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丹
目的:探讨通经活利汤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2月-2013年3月我科收治的84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口服萘丁美酮,治疗组给予通经活利汤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93%、95.35%,而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经活利汤治疗膝关节滑膜炎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徐西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56例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56例采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两组病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温针灸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
作者:宋明霞;刘丰;邓超;叶志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调查近2年涉农街道流动孕妇孕产期保健情况,分析影响涉农街道流动孕妇孕产期保健相关因素,为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提供可靠数据与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500例涉农街道流动孕产妇建卡状况及孕期保健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涉农街道流动人口建卡率为56.80%(284/500)。首孕及初产妇建卡率高于非首孕及经产妇建立率,文化程度高的孕妇建卡率高于文化程度低的,23岁-30岁此年龄段孕妇更易接受孕期保健和建卡,社区医生督促孕妇早期建卡和孕期保健率低,仅为35.6%(178/500)。结论:应重视孕期保健,提高建卡率,加强孕期保健知识宣传,提高社区医生督促和管理能力,以保障流动妇女孕产期健康。
作者:尹镇陵;曾倩;程海燕;张珞;王一红;刘丽;刘淑英;方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急性阑尾炎合并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诊疗策略。方法:病例选取为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27例急性阑尾炎合并肠梗阻患者,患者入院后根据检查结果及体征明确诊断,按患者状况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无效则转为手术治疗。结果:本组27例患者术后病理诊断包括9例穿孔性阑尾炎、10例化脓性阑尾炎、8例阑尾脓肿,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5例患者切口甲级愈合,1例切口轻度感染,1例切口脂肪液化,经对症处理后顺利愈合,住院时间8.6±2.7d。结论:急性阑尾炎合并肠梗阻的患者存在临床表现不典型的问题,术前易误诊,肠梗阻患者应当结合患者体征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必要时进行手术探查警惕阑尾炎的发生,准确诊断合理治疗才能更好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作者:蒋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细菌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为提高临床检验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2年3年间收集到的临床材料的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血液标本合格率高,合格率为96.0%,粪便标本合格率低,合格率为85.0%。结论:为提高细菌检验的正确率,要严格遵守细菌标本采集规范,采集源头要注意保护好标本,在细菌标本的保存及处理上也应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这是保证临床细菌检测效果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岚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8月~2013年8月我科收治的79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除外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氨茶碱,观察组采用多索茶碱,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索茶碱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陈明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研究呼吸内科病房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情况,分析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呼吸内科收治的100例病房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作历史性回顾,分析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慢性肺部疾病是造成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基础疾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并采用机械辅助呼吸是导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肺部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结论:长期使用抗生素、高龄和具有严重疾病的患者易出现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应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剂量、疗程,加强监控力度,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提高肺部真菌感染的治愈率。
作者:张国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婴儿病毒性肺炎采用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80例,均为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病毒性肺炎患者,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40例划分,对照组采用病毒唑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采用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平均退热时间、喘息症状消失时间、有效止咳时间、湿罗音体征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总疗程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病毒性肺炎采用干扰素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可缩短病程,减轻患儿痛苦,消除临床症状及体征,家属有较高依从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珍;兰丹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咪唑啉受体早是在80年代中期,由Bonsquet和他的研究小组发现。根据其与不同的配体结合力的不同,分为I1和I2两个亚型。能与氨基可乐定(paraaminoclonidine)特异性结合的命名为咪唑啉I1受体,与咪唑克生(idazoxan)特异性结合的命名为咪唑啉I2受体。目前主要的研究集中在I1受体,关于此受体的研究已有很多报到,本文不再赘述。I2受体分布非常广泛,全身许多脏器包括细胞组织都有分布,其中脑、肾及肝内该受体分布多,横纹肌、平滑肌、脾和心脏等组织分布也不少,后者只比前者低7%~25%尤其脑组织中分布密度高,其主要存在于大脑皮质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中[1]。
作者:周靖;包丽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防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168例老年心血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112例,占总数的66.67%,女性患者56例,占总数的33.33%,说明男性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其中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多,共60例,占总数的35.71%,高血压56例,占总数的33.33%,冠心病37例,占总数的22.02%,风心病13例,占总数的7.74%,肺心病2例,占总数的1.20%。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心血管疾病的病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及提高治疗的质量。
作者:潘建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通过对新版GMP新理念以及药品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及其要素的介绍,以及对质量管理体系能够稳定运转的条件进行探讨,促进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普遍提高。方法:介绍国内外GMP的发展历史,说明运行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探讨如何持续稳定地执行GMP以及对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关键要素的理解和应用,从而保证药品质量。结论:持续稳定地执行GMP,构建符合新版GMP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关键。
作者:陈维彩;杨恒哲;冯秀英;王全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将药物溶解后给患者使用,是临床护士的常见工作之一。我们经常接到反馈信息,在临床用药时遇到的一些问题。由于药物成份、制备工艺、所用辅料及制备方法的不同,在药品的溶解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本文就我们接到反馈的一些关于药品溶解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类、汇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指导临床合理溶解药品。
作者:刘保起;蒋燕杰;武玉梅;李修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出生缺陷(birth defects)是指婴儿出生时就已经产生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精神、行为等方面的异常[1]。每年诞生80万~120万名缺陷儿,平均每30秒就有一名缺陷儿诞生。缺陷儿如果获得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生活质量,但是比例仅占20%~30%;30%~40%患儿在出生后死亡,约40%将成为终生残疾。这意味着每年将有40万家庭被卷入痛苦的漩涡中。
作者:马运荣;时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药房是医院向患者提供药品治疗的主要途径,准确调剂药品,是保证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的基础,但往往在实际调剂工作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处方调剂差错,从而延误或加重患者的病情,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浅入的分析了药房药品调剂差错类型、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作者:安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腕管综合征(CTS)是常见的周围神经病,是正中神经损伤后出现的一组临床症状。目前诊断CTS的金标准为电生理检查。高频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学技术为CTS的诊断提供了新方法,能有效提高CTS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陆玉姬;孟增东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总结外伤性颅底骨折脑脊液耳鼻漏的手术治疗方案选择,分析其适应症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近3年来诊治的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病人16例综合治疗经过,着重手术治疗方案分析。结果:对于7-10天以内、症状较轻的颅底骨折脑脊液漏的病人可采取适当抬高头位、抗菌药物应用等保守治疗,对于2周左右仍不停止漏液者尽早给予腰大池引流术,超过1月不愈者可行开颅自体肌筋膜修补漏口治疗。
作者:周海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比较两种根管充填糊剂治疗乳牙根尖周炎的疗效,为乳牙根尖周炎的充填用药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乳前牙根尖周炎患儿70例,经常规开髓拔髓,根管预备及髓腔封药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实验组1: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实验组2:Vitapex糊剂充填。比较两组药物充填后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结果:治疗结束后,三个月后复诊,两组药物的临床疗效无差异;九个月后随访,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充填患儿陆续出现根尖周炎的复发,并出现乳牙滞留现象。结论:Vitapex糊剂对乳牙根尖周炎治疗的远期效果优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可替代氧化锌丁香油糊剂作为乳牙根尖周炎充填的常规药物。
作者:王梓欣;周庆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主要探析甲状腺切除术不同术式的临床效果与临床特点。方法:本次共选择18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各大型医院收集,102例采用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78例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手术基本情况及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上相比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别(P>0.05);内镜下手术组在手术时间上相对更短(P<0.05);另外,两组临床效果整体相比差别不显著(P>0.05)。结论:甲状腺切除手术在具体应用中存在差异性特点,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以保证手术效果的佳化。
作者:丁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排龈术联合调牙合在楔状缺损充填修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牙科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楔状缺损患者35例(患牙109颗),对所有患者均在充填修复术中应用排龈术联合调牙合治疗。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35例患者中充填体保留率达94.3%(33/35);修复体表面、边缘密合性、边缘着色、牙龈炎症的满意率分别为88.6%、91.4%、88.6%、94.3%。结论:在楔状缺损充填修复中运用排龈术联合调牙合治疗楔状缺损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结肠癌是胃肠道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其起病隐匿,出现明显症状时大多已到了中晚期。其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和肝癌,占我国恶性肿瘤第三位。贝伐珠单抗作为一种新的分子靶向治疗药物,联合化疗可使转移性结肠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显著提高。我科于2012年03月-2013年06月使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肠癌共11例,效果良好,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马克勤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