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蓉;任巧梅;邓洪英
目的:研究和探讨经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患者术后卧气垫床对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为日后临床治疗和预后护理提供参考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2月到2014年8月我院接收的经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术后给予气垫床护理,对照组术后给予普通床垫护理,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轻微褥疮6例,中度褥疮2例,重度褥疮0例,褥疮发生率为16%;观察组患者轻微褥疮2例,中度褥疮0例,重度褥疮0例,褥疮发生率为4%,且P<0.05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结论卧气垫床可以减少经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患者发生褥疮的情况,对患者皮肤的保护具有积极作用,且患者的睡眠质量较高,基本无腰酸背痛等情况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徐丽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索肾功能正常或轻度损害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间收治的肾功能正常或轻度损害的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发生CIN的记为CIN组,另选取配对的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导致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使用利尿剂、使用ARB以及NT-proBNP、HbAlc、eGFR、TnT等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仅术前未连续使用阿司匹林1个月以上和hs-CRP水平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hs-CRP水平和未连续服用1个月以上的阿司匹林是导致CIN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但由于样本量较小,其影响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李瑞洁;李宝寅;秦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早期实施高压氧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82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在受伤1个月后给予高压氧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受伤1月内实施高压氧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11%同对照组患者比较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颅脑外伤患者采用高压氧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早期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任广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铺床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基本的操作之一。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时间长,基础护理多,使用传统铺床法,容易使床单松散,出现皱折,对患者皮肤的刺激性增大,大大加大了压疮的发生率,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反复铺床也造成了患者的不适。为减少护士铺床的难度和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我科自2012年1月在神经内科病房中采用了在传统铺床的基础上,将大单床头相邻两角在床垫下打结,床尾相邻两角在床垫下打结的方法,不仅减少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并能很好地保持病床的整洁度,预防压疮,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操作模式。
作者:段雨含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探讨坎地沙坦结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患者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3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5例患者,对照组接受贝那普利+氢氯噻嗪治疗,实验组接受坎地沙坦+氢氯噻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1.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坎地沙坦结合氢氯噻嗪治疗高血压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血压,疗效显著,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辛菲;徐春梅;蔡琳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法洛氏四联症患儿围手术期的呼吸系统管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我科收治的法洛氏四联症患儿的围手术期呼吸系统管理措施资料。结果通过对患儿术前做好呼吸道准备,术后做好机械通气管理,正确有效的吸痰,积极的肺部治疗措施,加强呼吸系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从而使法洛氏四联症患儿的术后恢复顺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通过加强婴幼儿围手术期的呼吸系统管理,本组40例患儿手术过程顺利均治愈出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赵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究颞下窝入路小儿侧颅底肿瘤切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颞下窝入路小儿侧颅底肿瘤切除术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给予临床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并发症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6.67%。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67%。观察组的并发症状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的并发症状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痊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颞下窝入路小儿侧颅底肿瘤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张国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促进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康复的综合护理措施,促进患者的康复。方法根据病情、病程,采取相应的综合护理措施。结果80例脑卒中患者经过治疗后步行恢复率为85%,没有一例发生褥疮、坠积性肺炎、尿路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等卧床并发症。结论合适的综合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康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临床上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李国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并结合相关资料,得出临床效果显著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方法选取某医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8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统计患者睡眠质量、血糖控制情况、焦虑程度等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焦虑程度低、睡眠质量高、血糖控制好,各项指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糖尿病临床护理中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恐惧情绪,控制患者血糖。
作者:吴伟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接受CRRT治疗中所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与干预,提高CRRT治疗的依从性与疗效。方法对本组46例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在CRRT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特征进行调查,并予适当的护理干预。结果所有患者在责任护士积极、有效、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下,均能够显著提高CRRT治疗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结论对于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接受CRRT治疗过程中所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要有足够的认识与理解,同时早期积极、有效、合理的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常陆;卢喜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米力农和西地兰在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对比分析。方法临床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实施治疗的100例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并将其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米力农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西地兰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不大(P>0.05);在患者呼吸平稳、心率恢复、肺部啰音改善效果上,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重症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临床治疗中,米力农和西地兰均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是西地兰对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艾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监测麻醉(MAC)下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骨科短小手术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1月于MAC下行骨科短小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3μg/kg静脉输注(持续时间15min),维持量0.3μg/kg.h-1,对照组持续输注等容积生理盐水至手术结束前10min。记录各组不同时间点: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定前(T0)、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定15分钟后(T1)、行局部麻醉即刻(T2)、手术开始后30min(T3)、术毕(T4)患者的MAP、HR、RR、SpO2、OAA/S评分,评价、记录患者术中呼吸抑制情况及术中合作程度,术毕记录各组患者局麻药用量,以上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组内比较,观察组T1、T2、T3、T4时刻HR、OAA/S评分均低于T0时刻,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T0时刻相比,T1、T2、T3、T4时刻,MAP、HR、RR、SpO2、OA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比较T1、T2、T3、T4时刻,观察组HR、OAA/S评分及患者局麻药用量、呼吸抑制发生率、患者手术配合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监测麻醉下行骨科短小手术,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3μg/kg. h-1镇静效应明显,血流动力学平稳,无呼吸抑制作用,增加患者手术配合依从性,MAC中合理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常立华;吕国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伴高纤维蛋白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00例伴高纤维蛋白原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降纤酶,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4.0%,对照组总有效率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优势明显。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伴高纤维蛋白原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缓解症状改善预后,用药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单独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及感觉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大,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脊髓损伤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及应用。
作者:魏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近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但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中国标准为BMI≥24为超重,BMI≥28为肥胖。中国的肥胖人数几乎翻番,主要与饮食结构的变化有关,由于肥胖导致脂肪组织增加,扩充了血管床,血液循环量相对增加,在正常心率的情况下,心搏出量要增加许多,长期的负担过重,左心肥厚,导致血压升高。现有证据已充分支持大部分中心性或内脏性肥胖均与一系列心血管,肾脏和代谢性疾病以及血栓前状态有关。
作者:陈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苦黄联合异甘草酸镁在治疗戊型肝炎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戊型肝炎治疗的患者3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一注射异甘草酸镁注静脉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苦黄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以及ALT、AST以及DBil和TBil等肝功能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戊型肝炎患者实施治疗的过程中,苦黄联合异甘草酸镁的运用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促进患者肝功能的恢复,缩短了治疗的时间,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大川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及时间下储存的血清标本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进行血液生化检查患者的血液样本共120份,按照温度与保存时间的不同,将其分为(常温28℃,1h)、(常温28℃,4h)、(冷藏4℃,1h)和(冷藏4℃,4h)各30份,于保存前后分别对血液标本进行生化指标检测,比较保存前后各组的测定值。结果常温28℃下和冷藏4℃储存1h的生化指标水平与存储前检测结果均无显著差异;常温28℃下存储4h与存储前的检测结果比较,TP、Alb、BUN、GLU的结果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冷藏4℃下存储1h和4h的检测结果与存储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血清标本应尽量在冷藏条件下存储,控制存储时间小于4h,并规范检测操作,尽可能地确保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朱菊花;王艳鸿;杜凤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继发性腹膜炎是一种死亡率很高的外科危重疾病。主要源于腹腔的脏器感染、穿孔、外伤等。本文总结了继发腹膜炎的病因、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并探讨了腹膜炎不同病期的临床表现特点,以期做到早期诊断、正确诊断。在治疗方法上,提出了要根据不同病因、不同病变阶段、不同的病人体质,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手术治疗时要重点做好病灶处理、清洗腹腔、引流。非手术治疗时要注意体位、禁食、胃肠减压、输液、补充热量及营养、抗菌素应用、镇痛等处理要点。
作者:范学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交接班制度在体检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减少体检质量差错率的发生。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2月到我院参加体检人数共29550例,作为观察组;取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到我院参加体检的人数29554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头、无固定制度的交接班模式,观察组给予针对性的交接班制度模式。对比两组体检中心患者的满意度、客户等待时间、资料完整度,以及医护人员的出错率、漏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资料完整度、客户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客户等待时间、医患人员出错率、漏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交接班制度能够加强体检环节质量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缩短体检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体检出错率,应大力推广。
作者:罗秋荣;袁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探讨两种牙周固定术治疗外伤性恒前牙脱位的临床疗效,旨在为临床有效固定恒前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外伤性恒前牙脱位患者82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研究组患者应用正畸方丝弓技术固定,对照组给予牙弓夹板固定术治疗,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固定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痊愈35例、有效4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5.1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78.05%的有效率。结论应用正畸方丝弓技术固定恒前牙脱落操作简单、固定效果好、对患者伤害小,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固定方式。
作者:王秀芬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