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每月通报病案和院感检查结果的实践与思考

王继伟;蔡定海;张琳;杨翠;岑跃进;董贵安;王继光

关键词:病案, 医院感染, 检查结果, 工作简报, 通报
摘要:在医院整体医疗质量的构成中,病案质量和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简称院感管控)水平占有很重的份量[1 - 3].为了加强医疗质量建设,我院于2009年8月成立了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简称质控办),抽调了1名在职高职医师专门从事病案检查等质量相关工作;恢复了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简称院感办),抽调了1名中职护士专门从事院感管控工作(之前此项工作由护理办代管).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如何应对男性病人会阴部备皮的尴尬情况

    手术前皮肤准备(备皮)指的是在手术的相应部位剃除毛发,并进行体表清洁的术前准备工作.目前在拟行外科手术前除了手术区域的清洁工作外,同时还进行会阴部皮肤的准备,为顺利手术做准备.但在临床操作中,给男性病人行会阴部备皮时,常常出现病人阴茎勃起,甚至还会射精,将精液射在护士手上,造成护患间的尴尬场面,让患者感到不安、羞愧,护士也会产生厌恶、愤怒、委屈等情绪,导致护理操作的中断.

    作者:干葵;杨雪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对cITP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HP)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疗效的影响.方法 32例符合cITP诊断标准的患者纳入试验.按HP检测结果及根治情况分3组:HP阴性组(A组);HP阳性根治组(B组);HP阳性未根治组(C组).治疗后第1 w及3个月进行14C尿素呼气试验复查.在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前及结束后,每周检测血小板计数1次,并在治疗3个月时进行评估.结果 23例HP阳性患者HP根除治疗4 w后,17例转阴性,HP根除率73.9%.且这17例进行HP根除治疗3个月后血小板数明显升高,总有效率与A组相当,显著高于C组(P<0.05).而另外6例HP未根治者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结论 HP与cITP有关联性,根治HP可以作为治疗合并HP感染的cITP患者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其机理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吕征宇;傅红春;赵越华;曾春雪;张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内镜下覆膜支架置入治疗胃恶性肿瘤流出道狭窄的护理体会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其发病率居各类肿瘤的首位.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仅有症状轻微,当临床症状明显时,病变已属晚期,以消化道出血、梗阻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往往失去手术治疗机会.采取覆膜支架置入术为晚期肿瘤的姑息性治疗,它具有简单易行、患者痛苦少、疗效显著等特点,能改善其进食状态,明显提高生活质量.我科2006年8月~2009年10月对收治的22例晚期胃癌伴流出道狭窄患者,行覆膜支架置入术治疗,配合精心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肖萧;栾琰;金茜;彭小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抗震救灾中军人伤病住院情况调查研究

    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的里氏8.0级特大地震,由于震级高、震源浅、破坏力大,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全军及武警官兵紧急出动13余万人投入到震灾救援.研究抗震救灾中住院官兵伤病的发生特点和规律,可为未来灾害救援人员伤病防护提供理论依据,有效控制伤病的发生.

    作者:封宗超;郝新忠;王魁英;戎正;吴凡;李运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高原心脏病患者NT-前端B型钠尿肽水平临床分析

    目的 检测高原性心脏病患者NT - 前端B型钠尿肽(NT - ProBNP)的水平,探讨高原心脏病患者血浆NT - ProBNP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住院高原心脏病患者96例治疗前后的血浆NT - ProBNP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健康人89例(对照组)的NT - ProBNP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高原心脏病患者血浆NT - ProBNP浓度高于对照组,且随心衰严重程度加重而升高(P<0.01);治疗后,NT - ProBNP浓度降低(P<0.01).此外,高原心脏病右心扩大者血浆NT - ProBNP浓度较左心扩大及全心大者浓度低(P<0.01).结论 测定血浆NT - ProBNP可作为判定高原心脏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指标,对预后的评估起重要作用,但对单纯右室扩大者的诊断、治疗、预后判断要结合临床具体分析.

    作者:刘争建;陈海军;姜俊杰;李高元;胡生宝;王立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腰椎尤文肉瘤1例

    病例男,37岁.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呈钝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减轻,无反射痛;1 w前腰痛加重,自觉乏力,食欲减退,体温升高(39 ℃).专科检查:腰椎生理曲度存在,腰4椎体棘突轻压痛,腰2~腰5椎体右侧肌肉压痛及叩痛,旋转活动受限,右大腿外侧皮肤浅感觉减退.实验室检查:血沉 67 mm/h.

    作者:户丽娜;赵欣;熊晓双;陈宝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美肤散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试验总结报告

    目的 观察美肤散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81例两侧面部斑块面积大致相同的门诊黄褐斑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在左面部外敷美肤散,每次取5~10 g用适量清水调匀,对于干性皮肤可加适量牛奶或蜂蜜,敷药0.5 h后温水洗净,1次/d.对照组在右面部外用丝白祛斑软膏,外涂患处,1次/d.疗程12 w.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相当,但治疗组的治愈率和安全性优于对照组.结论 美肤散治疗黄褐斑有确切疗效,其临床治疗效果与丝白祛斑软膏相当,但治愈率和安全性优于丝白祛斑软膏.

    作者:李勤;胡志飞;陈强;李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颈内静脉通道建立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七氟醚吸入麻醉在小儿颈内静脉通路建立中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1~8岁的患儿30例,ASA Ⅰ或Ⅱ级,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后建立颈内静脉通路,观察患儿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穿刺时肢体反应、颈内静脉通路建立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苏醒时间、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为(40.2±3.1) s,疼痛反射消失时间(63.1±2.5)s,静脉通路建立时间为(7.5±1.5) min,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7%;七氟醚麻醉后的、心率与麻醉前基础值比较有轻度下降(P<0.05),脉搏血氧饱和度为99%~100%;苏醒时间(5.2±1.4)min,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全凭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颈内静脉通路建立,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马恒涛;杨黎;王勇;李春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1例老年患者自服鸦片中毒的护理

    我科于2011年3月收治自服鸦片造成中毒并拒绝洗胃造成二次中毒高龄患者1例,经过9 d全力抢救及精心的护理,患者转危为安.1 病例男,88岁,与家人争吵后自服大量鸦片(具体量不详).8 h后出现昏睡,送来我院急诊.患者精神萎靡,呼吸浅慢,节律不均匀,Ⅱ型呼吸衰竭;毒理化验:吗啡0.7 mg/ml,并发现可待因、婴粟碱、扑尔敏及吗啡代谢产物.患者家属拒绝洗胃,急诊给予纳洛酮催醒、呼吸兴奋剂、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抢救治疗,呼吸状况有所好转后,拔除气管插管收入病房.

    作者:杨静茹;杜斌;邢俊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CTLA-4相关药物与移植免疫研究进展

    减少移植排斥反应发生,使受者达到免疫耐受是器官移植领域长期寻求解决的问题.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化学类免疫抑制剂减轻移植排斥反应,但明显的毒副作用影响其临床应用.生物制剂类免疫抑制剂通过其特异性的结合作用,清除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产生免疫耐受[1].T细胞在排斥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T细胞的完全活化需要两个信号,第一信号为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提呈MHC - Ⅱ抗原肽复合物和TCR - CD3结合,第二信号为APC和T细胞上的共刺激分子结合,如CD28/B7、CD40/CD40L信号通路.

    作者:金海龙;石炳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肝硬化患者HBV血清标志物、HBV-DNA与前S1抗原的关系分析

    目的 了解肝硬化患者血清中乙肝病毒(HBV)的感染状况,探讨HBV血清标志物(HBV - M)、HBV - DNA与前S1抗原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为临床抗病毒治疗肝硬化提供依据.方法 对451例肝硬化患者血清进行HBV - M、HBV - DNA、前S1抗原测定并分析.结果 451例肝硬化患者中,HBV感染率85.4%(385/451),HBsAg阳性率71.4%(322/451);在HBsAg阳性者,感染模式以HBeAg阴性多见,占75.5%(243/322);HBV - DNA和前S1抗原的阳性率分别为82.3%(265/322)、63.4%(204/322);在HBsAg、HBeAg和抗 - HBc 3项阳性模式中,HBV - DNA、前S1抗原阳性率高,分别为98.7%,78.4%.HBV - DNA的阳性率高于前S1抗原(χ2=29.20,P<0.05).结论 肝硬化的发生与HBV的感染密切相关,以HBeAg阴性多见;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BV - DNA、前S1抗原可反映患者体内HBV的复制与活动性程度,弥补HBV - M在肝硬化检测中的不足.

    作者:唐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黎巴嫩中国医疗分队的维和行动任务及程序简介

    1988年9月,我国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1989年首次派员参加联合国派驻纳米比亚过渡时期协助团;2002年1月,我国正式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一级待命安排,并承诺在适当的时候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提供工程、医疗、运输等后勤保障分队;2003年4月我国由沈阳战区向刚果(金)维和任务区派出了工兵分队和医疗分队(43人),这是我国派出的第一支维和医疗分队,以后陆续向联合国其他维和区派遣了多支医疗队;2007年2月,我国向黎巴嫩联合国维和任务区派遣了第一支60人的维和医疗分队,到2011年8月,已向该地区派遣了7支医疗队,约420名队员执行维和医疗任务.

    作者:冉崇福;黄宗国;谭翔;毛新春;邓波;张小瑜;吴昭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动静脉双吻合建立血透永久性血管通路

    目的 探索动静脉内瘘术的新方法,提高细小血管患者的动静脉内瘘术成功率.方法 针对32例头静脉主干直径小于2 mm者,常规游离出桡动脉和头静脉及其分支,分别结扎头静脉主干及其分支远端,横断桡动脉,将桡动脉远、近端分别与头静脉主干及分支用7 - 0丝线行端端间断缝合.结果 手术成功26例,失败6例,原因为术后血栓形成4例,术后瘘口狭窄1例,头静脉延迟成熟1例;成功26例术后2~3个月使用内瘘透析,血流量达到200 ml/min以上;所有患者远端手部未发生缺血和窃血综合征,未发生心衰和心衰加重.结论 动静脉双吻合术式适合于头静脉细小、掌弓血管通畅的拟造瘘患者,此法可以加大头静脉的血流量,增加细小静脉血管扩张成熟的机会.

    作者:张凡;程悦;莫立稳;魏萌;张光明;郭东阳;王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青年人缺血性结肠炎13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中青年缺血性肠炎的临床表现、治疗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10年13例中青年缺血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初期均禁食,加强休息,主要予以扩管、抗炎及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13例均为急性起病,均有腹痛.结肠镜下表现为节段性肠管病变,以左半结肠为主,病理为非特异性炎症表现.治疗2 w后复查结肠镜,12例病变已基本愈合,1例明显好转.结论 中青年缺血性结肠炎发病率低,症状缺乏特异性,肠镜检查是其早期诊断的关键.及时治疗,多预后良好.

    作者:郑国荣;高娟;王一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驻黎维和二级医院救治毒蛇咬伤1例护理体会

    全球每年有500万以上的蛇咬伤患者,有记载的年死亡人数约5万,截肢者约40万[1].毒蛇咬伤后毒素吸收迅速,病情发展快,患者中毒症状严重,易并发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不全、DIC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2].黎巴嫩属热带地中海型气侯,南部多为谷地,灌木丛生,爬行类动物繁多,屡有毒蛇咬伤致残致死的报道.

    作者:丁丽娟;韩玉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2004~2008年某航空公司飞行员高脂血症和脂肪肝的调查分析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不良生活方式、缺乏运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飞行人员体检中高脂血症、脂肪肝的检出率明显增加.为了给航空卫勤保障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笔者对某航空公司某基地近5年的年度体检结果中的高脂血症、脂肪肝患病情况进行回顾分析.

    作者:许燕;李银喜;刀丽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抗病毒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

    目的 总结抗病毒联合血浆置换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收集给予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156例临床资料,分为抗病毒组63例(拉米夫定或恩替卡韦)和非抗病毒组93例,分析两组治疗效果、HBV - DNA阳性率及肝功能检查结果.结果 抗病毒组总有效率(54.0%)显著高于非抗病毒组(38.7%);病死率(33.3%)显著小于非抗病毒组(52.7%);HBV - DNA阳性率(26.5%)小于非抗病毒组(50.0%);TB、ALT、AST、PT均显著低于非抗病毒组;拉米夫定与恩替卡韦组有效率、病死率、HBV - DNA阳性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抗病毒联合血浆置换可显著提高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谭可平;李孟英;覃国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蕨菜中黄酮类成分的现代药学研究进展

    蕨菜为蕨科蕨属植物蕨(Pteridium aquilinum var.latiusculum)的嫩苗[1],作为药食两用植物[2],蕨菜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还含有萜类、黄酮类和甾(体)多糖类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尤其富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成分,有报道称,蕨菜干粉中总黄酮含量达到7.28%[3].天然黄酮类化合物以其广谱的药理活性在临床广泛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对药用植物资源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一直是天然药物研究的重点、热点.笔者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蕨菜中黄酮类化合物化学成分、定量分析方法、药理作用的研究概况,以期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类活性成分.

    作者:刘忠庆;盖丽;李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战区亚热带地域重大传染病防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明显提高了人类的生存质量,但同时也引起了环境变化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这就造成了旧的传染病死灰复燃、卷土重来,新发传染病显著增多、居高不下,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发展、人民健康水平和部队的战斗力.西南战区地域辽阔,防区内气候复杂多样,尤其是与多个国家接壤的3700多公里边境线上的热带丛林地域,环境更为复杂特殊,媒介昆虫和医学动物种类多、分布广,历来是虫媒传染病及其他重大传染病的重要疫源区[1].

    作者:赵升阳;边中启;王双印;范泉水;刘斌;孙林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大株红景天治疗高龄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大株红景天治疗高龄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釆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10 ml+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10 d为1疗程.结果 治疗组心绞痛、心功能及心电图明显改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辅助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作者:余德文;苏勇;杨宇;梁源;刘丹;华丕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