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自英;朱冰;胡娟;袁成良
目的:研究真皮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及其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条件及可行性.方法:取大鼠真皮组织,采用贴壁传代培养筛选法,分离培养真皮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经β-巯基乙醇诱导,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对分化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分离的早期贴壁的真皮来源间充质干细胞经过连续传代培养至第4代,细胞形态较为均一,86%的细胞处于G0/G1期,细胞表面波形蛋白表达阳性,但因子Ⅷ和角蛋白表达阴性.经β-巯基乙醇诱导, 真皮间充质干细胞可向神经细胞分化,细胞突起增多,具有神经元的形态学特征,分化后的细胞表达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微丝(NF-200).结论: 大鼠真皮组织中存在着成体多能干细胞,一定条件下可分化为神经元.提示真皮可能是成体多能干细胞的又一来源,有望在神经组织修复和再生中发挥作用.
作者:刘雁平;李露斯;王涛;罗晓红;李自方 刊期: 2008年第01期
我院地处滇南重镇--开远市,是艾滋病高发区,本文对2003年7月~2006年6月收治的71例静脉吸毒合并多源性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总结,探索主要护理措施,提高本病的整体护理水平,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国彩;韦彤;熊剑丽;胡琼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评价急诊介入栓塞联合腹腔灌洗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疗效、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使用明胶海绵、碘化油对所有肝癌破裂出血患者行肝动脉栓塞化疗,同时行腹腔灌洗.结果:26例原发性肝癌出血得到完全控制,血性腹膜炎症状均很快缓解.2例于介入栓塞后24~48 h再出血,行急诊手术止血后存活.结论:急诊肝动脉介入栓塞联合腹腔灌洗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疗效确切,创伤小,抢救手段安全、可靠.
作者:郑康;霍永江;牛辉妮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cells,ADMSCs),在同种异体不同途径移植后的肝内定居情况.方法: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从大鼠脂肪中分离并培养至的第三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从尾静脉和门静脉注入同种异体、由CCl4造成肝损伤的大鼠体内.移植2 w后分别取肝组织,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两种移植途径对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肝内定居的影响.结果:在两组大鼠的中央静脉及肝汇管区均可见BrdU标记的细胞;BrdU标记阳性的细胞在门静脉移植组600倍镜下每张切片平均为127.5个,在尾静脉移植组平均120.7个(P>0.05).结论: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肝脏定居的细胞数量与移植途径无关.
作者:冯国华;王旭霞;赵署光;刘美媛;张晓兰;闻勤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HP75垂体腺瘤细胞株VEGF表达与细胞因子分泌的关系.方法:HP75细胞常规培养,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VEGF、IL-1α和IL-6的水平.结果:(1)HP75细胞呈时间依赖性分泌VEGF、IL-1α和IL-6;(2)较大剂量的IL-1α呈剂量依赖性的刺激VEGF表达;(3)IL-6对VEGF的分泌无显著影响;(4)IL-1α和IL-6中和抗体对VEGF分泌无显著影响.结论: VEGF的表达与IL-1α的分泌密切相关,提示细胞因子在垂体腺瘤的生长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
作者:邹自英;朱冰;胡娟;袁成良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超短波治疗高原肺水肿(HAPE)撤机后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方法:将中度病情的HAPE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加超短波治疗组(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和静脉注射速尿、地塞米松、氨茶碱;实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超短波治疗20 min.两组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40 min时,分别测经皮SaO2.结果:治疗第140 min时,实验组的SaO2为(89.1±5.8)%,对照组为(81.2±6.7)%,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短波治疗能显著改善HAPE患者SaO2.
作者:黄学文;李素芝;孙泽平;谢挺杉;黄跃;潘丽;郭俊;石泉贵;郑健保;炜桑;杨定周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术前对患者的病情及手术危险性进行评估,并作围手术期充分准备,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割术治疗,高危前列腺增生症98例.结果:98例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拔尿管后均排尿通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从术前(25.5±3.5)分,降至术后(5.6±2.3)分,生活质量评分从(5.5±0.5)分降至(1.2±0.5)分,大尿流率从术前(0~11)ml/s,增加至术后平均16 ml/s,痊愈出院.结论: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割具有疗效显著,出血少,安全,适用于高危的前列腺增生患者.
作者:周明;江咏;李宏;果佳;王小兵;宋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病例男性,60岁.因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行二尖瓣置换术.全麻诱导插管后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患者略头低卧位,右肩部略垫高,常规消毒铺巾,右锁骨中点下1.0 cm为穿刺点,紧贴锁骨后缘边回抽边向胸骨上窝方向进针深度为6.0 cm时回抽静脉血通畅,导丝(0.89×60)cm,通过穿刺针(18 Ga×6.5 cm)顺利,平穿刺针尾保留导丝深度20.0 cm,退穿刺针时不慎将导丝部分带出,导丝剩余深度7.0 cm,引导扩张管置入深度约8.0 cm,同时将导丝深度推进2.0 cm后退出扩张管,导丝引导下置入双腔中心静脉导管(7 Fr×20 cm)顺利,退出导丝,双导管回抽静脉血均通畅,保留导管深度10.0 cm,固定导管后以远端孔为测压通道接换能器测压,可记录到与心电活动同步的静脉压波形,近端孔为输液通道.
作者:陈开文;陈莉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是肝癌治疗失败和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了解肝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机制十分重要.肿瘤转移是一个多步骤的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多个因素参与了肿瘤转移的调控,癌基因的表达上调、抑癌基因的失活、免疫基因的失调、肿瘤细胞间粘附作用的丧失、新生血管的形成、蛋白水解酶的合成、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肿瘤细胞和基底膜的粘附等等,都是促进肿瘤转移复发的重要因素.
作者:晋云;董家鸿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慢性缺氧所致肺动脉高压时电镜下肺动脉内皮的形态改变、循环内皮细胞(CEC)数量及形态变化、一氧化氮(NO)和酯质过氧化物(LPO)的变化.方法:应用肺动脉微飘浮导管技术、透射电镜技术、细胞分离技术等.结果:缺氧后血管内皮细胞落成为循环内皮细胞.缺氧2 w后,血CEC、NO、MDA升高;缺氧4 w组各值与缺氧2 w组及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缺氧可能通过增加氧自由基、NO释放,加重肺动脉高压血管内皮的损伤、凋亡和脱落.
作者:彭文鸿;毛宝龄;邹霞英;王萍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随着国家卫生事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军队医院也面临着许多医疗纠纷的困扰.如果处理不当,往往会引发恶性事件,造成严重后果.我们从去年开始,逐步建立完善了医疗纠纷处理的应急机制,通过一年多的运行,取得了较好效果.在几起复杂的医疗纠纷处理中,发挥了有效的作用.本文总结其经验如下:
作者:赵升阳;沈毅;张步振;毛屏;孙林辉;周文宝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发生因素及妊娠结局,选择终止妊娠的方式及时机.方法:对我院2004年7月~2006年12月住院分娩的早产合并胎膜早破102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易发因素有流产、引产史占首位,达53.9%(55/102),居第2、3位依次为原因不明25.4%(26/102)、胎位异常19.6%(20/102);剖宫产史25.4%(26/102).孕28~34+6 w者新生儿窒息率37.5%(15/40);病死率30.0%(12/40);而孕35~36+6 w者分别为17.8%(13/73)、9.6%(7/73),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 早产合并胎膜早破在严密监护下适当延长孕龄可减少新生儿窒息及降低围产儿病死率,而不增加剖宫产率.
作者:马红梅;王宇;张岩青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耐缺氧抗疲劳功能性食品对高原健康人体脑血流图的影响.方法:自行研制耐缺氧抗疲劳组合食品,包括耐缺氧发酵食品、033高能固体饮料、多维电解质泡腾饮片等.选择拉萨地区战士30名,随机分为复合食品组、红景天组和对照组,每组10名,自身对照,多功能阻抗测试仪分析各组服用前后脑血流图的变化.结果:与服用前相比,复合食品组人员服用后主波波幅显著降低(P<0.05),上升时间显著减少(P<0.05),血液流入时间明显缩短(P<0.05),流入容积速度增大(P<0.05);红景天组服用前后无变化.结论: 耐缺氧抗疲劳复合食品对于改善高原环境下人体脑血液循环有一定作用.
作者:刘福玉;陈莉;张钢;郝利民;穆军;吴天一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5年间我科留观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这个期间的留观病历进行包括年龄、性别、疾病种类等进行登记统计工作.所有病历按年龄分组:每10年为一阶段,分为7组;并每年为一段,分为5段;按疾病系统分为呼吸、循环、消化、神经、中毒、外伤、外科及其他共8类.各系统疾病在不同年限,月份的分布,男女比例,在各年龄段分布等.结果:留观患者中男性所占比例较大,留观人数逐年增加,在每月的分布来看,2月高,5月少.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发病高峰均在2月、10月,呼吸系统在1、3、4、12月,循环系统2月高,中毒4月份人数多,外伤6、12月高,外科9月多,留观人员中青年多.64%留观患者为我院所在行政区内,17%来自外市县,其余18.6%来自其他行政区及市郊.结论: 据不完全统计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对急诊抢救工作的日常管理,合理安排技术力量、药品,器材和准备,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冯树行;杜军;高燕;赵文静 刊期: 2008年第01期
临床药学是一门以病人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医疗质量为目的,以提高药物疗效、增进合理用药为核心,通过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与代谢,使药物充分发挥疗效,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的学科[1].随着现代医药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药物的疗效不仅仅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紧密相关,还与药物的配方、剂型、使用方法密不可分,更重要的是与病人的身体特性和疾病等个体因素有关[2].因此,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院结合自己医院的等级规模、仪器设备和人才配备情况,分别派两名药师专职进行药师下临床的全程药学服务,现就这些年来的工作情况谈谈我院临床药学工作的实践和体会.
作者:郑玲利;訾铁营;袁明勇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伟大战略目标.医院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窗口,必须努力加强内涵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医院[1,2].和谐医院的构建既包含了医院与社会、与患者的和谐,同时也包含了医院内部各种关系的和谐,而内部和谐则是对外和谐的基础,没有满意的员工,就没有满意的医患关系.在构建和谐医院中,医院领导人文素质的培养,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者:张道全;孙书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利用125I标记血管抑素(angiostatin,AS),并研究标记产物125I-AS的体外稳定性及生物活性.方法:制备的AS经鉴定后,用Ch-T法进行标记,用纸层析法测标记率,用Sephadex-G50柱纯化,产物分别加入牛血清白蛋白(BSA)、生理盐水及不同摩尔比的半胱氨酸以观察其体外稳定性,并通过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ECV304细胞生长抑制试验来检测125I-AS的生物活性.结果:制备的125I-AS标记率可达85%,125I-AS在生理盐水中1、4、24 h的解离率分别为2.3%、5.2%、8.0%,在10 g/L BSA中1、4、24 h的解离率分别为4.6%、9.1%、11.0%.在不同摩尔比半胱氨酸溶液中孵育,125I-AS存在不同程度的解离,摩尔比在5以下时, 4 h的解离率不超过11%,表明标记产物在体外较稳定.分别用不同浓度125I-AS和AS作用于ECV304细胞,并以6-氨基己酸作为对照,发现两者对ECV304细胞增殖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125I-AS的作用强于单纯的AS,表明125I-AS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结论: 用Ch-T法进行125I-AS标记简单易行,125I-AS对ECV304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标记产物在体外较稳定.
作者:张王峰;徐海峰;周润锁;袁梦晖;周飞华;孙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术在宫颈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130例晚期宫颈癌患者,Ⅱb 33例,Ⅲ期76例,Ⅳ期21例;鳞癌101例,腺癌22例,腺鳞癌7例;巨块型62例,溃疡型48例,颈管型20例;在DSA监视下,采用Seldinger氏技术行双侧髂内动脉插管,以DDP或CBP、BLM和MMC等药物缓慢灌注化疗,明胶海棉颗粒栓塞肿瘤供血明显分支.结果: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显效率100%;巨块型癌在治疗后7 d,77.4%肿块缩小超过50%,91.9%患者3~4 w宫颈外形清晰可见;颈管型治疗后颈管部肿块均缩小,缩小超过50%的病例占70.0%;44例溃疡型癌合并出血,43例(97.7%)在治疗后即刻出血停止,溃疡型患者3~4 w时盆腔组织明显变软,尤以宫颈旁组织和阴道穹窿为著,1/3肿块缩小达50%以上;盆腔疼痛缓解率100%,下肢水肿缓解率100%.结论: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术治疗晚期宫颈癌有非常好的近期疗效,可作为提高晚期宫颈癌患者治愈率和长期缓解率的常规辅助治疗手段.
作者:乔如丽;李妍芹;刘志杰;赵汝珠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病例男性,35岁.于2007年4月12日因生殖器红肿,痒痛就诊.我院泌尿外科诊断为生殖器疱疹.给予阿昔洛韦0.25 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约40 min左右,患者无不适感觉.连续用药3 d未见好转,再次静脉滴注阿昔洛韦,给药剂量同前,在用药四分之一,患者自觉腰酸痛,但能忍受,继续将余下的药液滴完,整个用药时间40 min左右.其后4、5 h出现腰痛、腹胀、尿量减少.立即检查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0~2个,白细胞0~1个.遂即停药,检查肾功能:Scr已上升至569 μmol/L,血压160/98 mmHg无双下肢浮肿,无恶心、呕吐、发热等其他不适症状.后经碱化尿液、补液、利尿等治疗后,尿量渐增多,Scr下降到407 μmol/L,症状好转.
作者:邢诺;赵晓丽 刊期: 2008年第01期
高原地区是我国重要战略地区和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由于海拔高、自然环境恶劣、尤其是低压、低氧等因素,易造成人体消化吸收功能下降、食欲减退,加上部队驻地分散,交通不便,使食物供应受到限制,严重影响到部队官兵营养状况和健康水平,导致军事作业能力的降低[1].已有一些研究报道表明,高原环境下机体对一些营养素的需要量有所增加[1~3].因此,重视高原部队的营养保障工作,对于改善官兵的营养状况,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高原雷达兵属于特殊兵种,是我国防空体系中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军作战指挥和控制高新武器的重要保障力量.但是,目前有关高原雷达兵营养调查资料鲜有报道.为了解高原雷达兵营养状况以及膳食结构中存在问题,我们于2006年11月对驻守在西藏某地海拔5 300 m左右的雷达站官兵进行了营养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郭长江;韦京豫;杨继军;安代志;吴健全;高蔚娜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