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灸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杨俊杰;杨春双

关键词:艾灸, 温热刺激效应, 近红外辐射作用, 经络调节作用, 调节人体免疫
摘要:起源:艾灸疗法是一种独立的治疗保健方法,起源于我国原始社会,人们被火灼伤,发现具有治病、疗伤的效果而逐渐产生的。在医学专著中,早见于:“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说明灸法的应用,同北方寒冷的生活《素问·异法方宜论》环境有密切关系。
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治疗下腰椎失稳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治疗下腰椎失稳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神经根管扩大,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后路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治疗30例。对术后植骨融合手术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手术效果优20例,良10例,手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1-3年,脊柱无失稳,椎弓根螺钉无松动,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植骨融合率为:第一年85%,第二年全部骨性融合,椎间隙高度无丢失。结论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椎体间打压植骨融合治疗下腰椎失稳,可达到脊柱稳定、解除症状的目的。

    作者:张勇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婴幼儿法洛四联症围手术期呼吸系统管理研究

    目的:探讨法洛氏四联症患儿围手术期的呼吸系统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我科收治的法洛氏四联症患儿的围手术期呼吸系统管理措施资料。结果通过对患儿术前做好呼吸道准备,术后做好机械通气管理,正确有效的吸痰,积极的肺部治疗措施,加强呼吸系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从而使法洛氏四联症患儿的术后恢复顺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通过加强婴幼儿围手术期的呼吸系统管理,本组40例患儿手术过程顺利均治愈出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赵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高龄产妇助产护理干预对分娩方式与产程的影响评价

    目的:观察高龄产妇助产护理干预对分娩方式及产程的影响。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4年6月于本院进行分娩的高龄产妇共8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3例予常规护理,研究组43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助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分娩方式,比较两组产程。结果研究组共31例(72.09%)产妇自然分娩,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例(53.49%),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产程(7.96±1.12)h,显著少于对照组(13.75±1.83)h,比较差异明显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产妇助产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剖宫分娩率,缩短产程,提升分娩安全性,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作者:李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谈促进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康复的综合护理

    目的:探讨促进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康复的综合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的康复。方法根据病情、病程,采取相应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80例脑卒中患者经过治疗后步行恢复率为85%,没有一例发生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等卧床并发症。结论合适的综合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临床上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国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目的:探讨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对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预防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科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预防并发症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评价。结果对照组残胃出血、十二指肠残端破裂、胃肠吻合破裂梗阻、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共出现9例,发生率18%,观察组共出现2例,发生率4%,两者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预防并发症护理应用于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可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及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姜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血液透析三种抗凝方法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中低分子肝素、普通肝素、无肝素3种抗凝方法的临床疗效,为临床血液透析抗凝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血液透析的肾衰竭患者36例,随机分成低分子肝素组、普通肝素组、无肝素组3组。观察比较血液透析前后3组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3组患者透析后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明显低于透析前,组内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透析后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无明显差异,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透析后APTT和PT明显长于透析前,组内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无肝素组透析前APTT和PT与透析后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透析后APTT和PT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的:三种抗凝方法均有较好的抗凝效果,但低分子肝素在血液透析中具有抗凝作用好,安全性高等优点,适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晨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PDCA循环在ICU重症清醒患者中情绪管理的运用

    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对ICU重症清醒患者进行情绪的管理。方法将96例2013年5月—2014年5月入住我院ICU重症清醒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8例患者,干预组患者采取PDCA循环方法对其进行情绪管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结果干预组患者抑郁和焦虑发生率以及不良心理反应发生率次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重症患者清醒患者使用PDCA循环对其进行情绪管理,通过合理的护理干预能稳定患者情绪,增加患者心理舒适度、引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值得临床全面推广。

    作者:刘明涛;杨荔枝;王凡凡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的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在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及妊娠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资料,对比分析术后不同时间的妊娠率。结果宫腹腔镜术后6个月内受孕率高,与6个月到1年组、大于1年组相比,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对诊断及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有重要临床价值,术后受孕佳时间是术后6个月内。

    作者:宋芷霜;郭宝芝;刘爱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措施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分析

    目的:探讨和研究护理干预措施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0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40例患者则采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平均得分为5.4±0.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0.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护理满意度对比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9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住院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住院患者的护理体会,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住院患者,病情好转出院93例,有效率96.9%,平均住院治疗时间12.5±1.5天。结论加强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住院患者的饮食、呼吸道、氧疗及并发症、心理等方面的护理能有效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减少住院时间,加强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祥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深入探究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4月期间治疗的10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按照住院号的单双号将其划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给予全方位、针对性的干预护理对策,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3%,病死率为7.24%,护理满意度为97.5%,护理满意总分为(91.33±5.1)分;对照组分别为41.1%,19%,87.4%和(81.3±6.7)分。将两组数据对比得知,差异性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基础上,提供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纪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目的:探讨导管直接接触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方法总结2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导管直接接触溶栓治疗术后的观察与护理。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置入溶栓导管,且治疗效果明显。结论导管溶栓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操作简单,并发症少,能显著提高血栓溶解率、减少后遗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陆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基于无偿献血者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探析

    无偿献血者档案是献血者献血全过程的真实质量记录,是采供血机构进行科研、教学以及管理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无偿献血可持续发展、领导重大决策以及临床输血活动提供的第一手资料[1]。以下主要针对无偿献血者档案管理的现状、提高管理的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作者:陈承益;李聚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妇科门诊收治的11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均经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证实,所有患者行电波刀宫颈环形电切术,术后进行阴道镜复查并作细胞学追踪。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较顺利,术后随访,6例患者出现异常,经活检后发现都是炎症或正常宫颈组织,一次性治愈率达到94.83%。结论 LEEP是诊断和治疗CIN的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通过掌握其手术指征,规范操作步骤,注意术后病理观察,重视术后随访,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于华;张志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血小板检测方法分析

    目的:探讨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血小板检测方法。方法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30份全血标本均使用EDTA-k2与枸橼酸钠抗凝,观察抗凝5min、10min及30min的血液涂片血小板聚集情况,仪器或手工检测抗凝5min、10min及30min的血小板数量(PLT)。结果 EDTA-k2抗凝5min血小板聚集标本24份,枸橼酸钠抗凝5min血小板聚集标本5份;仪器检测EDTA-k2抗凝5min的PLT平均值为104×109/L,手工计数的PLT平均值为148×109/L,两者相差为29.7%,根据CLIA′88标准,差异不被允许。仪器检测枸橼酸钠抗凝5 min的PLT平均值为137×109/L,手工计数的PLT平均值为148×109/L,两者相差为7.4%,根据CLIA′88标准,差异被允许。结论枸橼酸钠抗凝全血标本5min内仪器对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血小板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司秉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手足口病住院日及医疗费用的影响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手足口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年龄在5个月-6岁患儿6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患儿病情康复速度,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和满意度有无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及医疗费用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实验组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对护理质量满意程度比对照组明显提高,两组研究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护理路径方法可以帮助护士对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了疾病的治愈率,缩短住院日,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周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血清标本在不同温度与时间下储存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及时间下储存的血清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进行血液生化检查患者的血液样本共120份,按照温度与保存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常温28℃,1h)、(常温28℃,4h)、(冷藏4℃,1h)和(冷藏4℃,4h)各30份,于保存前后分别对血液标本进行生化指标检测,比较保存前后各组的测定值。结果常温28℃下和冷藏4℃储存1h的生化指标水平与存储前检测结果均无显著差异;常温28℃下存储4h与存储前的检测结果比较,TP、Alb、BUN、GLU的结果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冷藏4℃下存储1h和4h的检测结果与存储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血清标本应尽量在冷藏条件下存储,控制存储时间小于4h,并规范检测操作,尽可能地确保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朱菊花;王艳鸿;杜凤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和总结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措施,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给予62例手足口病患儿消毒隔离护理、发热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患儿临床表现的观察和细心护理,为医生提供及时准确的资料,提高了治愈率。结论对小儿手足口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提供有效的治疗和精心护理,能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作者:李亚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开胸手术后呼吸道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开胸全麻手术患者术后呼吸道的护理工作。方法针对不同程度的患者应用呼吸道湿化、吸氧、引流、心理及口腔护理。辅助排痰,气管切开术。结果50例降低了感染率。结论减少了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玉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HBsAg/TP联检试纸条在献血前初筛的应用及评价

    目的:对本站无偿献血者献血前HBsAg/TP联检试纸条的应用及评价,探讨开展献血前HBsAg/TP快速检测的必要性。方法2011年1月-2011年12月无偿献血者在献血前均进行Hb、ALT和HBsAg胶体金试纸条初筛合格后献血;2012年1月-2013年12月无偿献血者在献血前均进行Hb、ALT和HBsAg/TP联检试纸条初筛合格后献血;对2011年-2013年抗TP复检不合格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抗-TP复检不合格率2011年度0.82%,2012年度0.34%,2013年度0.25%.结论 HBsAg/TP联检试纸条可用于无偿献血者的初筛,有助于提高血液质量,减少血液报废,降低输血风险。

    作者:黄金昌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临床研究杂志

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