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介入栓塞联合腹腔灌洗治疗肝癌破裂出血28例

郑康;霍永江;牛辉妮

关键词:肝癌, 出血, 血性腹膜炎, 栓塞治疗
摘要:目的:评价急诊介入栓塞联合腹腔灌洗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疗效、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使用明胶海绵、碘化油对所有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同时行腹腔灌洗.结果:26例原发性肝癌出血得到完全控制,血性腹膜炎症状均很快缓解.2例于介入栓塞后24~48 h再出血,行急诊手术止血后存活.结论:急诊肝动脉介入栓塞联合腹腔灌洗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疗效确切,创伤小,抢救手段安全、可靠.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防范重大护患纠纷的应对措施

    随着社会进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和实施,病人的法律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因医疗纠纷引发的恶性群体事件及医疗官司日益增多,各地媒体时有报道,成为困扰医院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护患纠纷是医疗纠纷的一部分,是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主要由护士与病人及其家属发生的各类矛盾[1].如何进一步加强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和谐护患关系,系统防范重大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已成为护理管理者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我院就护患纠纷防范制定了安全预案,有效杜绝了重大护患纠纷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世英;杨晓媛;李洁;崔渝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膀胱偶发性肿瘤19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膀胱偶发性肿瘤进行临床总结,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19例膀胱偶发肿瘤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其中健康体检B超检查发现膀胱肿瘤5例,妇科疾病B超检查发现3例,逆行造影时膀胱镜检查发现4例,镜下血尿行膀胱镜检查发现3例,尿道口肉阜行膀胱镜检查发现1例.前列腺增生行汽化电切术时发现3例.结果:本组偶发癌均为早期膀胱移行细胞癌.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灼术.术后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1次.随访6月~10年.3例复发,复发时间为术后2.5~5年.结论:B超、尿常规以及膀胱镜检查仍然是早期发现无症状膀胱肿瘤的主要方法,简便易行.膀胱偶发肿瘤恶性程度低,肿瘤相对表浅,早期治疗预后良好,术后复发率低.

    作者:康元上;孙丹宁;乔着意;王勤;蒙明森;李靖;颜加强;孙道冬;舒勇;刘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国医院知识仓库在医院信息工作中的应用

    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是由期刊知识库、CHKD博士、硕士论文知识库和CHKD报纸知识库组成.CHKD具有收录范围广、检索功能强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1].我院于2002年始在军字一号工程的基础上建立了CHKD镜像站,为全院医务人员提供了快捷准确的网络文献服务,使医院医师及护士工作中可以轻松便捷地查找医学文献资料.在实践中我们发现,CHKD已逐步成为医院信息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检索工具,在查新工作、引文检索、论文写作等方面有着与其它中文生物医学数据库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作者:白朝晖;白萍;李小华;张鲁梅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71例静脉吸毒合并多源性感染的护理

    我院地处滇南重镇--开远市,是艾滋病高发区,本文对2003年7月~2006年6月收治的71例静脉吸毒合并多源性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探索主要护理措施,提高本病的整体护理水平,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国彩;韦彤;熊剑丽;胡琼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护理临床带教的实践与思考

    护理临床带教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护生护理理论和护理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其教学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临床护理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更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出技术及理论过硬的全面的新时代合格的护理专业人才.现将本人在护理临床带教过程中的实际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晋玲;宋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卫生员新训期间看病就医情况分析与建议

    今年我部担任了257名卫生员学兵新训任务,其中男兵217名,女兵40名;列兵245名,上等兵12名;在150 d的培训期间,卫训队卫生所共诊治伤病员396人次,后送上级体系医院诊治52人次,住院治疗4人.现就他们伤病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初步建议.

    作者:陈良飞;黄成锐;滕晓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盆腹腔结核性肿块误诊卵巢肿瘤45例分析

    目的:探讨45例盆腹腔结核性肿块的误诊原因,提高对盆腹腔结核性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盆腹腔结核性肿块误诊45例病例资料.结果:盆腹腔结核性肿块误诊率高达60%以上,病变涉及范围及病理性质差异较大,临床症状常不典型,易误诊为生殖器恶性肿瘤,卵巢囊肿扭转或感染反陈旧性宫外孕等等.结论:盆腹腔结核性肿块的误诊率高,检查无特异性,主张行诊断性剖腹探查术,对有条件进行手术处理的患者应及早行腹腔镜检查术或剖腹探查术.

    作者:王卫疆;赵庆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内异物25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内异物的效果.方法:分析我院自2003年9月至2005年9月采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眼内异物25例(25眼).结果:23眼异物取出,占92%,2眼因嵌于球壁无法取出,占8%.随访1~3年.术后矫正视力无光感,3眼(12%);光感至手动,7眼(28%);数指~0.1,8眼(32%);0.1~0.5,6眼(24%);0.5以上,1眼(4%).术后矫正视力提高17眼(68%),无变化6眼(24%),下降2眼(8%).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眼内异物,争取患者视功能的有效方式,能有效的处理视网膜玻璃体病变,减少伤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春光;肖咏梅;耿美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股静脉留置管拔除术后引起迷走神经反射1例

    病例男性,47岁,因尿量减少2年,呼吸困难10 d,加重伴意识模糊1 h入院.入院查体:血压170/90 mmHg,意识模糊,呼之能应,呼吸深快.重度贫血貌,颜面、眼睑浮肿,颈静脉充盈.双肺呼吸音粗糙,双肺底可闻及湿罗音.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20 次/min,节律整齐,心尖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部平软,腹水征(+).双下肢膝关节以下凹陷性水肿.急诊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8.7×109/L,中性粒细胞88.5%,红细胞1.31×1012/L,血红蛋白34 g/L.血生化报告CO2CP 19 mmol/L,K+ 4.6 mmol/L,BUN 53 mmol/L,Scr 2 000 μmol/L.入院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尿毒症性脑病.立即给予经皮右侧股静脉穿刺留置单针双腔导管建立临时血管通道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入院后经3次血液透析后病情明显好转,因家庭经济困难,要求出院放弃治疗.出院前给予行股静脉置管拔除术.拔管前患者精神状态良好,无心慌、胸闷、气促,无头昏、头痛.查体:血压150/70 mmHg.心率92 次/min,节律整齐.缓慢拔除股静脉留置管,拔管后数秒钟患者出现烦躁,全身大汗淋漓,诉胸闷、气促.

    作者:张荣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脊柱结核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脊柱结核占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的首位,发病部位以腰椎为主,胸椎次之,胸腰段腰骶段、颈椎和骶尾椎较少.在全身支持及药物治疗的情况下,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为了保证手术的预期效果,手术前后的护理非常重要.我科于2000~2006年6月共完成脊柱结核手术62例,由于护理得当,病人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周艳;普丽萍;吴白鸽;许颖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硬纤维瘤的治疗进展

    硬纤维瘤(desmoid tumor,DT),亦称侵袭性纤维瘤病,是一种罕见的成纤维细胞来源的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很多部位,具有很强的局部侵袭性,常呈无痛性生长而致局部组织结构的破坏.目前DT的治疗是一种包括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治疗,其治疗目的是在不丧失功能和美容的前提下达到临床治愈.目前留有足够切缘的外科手术仍是治愈DT并避免复发的一线治疗措施,但放疗和药物治疗等辅助手段的适应症也在不断扩展,其治疗效果也在逐渐提高.

    作者:费阳;李基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反义ΔNp73基因对大肠癌细胞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反义ΔNp73基因在抑制大肠癌细胞生长、转移及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中的意义.方法:以人类大肠癌细胞株LOVO为研究对象,将外源性的pcDNA3-ΔNp73以及反义基因pEGFP-ASΔNp73转染大肠癌细胞后,分别命名为LOVO/ΔNp73和LOVO/ASΔNp73,并测定MTT生长曲线;Boyden 小室体外侵袭实验测定侵袭力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测定细胞VEGF表达的变化;再将转染了两种基因的大肠癌细胞株分别种植于裸鼠,成瘤后测定种植瘤内MVD以及VEGF表达变化(免疫组化法).结果:细胞生长曲线提示:LOVO/ ASΔNp73细胞的生长较LOVO/ΔNp73组细胞减慢,细胞侵袭力明显降低(P<0.01);细胞及种植瘤VEGF免疫组化染色提示:LOVO/ASΔNp73组VEGF染色呈弱阳性,而LOVO/ΔNp73组则呈强阳性;MVD检测提示:LOVO/ASΔNp73细胞组与对照组(示LOVO/ΔNp73细胞组)相比,MVD显著减少(P<0.01) .结论: 反义ΔNp73基因可减缓大肠癌细胞的生长,降低其侵袭力,并抑制了肿瘤血管的生成,对大肠癌具有治疗作用,可作为大肠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吴红涛;麻晓林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异环磷酰胺吡柔比星及顺铂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异环磷酰胺(IFO)、吡柔比星(THP)和顺铂(DDP)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用IFO 1.2 g/(m2第1~3 d)、 DDP 30mg/(m2第1~3 d)的静脉化疗方案,辅以美斯纳、恩丹西酮、集落刺激因子等,治疗晚期NSCLC 2疗程以上者53例,按实体瘤疗效及化疗毒副作用的WHO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总有效率52.8%.其中,完全缓解率(CR)为5.7%,部分缓解率(CR)为47.1%;各期有效率为:Ⅲa期84.6%,Ⅲ b期62.5%,Ⅳ期29.2%;各病理类型有效率为:鳞癌56.0%,腺癌54.5%,腺鳞癌40.0%;初治和复治的有效率为:初治者65.8%,复治者46.7%;主要毒副作用发生率:白细胞减少81.1%(其中Ⅲ~Ⅳ度为9.4%),胃肠反应84.9%(其中Ⅲ~Ⅳ度为9.4%),心电图异常5.7%,脱发13.2%(均为Ⅰ~Ⅱ度).结论: IFO联合THP和DDP治疗NSCLC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可以耐受,该方案可作为目前治疗NSCLC较好的化疗方案之一.

    作者:张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破伤风药物临床使用规范浅谈

    目的:探讨破伤风用药应规范化.方法:分主动和被动免疫两种,主动免疫一旦受伤后只须再进行注射类毒素1 ml,即可达到破伤风防治作用;被动免疫应在受伤后注射人破伤风抗毒素或人免疫球蛋白,才能达到中和毒素的作用.结果:主动免疫者,一旦受伤后只须再注射人破伤风类毒素1 ml,即可防破伤风发生.被动免疫者伤后,应行破伤风抗毒素和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注射,以防破伤风的发生.结论: 受伤后应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伤口应行早期彻底清创、清除异物、凝血及坏死组织.并早期使用抗生素,并给予营养支持,改善伤部血液循环,以利伤口早期愈合.

    作者:杨苏文;王江;何文秀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高原某雷达站营养调查与分析

    高原地区是我国重要战略地区和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由于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尤其是低压、低氧等因素,易造成人体消化吸收功能下降、食欲减退,加上部队驻地分散,交通不便,使食物供应受到限制,严重影响到部队官兵营养状况和健康水平,导致军事作业能力的降低[1].已有一些研究报道表明,高原环境下机体对一些营养素的需要量有所增加[1~3].因此,重视高原部队的营养保障工作,对于改善官兵的营养状况,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高原雷达兵属于特殊兵种,是我国防空体系中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军作战指挥和控制高新武器的重要保障力量.但是,目前有关高原雷达兵营养调查资料鲜有报道.为了解高原雷达兵营养状况以及膳食结构中存在问题,我们于2006年11月对驻守在西藏某地海拔5 300 m左右的雷达站官兵进行了营养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长江;韦京豫;杨继军;安代志;吴健全;高蔚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环球航行不同气温对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海军水面舰艇编队环球航行不同气温对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的影响.方法:98名参加环球航行人员在气温<30℃和≥30℃时的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窦性心律、对早搏、ST段、QT间期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的时域、频域和非线性指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与气温<30℃时比较,气温≥30℃时的平均心率加快,高心率减慢,低心率加快,停搏次数增多,长停搏时间延长,早搏增多,MV5导联ST段明显压低、压低持续时间延长,QTd、QTc、QTcd明显增高,SDNN、SDANN、SDNN指数、RMSSD、NN50、PNN50、三角指数、VLF、HLF、VAI及VLI明显降低(P<0.01).结论: 气温≥30℃时海军水面舰艇编队环球航行时,对人体有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可能有影响.

    作者:张永生;楚立云;宫婷;刘海瑛;相龙华;夏守文;于克峰;李安富;沈伟民;徐青镭;詹宪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真皮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成神经分化的研究

    目的:研究真皮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及其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条件及可行性.方法:取大鼠真皮组织,采用贴壁传代培养筛选法,分离培养真皮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经β-巯基乙醇诱导,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分离的早期贴壁的真皮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经过连续传代培养至第4代,细胞形态较为均一,86%的细胞处于G0/G1期,细胞表面波形蛋白表达阳性,但因子Ⅷ和角蛋白表达阴性.经β-巯基乙醇诱导, 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可向神经细胞分化,细胞突起增多,具有神经元的形态学特征,分化后的细胞表达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微丝(NF-200).结论: 大鼠真皮组织中存在着成体多能干细胞,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神经元.提示真皮可能是成体多能干细胞的又一来源,有望在神经组织修复和再生中发挥作用.

    作者:刘雁平;李露斯;王涛;罗晓红;李自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真菌性角膜炎的护理

    真菌性角膜炎是角膜病中致盲率较高的感染性眼病.角膜受真菌感染后,真菌在角膜组织内繁殖,霉素毒素、蛋白溶解酶及真菌可溶性抗原等作用会产生严重的炎症反应,致组织坏死及溃疡形成,在短时间内导致视力丧失,甚至眼球毁损.我科于2004年2月~2005年5月,对14例真菌性角膜炎进行综合治疗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鲁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山地作战卫勤保障特点及措施

    高技术条件下的高寒山地作战,对传统的卫勤保障手段、保障模式、保障理念将产生深刻的冲击.要做好当前军事斗争卫勤准备,就必须认识和把握高技术条件下高寒山地作战的特点和规律,以我军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指导,以作战需求为牵引,以提高保障能力为目的,积极应对新的挑战.对此,笔者谈点拙见.

    作者:杨文坤;彭顺舟;李诗东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耐缺氧抗疲劳功能性食品对高原人体脑血流图的影响

    目的:观察耐缺氧抗疲劳功能性食品对高原健康人体脑血流图的影响.方法:自行研制耐缺氧抗疲劳组合食品,包括耐缺氧发酵食品、033高能固体饮料、多维电解质泡腾饮片等.选择拉萨地区战士30名,随机分为复合食品组、红景天组和对照组,每组10名,自身对照,多功能阻抗测试仪分析各组服用前后脑血流图的变化.结果:与服用前相比,复合食品组人员服用后主波波幅显著降低(P<0.05),上升时间显著减少(P<0.05),血液流入时间明显缩短(P<0.05),流入容积速度增大(P<0.05);红景天组服用前后无变化.结论: 耐缺氧抗疲劳复合食品对于改善高原环境下人体脑血液循环有一定作用.

    作者:刘福玉;陈莉;张钢;郝利民;穆军;吴天一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