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清香
目的 分析舒适护理在褥疮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2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的76例褥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各38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褥疮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率.结果 常规组患者褥疮护理效果低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患者护理满意率低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褥疮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提高其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谢敏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对妇产科急性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妇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子宫全切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各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妇产科急性大出血患者给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可明显提高疗效,加快机体恢复,降低并发症.
作者:李紫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固冲止血汤加减治疗更年期崩漏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8月收治的92例更年期崩漏患者,数字抽取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固冲止血汤加减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0.43%(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3.04%(P<0.05).结论 更年期崩漏患者使用固冲止血汤加减治疗具有较为显著效果,不良反应少,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王书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9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禁食、水,抗休克,制酸、抑制胰液分泌,抗感染、纠正和维持电解质平衡,持续胃肠减压,鼻导管引流,营养支持等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曲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结果 治疗后两组腹痛消失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相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曲肽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显著.
作者:刘佩湘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探讨骨髓检验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在2013年2月-2016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随机选取6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外周血和骨髓均正常的非血液病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血液学与骨髓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绝对值计数和骨髓增生程度.结果 观察组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绝对值计数都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髓增生Ⅱ级、Ⅲ级比例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Ⅳ级、V级比例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检验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临床价值较高,能准确反映出患者骨髓细胞结构的改变状况,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作者:周以华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西沙必利和奥美拉唑联合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76例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8例.给予对照组西沙必利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西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6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沙必利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应当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周国亮;许延杰;顾芸丞;韩宇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三级伤口小组管理在预防压疮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 2013年09月-2014年09月我科收治具有压疮高危因素的患者120例,成立伤口小组对压疮高危患者进行管理和评估.结果 与2012年08月-2013年08月的压疮发生率相比,压疮发生率从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成立伤口管理小组能降低患者的压疮发生率.
作者:王岚;焦丹丹;周菲;张盼盼;颜小花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5年10月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各42例.参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在病情稳定后72h采用Fugl-Meyer评分标准(FMA)对两组患者运动动能进行评分,在康复30d采用ADL Barthel指数(MBI)对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比较分析两组的Fugl-Meyer评分和ADL Barthel指数.结果 参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的FMA和AD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FMA和ADL评分优于参照组治疗后的FMA和ADL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急性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申坤阳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掌侧与背侧2种手术入路可应用于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现临床分析两种手术入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5月到2015年11月期间,我院选取1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腕部活动进行评分观察,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从背侧入路,观察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术从掌侧入路.一段时间后,观察患者腕部的活动情况和并发症情况,进行临床比较.结果 1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不同的手术入路后,对照组患者腕部活动功能的优良率为56.67%,观察组患者功能的优良率为85.00%;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15.01%)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46.67%),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掌侧和背侧两种手术入路都具有临床意义,但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推广使用.
作者:张艳超;王振威;张敏健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在高龄下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60例高龄患者,ASAII或Ⅲ级拟行CSEA的患者,数字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丙泊酚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并分别记录麻醉前、药物使用后5min、30min、60min,标记为T0、1、2、3等,完整记录各项生命体征,使用Ramsay进行评分,记录数据备用.结果 实验组D、P的Ramsay评分显著高于药物使用前,也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5.而给药后RR均比给药前明显减慢,右美托咪定明显P<0.01,有统计学意义.麻醉随访,术中的完全遗忘,实验组间比较无差异,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首先给予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μg/kg/10min,10min后持续输注速度改为0.2-0.4μg/kg/h适合高龄下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方亮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和探索护理干预治疗精神科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接收的精神科老年抑郁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使用常规护理治疗的对照组患者55例,使用护理干预治疗的观察组患者55例,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39例,一般12例,无效3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患者显效24例,一般22例,无效9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3.64%,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结论 使用护理干预治疗能够大大提高精神科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李明丽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温馨助产服务模式在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98例产妇,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产妇接受常规助产服务,观察组产妇接受温馨助产服务,对比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及分娩后2h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且产后2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妇,两组产妇数据经对比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馨助产服务模式可以有效缩短产妇产程,值得在产妇助产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桂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对老年肺结核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科学的管理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方法 选取172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找出并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 慢性肺部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营养不良、应用广谱抗菌药物>3周、侵入性操作、环境管理不当等都是老年肺结核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提高医护人员院内感染认识程度,制定科学的防范措施,积极对危险因素进行提前干预,可有效降低老年肺结核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辉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隐耳畸形利用颞部旋转皮瓣联合耳软骨塑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3年8月~2014年9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10例13只隐耳畸形患者视作研究对象,利用颞部旋转皮瓣联合耳软骨塑形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13只隐耳手术完成后没有出现血肿、感染以及皮瓣坏死等并发症,治疗有效率为100%.结论 颞部旋转皮瓣联合耳软骨塑形用于隐耳畸形的治疗中,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常建玉;黄维平;尹中普;孙潜;李继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气修补术(TFH)对腹股沟疝的疗效情况.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30例接受TFH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2006年1月-2006年12月30例接受传统疝修补术(TH)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远期及近期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1年复发率分别为3.33%、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13.33%(P<0.05).结论 应用TFH治疗腹股沟疝可减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其近期及远期疗效均较好.
作者:霍晓飞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外用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本次调查时间为2015年1月至12月,调查对象为我院收治的尖锐湿疣患者100例.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处理,包括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以CO2激光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以外用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治疗总有效率:对患者进行1~3次的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00%,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患者除了基本的灼热感、红肿外,其余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除了上述症状外,还伴有轻度尿道口狭窄4例,所占比例为8%.(3)复发率分析:观察组12周复发2例(4%);对照组12周复发9例(18%),组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用盐酸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尖锐湿疣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上进行较为广泛的应用.
作者:于子红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分析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清中Hcy、ApoA1与HDL-C检测指标水平变化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我院50例老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抽取50例体检健康老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Hcy、ApoA1以及HDL-C检测指标水平,探讨三者之间相互关联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中Hcy检测指标相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ApoA1以及HDL-C指标水平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的Hcy检测水平与ApoA1及HDL-C呈负相关性(r=-0.307/r=-0.313,P<0.05);ApoA1检测水平同HDL-C呈正相关性(r=0.311,P<0.05).结论 血清中Hcy、ApoA1与HDL-C三者的相互关系可能与老年腔隙性脑梗死的形成呈密切相关,Hcy指标升高,ApoA1及HDL-C水平降低.
作者:周子树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应用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5年1月年到2015年10月成功实施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的患者资料320例,总结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320例PICC使用患者中共有13种问题出现,从高到低依次为穿刺点出血(47.5%)、穿刺局部疼痛(11.3%)、无菌性静脉炎(15.9%)、导管渗漏(7.8%)、导管堵塞(5.0%)、感染(3.8%)、导管部分脱出(3.1%),导管异位、血栓形成、导管完全脱出体外、导管漂移均为3例(1.3%),导管部分脱出(0.6%)、导管脱落进入体内(0.6%)、导管材质过敏(0.3%).结论 PICC导管属于异物,若长时间留在体内,会出现各种问题,护士、患者及其家属需了解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要知道如何正确维护和使用导管.
作者:熊娜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首次和重复献血者检验不合格的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控制多次献血者不合格的概率,从而稳定献血队伍的献血合格率.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2月~9月的采血不合格数据564例进行分析,分析首次和重复献血的不合格率以及影响献血不合格的因素.结果 首次献血不合格患者有125例,比例为22.2%,重复献血不合格有439例,比例为77.8%,重复献血不合格的比例高于首次献血;导致献血不合格的因素主要有两次献血时间间隔较长、更换试剂、献血者感染等.结论 重复献血的不合格概率较高,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控制影响献血不合格的因素,稳定献血队伍,从而提升血液的质量.
作者:和向莲 刊期: 2016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1月于我院就诊的患者96例,均高度怀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均对患者实施彩超下肢动脉(髂外动脉、股浅动脉、股深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腘动脉以及足背动脉)检查,将检查结果 与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2者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彩超共检出动脉血管钙化狭窄132段,其中髂外动脉17例、股浅动脉19例、股深动脉15例、胫前动脉26例、胫后动脉23例、腘动脉12例、足背动脉19例.DSA共检出动脉血管钙化狭窄136段,其中髂外动脉11例、股浅动脉19例、股深动脉15例、胫前动脉27例、胫后动脉24例、腘动脉12例、足背动脉20例.经比较,2者在不同部位动脉病变的检出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彩超及DSA均可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病变做出较为可靠的诊断,但彩超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无创的优点,可作为检查下肢动脉病变的首选方法.
作者:吴祥 刊期: 2016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