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鸣;何嘉宾;王履宁
目的:探索针药并用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温针灸结合清热除湿化瘀中药治疗,观察其腹痛、腰骶部痛及白带变化等.结果:痊愈17例,占34%;显效19例,占38%;有效9例,占18%;无效5例,占10%.总有效率为90%.小腹部、腰骶部疼痛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温针灸结合清热除湿化瘀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煜;刘军;赖玉琴;陈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MAPK反义寡核苷酸(ASO)导入CML细胞中,通过细胞集落形成、蛋白质含量、MAPK活性和MAPK表达的变化检测MAPK ASO对CML细胞的作用.结果:MAPK ASO可明显抑制细胞集落形成、蛋白质含量、MAPK活性和MAPK表达,其抑制率(%)分别为41.6、46.4、50.0和43.2,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APK在CML发病中起重要,有可能成为治疗CML的新靶点.
作者:尚振川;赵越华;孙浩平;范方毅;邓涛;石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手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complications,PPC)是指术后发生的有临床表现的肺部异常,并对疾病的进程有负面影响[1].包括肺不张、感染(支气管炎或肺炎)、慢性肺部疾病的恶化、支气管痉挛以及需要长期机械通气的呼吸功能衰竭等.在接受腹部手术的病人肺部并发症发病率约为30%[2].2003年1月至2004年1月笔者对168例腹部手术的病人进行相关预防肺部并发症的护理,现将报告如下:
作者:冯聪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定量分析大黄对癫痫患者视频脑电监测(video-EEG)的影响.方法:对36例应用大黄治疗后癫痫患者,和31例对照组癫痫患者进行视频脑电图(V-EEG)定量分析.结果:大黄组与对照组主频、θ、δ相对功率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大黄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主频大部分前移、θ、δ相对功率明显下降.结论:长程视频脑电定量监测大黄对中枢兴奋性具有抑制作用.
作者:李翠莹;杨继庆;顾建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应用自制气动左心辅助泵进行动物实验,通过对血流动力学及血液破坏情况的研究,探讨该泵的性能及其血液相容性.方法:健康山羊10只,体重(35.3±5.5)kg.从左心房至升主动脉间转流,进行左心辅助,压缩比控制在0.38~0.42,辅助频率为6次/min,流量为2~3 L/min.于辅助前至辅助后72 h共6个时间点,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并同时行血气分析,测量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FHB)、纤维蛋白原含量(FIB)及炎症介质IL-6、IL-8、TNF-α的变化.结果:本组山羊LVAD时间85±12 h.在辅助循环过程中,动物血压、中心静脉压维持稳定,尿量正常,无血色素尿.在LVAD的24 h,动物体内FHB及IL-6、IL-8、TNF-α炎性介质水平均逐渐升高,至辅助后24 h分别达到峰值(0.522±0.32)mg/ml,(84±2)pg/ml,(102±8)pg/ml,(79±3)pg/ml,与辅助前水平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1).但心脏辅助转流48 h后,各组FHB及IL-6、IL-8、TNF-α水平也逐渐降低,至辅助后72 h基本降至术前水平,与辅助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HC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辅助前后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自制气动左心辅助泵在保证适当的压缩比、辅助频率和流量的情况下能有效地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并且血液相容性好.
作者:贺涛;易定华;刘金成;徐学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在军队医院大幅度精简整编的背景下,各医院为了生存和发展,从1986年开始,陆续聘用地方护士.目前聘用护士已成为我区护理队伍的主力军.各医院聘用护士总计达1 100余人.医院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护士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危,护士素质的高低也关系到医院的质量、声誉和发展.因此聘用护士的管理是当前军队医院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新课题.笔者近期调查了我区医院聘用护士的管理现状,现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其管理对策.
作者:石敏;石骥;傅良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信息技术在战争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扩展了兵器的作战性能,提高了军队的作战能力,从而使卫勤保障的空间、内容、方式等发生了质的变化.虽然一方面已经和必将继续有力地推动卫勤技术和装备向新的高度和深度发展,给卫勤保障信息化带来了机遇,但是,另一切方面又使卫勤指挥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战役机关卫生助理员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必须积极适应,努力寻求提高自身素质的途径.
作者:刘双泉;施雪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非类固醇类抗炎药物(NSAIDs)包括非阿斯匹林非选择性抑制二种环氧化酶同工酶(COX:COX-1、COX-2)的NSAIDs和环氧化酶2选择性抑制剂,传统的非阿斯匹林非选择性NSAIDs,抑制二种COX:COX-1、COX-2,其抗炎疗效来自对COX-2的抑制,而药物伴发的胃肠等副作用是由于无选择地抑制了COX-1;于1999年问世的特异性COX-2抑制剂(又称昔布类抗炎药)只抑制COX-2,不抑制或极少抑制COX-1,从而达到既有抗炎疗效又可减少胃肠不良反应.一些大规模临床试验[2~6]也证实了COX-2抑制剂比非选择性NSAIDs胃肠副作用少,可是这些试验也引起了人们对这类药物的心血管安全性的关注.
作者:彭晋湘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影响嗅神经母细胞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地分析我科1993年3月~2004年6月收治的24例嗅神经母细胞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包括就诊时年龄、性别、病程、Kadish分期、组织病理学分级、治疗方式、是否颈部淋巴结转移,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因素.结果:3例病理切片未找到,余21例病人,男12例、女9例,病人年龄4~65岁,平均年龄36.95岁,病程15 d~6年,平均9.69月.Kadish分期:A期6例,B期4例,C期11例.组织病理学分级:1级1例,2级6例,3级9例,4级5例.8例综合治疗,单一治疗13例,5例病人颈部淋巴结转移.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因素中,年龄具有相关性(P<0.05).性别、病程、临床分期、组织病理学分级及治疗方式无相关性(P>0.05).结论:年龄与嗅神经母细胞瘤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
作者:王进;杨伟炎;王荣光;韩东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及探讨动员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晚期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动员分离外周血CD34+干细胞,多点注射干细胞悬液于晚期缺血患肢肌肉内,观察3~12个月,进行各项指标评估.结果: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肢疼痛、肢冷、间歇性跛行、溃疡等症状明显缓解,足趾皮温、踝肱指数、末梢血流波幅升高,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晚期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减轻疼痛,改善缺血症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鹏;陈翠菊;郭曙光;周兴立;段丽红;方伟;尹存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军实行的公费医疗制度,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对维护军队成员的健康,增强军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公费医疗制度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和弊端,与当前国家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要求不相适应.2001年总后领导办公会审议通过了<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方案(草案)>和<医改试点方案>,并决定从2001年6月开始进行试点工作.其后,又通过扩大试点进一步完善了医改方案,而今<军队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方案>,自2004年5月起在全军正式施行.
作者:袁忠烈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彩超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S)术后肝内门脉分支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方法:6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TIPSS术前后行CDFI检查,动态观测门脉分支血流方向的变化,并结合门脉造影结果分析术后肝内门脉分支血流方向变化的意义.结果:16例患者TIPSS术前门脉主干及分支为离肝血流(离肝血流或双向血流),术后随访门脉血流方向未改变;46例患者TIPSS术前门脉主干及分支为入肝血流者术后即有31例门脉左、右支变为离肝血流,2年内31例中有15例发生支架管狭窄或闭塞,而此时15例患者门脉左、右支血流均又变为入肝血流.结论:彩超是术后随访观察分流道开放情况简便准确的方法.TIPSS术前门脉流向为入肝血流的患者术后肝内脉分支变为离肝血流是支架管通畅的可靠间接证据;若随访中肝内门脉分支离肝血流再次变为入肝血流,则提示支架管功能障碍.彩超观察TIPSS术前后门脉分支血流方向的动态变化,对评定部份患者支架管功能有重要价值.
作者:吴晓波;邓旦;李树森;秦建平;廖明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的任务,除急诊伤病员的院前院内救治等日常工作以外,还要有应对一些如恐怖袭击等特殊突发事件的急救能力.并保证这支应急队伍具备招之即来、组织有序、全能高效的综合应变能力.
作者:武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结核感染的诊断及治疗特点,以期早期诊治.方法:以1995年1月~2005年1月我院收治住院的42例合并结核的CRF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及抗痨治疗反应.结果:CRF患者结核感染率为5.8%,其中半数以上是不典型肺外结核;随着肾衰程度的加重,合并结核的发生率逐渐升高;抗结核抗体和PPD阳性率(16.6%,20.8%)显著低于普通结核患者(65.3%,70.6%,P<0.05);多数病例对抗痨治疗反应良好,治疗总有效率为83.2%.结论:CRF患者结核感染率较高,特别易并发不典型肺外结核,临床表现不典型,实验室检查敏感性低,应加强监测以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作者:王红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化学感受器瘤指源于化学感受器系统的肿瘤,临床上少见,现报告1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病例.
作者:李先慧;刘德贵;张彦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在急诊救治伤病员时,医护人员必须进行及时、有效、快捷地组织开展救治工作,本文通过总结近10年来抢救治疗8 806例伤病员的经验,认为在组织急诊救治工作中,尽早确立诊断思路、明确抢救程序、把握急救时间窗是降低伤病员致残率、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陈建洪;黄德华;黄建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约有40%~50%是经母婴传播.新生儿和婴儿感染HBV后,约90%成为慢性HBV携带者,严重危害下一代人的健康[1].HBV携带者不仅是HBV的主要传染源,同样也是肝硬化、肝癌的高发人群,因此,防治HBV感染是极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及其阻断措施,对于保护高危的HBsAg阳性孕妇的婴儿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郑淑梅;徐辉;蒋明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实验性冲击波负压(BUP)暴露对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的影响.方法: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用钙敏荧光探针Fluo-3作为指示剂,观察豚鼠暴露中等强度实验性BUP后耳蜗外毛细胞[Ca2+]i的变化.结果:中等强度BUP暴露后8 h,至暴露后24 h和3 d稍有回落,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上述这些变化与听性脑干反应阈值的升高是一致的.结论:豚鼠暴露中等强度性BUP可引起耳蜗外毛细胞内[Ca2+]i的明显增高,且可能是听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李朝军;刘兆华;朱佩芳;王正国;刘宝松;杨成;陈海斌;宁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黄疸诊断中经皮检测与血清检测胆红素含量的关系.方法:随机筛选300例住院黄疸病人,分别经皮及经静脉采血收集血清检测胆红素含量,进而绘制出对应图形,直接显示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两种方法对新生儿黄疸检测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两者又有一定的换算关系.结论:经皮检测方法简单,但影响因素较多;血清检测结果准确,但患者及家属较难接受.绘制出有效地数据对照表,对指导临床及时准确判断、医治新生儿黄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马佳;王毅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临终病人的护理是现代护理学的一个新分支.临终关怀护理是指对生存时间有限(6个月或更少)的患者进行适当的医疗护理,以使患者在有限的生命时间里获得较好的生活质量.现就有关问题叙述如下:
作者:肖静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