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促进医院快速发展

吕宏宇;施建飞;周先志;李庆虹

关键词:重点学科, 学科建设, 医院发展
摘要: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始终是医院建设的重要任务,学科建设的水平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整体实力和学术地位.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质量、有特色的优势学科,以此带动了促进医院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上水平上档次,促进医院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使其成为医院临床诊疗中心、科学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铸造医院参与医疗市场竞争的品牌,提升医院建设的整体水平.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IL-6Rs水平的对比研究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 6 receptor,sIL-6R)水平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30例正常人、30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可溶性sIL-6R,比较手术前后sIL-6R水平.结果:胃癌患者血清sIL-6R水平为(62.32±7.32)μg/ L,明显高于对照组(41.83±5.70)μg/ L(P<0.01);Ⅳ和Ⅲ期胃癌为(69.94 ±9.33)μg/L,明显高于Ⅱ和Ⅰ期的sIL-6R(52.34 ±7.83)μg/L (P<0.01);高、中、低分化胃癌sIL-6R水平分别为(52.99±6.37)μg/ L、(60.33±7.12)μg/ L、(69.06±5.83)μg/ L, 不同分化程度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胃癌患者术后为(39.60 ±7.60)μg/ L,显著低于术前(P<0.01);sIL-6R水平与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有关,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无关.结论: 胃癌患者体内存在着sIL-6R 的异常表达,手术后血清sIL-6R水平低于手术前,血清sIL-6R水平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手术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动态检测sIL-6R水平对判断胃癌病情和评价疗效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王旭霞;赵曙光;朱少君;王景杰;刘震雄;绍秋菊;巩丽;雷巧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新加坡护理服务理念一瞥

    笔者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NUH)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护理培训,并直接参与了NUH的护理工作,对该院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感触颇深.尽管两国之间在社会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上存在着较大差异,但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是一致的,并且有许多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作者:凌云霞;杨顺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从满足病人需求探讨军队医院的管理创新

    服务病人是各级医院建设和发展的宗旨.近年,我们为了进一步研究如何演化为病人服务这一基本命题,就病人对医院的基本需求在部分住院病人中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病人对医院的基本需求主要体现在价格、权利和服务三个方面.深入研究病人对医院的基本需求,对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促进医院的全面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步振;张彦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阿昔洛韦引发急性肾功能衰竭不良反应1例

    病例男性,35岁.于2007年4月12日因生殖器红肿,痒痛就诊.我院泌尿外科诊断为生殖器疱疹.给予阿昔洛韦0.25 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约40 min左右,患者无不适感觉.连续用药3 d未见好转,再次静脉滴注阿昔洛韦,给药剂量同前,在用药四分之一,患者自觉腰酸痛,但能忍受,继续将余下的药液滴完,整个用药时间40 min左右.其后4、5 h出现腰痛、腹胀、尿量减少.立即检查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0~2个,白细胞0~1个.遂即停药,检查肾功能:Scr已上升至569 μmol/L,血压160/98 mmHg无双下肢浮肿,无恶心、呕吐、发热等其他不适症状.后经碱化尿液、补液、利尿等治疗后,尿量渐增多,Scr下降到407 μmol/L,症状好转.

    作者:邢诺;赵晓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环球航行不同气温对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海军水面舰艇编队环球航行不同气温对24 h动态心电图变化的影响.方法:98名参加环球航行人员在气温<30℃和≥30℃时的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窦性心律、对早搏、ST段、QT间期离散度和心率变异性的时域、频域和非线性指标变化进行分析.结果:与气温<30℃时比较,气温≥30℃时的平均心率加快,高心率减慢,低心率加快,停搏次数增多,长停搏时间延长,早搏增多,MV5导联ST段明显压低、压低持续时间延长,QTd、QTc、QTcd明显增高,SDNN、SDANN、SDNN指数、RMSSD、NN50、PNN50、三角指数、VLF、HLF、VAI及VLI明显降低(P<0.01).结论: 气温≥30℃时海军水面舰艇编队环球航行时,对人体有支配心脏的自主神经功能可能有影响.

    作者:张永生;楚立云;宫婷;刘海瑛;相龙华;夏守文;于克峰;李安富;沈伟民;徐青镭;詹宪凤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膀胱偶发性肿瘤19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膀胱偶发性肿瘤进行临床总结,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19例膀胱偶发肿瘤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其中健康体检B超检查发现膀胱肿瘤5例,妇科疾病B超检查发现3例,逆行造影时膀胱镜检查发现4例,镜下血尿行膀胱镜检查发现3例,尿道口肉阜行膀胱镜检查发现1例.前列腺增生行汽化电切术时发现3例.结果:本组偶发癌均为早期膀胱移行细胞癌.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灼术.术后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1次.随访6月~10年.3例复发,复发时间为术后2.5~5年.结论:B超、尿常规以及膀胱镜检查仍然是早期发现无症状膀胱肿瘤的主要方法,简便易行.膀胱偶发肿瘤恶性程度低,肿瘤相对表浅,早期治疗预后良好,术后复发率低.

    作者:康元上;孙丹宁;乔着意;王勤;蒙明森;李靖;颜加强;孙道冬;舒勇;刘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军队院校推行社区卫生服务的思考与探讨

    社区卫生服务是新世纪我国城市卫生服务的基础.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未来医院卫生事业发展的方向,卫生部已将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列入十大工作重点[1].目前,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从试点、全面推开到建立和完善,按照国家医疗保障制度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军队院校依托门诊部开展卫生医疗工作也将逐步转向军队院校的社区卫生服务.因此,拥有自身保障特点的军队院校门诊部更应该适应新形式,利用门诊部现有的医疗资源,大力开展具有军队院校特点的社区卫生服务,打破过去单纯为院校官兵服务的观念,为院校官兵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作者:李嵘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心静脉导管误入纵膈腔1例报告

    病例男性,60岁.因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行二尖瓣置换术.全麻诱导插管后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略头低卧位,右肩部略垫高,常规消毒铺巾,右锁骨中点下1.0 cm为穿刺点,紧贴锁骨后缘边回抽边向胸骨上窝方向进针深度为6.0 cm时回抽静脉血通畅,导丝(0.89×60)cm,通过穿刺针(18 Ga×6.5 cm)顺利,平穿刺针尾保留导丝深度20.0 cm,退穿刺针时不慎将导丝部分带出,导丝剩余深度7.0 cm,引导扩张管置入深度约8.0 cm,同时将导丝深度推进2.0 cm后退出扩张管,导丝引导下置入双腔中心静脉导管(7 Fr×20 cm)顺利,退出导丝,双导管回抽静脉血均通畅,保留导管深度10.0 cm,固定导管后以远端孔为测压通道接换能器测压,可记录到与心电活动同步的静脉压波形,近端孔为输液通道.

    作者:陈开文;陈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我院临床药学工作现状及发展方向

    临床药学是一门以病人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医疗质量为目的,以提高药物疗效、增进合理用药为核心,通过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与代谢,使药物充分发挥疗效,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学科[1].随着现代医药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药物的疗效不仅仅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紧密相关,还与药物的配方、剂型、使用方法密不可分,更重要的是与病人的身体特性和疾病等个体因素有关[2].因此,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院结合自己医院的等级规模、仪器设备和人才配备情况,分别派两名药师专职进行药师下临床的全程药学服务,现就这些年来的工作情况谈谈我院临床药学工作的实践和体会.

    作者:郑玲利;訾铁营;袁明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活性炭对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含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炭处理过程中活性炭用量对氟康唑氯化钠注射液中氟康唑含量的影响.方法:在同一温度下加入不同量的活性炭,在不同的温度下加入等量的活性炭,在同一温度、不同pH值下加入等量的活性炭,进行炭处理后测定氟康唑含量的变化.结果:随着活性炭用量的增加,主药含量明显降低;随温度升高,活性炭吸附作用减小;pH值对活性炭吸附作用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在炭处理过程中应控制炭用量,并适当增加氟康唑的投料量.

    作者:胡正波;李航;黄丞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高原地区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探讨在高原低氧环境中婴幼儿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伴肺动脉高压(PH)、手术的麻醉处理要点.方法:分析2000年11月~2006年12月,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的患儿169例,其中男101例,女68例,年龄9个月~5岁,体重8.8~16 kg.分析术中术后麻醉处理中,注意事项及并发症.结果:169例婴幼儿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和伴肺动脉高压修补手术,手术时间187~624 min,平均(250.67±35.787)min.169例中有109例主动脉复跳,60例除颤复跳,其中死于鱼精蛋白过敏和急性心律失常各1例,死于鱼精蛋白过敏和急性心律失常各1例,其余患儿术后早期无肺水肿、房室传导阻滞及气检栓塞均恢复正常生活.2例超声心动图除残余VSD外,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针对高原低氧环境,采取相应严密细致的麻醉管理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可使患儿平稳地渡过手术期.`

    作者:陈强;蔡志祥;陈普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肝癌转移机制研究进展

    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是肝癌治疗失败和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了解肝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机制十分重要.肿瘤转移是一个多步骤的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多个因素参与了肿瘤转移的调控,癌基因的表达上调、抑癌基因的失活、免疫基因的失调、肿瘤细胞间粘附作用的丧失、新生血管的形成、蛋白水解酶的合成、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肿瘤细胞和基底膜的粘附等等,都是促进肿瘤转移复发的重要因素.

    作者:晋云;董家鸿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卫生员新训期间看病就医情况分析与建议

    今年我部担任了257名卫生员学兵新训任务,其中男兵217名,女兵40名;列兵245名,上等兵12名;在150 d的培训期间,卫训队卫生所共诊治伤病员396人次,后送上级体系医院诊治52人次,住院治疗4人.现就他们伤病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初步建议.

    作者:陈良飞;黄成锐;滕晓雪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抢救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床边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抢救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48例喉镜经口插管和床旁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所需时间、对生命体征影响、插管成功率、插管结束后并发症.结果:A组和B组插管所需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和B组插管结束后并发症(P<0.01).A组和B组插管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和B组插管前后呼吸频率增加(P<0.05).A组和B组插管前后心率增加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A组和B组插管前后血压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和B组插管前后SPO2降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抢救COPD呼吸衰竭,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海东;李文碧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刺血拔罐埋线综合治疗腰腿痛380例

    目的:观察刺血拔罐埋线综合治疗腰腿痛的疗效.方法:取俯卧位找出病痛部位,行棱针点刺出血后将火罐拔于点刺部位,留罐10~15 min,1次/d,连续10 d为一疗程,每疗程为7 d.埋线治疗:按拔罐位置经消毒后行3-0羊肠线用一次性埋线针直刺4~5 cm得气后埋入.15 d埋线一次,3次为一个疗程.结果:380例中,治愈210例,总有效率94.8%.结论: 刺络放血拔罐治疗,可舒筋活血,使受阻之经络通畅;加穴位埋线对经脉有持续的刺激,使腰腿痛的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夏晟;自翠芳;胡祖奎;陈国栋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急诊留观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5年间我科留观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这个期间的留观病历进行包括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等进行登记统计工作.所有病历按年龄分组:每10年为一阶段,分为7组;并每年为一段,分为5段;按疾病系统分为呼吸、循环、消化、神经、中毒、外伤、外科及其他共8类.各系统疾病在不同年限,月份的分布,男女比例,在各年龄段分布等.结果:留观患者中男性所占比例较大,留观人数逐年增加,在每月的分布来看,2月高,5月少.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发病高峰均在2月、10月,呼吸系统在1、3、4、12月,循环系统2月高,中毒4月份人数多,外伤6、12月高,外科9月多,留观人员中青年多.64%留观患者为我院所在行政区内,17%来自外市县,其余18.6%来自其他行政区及市郊.结论: 据不完全统计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对急诊抢救工作的日常管理,合理安排技术力量、药品,器材和准备,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冯树行;杜军;高燕;赵文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中药烧伤宁喷雾剂治疗烧伤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中药烧伤宁喷雾剂治疗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黄柏、黄芩、栀子、紫草等中药制成喷雾剂应用临床治疗烧伤.对收治的386例烧伤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中药喷雾剂和Ag-SD糊剂治疗.结果:中药喷雾剂--烧伤宁对Ⅱ度创面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消肿止痛,减少水肿渗出,促进创面愈合等作用.较Ag-SD有治疗时间短,治疗费用低,用药方便等优点.感染发生率与Ag-SD无明显差别.对Ⅲ度创面的抗菌作用不如Ag-SD.结论: 此药药源丰富,容易制备,无毒副作用,使用尤为简便,特别适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邓光平;姚一民;陈施展;陈一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股静脉留置管拔除术后引起迷走神经反射1例

    病例男性,47岁,因尿量减少2年,呼吸困难10 d,加重伴意识模糊1 h入院.入院查体:血压170/90 mmHg,意识模糊,呼之能应,呼吸深快.重度贫血貌,颜面、眼睑浮肿,颈静脉充盈.双肺呼吸音粗糙,双肺底可闻及湿罗音.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20 次/min,节律整齐,心尖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部平软,腹水征(+).双下肢膝关节以下凹陷性水肿.急诊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8.7×109/L,中性粒细胞88.5%,红细胞1.31×1012/L,血红蛋白34 g/L.血生化报告CO2CP 19 mmol/L,K+ 4.6 mmol/L,BUN 53 mmol/L,Scr 2 000 μmol/L.入院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尿毒症性脑病.立即给予经皮右侧股静脉穿刺留置单针双腔导管建立临时血管通道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入院后经3次血液透析后病情明显好转,因家庭经济困难,要求出院放弃治疗.出院前给予行股静脉置管拔除术.拔管前患者精神状态良好,无心慌、胸闷、气促,无头昏、头痛.查体:血压150/70 mmHg.心率92 次/min,节律整齐.缓慢拔除股静脉留置管,拔管后数秒钟患者出现烦躁,全身大汗淋漓,诉胸闷、气促.

    作者:张荣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内皮凋亡及一氧化氮的变化

    目的:观察慢性缺氧所致肺动脉高压时电镜下肺动脉内皮的形态改变、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及形态变化、一氧化氮(NO)和酯质过氧化物(LPO)的变化.方法:应用肺动脉微飘浮导管技术、透射电镜技术、细胞分离技术等.结果:缺氧后血管内皮细胞落成为循环内皮细胞.缺氧2 w后,血CEC、NO、MDA升高;缺氧4 w组各值与缺氧2 w组及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缺氧可能通过增加氧自由基、NO释放,加重肺动脉高压血管内皮的损伤、凋亡和脱落.

    作者:彭文鸿;毛宝龄;邹霞英;王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 头孢呋辛钠不良反应1例

    病例女,59岁,于2006年11月5日因发热来我院急诊科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静脉注射头孢呋辛钠1.5 g,行抗炎治疗.注射20 min后面部即出现皮疹,波及躯干四肢伴瘙痒.于2006年11月6日入院治疗,体检:头面部躯干四肢有较多红斑、丘疹、部分成片,停用头孢呋辛钠,静注地塞米松10 mg后,静滴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和氯化钠注射液500 ml、维生素C 8.0 g,口服氯苯那敏(扑尔敏),外用氧化锌软膏,2 d后病人全身皮疹明显消退,病情好转.

    作者:赵晓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