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慧
目的:增加患者的生存率并改善其生活质量。方法制定了稳心颗粒与心律平的对照方案,采用单盲随机分组法观察。结论稳心颗粒治疗组改善症状的有效率优于心律平组(P<0.05),心电图和Holter显示的总有效率,两组相似(P>0.05)。除此之外,稳心颗粒具有固本扶正,益气活血,宁心复脉,修复受损心肌,使心室重塑,恢复心脏功能,是治疗心律失常的独到之处。
作者:宋颖;段静娟;刘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采用无痛胃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3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分为观察组(无痛胃镜治疗,33例)与对照组(常规胃镜下治疗,30例)。结果治疗中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 HR )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的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97%、9.09%,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00%、76.67%(P<0.05)。结论对上消化道异物患者采用无痛胃镜治疗,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作者:王晓春;佟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血小板检测方法。方法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30份全血标本均使用EDTA-k2与枸橼酸钠抗凝,观察抗凝5min、10min及30min的血液涂片血小板聚集情况,仪器或手工检测抗凝5min、10min及30min的血小板数量(PLT)。结果 EDTA-k2抗凝5min血小板聚集标本24份,枸橼酸钠抗凝5min血小板聚集标本5份;仪器检测EDTA-k2抗凝5min的PLT平均值为104×109/L,手工计数的PLT平均值为148×109/L,两者相差为29.7%,根据CLIA′88标准,差异不被允许。仪器检测枸橼酸钠抗凝5 min的PLT平均值为137×109/L,手工计数的PLT平均值为148×109/L,两者相差为7.4%,根据CLIA′88标准,差异被允许。结论枸橼酸钠抗凝全血标本5min内仪器对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血小板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司秉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及研究人性化护理在新生儿重症监护(NICU)应用后的效果分析。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住院的新生儿重症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方案。结果实施人性护理之后,新生儿重症患儿得到护士温柔、细致、科学、符合孩子个性要求的关爱及治疗,住院时间缩短,治愈率提高,护患纠纷为零。结论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发挥个性化的、能够充分体现护士工作价值的一种护理模式。
作者:刘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对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预防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科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预防并发症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评价。结果对照组残胃出血、十二指肠残端破裂、胃肠吻合破裂梗阻、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共出现9例,发生率18%,观察组共出现2例,发生率4%,两者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预防并发症护理应用于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可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及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姜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不同冲洗剂应用于鼻内镜术后患者行鼻腔冲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20例行鼻内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40例)、中药组(40例)及对照组(40例),西药组采用地塞米松与庆大霉素注射液行术后鼻腔冲洗,中药组采用中药水善邦通鼻腔冲洗液,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比较三组患者的术后冲洗效果。结果经过3个月的鼻腔冲洗,西药组总有效率97.5%,中药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85.0%,差异明显,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术后患者应用地塞米松联合抗生素的冲洗剂冲洗鼻腔能有效降低术后鼻腔粘连及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用药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伯青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高压氧治疗潜水捕捞致减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诊治的60例减压病患者,该组患者的致病原因均为长期从事潜水捕捞工作,入院治疗后均采用高压氧治疗,分析患者的治疗后的卒中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经相关治疗后治愈34(56.67%)例,好转25(41.67%)例,治疗无效1(1.67%)例;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5.29±18.64)分明显高于治疗前(47.55±12.63)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潜水捕捞致减压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状态,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王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分析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异常病例,探讨宫颈细胞学异常患者的病理学特点。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00例宫颈细胞学异常患者进行镜下活检及阴道镜检查。结果 ASC210例(52.50%)、LSIL99例(24.75%)、HSIL33例(8.25%)、ASC-H57例(14.25%)、SCC1例(0.25%);多点活检结果中慢性炎症188例(47.00%),CNⅠ99例(24.75%),CNⅡ124例(31.00%),CNⅢ56例(14.00%),宫颈癌1例(0.25%);高病变组患者的各项高危因素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低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以上病变患者和具有高危因素的女性,应加强临床管理(要遵循3阶梯诊断原则),避免发生漏诊。另外,还要普及防癌知识,开展性卫生教育。
作者:张志伟;于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闭合性腹部创伤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11月诊治的40例闭合性腹部外伤患者,通过B超及穿刺的检查方法确诊患者的病情,并针对患者的不同病情情况给予相对应的治疗方法,然后观察其治疗结果。结果40例患者中痊愈的有37例,治愈率为92.5%;死亡的有3例,死亡率为7.5%。其中由于腹腔感染、切口感染或切口处脂肪液化而导致出现并发症的患者有5例,发生率为12.5%;经过再次治疗后均痊愈。结论对于闭合性腹部创伤的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在确诊病情后,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效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曹洪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与进步,部队官兵的训练时间集中、强度与难度加大的特点越来越明显,在新时期加强官兵训练中的防护,降低训练损伤的发生,对于提升部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本文对某部训练中导致损伤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预防措施。
作者:肖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松岗街道学龄前儿童常见病的发生情况,为今后进一步做好托幼机构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对幼儿园儿童进行健康体检,测量儿童体重和身高,龋齿情况和血红蛋白水平,使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女童低体重和发育迟缓的发生率均高于男童,男童肥胖的发生率高于女童,有统计学差异(P<0.05)。学龄前儿童龋齿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有升高的趋势,贫血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有降低的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需协调幼儿园及家庭教育并给予指导,培养学龄前儿童正确的饮食习惯,加强常见病的防治工作。
作者:夏欣;王涛;王春丽;庄小宣;杨小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根据麻醉方案将7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5例),前者麻醉方案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后者麻醉方案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结果①观察组插管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开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术后寒战、眩晕、恶心呕吐、头痛、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患者在拔管即刻、离开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时、拔管后1h、术后24h的V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具有较低的插管反应发生率,但是其镇痛效果不如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
作者:张永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9例,发生率19.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5.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7.8%)明显优于对照组(9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科学化、系统化的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肝癌介入手术患者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和患者治疗医从性(P<0.01),保证了护理及治疗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秀英;胡进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及双吻合器吻合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方法通过对2006年1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69例中低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采用直肠全系膜切除及双吻合器吻合术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进行统计,并分析吻合口瘘发生原因。结果术后4例患者出现吻合口瘘,发生率为5.79%,吻合口瘘发生时间为4d-9d,平均时间为(6.91±1.54)d。结论吻合口瘘为中低位直肠癌全系膜切除及双吻合器吻合术后常见的并发症,通过术前评估,术中细致操作,预防性造瘘和围手术的合理护理是降低吻合口瘘的关键,采取有效防治措施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世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法洛氏四联症患儿围手术期的呼吸系统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我科收治的法洛氏四联症患儿的围手术期呼吸系统管理措施资料。结果通过对患儿术前做好呼吸道准备,术后做好机械通气管理,正确有效的吸痰,积极的肺部治疗措施,加强呼吸系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从而使法洛氏四联症患儿的术后恢复顺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通过加强婴幼儿围手术期的呼吸系统管理,本组40例患儿手术过程顺利均治愈出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赵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解决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因粗细颗粒混杂而造成的分型困难。方法通过粗颗粒型早幼粒细胞所占百分比进行分型,定义粗颗粒早幼粒细胞>70%为M3a型(粗颗粒型),30%≤粗颗粒早幼粒细胞≤70%为M3b型(混合颗粒型),<30%为M3c型(细颗粒型)。结果三种亚型的分布在性别、年龄及临床症状、血象、骨髓象上均有不同表现与特征。结论此种分型有利于患者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有利于在同一分型标准下进行学术交流及研究。
作者:吕地成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无偿献血者档案是献血者献血全过程的真实质量记录,是采供血机构进行科研、教学以及管理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无偿献血可持续发展、领导重大决策以及临床输血活动提供的第一手资料[1]。以下主要针对无偿献血者档案管理的现状、提高管理的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作者:陈承益;李聚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应用彩色直方图对正常肾脏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的血流进行定量分析。方法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90例,应用彩色直方图软件测得肾脏内彩色血流占肾脏面积的百分比(Black and white color ratio,BCR),并与60例健康对照组对比。结果健康对照组与病例组之间BCR的均值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应用彩色直方图可以得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血流量化的客观指标,从而为临床进一步提高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提供参考价值。
作者:杨爽;刘瑜;祝艳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和研究护理干预措施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0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的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将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40例患者则采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平均得分为5.4±0.6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0.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护理满意度对比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对脊柱侧弯患者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康复。方法通过对7例脊柱侧弯手术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心理护理、健康指导、术前训练及术后观察,正确运用各种护理措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进行康复训练,观察良好的护理对预防早期并发症及促进患者康复的作用。结果7例脊柱侧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通过精心的护理均未发生各种并发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提高对脊柱侧弯患者的护理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芳;牛婷婷;刘丹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