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国彩;韦彤;熊剑丽;胡琼
随着社会进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和实施,病人的法律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因医疗纠纷引发的恶性群体事件及医疗官司日益增多,各地媒体时有报道,成为困扰医院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护患纠纷是医疗纠纷的一部分,是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主要由护士与病人及其家属发生的各类矛盾[1].如何进一步加强医院护理安全管理,和谐护患关系,系统防范重大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已成为护理管理者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我院就护患纠纷防范制定了安全预案,有效杜绝了重大护患纠纷的发生,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世英;杨晓媛;李洁;崔渝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护理记录单是病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病人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是护理过程的真实写照.随着医院管理法制化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护理记录单已成为处理医疗纠纷的重要法律依据.同时,护理记录单也是综合评价病人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护理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1].如何提高护理记录单的书写质量是目前护理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我院2006年6月~2006年12月119份护理记录单书写中的问题缺陷对策分析如下:
作者:刘英;张惠萍;张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病例男性,60岁.因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行二尖瓣置换术.全麻诱导插管后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略头低卧位,右肩部略垫高,常规消毒铺巾,右锁骨中点下1.0 cm为穿刺点,紧贴锁骨后缘边回抽边向胸骨上窝方向进针深度为6.0 cm时回抽静脉血通畅,导丝(0.89×60)cm,通过穿刺针(18 Ga×6.5 cm)顺利,平穿刺针尾保留导丝深度20.0 cm,退穿刺针时不慎将导丝部分带出,导丝剩余深度7.0 cm,引导扩张管置入深度约8.0 cm,同时将导丝深度推进2.0 cm后退出扩张管,导丝引导下置入双腔中心静脉导管(7 Fr×20 cm)顺利,退出导丝,双导管回抽静脉血均通畅,保留导管深度10.0 cm,固定导管后以远端孔为测压通道接换能器测压,可记录到与心电活动同步的静脉压波形,近端孔为输液通道.
作者:陈开文;陈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门、急诊病历是医院诊疗水平的具体体现,它记录了患者病情演变及诊治过程,也反映了临床医师的思辨过程[1].写好病历记录,保证病历质量,是杜绝病历记录存在缺陷引发医疗纠纷的关键,也是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2].本文通过对我院2 000份门、急诊病历存在问题的分析,寻求解决门、急诊病历中现存缺陷的有效对策.1 对象与方法
作者:王瑞;王欣昕;杨卫红;李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病例女性,32岁.因突发头昏伴右侧肢体无力5 d入院.患者于5 d前无明显诱因在休息时突发头昏、右侧肢体无力,并摔倒在地,伴言语不清、小便失禁;无头痛、恶心、呕吐,无意识障碍、四肢抽搐.既往身体健康.2年前足月顺产1女婴,现妊娠34+4 w.查体:血压130/80 mmHg,轻度贫血貌,心肺体检未见异常阳性体征,双下肢无水肿,神志清楚,双侧鼻唇沟无变浅,口角无歪斜,伸舌居中,左侧肢体肌肉萎缩,右侧正常.右侧肢体肌力0级,左侧肌力4级,四肢肌张力正常.浅深反射双侧对称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脑膜刺激征阴性.妇科检查:宫高耻骨上34 cm,腹围100 cm,胎心率148 次/min.实验室检查HGB 96 g/L;RBC 3.59×109/L;PLT 196×109/L.凝血4项正常.头颅MRI平扫加血管成像示:左侧颞顶枕叶脑软化灶;左侧颞顶叶及基底节区脑梗塞;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左侧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及大脑前动脉管腔变窄,左侧大脑后动脉代偿性扩张,右侧颞浅动脉扩张;左侧乙状窦闭塞,考虑血栓形成.入院诊断:脑梗塞、脑软化;妊娠.入院6 d后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产下一男婴,母子平安.术后12 d出院,出院时病情平稳.
作者:张咏梅;朱燕;耿玲;罗月彬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症状及其相关并发症,其典型症状为:烧心、反酸、非心源性胸痛.GERD中常见的类型是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on-erosive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NERD),亦称内镜阴性胃食管反流病(endoscopic-negative reflux disease)、症状性胃食管反流病(symptomatic GERD),约占GERD 70%左右[1].这类患者虽无内镜下食管黏膜破损,但具有烧心、反酸等典型GERD症状和食管外表现,其临床症状严重程度与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相似,对抑酸剂、质子泵抑制剂(PPI)等的治疗反应较差.本文对NERD近年的病理改变、发病机制及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季代金;黄茂涛;陈勇;余宁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建立高效分离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oligodendrocyte precursor cells,OPCs)的方法,并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基因.方法:采用2次接种培养和差速振荡分离,结合使用神经营养因子(bFGF、PDGF-AA),体外分离纯化和扩增培养OPCs,用抗A2B5、GFAP、CNPase免疫荧光抗体鉴定细胞类型.采用脂质体介导EGFP基因转染OPCs,筛选获得稳定表达EGFP的OPCs细胞.结果:分离培养的OPCs细胞呈A2B5阳性,纯度达到99%,具有增殖和双向分化的潜能(GFAP阳性的2型星形胶质细胞和CNPase阳性的少突胶质细胞),传代培养1个月仍具有增殖能力.EGFP基因转染后OPCs细胞能发出绿色荧光,并继续保持增殖分化特性.结论: 二次接种培养和差速振荡分离法可获得高纯度OPCs细胞;EGFP基因转染可作为示踪OPCs迁移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焕然;黄其林;杨辉;马玉新;阴金波;张伟;严稽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术前对患者的病情及手术危险性进行评估,并作围手术期充分准备,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割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98例.结果:98例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拔尿管后均排尿通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从术前(25.5±3.5)分,降至术后(5.6±2.3)分,生活质量评分从(5.5±0.5)分降至(1.2±0.5)分,大尿流率从术前(0~11)ml/s,增加至术后平均16 ml/s,痊愈出院.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割具有疗效显著,出血少,安全,适用于高危的前列腺增生患者.
作者:周明;江咏;李宏;果佳;王小兵;宋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采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内异物的效果.方法:分析我院自2003年9月至2005年9月采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眼内异物25例(25眼).结果:23眼异物取出,占92%,2眼因嵌于球壁无法取出,占8%.随访1~3年.术后矫正视力无光感,3眼(12%);光感至手动,7眼(28%);数指~0.1,8眼(32%);0.1~0.5,6眼(24%);0.5以上,1眼(4%).术后矫正视力提高17眼(68%),无变化6眼(24%),下降2眼(8%).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眼内异物,争取患者视功能的有效方式,能有效的处理视网膜玻璃体病变,减少伤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徐春光;肖咏梅;耿美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HP75垂体腺瘤细胞株VEGF表达与细胞因子分泌的关系.方法:HP75细胞常规培养,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VEGF、IL-1α和IL-6的水平.结果:(1)HP75细胞呈时间依赖性分泌VEGF、IL-1α和IL-6;(2)较大剂量的IL-1α呈剂量依赖性的刺激VEGF表达;(3)IL-6对VEGF的分泌无显著影响;(4)IL-1α和IL-6中和抗体对VEGF分泌无显著影响.结论: VEGF的表达与IL-1α的分泌密切相关,提示细胞因子在垂体腺瘤的生长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作者:邹自英;朱冰;胡娟;袁成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随着国家卫生事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军队医院也面临着许多医疗纠纷的困扰.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引发恶性事件,造成严重后果.我们从去年开始,逐步建立完善了医疗纠纷处理的应急机制,通过一年多的运行,取得了较好效果.在几起复杂的医疗纠纷处理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本文总结其经验如下:
作者:赵升阳;沈毅;张步振;毛屏;孙林辉;周文宝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常规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视频脑电图(video electroencephalogram,VEEG)、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头颅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及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检查在癫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26例已确诊的癫痫病人分别进行EEG、VEEG、SPECT、CT及MRI检查,对EEG、VEEG、SPECT、CT、MRI定位致痫灶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EEG异常126例,局灶棘波52例(41.3%);VEEG异常126例,局灶棘波114例(90.5%),两组局灶棘波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SPECT异常105例(83.3%),MRI异常32例(占55例的58.2%),CT异常5例(占48例的10.4%).结论:VEEG、EEG、SPECT、MRI检查结合临床表现,对难治性癫痫病人术前致痫灶的定位和指导手术治疗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马玉新;毛培军;黎柏源;白海平;李增生;张伟;陈焕然;安宁;何家全;杨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是肝癌治疗失败和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了解肝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机制十分重要.肿瘤转移是一个多步骤的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多个因素参与了肿瘤转移的调控,癌基因的表达上调、抑癌基因的失活、免疫基因的失调、肿瘤细胞间粘附作用的丧失、新生血管的形成、蛋白水解酶的合成、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肿瘤细胞和基底膜的粘附等等,都是促进肿瘤转移复发的重要因素.
作者:晋云;董家鸿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5年间我科留观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这个期间的留观病历进行包括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等进行登记统计工作.所有病历按年龄分组:每10年为一阶段,分为7组;并每年为一段,分为5段;按疾病系统分为呼吸、循环、消化、神经、中毒、外伤、外科及其他共8类.各系统疾病在不同年限,月份的分布,男女比例,在各年龄段分布等.结果:留观患者中男性所占比例较大,留观人数逐年增加,在每月的分布来看,2月高,5月少.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发病高峰均在2月、10月,呼吸系统在1、3、4、12月,循环系统2月高,中毒4月份人数多,外伤6、12月高,外科9月多,留观人员中青年多.64%留观患者为我院所在行政区内,17%来自外市县,其余18.6%来自其他行政区及市郊.结论: 据不完全统计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对急诊抢救工作的日常管理,合理安排技术力量、药品,器材和准备,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冯树行;杜军;高燕;赵文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病例男性,35岁.于2007年4月12日因生殖器红肿,痒痛就诊.我院泌尿外科诊断为生殖器疱疹.给予阿昔洛韦0.25 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约40 min左右,患者无不适感觉.连续用药3 d未见好转,再次静脉滴注阿昔洛韦,给药剂量同前,在用药四分之一,患者自觉腰酸痛,但能忍受,继续将余下的药液滴完,整个用药时间40 min左右.其后4、5 h出现腰痛、腹胀、尿量减少.立即检查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0~2个,白细胞0~1个.遂即停药,检查肾功能:Scr已上升至569 μmol/L,血压160/98 mmHg无双下肢浮肿,无恶心、呕吐、发热等其他不适症状.后经碱化尿液、补液、利尿等治疗后,尿量渐增多,Scr下降到407 μmol/L,症状好转.
作者:邢诺;赵晓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始终是医院建设的重要任务,学科建设的水平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整体实力和学术地位.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优势学科,以此带动了促进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上水平上档次,促进医院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使其成为医院临床诊疗中心、科学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铸造医院参与医疗市场竞争的品牌,提升医院建设的整体水平.
作者:吕宏宇;施建飞;周先志;李庆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慢性缺氧所致肺动脉高压时电镜下肺动脉内皮的形态改变、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及形态变化、一氧化氮(NO)和酯质过氧化物(LPO)的变化.方法:应用肺动脉微飘浮导管技术、透射电镜技术、细胞分离技术等.结果:缺氧后血管内皮细胞落成为循环内皮细胞.缺氧2 w后,血CEC、NO、MDA升高;缺氧4 w组各值与缺氧2 w组及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缺氧可能通过增加氧自由基、NO释放,加重肺动脉高压血管内皮的损伤、凋亡和脱落.
作者:彭文鸿;毛宝龄;邹霞英;王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利用125I标记血管抑素(angiostatin,AS),并研究标记产物125I-AS的体外稳定性及生物活性.方法:制备的AS经鉴定后,用Ch-T法进行标记,用纸层析法测标记率,用Sephadex-G50柱纯化,产物分别加入牛血清白蛋白(BSA)、生理盐水及不同摩尔比的半胱氨酸以观察其体外稳定性,并通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细胞生长抑制试验来检测125I-AS的生物活性.结果:制备的125I-AS标记率可达85%,125I-AS在生理盐水中1、4、24 h的解离率分别为2.3%、5.2%、8.0%,在10 g/L BSA中1、4、24 h的解离率分别为4.6%、9.1%、11.0%.在不同摩尔比半胱氨酸溶液中孵育,125I-AS存在不同程度的解离,摩尔比在5以下时, 4 h的解离率不超过11%,表明标记产物在体外较稳定.分别用不同浓度125I-AS和AS作用于ECV304细胞,并以6-氨基己酸作为对照,发现两者对ECV304细胞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125I-AS的作用强于单纯的AS,表明125I-AS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结论: 用Ch-T法进行125I-AS标记简单易行,125I-AS对ECV304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标记产物在体外较稳定.
作者:张王峰;徐海峰;周润锁;袁梦晖;周飞华;孙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真皮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及其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条件及可行性.方法:取大鼠真皮组织,采用贴壁传代培养筛选法,分离培养真皮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经β-巯基乙醇诱导,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分离的早期贴壁的真皮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经过连续传代培养至第4代,细胞形态较为均一,86%的细胞处于G0/G1期,细胞表面波形蛋白表达阳性,但因子Ⅷ和角蛋白表达阴性.经β-巯基乙醇诱导, 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可向神经细胞分化,细胞突起增多,具有神经元的形态学特征,分化后的细胞表达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微丝(NF-200).结论: 大鼠真皮组织中存在着成体多能干细胞,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神经元.提示真皮可能是成体多能干细胞的又一来源,有望在神经组织修复和再生中发挥作用.
作者:刘雁平;李露斯;王涛;罗晓红;李自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发生因素及妊娠结局,选择终止妊娠的方式及时机.方法:对我院2004年7月~2006年12月住院分娩的早产合并胎膜早破10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易发因素有流产、引产史占首位,达53.9%(55/102),居第2、3位依次为原因不明25.4%(26/102)、胎位异常19.6%(20/102);剖宫产史25.4%(26/102).孕28~34+6 w者新生儿窒息率37.5%(15/40);病死率30.0%(12/40);而孕35~36+6 w者分别为17.8%(13/73)、9.6%(7/73),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在严密监护下适当延长孕龄可减少新生儿窒息及降低围产儿病死率,而不增加剖宫产率.
作者:马红梅;王宇;张岩青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