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对恶性肿瘤致梗阻性黄疸疗效观察

贺永锋;杨小翠;马卫平;肖翔;高原;刘晓;邹强;来宇旭

关键词:梗阻性黄疸, 逆行胰胆管造影, 胆道支架, 肿瘤
摘要:目的 探讨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对恶性肿瘤致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12月~2013年6月共99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肿瘤导致的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术前联合影像学检查诊断正确率、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w血清总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的变化.结果 术前影像学诊断正确率为67.7%,误诊率为22.3%;梗阻部位位于胆总管下段、中段及上段患者分别有42例(42.4%)、23例(23.2%)及34例(34.3%);其中并发胆管结石23例(23.2%),胆管化脓性感染15例(15.1%);术中与术后并发症包括出血、高淀粉酶血症、胆管炎,总发生率为8.1%.与术前相比,术后1w血清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及γ-谷氨酰转移酶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ERCP内镜下胆道支架置入是胆道肿瘤致梗阻性黄疸安全的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疗效,可考虑在临床中推广运用,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伊立替康或拓扑替康联合洛铂二线治疗老年SCLC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伊立替康(CPT-11)联合洛铂(LBP)与拓扑替康(TPT)联合LBP二线治疗老年小细胞肺癌(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4例一线依托泊苷联合顺铂治疗失败且在3~6个月内出现进展的老年SCLC患者随机分入CPT-11组和TPT组,每组37例.所有患者均以3w为1个治疗周期,每周期第1d静脉滴注LBP 30 mg/m2;另外,CPT-11组于每周期第1d、8d静脉滴注CPT-11 60 mg/m2,TPT组于每周期第1~5 d静脉滴注TPT 1.0 mg/m2.比较两组在临床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结果 CPT-11组RR为32.43%,DCR为56.76%,OS为5.24个月,PFS为2.81个月;TPT组RR为37.84%,DCR为64.86%,OS为5.41个月,PFS为2.92个月,两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CPT-11组在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方面轻于TPT组(P<0.05),而在腹泻方面则重于TPT组(P<0.05).结论 CPT-11联合LBP与TPT联合LBP在二线治疗老年SCLC时疗效相近,前者不良反应以腹泻为主,后者不良反应以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为主.临床治疗时,应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作者:丁朝霞;龚传明;屈磊;陈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人性化管理在皮瓣移植优质护理中的应用

    人性化是指在“以人为中心”思想指导下,更加重视、关注人的表现和思想、人的自由发展以及人的价值.在护理管理中实行人性化管理,不仅能够体现“以人为中心”的理念,而且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使医患关系更加融洽,进而增加医院的核心竟争力.

    作者:徐晓燕;李霞;周智;徐兰;白艳;杨雪春;杜晶晶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西藏全训部队2014年度军事训练伤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分析2014年度西藏全训部队军事训练伤的种类及分布,探讨部队训练伤发生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训练伤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军事训练伤监测信息系统》收集西藏全训部队2014年度训练伤资料,运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2014年度西藏全训部队共报告发生训练伤592例,士兵是训练伤主要人群,7~8月为发生高峰;四肢是训练伤多发部位,下肢和上肢分别占43.92%、22.13%;损伤类别以关节扭伤、挫伤和骨折为主;体能训练是导致训练伤发生的主要训练科目,不同训练阶段易受伤部位以及致伤科目的分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做好西藏高原全训部队军事训练伤预防工作,要加强训练伤防护健康教育,严格按照《军事训练健康保护规定》要求落实科学组调,结合高原环境特点,改善训练条件,同时要加强训练阶段特别是外训的卫生保障,在不同训练阶段,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作者:周奕帆;范泉水;杨显君;古良琪;张林;张雪莲;胡小兵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乳酸性酸中毒的护理体会

    糖尿病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见疾病,而乳酸性酸中毒(LA)是糖尿病并发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极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各种原因的LA因治疗困难,病死率达50%以上[1];当血乳酸水平>13.0 mmol/L时,病死率更高达98%[2].目前该病的治疗多以常规基础治疗为主,较少使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且缺少CBP治疗的专项护理经验,导致临床治愈率低、死亡率高,因而应加强对LA的防治及CBP治疗的专项护理,切实降低其死亡率.

    作者:钟艳;汤锋;李凤娥;贺欣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溶血3项试验对于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游离抗体、抗体释放和直接抗人球蛋白3项试验对于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2年7月~2014年8月选择母婴血型不合的高胆红素新生儿604例进行游离抗体、抗体释放和直接抗人球蛋白3项试验检测,同时检测其母亲的IgG血型抗体效价.结果 IgG血型抗体效价阳性(≥1∶64)新生儿母亲487例,阳性率为80.6%.新生儿溶血病的患病率为40.6%(245/604),其中A型溶血病的患病率为41.7%,B型溶血病的患病率为39.8%.在245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中,溶血3项试验阳性率在A型与B型血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母亲IgG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的患病率呈正相关(r=0.972,P<0.05).结论 随着母亲血清IgG抗体效价的升高,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溶血3项试验检测对于新生儿溶血病具有很好的预测诊断价值.

    作者:冉柏林;李洪兵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脾亢患者冷凝集素干扰致交叉配血不合的处理1例

    冷凝集素会给交叉配血及血型鉴定带来干扰,因其为IgM类完全抗体,在低温时可使自身红细胞、O型红细胞及献血员相同血型的红细胞发生凝集[1].在温度达到20℃以上时,冷凝集素效价逐渐降低,凝集消失.笔者在工作中遇到1例脾功能亢进患者,在手术用血时因冷凝集素干扰导致交叉配血不合,采用37℃加温盐水洗涤红细胞及37℃水浴血清的方法快速消除干扰,及时准确地为患者发放了相合的血液,保证了输血治疗的安全有效,现将处理过程报告如下.

    作者:胡晓玲;汪新明;邓淑芬;叶蕾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心脏死亡供肾中使用机械灌注的保存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中使用机械灌注的保存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4月收治的68例心脏死亡供肾移植受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供肾保存方式,将其分为静态冷储组和机械灌注组,每组有34例,比较两组受者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情况及其早期移植肾功能.结果 机械灌注组的住院时间为(14.15±3.77)d,DGF发生率为14.7%;静态冷储组的住院时间为(16.97±6.13)d,DGF发生率为35.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1 w内,两组血肌酐、尿素氮总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机械灌注组灌注3h后,阻力系数由开始灌注时的(0.1935±0.0633)mmHg/(ml· min)下降到(0.1532±0.0697) mmHg/(ml· min),流量从(61.71 ±31.82)ml/min上升到(101.12±28.93)ml/min,2例DCD供肾使用机械灌注中,因供肾病理提示存在化脓性感染灶弃用.结论 机械灌注保存能够降低心脏死亡供肾移植受者DGF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黄莹;孙煦勇;秦科;董建辉;蓝柳根;曹嵩;廖吉祥;李壮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某三甲医院门诊投诉原因及特征分析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门诊医疗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权益意识也逐渐增强,对医院门诊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门诊是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第一场所,患者对就诊医院提供的服务品质的认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门诊为患者提供的服务质量.

    作者:赵瑾;王小梅;王丽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PRF联合骨替代材料用于拔牙后GBR术的护理体会

    骨组织引导再生术(guide bone regeneration,GBR)是利用屏障膜在软组织与骨缺损之间建立生物屏障,阻止上皮细胞和结缔组织细胞进入骨缺损区,允许前体成骨细胞在骨缺损区的优势生长,实现缺损处的骨修复再生[1].拔牙后即刻行GBR,可有效地减少牙槽嵴吸收,为后期种植手术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瞿红云;向启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新形势下再论弘扬白求恩精神培育医院文化

    “医德”是指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患者、社会及医务人员相互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之总和,也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特殊表现.“医德医风”是指执业医师必须具备的医学道德和风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也是行业作风建设的“灵魂”[1].“医乃仁术”、“以术济人”是医学的根本任务,良好的医德需要以精湛的医术为载体.作为医务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医德.

    作者:石骥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Valsalva视网膜病变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Valsalva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Valsalva视网膜病变患者4例5只眼病例资料,其中1只眼出血量少,采用保守治疗;4只眼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术后随访1年,观察疗效.结果 保守治疗的1只眼治疗后出血完全吸收,视力恢复达1.0;手术治疗的4只眼术后1个月视力均有提高,稳定于0.6以上,术后观察1年无复发,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玻璃体切割手术是出血量较大Valsalva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聪慧;刘惠莉;刘爱琴;李明德;刘少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急诊颅脑外伤患者术中耳廓压疮发生原因及护理体会

    颅脑外伤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往往需要急诊手术治疗.在手术过程中,往往使健侧耳廓长时间受压,增加了耳廓压疮的风险.然而,目前对耳廓压疮的报道较少,护理经验不足.我院近5年来在颅脑外伤急诊手术中发生耳廓压疮28例,现将其可能原因及护理措施总结汇报如下,为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时耳廓压疮的防治及护理提供参考.

    作者:王波;陈翠完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Th1细胞因子水平与鼻咽癌患者预后相关性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Th1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鼻咽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以及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24例鼻咽癌患者,对其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同时对患者的Th1细胞因子(IL-2、IFN-γ及TNF-α)表达水平与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24例中,1年生存率为85.5%,3年生存率为70.2%,5年生存率为59.7%;随着生存时间的增加,患者的IL-2水平升高,TNF-α水平降低(P<0.05),而不同生存时间的患者,其IFN-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分期、T分期及N分期对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有显著影响(P<0.05),而患者的年龄、T分期、N分期以及治疗方式是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鼻咽癌患者年龄越大、分期越高,其预后越差;Th1细胞因子中的IL-2及TNF-α水平可作为鼻咽癌患者预后判断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姜凤举;彭裕萍;李艳;申江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酷似颅内转移瘤的粟粒性脑结核1例

    病例 女,81岁,因“反复头昏、头痛40余年,再发伴身软乏力1 w”入院.40年前,患者因头昏、头痛于当地医院检查,诊断为“高血压病”,给予降血压治疗,自诉血压控制较好.但仍反复头昏、头痛.2个月前,患者因“发热、咳嗽、双侧肩关节疼痛”于成都某三甲医院住院治疗,查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5-3、NSE均升高;上腹部MRI检查提示:胆总管扩张.

    作者:李玲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不同护理用具在颈椎后路术中头面部压疮预防中的效果评价

    压疮是机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溃烂和坏死.手术压疮多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几小时~2 d发生[1].报道显示,手术患者压疮发生率达6.9%~68.8%,主要与患者手术体位及手术时间等相关[2-3].面部压疮是颈椎后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前充分的防护是减少其发生的关键.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护理用具在颈椎后路术中头面部压疮预防中的疗效,为临床预防此类手术压疮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林素羽;孙广晓;符琼燕;陈叶丹;王春丽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 对比评价骨水泥重建骨矩与钢丝缝(捆)扎重建股骨矩对短柄假体治疗老年粉碎性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功能恢复.方法 选取近5年收治的80例老年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治疗采用骨水泥重建股骨矩,研究组采用钢丝缝(捆)扎重建股骨矩.术后随访两年,对比两组的手术指标、Harris评分、术后关节功能的改善.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研究组术后卧床时间及完全负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两年,研究组的恢复状况以及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骨水泥重建股骨矩与钢丝缝(捆)扎重建股骨矩对短柄假体治疗老年粉碎性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无显著性差异,但选择钢丝缝(捆)扎重建股骨矩能够使患者尽早地进行负重活动,减少卧床时间与并发症,值得推广.

    作者:陈轲;殷振华;韩健;汪玉良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突发性耳聋患者急性应激反应及心理特点与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急性应激反应、心理特点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采用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匹兹堡睡眠质量评分(PSQI)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听力水平、改善时间及负面情绪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ASRQ、PSQI评分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焦虑、恐惧、抑郁、偏执、自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听力恢复情况优于照组(P<0.05),听力改善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 突发性耳聋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自卑等消极心理,予以积极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其消极心理,降低应激反应,促使听力恢复.

    作者:陈玲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低分子肝素对子痫前期合并FGR孕妇HO-1及胎盘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孕妇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及胎盘质量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20例子痫前期合并胎儿生长受限孕妇分成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硫酸镁冲击治疗控制血压及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则同时接受皮下注射4100 U低分子肝素,1次/d,治疗1w.监测两组胎儿治疗后情况;分娩后,记录新生儿情况,并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胎盘HO-1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1w后,观察组胎儿各生长指标的增长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脐血流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分娩后,观察组胎盘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体重、1分钟Apgar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胎盘HO-1表达的强阳性和中度阳性比例分别为53.4%和43.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可上调胎盘HO-1的表达水平,纠正胎盘缺氧状态,增加胎盘质量,改善胎儿预后情况.

    作者:郭珍;温丽;胡际东;郭学军;李赛;田新羽;郭海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医院后勤服务管理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在医疗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医疗设备与医疗技术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如何吸引患者、留住患者,是医院管理者一直在探讨的一个课题.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American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ACSI)是一种建立在顾客满意度基础上的绩效测评体系,包括6个结构变量、15个观察变量以及9个变量之间的关系[1].

    作者:李鹏;乌媛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 肝脏淋巴瘤CT误诊1例

    病例 男,62岁,因右上腹部疼痛不适伴食欲不佳2w,于2014年12月5日入院,自诉2w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右上腹疼痛,可自行缓解,食欲明显下降,体重略有减轻,无明显发热、咳嗽及胸闷等症状,曾在当地诊所就诊输液(具体不详),无明显缓解.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可,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 2.65 ng/ml,总钙(CA) 75 U/ml,碱性磷酸酶(ALP) 435 U/L,血脂略偏高,余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均正常,胸片未见异常.

    作者:吴培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