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娜
目的 探讨老年髋关节手术中舒芬太尼联合盐酸罗哌卡因腰硬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髋关节损伤患者100例,以10mg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与5μg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稀释至2.5ml以0.2 mL/s的速度注入,待腰部麻醉消退时,再硬膜外给予患者3mL-4mL0.5%盐酸罗哌卡因,观察麻醉后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果 麻醉阻滞起效时间为(2.2±1.2)min、痛觉高阻滞平面为T11、麻醉持续时间(79.3±7.5)min,麻醉前,患者平均动脉压100.5±10.8、心率74.6±11.3、呼吸频率16.9±3.7、血氧饱和度94.5±13.5,麻醉后30min平均动脉压99.5±13.8、心率73.6±15.8、呼吸频率16.5±5.6、血氧饱和度96.8±12.7,麻醉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患侧VAS得分显著低于健侧VAS得分(P<0.05).结论 盐酸舒芬太尼与盐酸罗哌卡因用于腰硬麻醉,镇痛效果好,值得应用.
作者:方锐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三级伤口小组管理在预防压疮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 2013年09月-2014年09月我科收治具有压疮高危因素的患者120例,成立伤口小组对压疮高危患者进行管理和评估.结果 与2012年08月-2013年08月的压疮发生率相比,压疮发生率从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成立伤口管理小组能降低患者的压疮发生率.
作者:王岚;焦丹丹;周菲;张盼盼;颜小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效果及运用价值.方法 抽取2014年3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96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心理护理、认知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尿失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尿失禁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显著优于对照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韩玉玲;项芳;任倩;郭岚一;王丹迪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对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五官科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6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全面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后常规护理及个体化护理.结果 68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经治疗及相应护理,66例痊愈出院,2例发展为化脓性中耳炎,行鼓膜切开引流术,终痊愈,治愈率为100%.结论 科学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提升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鑫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掌侧与背侧2种手术入路可应用于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现临床分析两种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5月到2015年11月期间,我院选取1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腕部活动进行评分观察,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从背侧入路,观察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从掌侧入路.一段时间后,观察患者腕部的活动情况和并发症情况,进行临床比较.结果 1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不同的手术入路后,对照组患者腕部活动功能的优良率为56.67%,观察组患者功能的优良率为85.0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5.01%)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46.6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掌侧和背侧两种手术入路都具有临床意义,但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推广使用.
作者:张艳超;王振威;张敏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超声监测脐血流在胎儿先天畸形产前诊断中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8月在本院产科收治孕妇130例,根据病例分为畸形组50例和对照组80例.130例产前检查并对比两组孕期胎儿超声监测脐动脉血流监测及羊水量、单脐动脉.结果 畸形组单脐动脉数量高于正常组,畸形组S/D值、羊水量较正常组高,组间对比(P<0.01).结论 超声监测脐血流显示S/D值增高、单脐动脉的胎儿畸形概率很大,这为临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作者:张艳;刘恒兴;付升旗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析心律失常运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心内科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121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的121例患者中,119例治疗成功,一次性成功率为98.35%,随访6-20个月,其中2例复发,复发率为1.65%;2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65%,其中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心包填塞1例.结论 临床上运用射频消融术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治疗,具有并发症发生率、成功率高、恢复快等特点,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使治疗效果提高,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郭红雨;段永珂;洪岩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雷贝拉唑联用莫沙必利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2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1例.给予对照组莫沙必利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雷贝拉唑联合莫沙必利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的疗效.结果 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55%,观察组为94.12%,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雷贝拉唑联用莫沙必利治疗慢性胃炎具有较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许延杰;刘万灵;周国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我院2011年1月到2015年12月收治的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40例,对照组20例,予常规治疗;观察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昏迷到清醒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痊愈率为100%(20/20),较对照组的85.0%(17/20)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合并症发生率为15.00%,较对照组的40.00%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于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加以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肇权;张文彬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对病毒感染所致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检测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喘息性支气管炎确诊患儿68例,另选择同期原发支气管哮喘患儿68例,分别定义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检测,并对检测结果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发现,观察组患者的Eotaxin、MCP-1检测结果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患儿急性期Eotaxin、MCP-1检测结果较恢复期发生明显升高(P<0.05).结论 Eotaxin、MCP-1参与了病毒相关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在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作者:卢丽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全程护理干预在老年哮喘患者雾化吸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雾化吸入治疗的70例老年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呼吸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雾化吸入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楠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分析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6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研究,随机分组,各48例.单一组应用二甲双胍片治疗;联合组于单一组基础上联用西格列汀片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降低,单一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下降幅度低于联合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单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联合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可有效提高其降糖效果,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光环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腹壁切口疝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0月的老年腹壁切口疝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各42例.参照组采用开腹切口疝修补手术,治疗组采用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手术.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参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显著高于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治疗老年腹壁切口疝操作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卢云锋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管外肺水指数对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评价效果.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ICU病房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之间收治的31例严重脓毒症患者为观察对象,回顾分析患者的血管外肺水指数检测结果 ,及其对于预后评价的影响.结果存活组观察对象的PaO2/FiO2显著高于死亡组,而EVLWI则显著低于死亡组,且两组观察对象数据分析结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管外肺水指数是一种较为准确有效的严重脓毒症患者预后评定指标.
作者:张驰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成熟时机.方法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前臂头静脉桡动脉内瘘术术前及术后第2、4、6周的肱动脉、桡动脉、头静脉的内径改变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并测量术后头静脉管壁厚度.以术后4周的相关数据作为统计学参数,再依据术后6周内临床透析穿刺证实内瘘是否成熟.结果 动静脉内瘘术后4周,术前与术后头静脉内径、肱动脉内径、桡动脉内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与术后吻合口近心端桡动脉、头静脉内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可作为评价动静脉内瘘成熟时机的方法.
作者:程伟波;高燕;田付梅;郑直;周珊珊;孔新保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评价在康复运动疗法的基础上使用针灸疗法对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入院治疗的8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并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各40例患者.A组仅采用康复运动疗法进行治疗,B组在配合康复运动疗法的同时采用针灸疗法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情况.结果 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过程中,A组总有效率达到87.5%,B组总有效率仅为70%,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康复运动治疗的基础上,对中风后遗症患者采取针灸疗法,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症状,对中风后遗症治疗有显著作用.
作者:杜慧萍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采用不同途径肠内营养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术后患者7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两组均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鼻十二指肠置管,观察组给予空肠造瘘置管,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空肠造口置管联合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明显提高食管癌患者肠内营养的舒适度,从而显著缩短下床活动时间,具有较高安全性.
作者:王媛媛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腔镜微创术在甲状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78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当成研究的对象,并将研究中的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腔镜微创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观察组显著要短,术中出血量显著要少.结论 腔镜微创术在甲状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杨英海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预防性护理在急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来我院急诊输液的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50例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另250例为研究组给予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心理状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输液安全意识管理与行为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输液中应用预防性护理,满足了患者护理需求,保证了急诊输液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李娟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创伤关节镜下手术对胫骨后侧平台骨折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胫骨后侧平台骨折患者84例,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2例,实验组行创伤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膝关节功能恢复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骨折复位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取创伤关节镜下手术对胫骨后侧平台骨折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创伤小,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及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张德生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