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效果分析

张永红

关键词:异丙酚, 瑞芬太尼, 芬太尼, 靶控静脉麻醉
摘要: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根据麻醉方案将7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5例),前者麻醉方案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后者麻醉方案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结果①观察组插管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开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术后寒战、眩晕、恶心呕吐、头痛、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患者在拔管即刻、离开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时、拔管后1h、术后24h的V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具有较低的插管反应发生率,但是其镇痛效果不如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
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胸腰椎骨折手术护理新进展

    胸腰椎骨折疾病主要是在外力作用下或者骨质疏松症影响下出现的一种脊柱损伤疾病,其可能导致患者躯干负重功能丧失或者生理功能障碍等,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目前,胸腰椎骨折患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恢复缓慢,且可能会出现各类并发症、后遗症,患者心理承受巨大的压力,因此在治疗期间必须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全面、细致、专业的护理干预方案,以此来促进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作者:刘显珠;丘德赞;韦梅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根据麻醉方案将7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5例),前者麻醉方案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后者麻醉方案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结果①观察组插管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离开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术后寒战、眩晕、恶心呕吐、头痛、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患者在拔管即刻、离开麻醉后监测治疗室时、拔管后1h、术后24h的V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具有较低的插管反应发生率,但是其镇痛效果不如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靶控静脉麻醉。

    作者:张永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脊髓损伤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单独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及感觉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大,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脊髓损伤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及应用。

    作者:魏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并发症预防与护理

    目的:探讨采用预见性护理程序对胃大部分切除术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预防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科行胃大部分切除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预防并发症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评价。结果对照组残胃出血、十二指肠残端破裂、胃肠吻合破裂梗阻、倾倒综合征等并发症共出现9例,发生率18%,观察组共出现2例,发生率4%,两者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预防并发症护理应用于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患者可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及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姜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68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全部实施常规静息心电图检查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对照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临床价值。结果168例患者中,动态心电图检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速、房颤、室速和室上速、室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的检出率分别占91.07%、79.76%、28.57%、11.31%、64.88%、13.69%、11.31%、1.79%;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检出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方面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依据。

    作者:刘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外伤性恒前牙脱位治疗中两种牙周固定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探讨两种牙周固定术治疗外伤性恒前牙脱位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有效固定恒前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外伤性恒前牙脱位患者82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组患者应用正畸方丝弓技术固定,对照组给予牙弓夹板固定术治疗,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固定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痊愈35例、有效4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78.05%的有效率。结论应用正畸方丝弓技术固定恒前牙脱落操作简单、固定效果好、对患者伤害小,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固定方式。

    作者:王秀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硫酸镁与利多卡因联合治疗急性腹痛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硫酸镁与利多卡因联合治疗急性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科室67例急性腹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先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再给予利多卡因联合硫酸镁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硫酸镁。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8%(P<0.05);研究组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疲乏、轻度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硫酸镁与利多卡因联合用于急性腹痛止痛效果明显,不良反应症状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占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肾功能正常或轻度损害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索肾功能正常或轻度损害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间收治的肾功能正常或轻度损害的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发生CIN的记为CIN组,另选取配对的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导致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使用利尿剂、使用ARB以及NT-proBNP、HbAlc、eGFR、TnT等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仅术前未连续使用阿司匹林1个月以上和hs-CRP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hs-CRP水平和未连续服用1个月以上的阿司匹林是导致C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由于样本量较小,其影响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李瑞洁;李宝寅;秦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循证护理在中风患者临床带教的应用

    循证护理,即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证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对病人实施佳的护理[1]。传统的临床护理教育以讲授法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临床护理教育已不能满足临床教学的要求。把循证护理教育引入到临床教学中,已成为现今护理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同时以实证为基础的护理观念就可以深入到学生心中,使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作者:何锦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急性应激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心理护理

    目的:研究急性应激反应的临床表现及心理护理临床表现。方法选取河南省精神病医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85例急性应激反应患者。结果经本院的随访护理,其中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意识模糊型占15例,精神运动性兴奋型占37例,精神运动性抑郁型占33例。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急性应急反应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意识模糊型、精神运动性兴奋型以及精神运动性抑郁型。

    作者:王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上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6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心内科常规护理,对实验组在心内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和行为指导。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情况。结果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SAS、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对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临床疗效有明显的积极作用,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袁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家庭护理干预对老年肾衰竭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农村患者居家腹膜透析存在问题,提高患者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的护理方法。方法调查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腹透患者出院后出现不适症状返院再次治疗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出现并发症原因,同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3个月后通过评估透析并发症发生率,生活满意度,医疗依从率等评估干预效果。结果通过三个月的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腹膜炎发生率降低,正确操作率升高,医嘱的遵从率升高,生活满意度明显增高。结论提高护理人员对于农村中腹透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与管理技术,变革传统健康教育的手段,对提高治疗的效果与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冯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在胃溃疡的治疗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我所收治的胃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等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小柴胡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胃溃疡的治疗上,中西医结合的方案能够改善患者症状,治疗的有效率高,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乌司他丁与奥曲肽联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0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加用奥曲肽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4.0%,治疗组总有效率88.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势明显,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乌司他丁与奥曲肽联合治疗急性胰腺炎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控制病情,疗效优于单用奥曲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春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外科手术中应激性溃疡的预防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和研究外科手术中应激性溃疡的预防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我院外科应激性溃疡预防使用抑酸药的临床资料,对用药比例、用药种类以及用药合理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我院外科手术预防应激性溃疡的用药占45.2%,药物包括泮托拉唑、奥美拉唑、雷尼替丁及法莫替丁等,无用药指征占60.2%,超频次给药占18.6%。结论目前外科手术中对于应激性溃疡的预防用药较多,且其中不合理用药现象严重,应当熟练掌握应激性溃疡的适应症,避免不合理用药。

    作者:楚小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青浦区事业单位职工耳鼻喉科健康体检报告分析

    目的:全面了解青浦区事业单位职工耳鼻喉科健康体检中常见病发病情况,提出预防及治疗方面的建议。方法对本区事业单位职工2012年—2013年度耳鼻喉科体检异常报告3551例进行分析。结果慢性咽炎1933例,慢性鼻炎590例,变应性鼻炎479例,鼻中隔偏曲451例,慢性中耳炎98例。5项常见病发病率各年龄段男性均略高于女性,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体检发现青浦区事业单位职工存在慢性咽炎、慢性鼻炎、等危险因素,应坚持定期体检,对事业单位职工进行健康管理。

    作者:范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缬沙坦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57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

    目的:探讨缬沙坦、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在57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中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到2014年7月我院共收治3113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n=1556例)和观察组(n=1557)。给予对照组缬沙坦治疗,给予观察组缬沙坦、氨氯地平联合治疗,对比两组血压控制情况、心绞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DBP、SBP显著低于对照组(tDBP=43.396,P=0.000;tSBP=29.467,P=0.000)。对照组、观察组的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6.8%、95.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总有效率=63.572,P=0.000)。结论联合应用缬沙坦、氨氯地平能够有效地控制血压,改善心绞痛病情,值得推广。

    作者:任楼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苦黄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戊肝3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苦黄联合异甘草酸镁在治疗戊型肝炎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戊型肝炎治疗的患者3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一注射异甘草酸镁注静脉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苦黄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以及ALT、AST以及DBil和TBil等肝功能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戊型肝炎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苦黄联合异甘草酸镁的运用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促进患者肝功能的恢复,缩短了治疗的时间,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大川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两种雾化吸入方式在BiPAP治疗COPD合并二型呼吸衰竭中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观察组采用BiPAP联合气动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摘机进行雾化吸入治疗,观察两种雾化吸入方式在BiPAP治疗COPD合并二型呼吸衰竭中的效果。治疗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均好于对照组(P<0.05),有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

    作者:车小红;李春丽;魏珍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住院患者自杀倾向的识别与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医院内住院患者自杀的原因和高危因素,提出具体的护理措施和预防方法。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发生的自杀患者共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危机干预。结果5年间自杀患者共9例,其中1例自杀未遂。其中男性2例,女性7例;自杀行为发生时40%的患者有心理障碍,晚期恶性肿瘤、女性、中年以上和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是住院患者自杀的高危人群。结论自杀已成为综合性医院患者常见的意外死亡,通过自杀倾向患者危机干预及护理预警中心的开展和应用,以达到降低住院患者自杀率的目标。

    作者:程佩丹;谢碧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临床研究杂志

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