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交接班制度在健康体检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罗秋荣;袁红

关键词:体检中心, 交接班制度, 质量管理
摘要:目的:探讨交接班制度在体检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减少体检质量差错率的发生。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2月到我院参加体检人数共29550例,作为观察组;取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到我院参加体检的人数29554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口头、无固定制度的交接班模式,观察组给予针对性的交接班制度模式。对比两组体检中心患者的满意度、客户等待时间、资料完整度,以及医护人员的出错率、漏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资料完整度、客户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客户等待时间、医患人员出错率、漏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交接班制度能够加强体检环节质量管理,提高客户满意度,缩短体检时间,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体检出错率,应大力推广。
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头孢他啶联合痰热清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效果分析

    目的: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于我院儿科治疗的83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观察头孢他啶联合痰热清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儿童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研究以双盲随机对照的方式开展。所有患儿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仅加用头孢他啶治疗。结果7天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评分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显著高于对照组75.6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明头孢他啶联合痰热清治疗儿童毛细支气管炎有效率高、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贾丽;蔡敬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口服他克莫司长期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

    目的:评估他克莫司长期治疗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的UC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治疗前和6个月修订Truelove-Witts评分(mTW)及内镜检查结果。结果共有121例患者进入本研究,基础mTW评分为9.5±1.2,治疗停止或末次随访时mTW评分为5.4±0.9(P<0.05),治疗6个月mTW评分为4.7±0.7,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内窥镜检查数据显示,治疗前平均Mayo内镜评分为3.1±0.3,6个月时下降至1.3±0.4(P<0.05)。45(37.2%)例患者达到黏膜愈合(Mayo得分≤1)。11(7.4%)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仅2(1.7%)例患者因不良反应放弃治疗,未发现机会性感染和死亡病例。结论长期应用他克莫司治疗难治性UC是有效且安全的,可促进黏膜愈合。

    作者:侯俊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开胸手术后呼吸道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开胸全麻手术患者术后呼吸道的护理工作。方法针对不同程度的患者应用呼吸道湿化、吸氧、引流、心理及口腔护理。辅助排痰,气管切开术。结果50例降低了感染率。结论减少了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玉妍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对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胃溃疡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在胃溃疡的治疗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我所收治的胃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等西医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小柴胡汤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胃溃疡的治疗上,中西医结合的方案能够改善患者症状,治疗的有效率高,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脊柱侧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对脊柱侧弯患者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以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康复。方法通过对7例脊柱侧弯手术患者进行详细的术前心理护理、健康指导、术前训练及术后观察,正确运用各种护理措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进行康复训练,观察良好的护理对预防早期并发症及促进患者康复的作用。结果7例脊柱侧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通过精心的护理均未发生各种并发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提高对脊柱侧弯患者的护理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芳;牛婷婷;刘丹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个体化矫正术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个体化手术方法,并评估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行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6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均根据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个体化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手术方法的选择,同时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手术疗效评估及随访。结果6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经鼻内镜下个体化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治疗后临床疗效显著。60例患者中58例治愈,2例显效,治愈和显效病例分别占96.7%(58/60)和3.3%(2/60),无手术治疗无效患者。所有患者无鼻中隔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鼻内镜下三线减张法矫正鼻中隔偏曲的基础上选择个体化手术方案,临床疗效显著,且可有效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朱冬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在术后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下,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恢复效果。方法按照国际随机字母排列法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延续性护理,对两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比常规组短,同时所花费的住院费用也更少;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74.07%,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48.15%。结论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可帮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快速恢复,值得推广。

    作者:卢丽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益气扶正中药配合治疗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探索益气扶正中药配合治疗肺癌的疗效。从而寻求一种更为有效的延缓肺癌患者寿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治疗方法。方法观察组40例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外还接受益气扶正中药的配合治疗。选取同期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将患者生存时间与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为(3.5±1.2)年,对照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为(1.9±1.3)年。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为74分,观察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为52分。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6.0%,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85.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扶正中药能有效改善患者机能,减少化疗对身体的损伤。其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加治疗效果。这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王国友;马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入院治疗的慢性支气管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成2组,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均为50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案为氨茶碱片与左氧氟沙星片;实验组的治疗方案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氨溴索。统计并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的临床疗效的总有效性及存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86%,比对照组的64%明显高。实验组患者存在的不良反应率为6%,比对照组的14%明显低,两组存在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试验中,盐酸氨溴索应用于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疗效比较显著,同时还可以使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在临床工作中值得应用。

    作者:李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瘢痕子宫初次上环术预用米索前列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瘢痕子宫初次上环术预用米索前列醇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瘢痕子宫初次上环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予以常规上环术,研究组60例患者术前2h放置米索前列醇于阴道穹窿处,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止血时间及疼痛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止血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过程中无痛患者42(70.00%)例,明显多于对照组2(3.33%)例,轻度、中度疼痛患者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初次上环术预用米索前列醇的临床效果明显,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止血时间,缓解患者术中疼痛感,具有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苗艳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宫颈癌筛查中的宫颈细胞学异常病例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异常病例,探讨宫颈细胞学异常患者的病理学特点。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00例宫颈细胞学异常患者进行镜下活检及阴道镜检查。结果 ASC210例(52.50%)、LSIL99例(24.75%)、HSIL33例(8.25%)、ASC-H57例(14.25%)、SCC1例(0.25%);多点活检结果中慢性炎症188例(47.00%),CNⅠ99例(24.75%),CNⅡ124例(31.00%),CNⅢ56例(14.00%),宫颈癌1例(0.25%);高病变组患者的各项高危因素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低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以上病变患者和具有高危因素的女性,应加强临床管理(要遵循3阶梯诊断原则),避免发生漏诊。另外,还要普及防癌知识,开展性卫生教育。

    作者:张志伟;于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脊髓损伤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急性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单独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运动功能、感觉功能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治疗后运动功能及感觉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大,且观察组治疗后上述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脊髓损伤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及应用。

    作者:魏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妇科门诊收治的11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均经阴道镜下活检病理证实,所有患者行电波刀宫颈环形电切术,术后进行阴道镜复查并作细胞学追踪。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较顺利,术后随访,6例患者出现异常,经活检后发现都是炎症或正常宫颈组织,一次性治愈率达到94.83%。结论 LEEP是诊断和治疗CIN的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通过掌握其手术指征,规范操作步骤,注意术后病理观察,重视术后随访,能够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于华;张志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50例新生儿低血糖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新生儿低血糖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明确诊断为低血糖的5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引起新生儿低血糖的原因主要包括早产、新生儿窒息缺氧、糖尿病产妇巨大婴儿、感染及喂养方式不当等,其临床症状表现多样,不存在明显特异性,容易造成漏诊。结论治疗新生儿低血糖的关键在于早期预防,即对出生低体重、窒息缺氧、糖尿病母新巨大婴儿、感染等高危儿,生后均应严密监测血糖。早期母乳喂养,以及对可能出现低血糖的高危新生儿生后立即采取预防措施如加喂糖水或静脉营养等,可明显降低新生儿低血糖生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

    作者:孔艳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健康教育路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0),观察组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方面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9例,发生率19.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5.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7.8%)明显优于对照组(9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科学化、系统化的健康教育路径应用于肝癌介入手术患者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和患者治疗医从性(P<0.01),保证了护理及治疗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秀英;胡进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监测麻醉下骨科短小手术右美托咪定镇静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监测麻醉(MAC)下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骨科短小手术的镇静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1月于MAC下行骨科短小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量0.3μg/kg静脉输注(持续时间15min),维持量0.3μg/kg.h-1,对照组持续输注等容积生理盐水至手术结束前10min。记录各组不同时间点: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定前(T0)、输注盐酸右美托咪定15分钟后(T1)、行局部麻醉即刻(T2)、手术开始后30min(T3)、术毕(T4)患者的MAP、HR、RR、SpO2、OAA/S评分,评价、记录患者术中呼吸抑制情况及术中合作程度,术毕记录各组患者局麻药用量,以上数据进行比较。结果组内比较,观察组T1、T2、T3、T4时刻HR、OAA/S评分均低于T0时刻,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T0时刻相比,T1、T2、T3、T4时刻,MAP、HR、RR、SpO2、OA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组比较T1、T2、T3、T4时刻,观察组HR、OAA/S评分及患者局麻药用量、呼吸抑制发生率、患者手术配合程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监测麻醉下行骨科短小手术,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定0.3μg/kg. h-1镇静效应明显,血流动力学平稳,无呼吸抑制作用,增加患者手术配合依从性,MAC中合理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常立华;吕国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80例胎膜早破与难产的关系及处理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难产的关系及相应的处理方法,为减少母婴死亡率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0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80例胎膜早破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另外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我院同期无胎膜早破的8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难产发生类型,新生儿存活死亡情况、新生儿的Apgar评分。结果胎膜早破组难产发生率为47.8%,胎膜早破组的Apgar评分为(5.3±1.6)分,显著较低;有3例新生儿死亡。结论重视和准确处理胎膜早破发生难产,是减少难产和新生儿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周小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治疗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索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磷霉素4.0g ivgtt q8h,联合环丙沙星0.4givgtt q12h,以及妥布霉素雾化吸入治疗14天。对照组:头孢哌酮舒巴坦3.0g ivgtt q8h,联合环丙沙星0.4g ivgtt q12h,以及妥布霉素雾化吸入治疗14天。结果磷霉素联合环丙沙星治疗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的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环丙沙星的总有效率。结论磷霉素与环丙沙星联合运用,同时雾化吸入妥布霉素可作为治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又一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

    作者:杨莹;周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1例因鼻胃管移位致食管结石形成的护理体会

    肠内营养作为一种临床常用的营养治疗方法广泛应用于具有完整肠道功能的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应用尤其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治疗进程及预后。因此,以鼻胃管/鼻肠管为主要途径的肠内营养成为目前临床常用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管的护理对于保证患者充足、安全的营养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将对1例因鼻胃管移位导致食管结石形成患者的护理过程进行回顾,进而分析导致鼻胃管移位的可能性因素,为后续提高肠内营养管护理水平、改善患者营养摄入安全的护理方法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沈泉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如东县马塘镇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现状分析

    目的:分析马塘镇2008年10月—2013年9月孕产妇保健管理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马塘镇2008年10月—2013年9月孕产妇保健手册和孕产妇健康情况年报表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平均达94.31%,呈逐年上升趋势,剖宫产率平均高达62.59%,居高不下。结论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可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但同时应提高保健服务质量,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陆淑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临床研究杂志

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