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关节镜下重建术的临床观察

邹本江

关键词:膝关节前, 后交叉韧带, 损伤, 关节镜, 重建术
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关节镜下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7月-2012年7月期间在我院骨外科接受治疗的54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56膝),均在损伤后3-10周时在关节镜下实施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结果术后调查随访1.0-5年,平均时间(3.45±1.02)年。经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显示,治疗后(87.76±5.23)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的(61.25±6.48)分,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国际膝关节文件编制委员会(英简IKDC)进行综合评价,术前D级(即为明显异常)58膝,治疗后A级(即为正常)18膝,B级(即为接近正常)32膝,C级(即为异常)6膝。结论关节镜下重建术治疗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具有创伤微小、操作精准等特点,使膝关节得到满意恢复。
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颈动脉灌注复方脑栓通液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颈动脉灌注复方脑栓通液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4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自愿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颈动脉灌注复方脑栓通液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评分(GCS)变化。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两组间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治疗后2周时观察组GCS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灌注复方脑栓通液治疗颅脑损伤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荣申;潘建胜;吴伟涛;李杏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从专业检索的角度谈医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当前的网络信息环境以及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医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从检索资源的选择、检索策略的制定以及文献管理工具的应用三个方面探讨了医生信息素养的提升。

    作者:邵思蜜;文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40例急性毒蕈中毒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毒蕈中毒护理体会,增强对毒蕈中毒的认识。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40例毒蕈中毒患者,从护理措施方面总结心得。结果40例毒蕈中毒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后均康复出院。结论针对不同临床类型的毒蕈中毒患者进行积极治疗及细心护理,能够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复。

    作者:田馨怡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辣椒素在肝癌防治中的应用

    辣椒素(capsaicin)是辣椒中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镇痛之功效。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领域对辣椒素的深入研究,发现了辣椒素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目前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了辣椒素在肝癌防治中的作用。现将辣椒素在肝癌防治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车平;刘嘉涪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清开灵注射液雾化吸入治疗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症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雾化吸入在治疗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中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2年8月—2014年6月我院接诊收治的159例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三组患者均在抗菌素常规输液治疗基础上配合雾化治疗,I组采用糜蛋白酶,Ⅱ组采用清开灵注射液,Ⅲ组采用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对比三组治疗效果。结果在雾化治疗效果上,清开灵显著高于α-糜蛋白酶(P<0.05),而清开灵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效果比单纯清开灵治疗有明显优势(P<0.05)。结论对于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症,用清开灵雾化治疗效果显著,联合地塞米松疗效更明显。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CT诊断

    目的:探讨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CT诊断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13例节细胞神经瘤CT影像表现。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结果男3例、女10例,13例均单发,右肾7例,左肾6例。椭圆形5例、水滴形4例、圆形3例、腰果形1例,病灶直径1.5-13cm,平均5.3cm。所有病灶边界清晰,呈嵌入式生长,推压临近结构。其中有3例病灶内可见沙粒样钙化。增强后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实质期呈轻度延迟强化。结论肾上腺节细胞神经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充分认识其影像表现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率。

    作者:张会;韩兆凯;李忠善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关于子宫颈筛查的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确定子宫颈抹片检查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妇科门诊收集370例女性患者的相关信息资料。把研究人群分为曾经至少做过一次子宫颈抹片检查和没有做过检查两组。结果22.4%研究人群对子宫颈抹片检查有一定认识,10.8%至少做过一次子宫颈抹片检查。较高的年龄(P=0.002),高教育水平(P=0.002),在外工作(P=0.000),采取避孕措施(P=0.002),有癌症家族史(P=0.000),有性传播疾病史(P=0.009),对妇科检查持积极的态度(P=0.005),认为自己在宫颈癌的危险行列(P=0.000)等人群倾向于做子宫颈抹片检查。结论宫颈抹片检查率非常低,对子宫颈抹片检查方法普及及预防子宫颈癌相关知识的宣传将有助于提高宫颈涂片检测率。

    作者:李文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健康教育路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9例,发生率19.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5.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7.8%)明显优于对照组(9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科学化、系统化的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肝癌介入手术患者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和患者治疗医从性(P<0.01),保证了护理及治疗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秀英;胡进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颞下窝入路小儿侧颅底肿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颞下窝入路小儿侧颅底肿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颞下窝入路小儿侧颅底肿瘤切除术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给予临床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并发症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6.67%。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67%。观察组的并发症状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的并发症状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痊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颞下窝入路小儿侧颅底肿瘤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张国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外科手术中应激性溃疡的预防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和研究外科手术中应激性溃疡的预防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我院外科应激性溃疡预防使用抑酸药的临床资料,对用药比例、用药种类以及用药合理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我院外科手术预防应激性溃疡的用药占45.2%,药物包括泮托拉唑、奥美拉唑、雷尼替丁及法莫替丁等,无用药指征占60.2%,超频次给药占18.6%。结论目前外科手术中对于应激性溃疡的预防用药较多,且其中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应当熟练掌握应激性溃疡的适应症,避免不合理用药。

    作者:楚小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心脑血管疾病中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心脑血管疾病中运用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确诊为心脑血管疾病的429例病案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与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三组病患在治疗后的D-二聚体的浓度比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D-二聚体的浓度比健康人群高,P<0.05,两组结果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当下的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检测主要以免疫比浊法为佳,对临床治疗方案与对病患的病情了解有极大的辅助作用,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价值。

    作者:刘秉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措施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分析

    目的:探讨和研究护理干预措施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0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40例患者则采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平均得分为5.4±0.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0.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护理满意度对比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的系统评价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并做出系统评价。方法在生物医学文献库及CNKI等相关数据库中进行文献检索,将检索出的与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相关的文献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利用Meta分析方法对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数据加权合并后,乌司他丁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19%,两组患者的比较检验结果显示X2=19.057,P<0.05;Peto OR=9.36,95%CI水平处于2.47-5.61间,乌司他丁治疗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患者具有更高水平。结论本次研究中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良好疗效,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支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所致过敏反应文献概述

    盐酸氨溴索为化痰药溴己新的体内活性代谢物,具有促进粘痰排出及溶解分泌物的特性,能有效改善呼吸状况。随着临床广泛使用,有关该药致过敏的不良反应被不断报道,临床亟须重视这个问题,防患于未然,以便更好地促进合理用药,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危。

    作者:曹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门诊甲亢患者治疗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对门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84例甲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均给予甲巯咪(MMI)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门诊甲亢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张育可;于文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老年焦虑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呼吸内科老年焦虑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4例有焦虑抑郁症状的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综合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SAS和SDS量表评分, FEV1、FEV1/FVC、FEV1/pred的改善程度。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后SAS和SDS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改善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有统计学差异,肺功能改善程度干预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更有效地改善呼吸内科焦虑抑郁患者的症状及肺功能状况。

    作者:李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小儿肺炎合并心肌损伤的临床特点分析及诊疗探究

    目的:总结小儿肺炎合并心肌损伤的临床发病特点,并观察采用磷酸肌酸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06月—2013年0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肺炎伴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维生素C治疗,观察组采用基础治疗+磷酸肌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心肌酶谱均有明显改善,观察与对照组对比,CK、AST、CK-MB、LDH水平更加趋近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正常率73.3%,对照组心电图正常率为55.6%;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磷酸肌酸治疗儿童肺炎伴心肌损害效果显著,并发症少,临床价值高,值得肯定使用。

    作者:欧阳海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对腹部手术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对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14年6月接诊58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进行总结,同时给予其相应规定护理和治疗。结果34例临床治愈,占58.62%;20例有效,占34.48%;4例无效,占6.90%;总有效率为93.10%。结论导致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主要包括:腹腔内脓性物、肠管浆膜面损伤、腹腔内血性液及积血块,通过对这三方面进行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帮助患者治愈。

    作者:王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谈某部官兵训练伤常见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与进步,部队官兵的训练时间集中、强度与难度加大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在新时期加强官兵训练中的防护,降低训练损伤的发生,对于提升部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文对某部训练中导致损伤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预防措施。

    作者:肖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应用中医药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体会

    目的:探讨应用中医药综合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方法,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通过中医诊断分型,治疗组用中药耳穴埋药,局部穴位按摩,分别进行治疗。对照组内服颈复康,颈部埋药,局部中医穴位按摩。结果中医药治疗组总效率86%,对照组组总效率61%,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别显著。结论中医药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效果显著,方法简单,易于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谭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临床研究杂志

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