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张国富

关键词:呼吸内科, 腹部真菌感染,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呼吸内科病房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情况,分析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呼吸内科收治的100例病房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作历史性回顾,分析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慢性肺部疾病是造成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基础疾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并采用机械辅助呼吸是导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肺部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结论:长期使用抗生素、高龄和具有严重疾病的患者易出现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应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剂量、疗程,加强监控力度,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提高肺部真菌感染的治愈率。
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伴尺神经损伤手术治疗

    目的:分析和探讨手术治疗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伴尺神经损伤的临床治疗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伴尺神经损伤成人患者31例,对他们采取手术治疗,并统计、分析和比较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统计显示,在术后3~36个月的随访期间,31例患者的骨折症状均痊愈,尺神经的卡压症状得到基本的消失或改善。结论:采用手术固定方法治疗成人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伴尺神经损伤,其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理想、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赵连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持续稳定的执行GMP,确保质量体系稳定运转

    目的:通过对新版GMP新理念以及药品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及其要素的介绍,以及对质量管理体系能够稳定运转的条件进行探讨,促进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普遍提高。方法:介绍国内外GMP的发展历史,说明运行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探讨如何持续稳定地执行GMP以及对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关键要素的理解和应用,从而保证药品质量。结论:持续稳定地执行GMP,构建符合新版GMP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关键。

    作者:陈维彩;杨恒哲;冯秀英;王全园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细菌检验的正确分析

    目的:探讨细菌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为提高临床检验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2年3年间收集到的临床材料的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血液标本合格率高,合格率为96.0%,粪便标本合格率低,合格率为85.0%。结论:为提高细菌检验的正确率,要严格遵守细菌标本采集规范,采集源头要注意保护好标本,在细菌标本的保存及处理上也应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这是保证临床细菌检测效果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岚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叶酸缺乏与出生缺陷的相关研究

    出生缺陷(birth defects)是指婴儿出生时就已经产生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精神、行为等方面的异常[1]。每年诞生80万~120万名缺陷儿,平均每30秒就有一名缺陷儿诞生。缺陷儿如果获得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获得较好生活质量,但是比例仅占20%~30%;30%~40%患儿在出生后死亡,约40%将成为终生残疾。这意味着每年将有40万家庭被卷入痛苦的漩涡中。

    作者:马运荣;时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结合珠蛋白在鳞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初探

    目的:研究鳞癌患者与非鳞癌癌症患者血清中结合珠蛋白(Haptoglobin,Hp)含量的差异,探讨结合珠蛋白在鳞癌诊断过程中的应用价值,为筛选鳞癌血清分子学标志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0例鳞癌患者、26例非鳞癌癌症患者血清为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血清中结合珠蛋白。使用SPSS V17.0软件分析鳞癌患者和非鳞癌癌症患者血清结合珠蛋白含量的差异。结果:鳞癌患者血清结合珠蛋白含量(平均值:18.432mg/dl)明显高于非鳞癌癌症患者(平均值:11.361 mg/dl)。结论:血清结合珠蛋白检测对鳞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卞倩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急诊外伤病人的心理护理探讨

    目的:分析急诊外伤患者就诊的心理特点,探讨心理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我院急诊室收治的150例外伤患者资料,评估其心理特点,针对性地采用护理干预,观察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反应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急诊外伤患者普遍存在不良心理反应,干预后心理状态改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2%,较以往85%明显提高。结论:针对急诊室患者的心理特点采用相应的干预措施,保持患者情绪的稳定,可以使患者能够理智的面对问题,提高护理质量,促进康复。

    作者:罗文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纳洛酮抢救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观察纳洛酮用于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方法:应用纳洛酮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患者48例,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纳洛酮组的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纳洛酮时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商向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粉针剂溶解问题及解决措施

    将药物溶解后给患者使用,是临床护士的常见工作之一。我们经常接到反馈信息,在临床用药时遇到的一些问题。由于药物成份、制备工艺、所用辅料及制备方法的不同,在药品的溶解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问题。本文就我们接到反馈的一些关于药品溶解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类、汇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指导临床合理溶解药品。

    作者:刘保起;蒋燕杰;武玉梅;李修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甲状腺腺瘤外科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外科手术在甲状腺腺瘤这类疾病的临床方式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2013年3月这三年时间内收治的甲状腺腺瘤患者共30名,分析其临床资料,研究外科手术治疗方式、步骤以及手术要点。结果:所有患者在手术结束后都痊愈,并且通过回访发现,这些患者不存在后遗症现象。结论:采用外科手术方式来治疗甲状腺瘤在临床上效果显著,适用于大面积推广。

    作者:陈守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护理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及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以致出生后出现呼吸抑制的临床表现。是新生儿围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窒息后,因缺氧可对小儿神经系统及各器官功能造成不利影响,严重窒息还可导致不可逆的缺氧性脑损伤,以致智力低下,听力下降,脑瘫等后遗症,甚至终身残疾。因此,做好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和护理,是减少窒息并发症,降低新生儿围产期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石淑慧;石淑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提高ICU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减少CRBSI的相关研究

    医院感染是当今世界公共卫生关注的重点,特别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因病人病情重抵抗力差各种有创操作多,其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是一种重要的感染类型,而手的清洁和消毒是降低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基本、简单和重要的措施之一。本文通过探讨手卫生的重要性,分析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的原因,提出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措施,认为提高护理人员洗手的依从性,使全体护理人员树立正确的手卫生观念,能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

    作者:张秋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七氟烷麻醉在儿童扁桃体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七氟烷(凯特力)吸入麻醉用于儿童扁桃体切除手术的效果。方法:ASA I~Ⅱ级、择期全麻下行扁桃体切除手术的儿童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A组)和异氟烷组(B组)各40例。A组患者麻醉诱导采用吸入七氟烷+静脉给药的方式,术中麻醉维持采用吸入3%的七氟烷,B组患者麻醉诱导采用吸入异氟烷+静脉给药的方式,术中麻醉维持采用吸入2%的异氟烷。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2min、气管插管时、手术开始时及苏醒时患者的HR、SBP、DBP、SPO2、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麻醉前相比,B组患者在气管插管时、手术开始时以及苏醒时的HR增快(P<0.05),而SBP、DBP、SPO2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各时间点的生命体征无显著差异(P>0.05)。与A组相比,B组患者在气管插管时、手术开始时以及苏醒时的HR增快(P<0.05),而两组患者的SBP、DBP、SPO2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P>0.05)。与A组相比,B组患者诱导时咳嗽、屏气发生率较高,苏醒时间长(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儿童扁桃体切除术时麻醉平稳,不良反应少,苏醒迅速。

    作者:项绪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人鼻源性头痛的鼻内镜下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人鼻源性头痛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老年人鼻源性头痛的临床资料。合并高血压14例,冠心病10例,糖尿病7例,肺气肿3例,脑梗塞后遗症1例,做好围手术期的治疗、鼻内镜下手术治疗。结果:58例患者痊愈39例,显效15例,无效4例。其中有4例术后2天内出现冠心病症状经内科会诊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老年人鼻源性头痛常合并有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林友军;李慧娟;高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颅底骨折脑脊液漏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总结外伤性颅底骨折脑脊液耳鼻漏的手术治疗方案选择,分析其适应症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近3年来诊治的颅底骨折合并脑脊液漏病人16例综合治疗经过,着重手术治疗方案分析。结果:对于7-10天以内、症状较轻的颅底骨折脑脊液漏的病人可采取适当抬高头位、抗菌药物应用等保守治疗,对于2周左右仍不停止漏液者尽早给予腰大池引流术,超过1月不愈者可行开颅自体肌筋膜修补漏口治疗。

    作者:周海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氧化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辅助治疗9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氧化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住院9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单用口服阿奇霉素;治疗组45例,给予口服阿奇霉素的同时加氧化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用药前、后分别检测末梢血嗜酸粒细胞(EOS),对用药前EOS增高者治疗10天后复查EOS。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EOS较对照组治疗后ESO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服阿奇霉素同时加用氧化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优于单纯口服阿奇霉素治疗。

    作者:白永亮;樊畇秀;王睿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妇产科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输卵管不孕症在临床上的发病情况,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在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30例不孕症患者进行观察,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对照组,两组人数均为15例,实验组采用联合腹部B超的方法进行输卵管通液显影术,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输卵管通液,然后对比两组的疗效。结果:实验组的患者的输卵管比对照组患者的输卵管通畅率要高,受孕率也比对照组高出许多,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联合腹部B超方式对患者进行输卵管通液显影术的损害较小,不会出现过敏症状,没有辐射危险,并且手术费用低,无需住院,在治疗的当月就可以妊娠,操作十分渐变,在临床上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呼吸内科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研究呼吸内科病房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情况,分析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呼吸内科收治的100例病房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病例资料作历史性回顾,分析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慢性肺部疾病是造成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基础疾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并采用机械辅助呼吸是导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肺部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结论:长期使用抗生素、高龄和具有严重疾病的患者易出现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应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剂量、疗程,加强监控力度,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提高肺部真菌感染的治愈率。

    作者:张国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11例宫外孕经腹超声误漏诊分析

    目的:通过对11例宫外孕经腹超声误漏诊原因分析,进一步提高超声对宫外孕的诊断。方法:对11例误漏诊的宫外孕患者的子宫、附件、盆腔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误诊为宫外孕4例,漏诊宫外孕7例。结论:经腹超声对多数具有特征性的声像表现的宫外孕诊断不困难,但应与其他类似回声表现的病变相鉴别,对于声像图不典型的宫外孕更应密切结合临床,以减少误漏诊。

    作者:兰丽君;张丽丽;林丽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不同方法对35例早期隐裂牙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早期隐裂牙的临床疗效,本文就不同方法对早期隐裂牙临床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3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18)和对照组(n=17),分别予以全冠修复治疗和调磨充填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全冠修复治疗应用于早期隐裂牙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陈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肿瘤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肿瘤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的临床对照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2月到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采用PICC置管进行化疗的肿瘤确诊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患者例数均为30。给予A组实施贵要静脉置管,B组实施肘正中静脉置管,C组实施头静脉置管,后分析三组临床治疗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并发症发生5例(16.67%),B组并发症发生1例(3.33%),C组并发症发生7例(23.33%),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C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给予肿瘤化疗患者采取肘正中静脉进行置管,有利于降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与有效性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临床研究杂志

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