咽喉疼痛患儿,1例声音嘶哑,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支气管哮喘经过及时诊断与有效治疗,能够显著缓解急性发作期症状,控制发作,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延缓病情发展。
作者:张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慢性咽炎为咽部粘膜、粘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有时病程很长,症状顽固,不易治愈,容易反复发作。本人自2009年-2013年采用自拟利咽茶剂治疗慢性咽炎68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于清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鼻源性头痛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老年人鼻源性头痛的临床资料。合并高血压14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7例,肺气肿3例,脑梗塞后遗症1例,做好围手术期的治疗、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结果:58例患者痊愈39例,显效15例,无效4例。其中有4例术后2天内出现冠心病症状经内科会诊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老年人鼻源性头痛常合并有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林友军;李慧娟;高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1临床资料男性患者,51岁,因“反复恶心、呕吐3天”入院,查体:T36.1℃,P68次/分,R21次/分,BP130/80mmHg,神志清晰,精神差,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皮肤弹性差,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结膜未见苍白、充血,巩膜无黄染,口唇无发绀,咽部无红肿,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68次/分,节律整齐,心音正常,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剑下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无液波震颤、振水音,肝脾肋下未触及,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墨菲氏征阴性,腹部鼓音区正常,无移动性浊音,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4次/分,双下肢无水肿,甲床充盈欠佳,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初步诊断为急性胃炎。给予抑制胃酸、对症支持等治疗。期间检查胸部X线片、腹部B超及头颅CT均未见明显异常;颈部血管、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均未见明显异常;血浆渗透压:251.64mmol/L;血清电解质示:K 3.10mmol/L,Na 116mmol/L,Cl 78mmol/L;尿Na:30mmol/L。患者入院前无大量补充水或低钠液体,亦未使用过利尿剂。按低钠血症给予补钠、钾及补液等治疗后,仍反复恶心、呕吐,复查血浆渗透压及血清钠未见明显好转。行电子胃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检查血浆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均在正常范围内,甲状腺功能提示:TT30.48nmol/L,TT445.3nmol/L, TSH 8.970mIU/L,FT31.70pmol/L,FT43.41 pmol/L。确诊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低钠血症。给予补钠的同时,行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症状逐渐缓解,食欲好转,恶心、呕吐停止,出院时糖渗透复查提示:OSM 293.7mmol/L,K 4.00mmol/L,Na 139mmol/L,Cl 99mmol/L。
作者:陈玉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夹脊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患采用康复训练集合夹脊电针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觉功能、运动功能恢复率分别为86.2%、89.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8.6%、62.1%),P<0.05。结论:对于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应用夹脊电针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增强治疗效果,且可靠性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尚荣;林清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玻璃酸钠注射液用于人流术后宫腔粘连的预防效果。方法:病例选取为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之间我院行人工流产术的200例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编号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100例行人流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及益母草颗粒口服,观察组10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采用玻璃酸钠注射液进行宫腔灌注,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发生粘连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时观察组粘连发生率为9.0%,对照组则为22.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从两组患者宫腔粘连的程度对比上来看,观察组患者主要为轻度粘连,中、重度粘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玻璃酸钠注射液宫腔灌注预防人流术后宫腔粘连的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粘连发生率和粘连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付春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女性妇科疾病患者阴道分泌物中支原体的感染情况,比较美满霉素及左氧氟沙星对支原体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在我院妇科就诊的90例对阴道分泌物培养支原体为阳性的女性患者随机均等的分为美满霉素组和左氧氟沙星组,分别给予美满霉素与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并将其疗效进行对比。结果:就治疗效果来说,美满霉素的疗效(93%)高于左氧氟沙星的疗效(76%),就复发率来说,两组的复发率则无明显区别。结论:对于阴道分泌物培养支原体为阳性的女性患者,采用美满霉素治疗,在低复发率的基础上具有更好的疗效,是阴道支原体感染患者的较好选择方案,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惠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11例宫外孕经腹超声误漏诊原因分析,进一步提高超声对宫外孕的诊断。方法:对11例误漏诊的宫外孕患者的子宫、附件、盆腔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误诊为宫外孕4例,漏诊宫外孕7例。结论:经腹超声对多数具有特征性的声像表现的宫外孕诊断不困难,但应与其他类似回声表现的病变相鉴别,对于声像图不典型的宫外孕更应密切结合临床,以减少误漏诊。
作者:兰丽君;张丽丽;林丽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