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辨证治疗不孕症的用药思想及疗效分析

张秀莲

关键词:不孕症, 中医药, 辨证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中医辨证治疗不孕症的用药思想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之间收治的44例不孕症患者的资料,对用药思想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44例患者治愈36例,好转6例,有效率95.4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不孕症有着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下宫颈悬吊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宫颈悬吊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8例具有不同程度的盆腔脏器脱垂患者(Ⅰ-Ⅲ度)进行宫颈悬吊术,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不适症状、肠功能、膀胱功能、性功能恢复情况,并以手术前后POP-Q评估标准及动态磁共振检查结果比较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在55±25min,出血量为30±18ml,其中单纯行悬吊术者术中几乎无出血。术后无感染、血肿、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为6±3天。盆腔脏器脱垂全部得到纠正,随访期间未发现有阴道缩短、扭曲等症状,性生活不受影响。结论:宫颈悬吊术对盆腔脏器脱垂患者在保留子宫同时进行盆底重建,简化了手术治疗的过程,方法简单易掌握,疗效肯定,动态MRI较临床诊断盆腔器官脱垂病例更加客观、全面,提倡在临床推行PFD的动态MRI检查。

    作者:张丽丽;兰振和;王宇晗;刘红;吕婷婷;孙志戬;骆春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议药品生产质量风险管理

    质量风险管理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采用前瞻性回顾的方式,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过程。本文主要概述了质量风险管理活动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质量风险管理的流程和作用,并提出了提高质量风险管理水平的措施,以期为药品生产企业在落实质量风险管理活动中提供参考,改善药品质量,从而切实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

    作者:刘保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玻璃酸钠注射液用于人流术后宫腔粘连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和研究玻璃酸钠注射液用于人流术后宫腔粘连的预防效果。方法:病例选取为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之间我院行人工流产术的200例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编号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100例行人流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及益母草颗粒口服,观察组10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采用玻璃酸钠注射液进行宫腔灌注,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发生粘连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时观察组粘连发生率为9.0%,对照组则为22.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从两组患者宫腔粘连的程度对比上来看,观察组患者主要为轻度粘连,中、重度粘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玻璃酸钠注射液宫腔灌注预防人流术后宫腔粘连的效果显著,有效降低了粘连发生率和粘连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付春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在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1月至2012年ll收治的200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治疗及优质护理效果。结果:优质护理组,显效60侧,有效30例,出血性休克10例出现。对照组治疗后不进行优质护理显效36例,有效24例,出血性休克40例。优质护理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0%,两组结果对比分析具有差异显著性。结论:优质护理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有积极效果,临床分娩临床护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开展。

    作者:吴仔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谈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预防

    肌肉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ain syndrome MPS)是一种慢性的疼痛性病症,主要是肌肉和筋膜因无菌性炎症而产生粘连并有刺激痛点又称触发点或扳机点形成,又被称为肌筋膜炎、肌纤维组织炎、肌肉劳损,多发生于骨骼肌,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给患者的工作、学习及生活带来不良影响,为了预防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我们进行了如下调查。

    作者:黄怡;许颖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甲状腺切除术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主要探析甲状腺切除术不同术式的临床效果与临床特点。方法:本次共选择18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各大型医院收集,102例采用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78例采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手术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手术基本情况及手术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上相比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别(P>0.05);内镜下手术组在手术时间上相对更短(P<0.05);另外,两组临床效果整体相比差别不显著(P>0.05)。结论:甲状腺切除手术在具体应用中存在差异性特点,临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以保证手术效果的佳化。

    作者:丁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儿科学课程临床见习教学方式的探讨

    临床见习教学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是临床医学生接触临床的起点,因此显得及其重要。在以往的临床医学见习教学过程中,每个实习学生有着充分的实践机会,而现在儿科家长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较前增强,故多数家长会拒绝实习学生进行采集病史及体格检查,这样给见习带教工作带来困难。加之有些儿童传染病在儿科病房是见不到的,所以难以满足教学大纲要求的见习内容。因此,为了适应现代医学及社会的发展,儿科临床见习方式也要进行多方式的改革,故本科研意在研究应用病例讨论法、参观法、参与病房查房见习、PBL等教学方法进行临床见习,根据临床见习内容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见习方式,其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把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更好更充分地发挥临床见习的作用。

    作者:张丽文;高晓宇;白明辉;亢杨;邓李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硅胶管中甲醇能力验证的体会

    目的:为了保证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方法:采用不锈钢填充柱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并对影响实验的相关因素进行质量控制。结果:本实验室甲醇的Z比分数为满意。结论:实验室顺利通过了能力验证的认可。

    作者:廖青;黄伟;李谦;刘天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急诊剖宫产术后腹胀的原因及临床护理

    目的:对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对剖宫产后出现腹胀症状的急诊产妇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78例剖宫产后出现腹胀症状的急诊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9例。采用常规剖宫产护理模式对对照组产妇实施护理;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观察组产妇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腹胀症状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腹胀症状消失时间和产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对剖宫产后出现腹胀症状的急诊产妇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童亚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应用“医患联盟”模式护理对降低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在出生期内发生率较高的病症之一,是由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导致的黄疸,胆红素具有毒性,新生儿一旦出现胆红素水平严重偏高而未得到及时治疗,会引发新生儿脑部损伤,甚至死亡。有研究显示,新生儿抚触配合穴位按摩能有效提高新生儿脑神经与内分泌功能,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程度和推迟发生时间。然而,产妇产后3~5天即出院,黄疸的高峰期大多是在出院以后发生,所以针对住院和出院后能及时延缓和减轻新生儿黄疸的发生,教会新生儿父母进行抚触等一些简单的穴位按摩操作,也就是应用“医患联盟”模式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降低是很有意义的。

    作者:左媛;郝凤花;肖佩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脑卒中患者的社区护理

    为脑卒中患者实施社区护理,由医生、护士、家人共同努力,为病人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使病人心情愉快,根据具体情况做出来有针对性的指导,提供持续性、个体化可操作性服务,有利于降低致残率、提高生存质量,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缓解医院床位紧张,促进医患护理关系和谐发展,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作者:于玲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选择性剖宫产对(近)足月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

    目的::探究选择性剖宫产对(近)足月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30例呼吸窘迫综合症(近)足月儿作为研究对象,观测并记录患儿的胎龄以及分娩方式。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发生呼吸窘迫综合症的风险以及不同胎龄患儿选择性剖宫产发生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概率。结果:在30例呼吸窘迫综合症(近)足月儿中选择性剖宫产患儿24例(80.00%),阴道分娩4例(13.33%),非选择性剖宫产2例(6.67%),相比阴道分娩方式,选择性剖宫产发生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概率明显偏高,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胎龄越大,发生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概率越低,但不同胎龄患儿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术是发生(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重要因素,并且随着患儿胎龄增大,呼吸窘迫综合症发生概率越低,因此要尽量避免采用选择性剖宫产术,也可选择在39周后进行选择性剖宫产。

    作者:吴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颅脑损伤引起大面积脑梗死32例临床护理

    目的:通过对比的方法,系统评价康复护理在治疗颅脑损伤引起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到2013年6月我院收治32例颅脑损伤引起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两组基本药物使用相同;对照组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进行被动活动、平衡训练等一系列康复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恢复状况。结果:在32例患者中,康复护理治疗组有效率89.50%,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0.00%。结论:通过分析发现,药物治疗加康复护理治疗颅脑损伤引起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明显好于单独使用药物的有效率。同时,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程倩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精益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一种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确保护理安全的方法。方法和结论:将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丰田生产体系的精益管理模式引用到护理工作中,以期达到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杜桂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69例输液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

    目的:探讨输液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9例输液反应病人临床资料。结果:发生输液反应可能与不规范操作、输注药物、输液速度及浓度、季节及患者体质差异有关。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规范化操作,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及医嘱配制及输注药物,加强输液时巡视,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可以有效降低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及因此而不良后果。

    作者:汪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静脉输液配制中心在安全输液中的作用研究

    静脉输液配制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s, PIVAS)是指在符合国际标准的情况下,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由受过培训的专业人员严格遵照操作程序对包括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药物进行集中配制的机构[1]。PIVAS是目前我国医院管理的一项新举措,对医院药学工作的开展,推广合理用药和安全输液具有深远意义。经研究建立PIVAS对于安全输液的以下环节有重要的影响。

    作者:韩霜;张淑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骨化三醇联合苯那普利在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骨化三醇联合苯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入选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为苯那普利联合骨化三醇治疗,对照组仅予苯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的血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血钙、血磷、血钾等相关临床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蛋白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尿蛋白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那普利能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蛋白尿,联合使用骨化三醇疗效更佳。

    作者:毕光宇;陈蕊;孔亚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HIV感染合并妊娠孕产妇的护理

    目前艾滋病流行趋势十分严峻,据报道2012年有成千上万的人死于艾滋病,流行特征有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流行的趋势。艾滋病在全世界,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迅速蔓延。我国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我们医院于2010年成立了艾滋病科到现在不到三年的时间,由开始的几个病人,到现在四、五十个病人,还包括一部分育龄期妇女。特别是母婴传播的流行趋势在世界范围内有增无减。

    作者:黄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子宫托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患者给予个性化护理的效果

    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在子宫托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收治的40名接受子宫托治疗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中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中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两组数据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在子宫托治疗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李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高血压对三苯氧胺治疗乳腺增生的影响

    目的:观察三苯氧胺治疗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没有合并高血压的乳腺增生患者和合并高血压的乳腺增生患者各50例,进行三苯氧胺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治疗效果不稳定。结论:对合并高血压的乳腺增生患者,治疗措施要及时调整。

    作者:马占儒;陈晓英;郭俊芳;赵海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临床研究杂志

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