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护理效果评价

李鑫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 护理, 效果评价
摘要:目的 对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五官科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全面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常规护理及个体化护理.结果 6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经治疗及相应护理,66例痊愈出院,2例发展为化脓性中耳炎,行鼓膜切开引流术,终痊愈,治愈率为100%.结论 科学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小骨瓣开窗显微镜下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体会

    目的 观察小骨瓣开窗显微镜下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 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病人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病人在显微镜下实施小骨窗入路手术.结果 此次研究的患者病死率以及致残率有非常明显的降低,病人的生活治疗有了很大的改善.结论 在科学合理的选取手术时机、手术入路等基础上,使用显微镜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实施手术治疗效果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马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固冲止血汤加减治疗更年期崩漏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固冲止血汤加减治疗更年期崩漏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的92例更年期崩漏患者,数字抽取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固冲止血汤加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0.43%(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3.04%(P<0.05).结论 更年期崩漏患者使用固冲止血汤加减治疗具有较为显著效果,不良反应少,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书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近5年驻京某部队干部常见慢性病患病率调查及慢病健康管理对策

    目的 了解驻京某部队干部常见慢性病的患病率,加强护理健康管理,采取相应的慢病健康管理对策,可控制部队干部的慢性病发病率,延缓慢病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部队干部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方法 我院干部病房自2009年承担该部队的住院体检工作,跟踪随访5年,针对常规查体的207例男性部队干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结合5年间部队干部住院疾病谱分析,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和冠心病是部队干部的主要疾病,危害部队干部健康的原因主要是吸烟、文化水平低、超重/肥胖、食用盐过量等.结论 干部保健对象健康状况值得关注,吸烟、肥胖、食盐过量等慢性病危险因素居高不下,应加强该人群的健康管理和行为干预,逐步降低慢性病的危害,提高部队干部的整体健康水平.

    作者:张蓉;崔莲;霍文静;王光辉;刘丽丽;郝淑芳;马建新;张金萍;沙杭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妇产科急性大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究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妇产科急性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妇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子宫全切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各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妇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给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可明显提高疗效,加快机体恢复,降低并发症.

    作者:李紫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应用过程中常见问题及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应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年到2015年10月成功实施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的患者资料320例,总结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320例PICC使用患者中共有13种问题出现,从高到低依次为穿刺点出血(47.5%)、穿刺局部疼痛(11.3%)、无菌性静脉炎(15.9%)、导管渗漏(7.8%)、导管堵塞(5.0%)、感染(3.8%)、导管部分脱出(3.1%),导管异位、血栓形成、导管完全脱出体外、导管漂移均为3例(1.3%),导管部分脱出(0.6%)、导管脱落进入体内(0.6%)、导管材质过敏(0.3%).结论 PICC导管属于异物,若长时间留在体内,会出现各种问题,护士、患者及其家属需了解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要知道如何正确维护和使用导管.

    作者:熊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痰热清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究痰热清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方法 选取78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通过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肺功能的改变.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100%,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4.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一定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且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结论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临床效果较好.

    作者:陈百学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临床路径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研究神经外科护理中实施临床路径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对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诊治的58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进行分析,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神经外科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上述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临床路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评分、护理质量评分以及饮食依从性评分明显比对照组好,两组患者性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及对疾病的知晓率要高很多,两组患者具有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结论 神经外科护理中应用临床路径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出现几率.

    作者:张海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紧张性头痛心理护理干预及效果观察

    目的 探究在紧张性头痛疾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11月来本院接受诊治的84例紧张性头痛疾病病人作为研究的案例,将其随机划分为探究组和比较组,每组各42例,比较组病人运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探究组病人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方式进行护理服务,对比两组病人的疗效.结果 探究组病人在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后,其月均头痛发作次数,及心理健康状况改善方面,都要明显优于比较组病人,有着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紧张性头痛疾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具有良好的疾病治疗及护理效果,能够极大的降低病人头痛发病次数,有效的改善病人的身心健康状况.

    作者:张英英;何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评价针灸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

    目的 分析评价在康复运动疗法的基础上使用针灸疗法对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入院治疗的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并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患者.A组仅采用康复运动疗法进行治疗,B组在配合康复运动疗法的同时采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情况.结果 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过程中,A组总有效率达到87.5%,B组总有效率仅为7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康复运动治疗的基础上,对中风后遗症患者采取针灸疗法,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对中风后遗症治疗有显著作用.

    作者:杜慧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浅析护理操作技能培训与考核方案

    目的 探讨不同护理操作技能培训和考核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本院晋升护理师前的护理人员100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科内培训和随机考核,同时给予研究组护理部培训和随机考核.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考核结果 .结果研究组考核成绩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总成绩和各步测试分值均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护理人员实施系统的技能培训和规范的考核制度,能提升其护理理论和操作技能水平,进而改善护理质量.

    作者:曾宪焕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探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联合用药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联合用药用于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利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利用复方丹参滴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77.78%.结论 联合用药对于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单独用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增红;姜海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酮替芬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变应性咳嗽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究酮替芬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变应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变应性咳嗽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复方甲氧那明治疗,观察组采用酮替芬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清总IgE、嗜酸性粒细胞数、日间及夜间咳嗽症状积分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IgE、嗜酸性粒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日间及夜间咳嗽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酮替芬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变应性咳嗽疗效确切,能够显著缓解患者咳嗽症状,起效迅速,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作者:李伟超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颞部旋转皮瓣联合耳软骨塑形治疗隐耳畸形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隐耳畸形利用颞部旋转皮瓣联合耳软骨塑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3年8月~2014年9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例13只隐耳畸形患者视作研究对象,利用颞部旋转皮瓣联合耳软骨塑形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3只隐耳手术完成后没有出现血肿、感染以及皮瓣坏死等并发症,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 颞部旋转皮瓣联合耳软骨塑形用于隐耳畸形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常建玉;黄维平;尹中普;孙潜;李继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手术时机对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手术时机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73例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根据不同的手术时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6例,观察组手术时机为6~24小时,对照组为24小时以上.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缺损情况、病死率和血肿清除率.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病死率、神经缺损评分均高于观察组,血肿清除率低于观察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24小时内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进行治疗,能够明显地提高血肿清除率,有效地帮助患者恢复其神经功能.

    作者:冯晓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提高压舌板清洗质量的探讨

    目的 探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不锈钢压舌板的一种高效、实用、经济的清洗方法 ,提高器械清洗质量.方法将供应室回收的400件污染的不锈钢压舌板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200件),试验组在常规清洗后,利用制定的弹簧支架进行固定后放入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比较不同方法清洗后器械的洁净度及污渍残留情况.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清洗组比较,清洗洁净度与质量均明显提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在使用全自动喷淋式清洗消毒机清洗不锈钢压舌板时,使用不锈钢弹簧固定支架能很好提高器械的清洗效果.

    作者:周青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雷公藤多苷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究采用雷公藤多苷对于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患儿8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行雷公藤多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尿红细胞(RBC)、尿蛋白定量水平,并且比较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尿RBC阴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和3个月后的尿蛋白定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对于小儿过敏性紫癜性肾炎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谷润格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卵巢囊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到2015年3月期间在本院进行住院治疗的卵巢囊肿患者80例,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对照组采用一般开腹剥除卵巢囊肿术,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进行比较,主要是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长及卵巢恢复程度(包括患者术后妊娠时间、妊娠高峰、妊娠率)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长及卵巢恢复程度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卵巢囊肿优点明显,效果显著且更安全,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作者:轩华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比较达沙替尼和伊马替尼一线治疗初发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的疗效

    目的 比较达沙替尼和伊马替尼一线治疗初发慢性随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收治初发慢性随性白血病慢性期患者40例,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为20例.对照组患者以药物伊马替尼进行治疗,每次400mg,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以药物达沙替尼进行治疗,每次100mg,每日1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1年后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为80%,而对照组患者为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分析,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沙替尼和伊马替尼一线初发慢性随性白血病慢性期效果比较,以达沙替尼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卢远强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右美托咪定在高龄下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在高龄下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60例高龄患者,ASAII或Ⅲ级拟行CSEA的患者,数字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丙泊酚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并分别记录麻醉前、药物使用后5min、30min、60min,标记为T0、1、2、3等,完整记录各项生命体征,使用Ramsay进行评分,记录数据备用.结果 实验组D、P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药物使用前,也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而给药后RR均比给药前明显减慢,右美托咪定明显P<0.01,有统计学意义.麻醉随访,术中的完全遗忘,实验组间比较无差异,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首先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μg/kg/10min,10min后持续输注速度改为0.2-0.4μg/kg/h适合高龄下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方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 颜面部烧伤的五官护理方法初探

    目的 探究颜面部烧伤的五官护理方法 .方法将2013年11月~2015年2月,共计56例颜面部烧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伤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上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对颜面部烧伤患者进行优质护理能够使患者伤口的愈合速度大大提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温莹;王金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临床研究杂志

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