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媛;郝凤花;肖佩霞
目的:观察抗高血压药物乌拉地尔对丙泊酚麻醉诱导气管内插管期的血流动力学和BIS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腹部手术病人60例, ASAⅠ-Ⅱ级,分为乌拉地尔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30例。Ⅰ组在麻醉诱导期静脉注射乌拉地尔0.6mg/kg;Ⅱ组静脉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2mg/kg、芬太尼3μg/kg,顺卡0.2mg/kg,OSS/A评分0级施行气管内插管。术中持续监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结果:Ⅰ组与Ⅱ组在气管插管后1min时的BIS分别为37.24±8.54和53.33±7.5,前者与插管前相比无显著性改变,而后者则较插管前有明显增高并延续至插管后5min(P〈0.05),插管前、插管后1min、插管后5min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插管后10min组间无差异。Ⅰ组与Ⅱ组的SBP、DBP、MAP和HR在插管后1min和5min,均较插管前明显上升,Ⅱ组的SBP变化较Ⅰ组更明显。Ⅱ组HR分别为89.33±18.5bpm和87.33±16.57bpm,MAP分别为101±2.05mmHg和99.67±2.12mmHg,Ⅰ组HR分别为88±2.21bpm和84.33±8.08bpm,MAP分别为93±2.12mmHg和91±1.73mmHg。两组相比,Ⅱ组的血流动力学显著性上升(P<0.05),且其组间的显著性差异延续至插管后10min(P<0.05)。结论:乌拉地尔能减低麻醉诱导气管插管期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并抑制插管后BIS反跳。
作者:于刚;严建娥;侍海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排龈术联合调牙合在楔状缺损充填修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牙科在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楔状缺损患者35例(患牙109颗),对所有患者均在充填修复术中应用排龈术联合调牙合治疗。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两年的随访,35例患者中充填体保留率达94.3%(33/35);修复体表面、边缘密合性、边缘着色、牙龈炎症的满意率分别为88.6%、91.4%、88.6%、94.3%。结论:在楔状缺损充填修复中运用排龈术联合调牙合治疗楔状缺损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任璐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治疗血栓性外痔的疗效。方法:将200例血栓性外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羟苯磺酸钙0.5g,1日2次,疗程10天。观察血栓性外痔症状、体征及肛门局部栓塞痔核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结论:羟苯磺酸钙能促进淋巴回流、抑制血细胞黏附、改善微循环,减轻局部炎症。
作者:张春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宫颈悬吊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8例具有不同程度的盆腔脏器脱垂患者(Ⅰ-Ⅲ度)进行宫颈悬吊术,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不适症状、肠功能、膀胱功能、性功能恢复情况,并以手术前后POP-Q评估标准及动态磁共振检查结果比较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在55±25min,出血量为30±18ml,其中单纯行悬吊术者术中几乎无出血。术后无感染、血肿、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为6±3天。盆腔脏器脱垂全部得到纠正,随访期间未发现有阴道缩短、扭曲等症状,性生活不受影响。结论:宫颈悬吊术对盆腔脏器脱垂患者在保留子宫同时进行盆底重建,简化了手术治疗的过程,方法简单易掌握,疗效肯定,动态MRI较临床诊断盆腔器官脱垂病例更加客观、全面,提倡在临床推行PFD的动态MRI检查。
作者:张丽丽;兰振和;王宇晗;刘红;吕婷婷;孙志戬;骆春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比分析典型抗精神病药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以及典型抗精神病药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优势、价值,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方法:对40例某医院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通过T检验的方法比较典型抗精神病药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优势和不足。结果:在40例某某医院的患者中,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应用在对患者的临床恢复中明显优于未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患者,通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简表调查问卷调查发现,在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患者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的得分均明显高于未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后患者的得分。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工作中,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患者病情恢复状况明显优于未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患者,因此,精神科病区在进行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的诊治过程中,治疗人员要积极采取典型抗精神病药,以提高治疗的质量和效果。
作者:何堂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通过13例腰背部意外伤造成下肢截瘫病人的护理,不断总结经验,护理的方式和方法也在发展。随着临床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式的人文化的护理,包括心里、康复、中医理论在临床的应用,都大大提高了下肢截瘫病人康复的效果,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发症的发生。特别是针对此类病人易发褥疮的预防护理以及褥疮的早期发现和处理有了明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护理干预理念,也深刻体会到护理在下肢截瘫病人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洪丽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纳洛酮用于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方法:应用纳洛酮治疗一氧化碳中毒患者48例,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纳洛酮组的基本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未发现明显副作用。结论:纳洛酮时治疗一氧化碳中毒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商向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柴胡半夏枳实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均为80例。治疗组采取柴胡半夏枳实汤,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ml早晚饭前分服,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早餐前半小时口服2周;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20mg每日1次早餐前半小时口服,2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2.5%对照组有效率为70%,X2=4.15, 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柴胡半夏枳实汤联合奥美美拉唑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丽霞;马芳敏;巩振兴;孟艳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50%酒精配合龙血竭片治疗Ⅱ、Ⅲ期褥疮的疗效。方法以我科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12例褥疮患者,采用50%酒精配合龙血竭涂擦治疗褥疮,总结临床护理方法。结果:本组12例患者经治疗后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胡素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分析228例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前散瞳的体会,为眼科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护士要注重专科知识及技能的培养,掌握正确滴眼方法、做好散瞳评估,同时对患者要加强健康教育,使之配合治疗护理,才能达到理想散瞳率,提高医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做好散瞳工作是降低医疗风险,提高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作者:张琴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咪唑啉受体早是在80年代中期,由Bonsquet和他的研究小组发现。根据其与不同的配体结合力的不同,分为I1和I2两个亚型。能与氨基可乐定(paraaminoclonidine)特异性结合的命名为咪唑啉I1受体,与咪唑克生(idazoxan)特异性结合的命名为咪唑啉I2受体。目前主要的研究集中在I1受体,关于此受体的研究已有很多报到,本文不再赘述。I2受体分布非常广泛,全身许多脏器包括细胞组织都有分布,其中脑、肾及肝内该受体分布多,横纹肌、平滑肌、脾和心脏等组织分布也不少,后者只比前者低7%~25%尤其脑组织中分布密度高,其主要存在于大脑皮质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中[1]。
作者:周靖;包丽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究选择性剖宫产对(近)足月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30例呼吸窘迫综合症(近)足月儿作为研究对象,观测并记录患儿的胎龄以及分娩方式。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发生呼吸窘迫综合症的风险以及不同胎龄患儿选择性剖宫产发生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概率。结果:在30例呼吸窘迫综合症(近)足月儿中选择性剖宫产患儿24例(80.00%),阴道分娩4例(13.33%),非选择性剖宫产2例(6.67%),相比阴道分娩方式,选择性剖宫产发生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概率明显偏高,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胎龄越大,发生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概率越低,但不同胎龄患儿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术是发生(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的重要因素,并且随着患儿胎龄增大,呼吸窘迫综合症发生概率越低,因此要尽量避免采用选择性剖宫产术,也可选择在39周后进行选择性剖宫产。
作者:吴冬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肿瘤化疗患者行PICC置管的临床对照效果。方法:收集2010年12月到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采用PICC置管进行化疗的肿瘤确诊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患者例数均为30。给予A组实施贵要静脉置管,B组实施肘正中静脉置管,C组实施头静脉置管,后分析三组临床治疗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并发症发生5例(16.67%),B组并发症发生1例(3.33%),C组并发症发生7例(23.33%),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C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遵循无菌操作原则,给予肿瘤化疗患者采取肘正中静脉进行置管,有利于降低并发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与有效性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怎样促进产妇会阴侧切后切口的愈合。方法:对我院203例行会阴侧切缝合术的产妇,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术后加强护理,并给予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结论:对会阴侧切缝合术后产妇应采取综合的护理措施,以促进切口的愈合,减少了产褥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杨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三苯氧胺治疗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没有合并高血压的乳腺增生患者和合并高血压的乳腺增生患者各50例,进行三苯氧胺治疗,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治疗效果不稳定。结论:对合并高血压的乳腺增生患者,治疗措施要及时调整。
作者:马占儒;陈晓英;郭俊芳;赵海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比较两种根管充填糊剂治疗乳牙根尖周炎的疗效,为乳牙根尖周炎的充填用药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乳前牙根尖周炎患儿70例,经常规开髓拔髓,根管预备及髓腔封药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实验组1: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实验组2:Vitapex糊剂充填。比较两组药物充填后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结果:治疗结束后,三个月后复诊,两组药物的临床疗效无差异;九个月后随访,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充填患儿陆续出现根尖周炎的复发,并出现乳牙滞留现象。结论:Vitapex糊剂对乳牙根尖周炎治疗的远期效果优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可替代氧化锌丁香油糊剂作为乳牙根尖周炎充填的常规药物。
作者:王梓欣;周庆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在急诊大出血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各个医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45例急诊大出血患者中,使用ZITI-3000P型血液回收机进行血液回收与回输治疗。其中对回收血量≥800ml的患者进行血液清洗。另外,对患者血液回输前、血液回输后、患者的生命体征(SBP、DBP、MAP、SPO2)等方面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每一例患者的血量回收量平均为1875ml,总回输血量平均达到675ml。所有患者在进行回输血液后生命体征与手术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善。手术后对患者进行血常规等多项生化检测,结果均为正常水平,预后情况良好。结论:利用ZITI-3000P型血液回收仪器进行血液回收,能够减少在手术过程中血液的流失,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宁群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下颌骨骨折的临床资料,探讨下颌骨骨折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全部下颌骨骨折病例术前拍摄曲面体层片明确骨折的部位以及类型,对68例下颌骨骨折采用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复位外固定+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术治疗。对于线性骨折移位不明显者,复位后行颌间牵引外固定术。结果:术后第二天,三个月X线显示骨折复位良好,咬合关系正常,伤口Ⅰ期愈合。结论: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复位外固定+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术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较好办法,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颌面外形及咬合功能得以恢复。
作者:吕桂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质量风险管理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采用前瞻性回顾的方式,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过程。本文主要概述了质量风险管理活动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质量风险管理的流程和作用,并提出了提高质量风险管理水平的措施,以期为药品生产企业在落实质量风险管理活动中提供参考,改善药品质量,从而切实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
作者:刘保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对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开展临床路径的护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开展的30例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的分为临床组和对照组,对照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的总费用和患者的满意率以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开展临床路径的一组患者平均的住院时间和总额费用和对照组相比显著较低,临床组患者的满意度和相关知识的掌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前,心脏的介入治疗是心脏病治疗的主要方法,而通过实施临床路径可以对接受心脏介入治疗的患者开展临床管理,有效的规范了工作的流程,还提高了临床的治疗以及护理的质量,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医疗费用等。
作者:郭城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