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2年结果分析

万勇;郎红梅;游志清;郭蔚;艾智华;付静;廖霞;金小岚

关键词:唑来膦酸, 绝经后骨质疏松, 长期, 疗效
摘要:目的 分析唑来膦酸(商品名:密固达)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2年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统计我院2009~2012年中连续使用密固达治疗2年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47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前后患者骨密度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首次使用密固达患者中,出现发热3例(6.4%),肌痛3例(6.4%),发热合并肌痛9例(19.1%).其中1例出现高热(高体温40.5 ℃);1例出现双侧大腿内侧出血点,1 w后消退;其余不良反应少见.第二次输注后出现发热5例(10.6%),但无高热发生.左侧股骨颈骨密度、左侧全髋骨密度、L2~4椎体骨密度,治疗后与治疗前以及治疗第2年与第1年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密固达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对骨密度提升效果明显,且总体安全性好,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和肌痛.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石蜡包埋脱钙骨组织中结核杆菌DNA不同提取方法比较

    目的 探讨石蜡包埋的10%硝酸脱钙骨组织中简易有效的结核杆菌DNA提取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 以20例石蜡包埋、10%硝酸脱钙的坏死性肉芽肿炎疑为骨结核的组织标本为研究对象,常规法直接采用德国QIAGEN公司的QIAamp DNA FFPE Tissue Kit方法提取DNA,而改良法中加入QIAamp DNA Micro Kit试剂盒中的carrier RNA,以两种方法分别提取20例标本中结核杆菌DNA,通过荧光定量PCR,比较常规试剂盒提取法和改良提取法对结核杆菌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 改良法提取的DNA[(35.32±3.48)ng/μl]比常规法[(6.68±3.72)ng/μl]提取的DNA显著增多(P<0.05),改良法提取的DNA经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核杆菌的阳性率(55%)明显高于常规法(15%,P<0.01).结论 改良法提取石蜡包埋脱钙骨组织中结核杆菌DNA具有高效简便的特点,是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在puncture和极微小石蜡样本中推广.

    作者:潘鑫艳;王丽;杨长绍;黎贵芸;杨举伦;蔡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ICM心衰的疗效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ICM)心力衰竭的短期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ICM心力衰竭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抗凝制剂、抗血小板制剂、洋地黄类、硝酸酯类药物等的常规抗心衰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20 mg(3次/d,口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瑞舒伐他汀10 mg(1次/d,口服)和曲美他嗪20 mg(3次/d,口服).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6 min步行距离测试(6MWT).结果 观察组的LVESD、LVEDD、LVEF、6MWT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整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肝肾功能异常.结论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ICM心力衰竭短期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潘波;古平;牟海刚;贾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联黎中国二级医院口腔科工作的组织实践与建议

    自2007年1月首支赴黎巴嫩维和医疗分队执行联合国赋予的二级卫勤保障任务以来,我国共向联黎派出了10批维和医疗分队,笔者为第九批医疗分队牙医与医助,现将2012年6月~2013年2月共8个月的任务期内口腔科工作的组织与实践总结如下.1 联黎部队基本牙科保健工作概况按照联黎部队口腔卫生勤务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Medical)要求:中国二级医院设立口腔诊室,配置1名牙医、1名医助.对牙科医师的职责要求是:一天多处置10例患者,包括止痛、拔牙、充填和感染控制[1].

    作者:肖玉鸿;罗昕骁;苏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吸入性肺炎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水肿1例

    病例男,89岁,因咳嗽、胸闷、气促5年,加重伴低热10 d,于2012年3月28日入我院.1年前曾行胸部CT明确诊断为肺纤维化,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7.1 ℃,脉搏68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18/50 mmHg,神清,呼吸平稳,唇甲无发绀,气管居中,双肺叩呈清音,双下肺闻及Verclo啰音,无干鸣.心律齐,P2>A2,各瓣膜未闻及杂音及附加音.腹软,肝脾未及,肝颈征阴性,双下肢无水肿,无杵状指(趾).

    作者:陈爱武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改良切口引流联合挂线术在高位复杂性肛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改良切口引流联合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提供更可靠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切口引流联合挂线术,对照组采用切开旷置引流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3~6个月,分别观察患者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Wexner评分对患者术后及3个月后分别进行评分.结果 观察组痊愈率为92.5%,对照组为62.5%,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水肿发生率为5.0%、继发出血为2.5%、感染发生率为0,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0,对照组为12.5%,两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Wexner评分在3个月后比较,观察组为0.8±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0.7(P<0.05).结论 改良切口引流联合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有效处理了感染组织,引流有效,避免了广泛切开,保护了肛门括约肌,治愈率高,且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宇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肘关节畸形致肘管综合征肌电图特征分析

    目的 对肘关节畸形致肘管综合征(CTS)患者肌电图特征进行分析,并与颈椎病、胸出口综合征等疾病相鉴别.方法 对82例肘关节一侧或双侧畸形患者,分别采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针电极肌电图方法,对双侧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进行检测.对仅有尺神经的MCV、SCV异常,并有肘管传导速度减慢,且有明显神经传导阻滞点,而正中神经、桡神经不受累患者,确诊为CTS.结果 在测定的82例164条尺神经中,腕-肘下3 cm处MCV减慢的共56条(34.3%),腕部测定SCV减慢45条(27.4%)、未引出41条(25%);36例双侧、46例单侧共118条尺神经肘管传导速度均不同程度减慢,并伴有波幅降低,卡压部位均位于肘正中或上、下1 cm左右处.82例正中神经MCV与SCV均正常;针电极肌电图检测第一背侧骨间肌、小指展肌及尺侧屈腕肌异常48例(58%),拇短展肌及桡侧屈腕肌均未见异常.82例中,后明确诊断为CTS单侧46例、双侧36例,均可见确定的肘管内卡压点.结论 对有肘关节畸形的患者均应作神经肌电图检测,尽早明确CTS诊断,以便及时治疗.

    作者:叶茵;刘桂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静脉穿刺插管,先行下腔静脉造影.狭窄病例直接用导丝通过狭窄部位;闭塞病例同时作右侧颈静脉穿刺行下腔静脉闭塞段上下端会师造影,再采用导丝硬头破膜或用TIPS穿刺针或房间隔穿刺针穿过闭塞段.膜性狭窄或膜性闭塞病例,单纯采用球囊扩张治疗;节段狭窄或节段闭塞病例,采用球囊扩张加支架植入治疗.结果 收治21例布-加综合征患者,其中肝静脉膜性闭塞1例,膜性狭窄1例;下腔静脉节段狭窄合并肝静脉膜性狭窄1例;下腔静脉膜性狭窄3例,节段狭窄2例;下腔静脉膜性闭塞6例,节段闭塞7例.19例手术成功,其中单纯球囊扩张12例,球囊扩张加支架植入7例.2例下腔静脉节段闭塞手术失败,其中1例用房间隔穿刺针穿刺入心包引起心包积血,处理好转后患者拒绝再次手术;1例患者单纯行下腔静脉造影10 d后再次造影见下腔静脉内充满血栓,行溶栓治疗后出院.结论布-加综合征类型复杂,根据不同类型采用不同方法行介入治疗,操作方便、安全,效果良好.

    作者:何乾文;秦建平;顾明;盛金平;李晶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边防部队医疗单位医学检验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边防部队医疗单位的医学检验工作具有其特殊性和重要性,对边防官兵健康和卫勤保障的实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在对边防部队的巡回医疗和业务帮扶过程中,笔者发现边防部队医疗单位医学检验工作明显滞后,不能与临床诊疗工作均衡发展.本文结合边防部队医疗单位医学检验工作现状,探讨面临问题与解决对策.

    作者:曹加兴;毛方术;刘强;杨春芳;王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近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可以治疗血管狭窄并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该手术技术要求高,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包括近期(围手术期30d内)和远期(手术30d后)并发症.医、技、护、患的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现将本院2010年8月~2011年12月颈动脉支架成形术42例患者的近期并发症发生及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郭松;臧巧利;吕建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军队医院卫勤训练模式的转变研究

    实施卫勤训练是生成和提高军队医院机动野战医疗所战斗力、保障力的重要途径,是确保医院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根本前提.但在施训过程中,各医院都面临诸多具体问题与矛盾,不仅训练效果欠佳,也造成了部分人员对卫勤训练本身的认识偏差,影响了机动野战医疗所的建设.本文结合医院近年来卫勤训练实践,在总结既往经验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利用平时训练时机,科学组织卫勤训练的方法,以提高军队医院卫勤训练效能.

    作者:李铁军;王涛;赵锐;魏家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SREBP-1c基因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基因多态性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方法 选取152例NAFLD患者和146例未患脂肪肝人员,收集血液样本检测血脂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线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SREBP-1c基因18号外显子54G/C多态性.结果 NAFLD病例组TC、TG和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SREBP-1c18号外显子54G/C单核苷酸多态性均以GG型的比例高,两组基因型频率分布有统计学差异(χ2=6.1096,P<0.05),NAFLD病例组中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2520,P<0.05).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NAFLD的风险是G等位基因的1.6484倍(OR=1.6484,95%CI:1.3233~10.0984).结论 研究对象的血脂水平异常与NAFLD的患病有显著相关性,参与糖代谢、脂代谢的SREBP-1c基因18号外显子54G/C呈现多态性,其C等位基因可能会使个体的NAFLD发病风险增加.

    作者:张海英;高燕翔;冯晓凡;张乾勇;糜漫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硅质体作为新型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

    脂质体(liposome)是磷脂分散在水中时形成的脂质双分子层,又称为人工生物膜.自1971年首次作为药物载体应用以来,由于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靶向性及缓释特性,使其成为世界上生物医药领域热门的靶向给药技术[1].但由胆固醇和磷脂构成的传统脂质体存在体内外稳定性差、靶向性不理想等缺点,因而限制了脂质体的临床应用和工业化生产[2].

    作者:康传哲;何伊;马满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军队中心医院放射科聘用人员培养浅析

    经过精简整编,军队中心医院放射科编制人员数量与不断增加更新的医疗设备及医院规模之间矛盾日显突出.为发挥现有资源更好地为军地患者服务,聘用一定数量地方人员已成为化解这一矛盾的重要手段,聘用人员正逐渐成为目前军队医院建设发展中的一只重要力量.由于医院现行体制及编制的原因,聘用人员当前乃至今后更长的时间内仍将存在[1],就如何选拔、培养、管理、使用聘用人员,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

    作者:朱向会;阮守宇;黄青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彩超诊断胰腺横断伤1例

    病例女,30岁,车祸致伤腹部30 min后送我院急诊科.查体:体温36.5 ℃,脉搏114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70/35 mmHg.因怀疑有腹腔脏器或腹部大血管损伤,急诊行彩超检查.使用探头频率为3.5 MHz的Hitachi EUB-8500型实时彩色超声诊断仪,患者分别取仰卧位、侧卧位,行腹部超声检查.彩超显示:腹腔内有大量积液,肝、胆、脾、双肾未见异常;二维超声显示:胰腺增大,包膜不光整,胰头体连接处连续性中断,局部实质回声减低,周围有少量液性暗区,远端主胰管显示不清;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显示:胰腺内未见血流信号.

    作者:新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我院医疗纠纷的特征分析及其防范管理措施

    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律及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纠纷的发生日益增多.所谓医疗纠纷,通常是指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及其原因认识不一致而发生争议,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或司法机关提出追究责任或赔偿损失的案件.医疗纠纷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医院的声誉和医疗秩序,对医患双方均产生不良影响.医疗纠纷的产生多是由于医疗质量欠缺、责任心不强及医患沟通不到位等[1-3].目前,有关医疗纠纷的根源、特点及防范措施各医院报道不一.为了进一步认识我院医疗纠纷的原因及特点,更好地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现将我院近5年来的医疗纠纷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管理措施.

    作者:王国威;陈许波;贺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白介素-1β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MMP-13表达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白介素-1β(IL-1β)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PDLFs)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表达影响的研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hPDLFs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加入等量无血清培养液,实验组加入不同浓度IL-1β(0 ng/ml、0.5 ng/ml、5 ng/ml、10 ng/ml、20 ng/ml)作用hPDLFs 24 h.采用RT-PCR检测MMP-13 mRNA的表达情况,并选取适浓度作用24 h,采用Western blot检测MMP-13蛋白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MMP-13在IL-1β浓度为10 ng/ml和20 ng/ml时mRNA表达为明显(P<0.05),10 ng/ml组和20 ng/ml组MMP-13 mRNA表达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采用10 ng/ml IL-1β作为适浓度进行刺激,并作用hPDLFs 24 h,与对照组比较,MMP-1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在IL-1β调控下,hPDLFs中MMP-13的表达显著增加,并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而MMP-13表达的增加可能是引起正畸治疗过程中牙根吸收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晏燕;周云;壮荣;曹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老年baPWV与股总动脉超声检测参数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股总动脉超声参数IMT、AC、β、Ep相关性,分析影响因素.方法 以141例老年人为对象,检测空腹GLU、TC、TG、LDL等生化指标;采用动脉硬化检测仪、高分辨率超声检测baPWV和股总动脉中膜厚度(IMT)、舒张期内径(Dd)及收缩期内径(Ds),计算超声检测参数顺应性(AC)、僵硬度(β)、弹性系数(Ep),分析baPWV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baPWV与β、Ep、IMT正相关(P<0.01,r分别为0.41、0.43和0.48),与AC负相关(P<0.01,r=-0.31).随年龄、TC、LDL和收缩压增高,IMT增厚(P<0.05);血糖、血压异常和饮酒者的β、Ep增大,AC下降,血压及饮酒对β、Ep有显著影响(P<0.05).baPWV受年龄、吸烟、饮酒、血压、GLU、TC及LDL影响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收缩压及饮酒为baPWV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人baPWV与IMT、AC、β、Ep具有相关性;年龄、收缩压及饮酒为baPWV主要影响因素;影响β、Ep因素包括血糖、血压异常和饮酒;年龄、TC、LDL和收缩压增高是IMT的重要影响因素;动脉硬化检测仪与超声检测相结合,对提高动脉硬化检测准确性、综合判断影响因素更具临床价值.

    作者:马啸;杨运旗;孙兰英;王虎林;朱焱;李建萍;陈吉;杨新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糠酸莫米松鼻用凝胶的制备及药效评价

    目的 制备糠酸莫米松鼻用凝胶,并评价其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方法 以2%AvicelRC-591为基质,反溶剂共沉淀法制备糠酸莫米松鼻用凝胶;以10%TDI橄榄油溶液滴鼻建立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经鼻腔给予糠酸莫米松鼻用凝胶治疗,并以糠酸莫米松鼻用喷剂为对照,考察两种剂型药物治疗前后豚鼠的鼻炎症状评分、嗜酸性细胞分泌数量以及鼻黏膜组胺含量变化.结果 糠酸莫米松鼻用凝胶能有效抑制豚鼠的鼻炎症状,减少嗜酸性细胞分泌数量以及鼻黏膜组胺含量,效果优于糠酸莫米松鼻用喷剂(P<0.05).结论 糠酸莫米松鼻用凝胶对过敏性鼻炎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王晓青;邱洪;刘霏;高磊;马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研究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是一种存在于人体上呼吸道和肠道的革兰阴性杆菌,近年来已成为引起社区获得性感染和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可导致呼吸道、泌尿道、伤口等部位的感染及败血症、肝脓肿等[1].由于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KP已成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ESBLs)的代表菌种,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2].

    作者:李金科;李芳;李刚;杜卫星;李儒贵;谭华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神经节苷脂联合康复干预治疗高危儿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康复干预对高危儿脑损伤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多组对照比较法,将160例高危儿脑损伤病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A组)、康复干预组(B组)、神经节苷脂组(C组)、神经节苷脂联合康复干预组(D组),每组40例.4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基础护理,A组不作其他处理;B组再给予康复干预治疗;C组再服用神经节苷脂20 mg/d,连服10 d;D组再给予B、C两组的联合治疗.对各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年龄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 A、B、C、D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47.5%、50%、90%,D组与其余3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B、C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A组(P<0.05).患儿年龄与治疗有效率具有负相关性,年龄越小,治疗有效率越高.结论 神经节苷脂联合康复干预对高危儿脑损伤治疗效果明显,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邵宪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