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多层螺旋CT心脏及冠状动脉成像策略

尤志军;王劲武

关键词:高原, 血氧饱和度, 心率, 台阶指数
摘要:1984年开发成功的电子束CT(EBCT),因其扫描速度大大提高(小于100 ms),使它成为第一个实现心电同步心脏成像的CT系统[1].1998年,全周扫描时间0.5 s、同时采集4层图像的多层螺旋CT(MSCT)开发成功,使机械CT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2~4].近年来,CT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先后开发出了8层、16层、32层及64层螺旋CT,全周扫描时间进一步缩短,空间分辨率也明显提高,为冠心病的无创影像学检查展现了美好的前景.由于心脏生理活动的特殊性,MSCT的时间分辨率仍不能满足获得心脏某一期相冻结图像的要求,为了能获得高质量的心脏及冠状动脉图像,满足对冠心病诊断的要求,同时尽可能减少病人的辐射损伤,针对MSCT的技术特点,目前采用了多种专门的扫描及图像重建技术.本文综述有关文献,对MSCT心脏及冠脉成像的技术方法、成像原理作一简介,以期对指导临床应用有所帮助.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全面落实传染病报告制度的几点做法

    及时、准确、完整地报告传染病病例,做好疫情信息监测,是掌握疫情动态、分析流行病学规律、指导卫生防病的重要依据,是搞好疾病预防控制,落实传染病防治法规,促进人群健康的重要内容.我院作为一所综合性部队医院,每年要接诊大量军、地传染病病人,随着国家及军队传染病报告网络化建设的推行,为加强我院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及时、准确地做好上报工作,我院从2003年以来在全院范围内开展全面落实传染病报告制度的活动,使我院传染病漏报率大大降低,现将主要做法报道如下:

    作者:张彦;任福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一起伤寒疫情的调查

    2004年7月7~15日,驻滇某部集训队相继发生了一批以发热、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病人.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查,证实为一起交叉感染所致的伤寒疫情.

    作者:王兴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人工流产三种麻醉方式的比较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3种麻醉方式的比较.方法:采用本院门诊要求终止妊娠妇女300例,分为3组:A组行宫颈、宫腔利多卡因表面麻醉法;B组: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C组:用氯胺酮0.0005 mg/Kg加阿托品10 mg缓慢静脉推注,必要时追加1/4~1/2剂量.结果:丙泊酚镇痛效果好,副反应少,但价格稍贵;氯胺酮效果次之,价格便宜但需要严格掌握剂量,谨慎使用.利多卡因价格便宜,副反应少,但镇痛效果不佳.结论:丙泊酚是一种亲脂溶性、短效静脉注射全麻药起效快、代谢快.易于通过血脑屏障并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经肝脏代谢,随尿排出.操作简便,药量易于控制,术后清醒快,痛苦少,伴发症少,易被病人接受.更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实用人流镇痛方法.

    作者:苏绍东;张小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维甲酸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血管平滑肌增殖的作用及其机制

    目的:探讨维甲酸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P)心肌、血管平滑肌增殖的影响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所起的作用.方法:18只SHR大鼠随机分为全反式维甲酸治疗组、对照组、卡托普利治疗组,每组6只.分别予治疗组和对照组皮下注射全反式维甲酸(ATRA)10mg/Kg体重或溶媒,高血压药物治疗组予卡托普利0.25mg/Kg体重管饲,每天一次,均疗程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各组SHR大鼠心肌、血管平滑肌(VSMC)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变化以及心肌ACE-mRNA、ACE2-mRNA的表达.结果:维甲酸治疗组心肌、血管平滑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卡托普利治疗组的PCNA表达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但维甲酸治疗组与卡托普利组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1);维甲酸治疗组ACE-mRNA的表达低于卡托普利组及对照组(P<0.01),卡托普利组ACE-mRNA的表达也低于对照组(P<0.01);而维甲酸组ACE2-mRNA的表达则高于对照组及卡托普利组(P<0.01),后两组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维甲酸能抑制SHR模型心肌、血管平滑肌PCNA的表达,并在增加ACE2-mRNA表达的同时减少ACE-mRNA的表达,从而有可能干预增殖性血管疾病的病程.

    作者:黄真;张勤;王国蓉;黄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严重缺血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及探讨动员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晚期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动员分离外周血CD34+干细胞,多点注射干细胞悬液于晚期缺血患肢肌肉内,观察3~12个月,进行各项指标评估.结果: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肢疼痛、肢冷、间歇性跛行、溃疡等症状明显缓解,足趾皮温、踝肱指数、末梢血流波幅升高,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对于晚期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能减轻疼痛,改善缺血症状,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鹏;陈翠菊;郭曙光;周兴立;段丽红;方伟;尹存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温针灸结合清热除湿化瘀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索针药并用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温针灸结合清热除湿化瘀中药治疗,观察其腹痛、腰骶部痛及白带变化等.结果:痊愈17例,占34%;显效19例,占38%;有效9例,占18%;无效5例,占10%.总有效率为90%.小腹部、腰骶部疼痛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温针灸结合清热除湿化瘀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赵煜;刘军;赖玉琴;陈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将MAPK反义寡核苷酸(ASO)导入CML细胞中,通过细胞集落形成、蛋白质含量、MAPK活性和MAPK表达的变化检测MAPK ASO对CML细胞的作用.结果:MAPK ASO可明显抑制细胞集落形成、蛋白质含量、MAPK活性和MAPK表达,其抑制率(%)分别为41.6、46.4、50.0和43.2,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APK在CML发病中起重要,有可能成为治疗CML的新靶点.

    作者:尚振川;赵越华;孙浩平;范方毅;邓涛;石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在产科对丈夫实施健康教育的做法及效果

    为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提升护理工作质量,充分发挥产妇丈夫在孕产妇及新生儿护理中的积极作用,使之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出院后能正确判断和处理产妇及新生儿的常见问题,笔者从2000年2月至今,对每位孕妇的丈夫从建卡到出院后均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的健康教育,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牟青;沈洁;余惠云;白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高原地区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分析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原发性高血压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左室肥厚,血压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对住院的40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高原地区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发生率50.86%,心肌供血不足发生率54.01%,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61.23%,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81.98%.左室肥厚组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左室肥厚组(P<0.01);心肌缺血组发生心律失常较无心肌缺血组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结论:高原地区高血压病心律失常的发生与高原地区低氧环境及左室肥厚,心肌缺血,血压水平等综合因素有关.

    作者:刘争建;王立志;邓军将;肖蓬勃;李高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一体化作战卫勤保障研究

    为探索一体化作战条件下的卫勤保障,作者对一体化作战卫勤保障进行了专题研究.在借鉴外军一体化作战卫勤保障经验地基础上,结合我军实际,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构建了一体化作战卫勤指挥信息平台和数字化应急机动医院模式,及相应的保障机制和保障方法.

    作者:蔡铜山;谭祖春;傅良韬;朱艳;宋航;苏永林;刘子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

    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国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中约有40%~50%是经母婴传播.新生儿和婴儿感染HBV后,约90%成为慢性HBV携带者,严重危害下一代人的健康[1].HBV携带者不仅是HBV的主要传染源,同样也是肝硬化、肝癌的高发人群,因此,防治HBV感染是极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及其阻断措施,对于保护高危的HBsAg阳性孕妇的婴儿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郑淑梅;徐辉;蒋明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尼曼匹克病1例报告

    病例女,16岁,因发现高脂血症3年,头昏、失眠、心慌、胸闷半月入院.血压100/65 mmHg,心肺无异常.查血脂:甘油三酯18.9 mmol/L,总胆固醇14.2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6 mmol/L.血常规:白细胞6.5G/L,淋巴细胞57%,中间细胞3.6%,粒细胞39.4%,红细胞4.07 T/L,血红蛋白138g/L,血小板129g/L.

    作者:杨冬英;蔡敏琪;梁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肺周围型肿块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B超引导下以BARD弹射式活检枪及18G切割式活检针,对67例周围型肺部肿块进行穿刺活检.结果:58例一次确诊,为86.7%(58/67),二次穿刺确诊,总确诊率为97.01%(65/67),并发症2例,其中1例为少量咯血,1例气胸,并发症发生率为3.00%(2/67).结论:B超引导下肺周围型肿块穿刺活检,安全、方便、廉价,成功率高,对肿瘤临床诊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熊锐华;刘卫明;喻智;申雪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300例临床观察

    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期间对300例剖宫产硬腰联合麻醉手术病例施行硬膜外腔盐酸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PCEA用于术后镇痛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胍类消毒剂对餐具消毒的效果比较研究

    目的:使用胍类波斯特消毒液,抑制和杀灭餐具中的各类致病菌和微生物.有效保障部队训练和应急的战斗力.方法:采集某部队食堂餐具1 085份标本,检测其大肠杆菌、细菌总数及杀灭率、表面抗原,并同时用84消毒液、红外线消毒液、蒸气消毒等方法为对照.结果:用波斯特消毒液消毒餐具后,未检测出大肠杆菌,细菌菌落数平均为6 cfu/cm2,杀灭率为99.5%,HBsAg均为阴性.结论:用胍类消毒液消毒餐具是一种简便、快捷、经济实惠又无污染的绿色消毒方法.

    作者:赵瑛;宋健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经皮血管封堵器用于介入治疗的优点

    目前,介入治疗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其特点创伤小、伤口愈合快,大大减少了病人的身心痛苦,但介入治疗术后要求患者术肢平卧制动24 h,绷带加压包扎,随着卧床和制动时间的延长,常出现腰酸背痛等不适症状的发生,而经皮血管封堵器是一种用于血管封闭的新型止血可吸收装置,由锚泊装置和递送装置两部分组成,术后患者平卧制动4 h后,即可在床上适当活动[1],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我科从2005年6月用封堵器为患者进行伤口止血,取得较好地成效,现将血管封堵器的优点报告如下:

    作者:周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彩超观测TIPSS术后门脉血流方向改变的价值

    目的:探讨彩超评价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S)术后肝内门脉分支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方法:6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TIPSS术前后行CDFI检查,动态观测门脉分支血流方向的变化,并结合门脉造影结果分析术后肝内门脉分支血流方向变化的意义.结果:16例患者TIPSS术前门脉主干及分支为离肝血流(离肝血流或双向血流),术后随访门脉血流方向未改变;46例患者TIPSS术前门脉主干及分支为入肝血流者术后即有31例门脉左、右支变为离肝血流,2年内31例中有15例发生支架管狭窄或闭塞,而此时15例患者门脉左、右支血流均又变为入肝血流.结论:彩超是术后随访观察分流道开放情况简便准确的方法.TIPSS术前门脉流向为入肝血流的患者术后肝内脉分支变为离肝血流是支架管通畅的可靠间接证据;若随访中肝内门脉分支离肝血流再次变为入肝血流,则提示支架管功能障碍.彩超观察TIPSS术前后门脉分支血流方向的动态变化,对评定部份患者支架管功能有重要价值.

    作者:吴晓波;邓旦;李树森;秦建平;廖明松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急救医疗在恐怖袭击事件发生时展开救援的思考与建议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的任务,除急诊伤病员的院前院内救治等日常工作以外,还要有应对一些如恐怖袭击等特殊突发事件的急救能力.并保证这支应急队伍具备招之即来、组织有序、全能高效的综合应变能力.

    作者:武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凯西莱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58例

    观察凯西莱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58例疗效.方法:随机将收治急性酒精中毒病例分为凯西莱联合纳洛酮治疗组和常规治疗为对照组.结果:经治疗,联合治疗组症状缓解清醒时间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凯西莱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绍军;杨林;王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VEGF受体3高亲和噬菌体融合肽的筛选及亲和功能研究

    目的: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VEGF受体3(VEGFR3)胞外区蛋白高亲和噬菌体融合肽,并测量其亲和常数.方法:用噬菌体展示固相结合法,经过4个循环的筛选,ELISA法鉴定噬菌体单克隆的亲和性,测定亲和力高的阳性噬菌体融合蛋白的DNA序列,竞争法ELISA检测优势克隆与靶蛋白的特异性,并通过非竞争性ELISA固项法,得到融合肽与VEGFR3的抗原抗体结合反应曲线,计算融合肽的亲和常数.结果:4轮亲和筛选,噬菌体出现良好的富集,8个阳性克隆中,经测序有4个克隆序列相同(phage-WHGSLKQNLWWY);竞争性ELISA显示噬菌体融合肽与VEGFR3具有良好的亲合性,并能被VEGF-D分子抑制,融合肽的亲和常数为(1.505±0.184)×107 M-1.结论:噬菌体12肽库筛选的VEGFR3高亲和融合肽(phage-WHGSLKQNLWWY)可为多肽分子的改造及靶向药物的开发提供依据.

    作者:侍立峰;梁志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西南国防医药杂志

主管:成都军区联勤部卫生部

主办:成都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