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玻璃酸钠注射液用于人流术后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观察

付春霞

关键词:人工流产术, 宫腔粘连, 玻璃酸钠注射液
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玻璃酸钠注射液用于人流术后宫腔粘连的预防效果。方法:病例选取为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之间我院行人工流产术的200例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编号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100例行人流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及益母草颗粒口服,观察组10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采用玻璃酸钠注射液进行宫腔灌注,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发生粘连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时观察组粘连发生率为9.0%,对照组则为22.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从两组患者宫腔粘连的程度对比上来看,观察组患者主要为轻度粘连,中、重度粘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玻璃酸钠注射液宫腔灌注预防人流术后宫腔粘连的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粘连发生率和粘连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基层医院药房差错分析及其防范

    药房是医院向患者提供药品治疗的主要途径,准确调剂药品,是保证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的基础,但往往在实际调剂工作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处方调剂差错,从而延误或加重患者的病情,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浅入的分析了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类型、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作者:安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士动态岗位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我院在开展全院护士岗位管理的基础上,探索实施了门诊采血岗位的动态管理。该管理模式的运行,大限度的节约了人力成本,优化了流程,充分调动了临床护士的积极性,提高了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推进了优质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

    作者:王晓燕;周义文;王书;秦小英;王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电针结合平衡训练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平衡训练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电针康复组,23例接受常规治疗,23例除接受常规治疗,又接受电针治疗和平衡训练。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60.87%,电针康复组总有效率86.96%,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合电针与平衡训练,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疗效确切。

    作者:效亚力;韩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严重胸部创伤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严重胸部创伤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02月到2013年02月本院收治的70例严重胸部创伤患者并发ARDS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70例患者,治愈率为82.86%,死亡率为17.14%。通气后,患者动脉血气指标明显优于通气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严重胸部创伤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村卫生室建设与乡村医生的管理与对策

    村卫生室在我国基层医疗事业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由于村卫生室建设与乡村医生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农村医疗事业发展。本文针对村卫生室建设与乡村医生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作者:张洁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议药品生产质量风险管理

    质量风险管理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采用前瞻性回顾的方式,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过程。本文主要概述了质量风险管理活动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质量风险管理的流程和作用,并提出了提高质量风险管理水平的措施,以期为药品生产企业在落实质量风险管理活动中提供参考,改善药品质量,从而切实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

    作者:刘保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肠癌的护理

    结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起病隐匿,出现明显症状时大多已到了中晚期。其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和肝癌,占我国恶性肿瘤第三位。贝伐珠单抗作为一种新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联合化疗可使转移性结肠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显著提高。我科于2012年03月-2013年06月使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肠癌共11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马克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硅胶管中甲醇能力验证的体会

    目的:为了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方法:采用不锈钢填充柱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并对影响实验的相关因素进行质量控制。结果:本实验室甲醇的Z比分数为满意。结论:实验室顺利通过了能力验证的认可。

    作者:廖青;黄伟;李谦;刘天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持续稳定的执行GMP,确保质量体系稳定运转

    目的:通过对新版GMP新理念以及药品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及其要素的介绍,以及对质量管理体系能够稳定运转的条件进行探讨,促进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普遍提高。方法:介绍国内外GMP的发展历史,说明运行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探讨如何持续稳定地执行GMP以及对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关键要素的理解和应用,从而保证药品质量。结论:持续稳定地执行GMP,构建符合新版GMP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关键。

    作者:陈维彩;杨恒哲;冯秀英;王全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从脾胃学说论述补中益气汤的临床运用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源出《内经》到李东垣总结了实践经验,著成医学史是有名的《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等书,充实了脾胃学说的理论,创立了治疗脾胃病的有效方药。因而奠定了脾胃学说在祖国医学中的地位。

    作者:朱娟芳;沈洪晖;杨辉;张明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姜黄素抗抑郁作用及其机理分析

    目的:探究姜黄素抗抑郁效果及其药物机理。方法:对小鼠抑郁模型应用姜黄素,观察其对小鼠的抑郁改善效果;并分析该药物本身抗抑郁的作用机制。结果:小鼠因利血平以及丁苯那嗪所引起的抑郁体征,在应用剂量50mg·kg-1和100mg·kg-1之后有了明显改善,显示该药物有显著的抗抑郁效果。结论:姜黄素通过对抑郁患者的单胺氧化酶进行抑制,使单胺类递质作用加强,从而让抑郁症患者相关体征得到突出的改善。

    作者:宋玮;王明臣;宋玮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的护理方法和疗效。方法:对53例异位妊娠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53位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顺利出院。结论:对患者采用针对性的术前、术后护理和健康指导,减少并发症的产生,对患者的顺利康复很重要。

    作者:吴晓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纳洛酮抢救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纳洛酮用于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方法:应用纳洛酮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患者48例,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纳洛酮组的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纳洛酮时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商向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甲状腺切除术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主要探析甲状腺切除术不同术式的临床效果与临床特点。方法:本次共选择18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各大型医院收集,102例采用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78例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手术基本情况及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上相比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别(P>0.05);内镜下手术组在手术时间上相对更短(P<0.05);另外,两组临床效果整体相比差别不显著(P>0.05)。结论:甲状腺切除手术在具体应用中存在差异性特点,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以保证手术效果的佳化。

    作者:丁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温针灸治疗肩周炎56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6例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两组病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

    作者:宋明霞;刘丰;邓超;叶志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呼吸机治疗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本文就呼吸机治疗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收治240例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患者,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12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呼吸机治疗,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住院天数等相关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呼吸机治疗急性重症有机磷中毒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郑涵予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中医辨证治疗不孕症的用药思想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和研究中医辨证治疗不孕症的用药思想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收治的44例不孕症患者的资料,对用药思想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44例患者治愈36例,好转6例,有效率95.4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不孕症有着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秀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儿科学课程临床见习教学方式的探讨

    临床见习教学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是临床医学生接触临床的起点,因此显得及其重要。在以往的临床医学见习教学过程中,每个实习学生有着充分的实践机会,而现在儿科家长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较前增强,故多数家长会拒绝实习学生进行采集病史及体格检查,这样给见习带教工作带来困难。加之有些儿童传染病在儿科病房是见不到的,所以难以满足教学大纲要求的见习内容。因此,为了适应现代医学及社会的发展,儿科临床见习方式也要进行多方式的改革,故本科研意在研究应用病例讨论法、参观法、参与病房查房见习、PBL等教学方法进行临床见习,根据临床见习内容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见习方式,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把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更好更充分地发挥临床见习的作用。

    作者:张丽文;高晓宇;白明辉;亢杨;邓李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联合用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和研究联合用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选取为2012.1-2013.5之间我院收治的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编号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2例采用纳洛酮治疗,观察组32例则采用纳洛酮联合醒脑静进行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两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统计并对比。结果:从两组患者的疗效情况来看,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6%(29/32),对照组总有效率则为71.9%(23/32),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患者的平均清醒时间来看,观察组同样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结合醒脑静的联合用药方式能够显著的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缩短患者的清醒时间,相较于单纯应用纳洛酮治疗有着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袁文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腕管综合征的诊断进展

    腕管综合征(CTS)是常见的周围神经病,是正中神经损伤后出现的一组临床症状。目前诊断CTS的金标准为电生理检查。高频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学技术为CTS的诊断提供了新方法,能有效提高CTS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陆玉姬;孟增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临床研究杂志

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