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馨怡
起源:艾灸疗法是一种独立的治疗保健方法,起源于我国原始社会,人们被火灼伤,发现具有治病、疗伤的效果而逐渐产生的。在医学专著中,早见于:“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说明灸法的应用,同北方寒冷的生活《素问·异法方宜论》环境有密切关系。
作者:杨俊杰;杨春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本文简要针对脑室引流手术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与研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入院进行脑室引流手术治疗的患者50人,对其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过脑室引流治疗以后,都得到了康复,其中,痊愈患者人数有30人,明显好转患者人数有12人,好转人数有8人,无效人数有0人。结论针对脑室引流的患者来讲,医护人员需要给予细心的护理,从而更快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作者:梁世英;张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患者教育、药学咨询应用于妇科、内分泌科门诊的必要性。方法选取我院妇科内分泌科门诊在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开展患者教育和药学咨询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药学咨询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在药学咨询内容方面,咨询用量用法者多,占32.5%,其次为不良反应、药物成分,分别为12.0%、11.0%;其他咨询内容还包括药物替代、药物价格、用药注意事项、配伍应用等。结论在妇科内分泌科门诊中开展患者教育、药学咨询对于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改善病人用药依从性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刘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血小板检测方法。方法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30份全血标本均使用EDTA-k2与枸橼酸钠抗凝,观察抗凝5min、10min及30min的血液涂片血小板聚集情况,仪器或手工检测抗凝5min、10min及30min的血小板数量(PLT)。结果 EDTA-k2抗凝5min血小板聚集标本24份,枸橼酸钠抗凝5min血小板聚集标本5份;仪器检测EDTA-k2抗凝5min的PLT平均值为104×109/L,手工计数的PLT平均值为148×109/L,两者相差为29.7%,根据CLIA′88标准,差异不被允许。仪器检测枸橼酸钠抗凝5 min的PLT平均值为137×109/L,手工计数的PLT平均值为148×109/L,两者相差为7.4%,根据CLIA′88标准,差异被允许。结论枸橼酸钠抗凝全血标本5min内仪器对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血小板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司秉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10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102例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2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抗血小板凝聚、对症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观察总有效率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显效率(76.9%)显著性高于对照组(58.0%),且IL-6、TNF-α明显下降(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能较快提高血小板,有效防止出血事件的发生,应用临床值得推广。
作者:张小红;刘淑玲;霍光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早期脱位的易发因素与防治。方法对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309例患者进行放射学测量和导致早期脱位的易发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半年随访了解患者是否有再次髋关节脱位。结果29例在手术后发生髋关节脱位。脱位的原因是由术后体位不当、假体股骨头大小、髋臼假体方向、手术入路、内收肌挛缩等造成的。结论多种危险因素共同引起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脱位的发生,术中提高手术技术水平,术后患肢阿基米德保持正确体位、对患者进行教育指导等方法预防早期髋脱位。
作者:张喜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瘢痕子宫初次上环术预用米索前列醇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瘢痕子宫初次上环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予以常规上环术,研究组60例患者术前2h放置米索前列醇于阴道穹窿处,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止血时间及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止血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无痛患者42(70.00%)例,明显多于对照组2(3.33%)例,轻度、中度疼痛患者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初次上环术预用米索前列醇的临床效果明显,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止血时间,缓解患者术中疼痛感,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苗艳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对ICU重症清醒患者进行情绪的管理。方法将96例2013年5月—2014年5月入住我院ICU重症清醒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8例患者,干预组患者采取PDCA循环方法对其进行情绪管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结果干预组患者抑郁和焦虑发生率以及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次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重症患者清醒患者使用PDCA循环对其进行情绪管理,通过合理的护理干预能稳定患者情绪,增加患者心理舒适度、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值得临床全面推广。
作者:刘明涛;杨荔枝;王凡凡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多发性开放性骨折的手术室急救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07月—2014年07月期间接受治疗的64例多发性开放性骨折患者,针对其手术室急救及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回顾性探究。结果本组64例患者中,痊愈者60例,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缺损,通过相应的修复治疗后伤口延期愈合获得了痊愈出院。结论及时有效的抢救结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救治的成功率,使患者能够及早痊愈出院。
作者:郭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在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及妊娠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资料,对比分析术后不同时间的妊娠率。结果宫腹腔镜术后6个月内受孕率高,与6个月到1年组、大于1年组相比,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对诊断及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有重要临床价值,术后受孕佳时间是术后6个月内。
作者:宋芷霜;郭宝芝;刘爱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68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全部实施常规静息心电图检查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照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价值。结果168例患者中,动态心电图检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速、房颤、室速和室上速、室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的检出率分别占91.07%、79.76%、28.57%、11.31%、64.88%、13.69%、11.31%、1.79%;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检出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
作者:刘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心脑血管疾病中运用免疫比浊法检验血浆D-二聚体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确诊为心脑血管疾病的429例病案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与健康者进行比较。结果三组病患在治疗后的D-二聚体的浓度比治疗前有明显的降低,三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D-二聚体的浓度比健康人群高,P<0.05,两组结果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当下的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浆中D-二聚体的水平检测主要以免疫比浊法为佳,对临床治疗方案与对病患的病情了解有极大的辅助作用,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价值。
作者:刘秉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马塘镇2008年10月—2013年9月孕产妇保健管理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马塘镇2008年10月—2013年9月孕产妇保健手册和孕产妇健康情况年报表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平均达94.31%,呈逐年上升趋势,剖宫产率平均高达62.59%,居高不下。结论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可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但同时应提高保健服务质量,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陆淑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不同药物治疗方式对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于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9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组,即单一组和联合组各45例,单一组患儿入院后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治疗,联合组在布地奈德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药物口服治疗,治疗15d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组45例患儿在接受上述治疗后,显效患儿28例(62.2%),有效15例(33.3%),无效2例(4.4%),总有效率为95.6%;单一组患儿中显效21例(46.7%),有效13例(28.9%),无效11例(24.4%),总有效率为75.6%。联合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单一组患儿,组间效果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将孟鲁司特与布地奈德药物联合疗法应用于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治疗中,可进一步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且患儿的不良反应无显著增加,值得广泛使用。
作者:韩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与分析急性附睾炎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急性附睾炎,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组及非手术治疗组,每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体温缓解情况、复发、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手术治疗组较非手术治疗组相比能够有效缓解疼痛,且体温在治疗结束后更快恢复到正常水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采用手术方法治疗急性附睾炎能够有效改善术后疼痛及体温升高的情况,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康复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范习文;艾海提·牙生;文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我院儿科治疗的8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观察头孢他啶联合痰热清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儿童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研究以双盲随机对照的方式开展。所有患儿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仅加用头孢他啶治疗。结果7天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评分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75.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明头孢他啶联合痰热清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有效率高、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贾丽;蔡敬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硫酸镁与利多卡因联合治疗急性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室67例急性腹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先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再给予利多卡因联合硫酸镁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硫酸镁。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8%(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疲乏、轻度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硫酸镁与利多卡因联合用于急性腹痛止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症状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占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监测麻醉(MAC)下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骨科短小手术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1月于MAC下行骨科短小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3μg/kg静脉输注(持续时间15min),维持量0.3μg/kg.h-1,对照组持续输注等容积生理盐水至手术结束前10min。记录各组不同时间点: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定前(T0)、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定15分钟后(T1)、行局部麻醉即刻(T2)、手术开始后30min(T3)、术毕(T4)患者的MAP、HR、RR、SpO2、OAA/S评分,评价、记录患者术中呼吸抑制情况及术中合作程度,术毕记录各组患者局麻药用量,以上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组内比较,观察组T1、T2、T3、T4时刻HR、OAA/S评分均低于T0时刻,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T0时刻相比,T1、T2、T3、T4时刻,MAP、HR、RR、SpO2、OA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比较T1、T2、T3、T4时刻,观察组HR、OAA/S评分及患者局麻药用量、呼吸抑制发生率、患者手术配合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监测麻醉下行骨科短小手术,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3μg/kg. h-1镇静效应明显,血流动力学平稳,无呼吸抑制作用,增加患者手术配合依从性,MAC中合理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常立华;吕国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对腹部手术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对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14年6月接诊58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进行总结,同时给予其相应规定护理和治疗。结果34例临床治愈,占58.62%;20例有效,占34.48%;4例无效,占6.90%;总有效率为93.10%。结论导致粘连性肠梗阻的原因主要包括:腹腔内脓性物、肠管浆膜面损伤、腹腔内血性液及积血块,通过对这三方面进行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帮助患者治愈。
作者:王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头脑风暴法(Brain Storming),简称BS法。随着医疗护理日新月异的发展,对培养创新思维型人才愈加迫切,而头脑风暴法作为激励集体创新思维的一种较为常用的方法,被越来越多的运用于教学中。这种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并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很好的途径,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作者:刘玮;何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