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下肢截瘫病人的护理体会

洪丽华

关键词:下肢截瘫, 护理, 体会
摘要:通过13例腰背部意外伤造成下肢截瘫病人的护理,不断总结经验,护理的方式和方法也在发展。随着临床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式的人文化的护理,包括心里、康复、中医理论在临床的应用,都大大提高了下肢截瘫病人康复的效果,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发症的发生。特别是针对此类病人易发褥疮的预防护理以及褥疮的早期发现和处理有了明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护理干预理念,也深刻体会到护理在下肢截瘫病人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七氟烷麻醉在儿童扁桃体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七氟烷(凯特力)吸入麻醉用于儿童扁桃体切除手术的效果。方法:ASA I~Ⅱ级、择期全麻下行扁桃体切除手术的儿童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A组)和异氟烷组(B组)各40例。A组患者麻醉诱导采用吸入七氟烷+静脉给药的方式,术中麻醉维持采用吸入3%的七氟烷,B组患者麻醉诱导采用吸入异氟烷+静脉给药的方式,术中麻醉维持采用吸入2%的异氟烷。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2min、气管插管时、手术开始时及苏醒时患者的HR、SBP、DBP、SPO2、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麻醉前相比,B组患者在气管插管时、手术开始时以及苏醒时的HR增快(P<0.05),而SBP、DBP、SPO2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P>0.05);A组患者各时间点的生命体征无显著差异(P>0.05)。与A组相比,B组患者在气管插管时、手术开始时以及苏醒时的HR增快(P<0.05),而两组患者的SBP、DBP、SPO2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P>0.05)。与A组相比,B组患者诱导时咳嗽、屏气发生率较高,苏醒时间长(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儿童扁桃体切除术时麻醉平稳,不良反应少,苏醒迅速。

    作者:项绪强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老年慢性肺炎患者的影像诊断分析

    慢性肺炎属于老年常见病,其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均与肺癌类似,极易造成误诊,进而延误有效的治疗,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基于此,笔者对确诊为慢性肺炎的33例老年患者进行影像检测,并与33例健康患者的影像检测结果详细对比,得出了老年慢性肺炎的准确影像学表现,并深入分析了造成误诊的原因,希望能为该疾病的有效诊治做出贡献。

    作者:周鑫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运用五常法对消毒供应中心的一次性无菌物品管理

    目的:加强一次性无菌物品的管理。方法:运用五常法管理一次性无菌物品。结果:提高了一次性无菌物品发放准确性,杜绝过期物品的出现。结论:五常法是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方法。

    作者:陈秀巾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氧化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辅助治疗9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氧化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辅助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住院9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单用口服阿奇霉素;治疗组45例,给予口服阿奇霉素的同时加氧化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用药前、后分别检测末梢血嗜酸粒细胞(EOS),对用药前EOS增高者治疗10天后复查EOS。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EOS较对照组治疗后ESO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服阿奇霉素同时加用氧化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优于单纯口服阿奇霉素治疗。

    作者:白永亮;樊畇秀;王睿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急诊剖宫产术后腹胀的原因及临床护理

    目的:对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对剖宫产后出现腹胀症状的急诊产妇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78例剖宫产后出现腹胀症状的急诊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39例。采用常规剖宫产护理模式对对照组产妇实施护理;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观察组产妇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腹胀症状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腹胀症状消失时间和产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对剖宫产后出现腹胀症状的急诊产妇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童亚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瘘的护理体会

    目的:讨论对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瘘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151例患者进行动静脉瘘的护理。结果:33例患者进行自体动静脉瘘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4例出现内瘘感染,14例行二次内瘘手术。结论:强对血液透析病人动静脉瘘的术前及术后的科学护理,可以延长动静脉瘘的使用寿命。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提高医疗救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万凤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夹脊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夹脊电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8例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患采用康复训练集合夹脊电针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觉功能、运动功能恢复率分别为86.2%、89.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8.6%、62.1%),P<0.05。结论:对于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应用夹脊电针结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增强治疗效果,且可靠性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赵尚荣;林清莲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下肢截瘫病人的护理体会

    通过13例腰背部意外伤造成下肢截瘫病人的护理,不断总结经验,护理的方式和方法也在发展。随着临床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式的人文化的护理,包括心里、康复、中医理论在临床的应用,都大大提高了下肢截瘫病人康复的效果,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发症的发生。特别是针对此类病人易发褥疮的预防护理以及褥疮的早期发现和处理有了明确的认识和积极的护理干预理念,也深刻体会到护理在下肢截瘫病人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洪丽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经阴道超声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和总结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超声图像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经阴道超声检查的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声像图表现分三种类型:瘢痕处单纯孕囊型、瘢痕处包块型及孕囊部分位于瘢痕处型。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是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首选和佳方法,掌握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声像图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可提高正确诊断率,减少误诊率。

    作者:杨萍;张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电针结合平衡训练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平衡训练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电针康复组,23例接受常规治疗,23例除接受常规治疗,又接受电针治疗和平衡训练。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常规治疗组总有效率60.87%,电针康复组总有效率86.96%,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合电针与平衡训练,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疗效确切。

    作者:效亚力;韩锋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在急诊大出血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在急诊大出血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各个医院2011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45例急诊大出血患者中,使用ZITI-3000P型血液回收机进行血液回收与回输治疗。其中对回收血量≥800ml的患者进行血液清洗。另外,对患者血液回输前、血液回输后、患者的生命体征(SBP、DBP、MAP、SPO2)等方面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每一例患者的血量回收量平均为1875ml,总回输血量平均达到675ml。所有患者在进行回输血液后生命体征与手术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善。手术后对患者进行血常规等多项生化检测,结果均为正常水平,预后情况良好。结论:利用ZITI-3000P型血液回收仪器进行血液回收,能够减少在手术过程中血液的流失,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宁群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护理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及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以致出生后出现呼吸抑制的临床表现。是新生儿围产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发生窒息后,因缺氧可对小儿神经系统及各器官功能造成不利影响,严重窒息还可导致不可逆的缺氧性脑损伤,以致智力低下,听力下降,脑瘫等后遗症,甚至终身残疾。因此,做好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和护理,是减少窒息并发症,降低新生儿围产期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石淑慧;石淑磊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腹腔镜下宫颈悬吊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宫颈悬吊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8例具有不同程度的盆腔脏器脱垂患者(Ⅰ-Ⅲ度)进行宫颈悬吊术,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不适症状、肠功能、膀胱功能、性功能恢复情况,并以手术前后POP-Q评估标准及动态磁共振检查结果比较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在55±25min,出血量为30±18ml,其中单纯行悬吊术者术中几乎无出血。术后无感染、血肿、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为6±3天。盆腔脏器脱垂全部得到纠正,随访期间未发现有阴道缩短、扭曲等症状,性生活不受影响。结论:宫颈悬吊术对盆腔脏器脱垂患者在保留子宫同时进行盆底重建,简化了手术治疗的过程,方法简单易掌握,疗效肯定,动态MRI较临床诊断盆腔器官脱垂病例更加客观、全面,提倡在临床推行PFD的动态MRI检查。

    作者:张丽丽;兰振和;王宇晗;刘红;吕婷婷;孙志戬;骆春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69例输液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

    目的:探讨输液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9例输液反应病人临床资料。结果:发生输液反应可能与不规范操作、输注药物、输液速度及浓度、季节及患者体质差异有关。结论:医护人员应加强规范化操作,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及医嘱配制及输注药物,加强输液时巡视,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可以有效降低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及因此而不良后果。

    作者:汪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浅议药品生产质量风险管理

    质量风险管理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采用前瞻性回顾的方式,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过程。本文主要概述了质量风险管理活动的发展历程,分析了质量风险管理的流程和作用,并提出了提高质量风险管理水平的措施,以期为药品生产企业在落实质量风险管理活动中提供参考,改善药品质量,从而切实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

    作者:刘保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无肝素透析的护理配合与应用

    血液透析常使用抗凝剂预防凝血。对于有活动性出血及自身凝血功能明显异常或近期经受手术或创伤的透析患者,禁忌使用肝素以防止出血加剧或诱发再出血,即进行无肝素透析。我们采取了提高血流量,定时快速冲洗透析管路和透析器,严密观察等防护措施,达到了安全有效的治疗目的。

    作者:纪慧萍;毛艳华;闫绍莹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60例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氧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氧疗对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患者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对本院2012年收治的60例COPD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COPD患者经氧疗治疗后58例患者病情得到缓解并出院,2例患者死亡,成功率为96.6%。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呼吸道重症,对患者治疗有效的措施是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作者:黄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重症胸部损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目的:探讨重症胸部损伤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重症胸部损伤患者的急救护理资料。结果:痊愈55例,死亡4例,3例因病重转院。结论:对重症胸部损伤患者先要维护好生命体征,及时处理伤口和血气胸等急症,配合各专科会诊抢救,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李亚男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提高ICU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减少CRBSI的相关研究

    医院感染是当今世界公共卫生关注的重点,特别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因病人病情重抵抗力差各种有创操作多,其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是一种重要的感染类型,而手的清洁和消毒是降低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基本、简单和重要的措施之一。本文通过探讨手卫生的重要性,分析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的原因,提出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措施,认为提高护理人员洗手的依从性,使全体护理人员树立正确的手卫生观念,能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

    作者:张秋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 典型抗精神病药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对照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典型抗精神病药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以及典型抗精神病药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优势、价值,以及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方法:对40例某医院的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研究,通过T检验的方法比较典型抗精神病药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优势和不足。结果:在40例某某医院的患者中,典型抗精神病药的应用在对患者的临床恢复中明显优于未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患者,通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简表调查问卷调查发现,在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患者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和环境领域的得分均明显高于未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后患者的得分。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治疗工作中,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患者病情恢复状况明显优于未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患者,因此,精神科病区在进行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的诊治过程中,治疗人员要积极采取典型抗精神病药,以提高治疗的质量和效果。

    作者:何堂礼 刊期: 2013年第11期

临床研究杂志

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