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朱孝明;李学诗
目的 分析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5月~2016年5月来我院诊治的膝关节骨创伤患者80例作为该研究的对象,遵循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手术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关节镜微创技术应用于膝关节骨创伤患者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朱海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早期肺癌切除术应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开胸行肺叶切除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8.6±2.2)d、术中出血量(231.3±69.2)ml及术后引流量(3.3±2.0)ml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14.4±3.3)d、术中出血量(422.4±96.5)ml及术后出血量(5.4±1.5)ml,差异对比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数目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早期肺癌切除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进行治疗能够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不仅术中出血量少而且术后引流量少,保证患者的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勇坡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甲状腺癌患者焦虑及抑郁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7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4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n=27例)和对照组(n=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焦虑及抑郁程度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后,SAS、SDS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状腺癌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能有效帮助患者改善焦虑、抑郁负面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韩丹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疾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3月来本院接受诊治的88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人作为研究的案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探究组和比较组,每组各44例,比较组病人实施常规西药治疗,探究组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疗效.结果 探究组病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后,其在疾病治疗有效率方面,相较于比较组病人明显要好,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疾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李宇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单次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对于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早期情绪反应造成的主要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50例结直肠肿瘤切除术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处理)随机分为观察组(术前5min单次给予0.3mg/kg氯胺酮静脉注射)和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术后采用相同的静脉镇痛方案,采用焦虑抑郁量表(HAD)评价两组患者情绪反应,通过QoR-40调查问卷对患者术后情绪状态进行评价,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分值(HAD-A)、抑郁分值(HAD-D)以及情绪状态等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差异对比并没有明显区别(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HAD-A评分相对于术前有所下降,但差异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HAD-D评分相对于术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术后观察组HAD-A评分、HAD-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情绪状态评分相对于术前均有一定下降,但是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前单次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可缓解患者术后抑郁、焦虑情绪,稳定患者情绪,值得推广.
作者:韩文冬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 抽取我院恶性肿瘤行放疗患者81例,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行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传统护理基础上采用个体化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吕晓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86例于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3例.甲组患儿使用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氧气雾化吸入治疗,乙组患儿常规使用地塞米松磷酸钠静脉滴注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结果 甲组患者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乙组(X2=6.198,P=0.013),甲组患者住院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明显比乙组短(P<0.05).结论 普米克令舒联合博利康尼氧气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能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加快恢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姬婷;张鑫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肺炎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 对686例新生儿肺炎的痰标本进行病原学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404例痰标本分离出病原茵(阳性率58.9%),G-杆菌与G+菌之比为2.75: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率高;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庆大霉素、氨曲南耐药率高;阴沟肠杆菌对头孢西丁、头孢唑林、哌拉西林、氨苄西林耐药率高;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氨曲南、哌拉西林耐药率高;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唑林耐药率高.结论 G-杆菌为新生儿肺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合理选择有效抗菌药物对治疗新生儿肺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亚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分析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院前急救与护理的62例为观察组,未接受院前急救与护理的43例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26.5±2.5)min、住院时间(12.5±2.8)d、并发症发生率3.23%、死亡率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观察组出现1例心衰、1例心率衰竭,对照组出现2例心衰、2例心源性休克、3例心律失常、2例心脏破裂,3例其他并发症.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有助于及早控制病情,遏制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临床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艳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老年痴呆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老年痴呆患者避免发生院内感染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2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92例老年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其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实验组(院内感染组)和对照组(未发生院内感染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老年痴呆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 42例发生院内感染患者中有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口腔真菌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实验组年龄大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侵袭性操作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抗生素应用不合理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老年痴呆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与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及侵袭性操作及不合理应用抗生素有关,针对上述因素,在治疗中应从环境、饮食、缩短住院时间、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侵袭性操作及呼吸道管理等方面进行预防性干预,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胡洁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肠蠕动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肠蠕动功能恢复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排除鼻肠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达到了95.0%,远高于对照组的71.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肠蠕动的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爱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定量检测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88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阳性患者,将其作为研究组.以同期到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实施HBV-DNA定量检测,对比两组HBV-DNA阳性率及含量拷贝数.结果 按照血清学标志物,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五组,HBV-DNA阳性率高组为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诊疗过程中,单纯采用血清标志物检测,不能对机体内HBV病毒复制情况进行完全反映,而辅以HBV-DNA定量检测,能准确检测出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情进展情况,能为抗HBV复制的药物治疗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齐林;刘永芳;蒋翠霞;宋君宁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跌倒的风险因素.方法 在医院2015年5月到2016年4月期间诊治的住院患者中抽取100例作研究对象,根据其有无跌倒史分成跌倒组(n=50)和无跌倒组(n=50),对比2组患者一般资料,统计其跌倒的风险因素.结果 跌倒组和无跌倒组在性别、跌倒时住院时间、是否使用辅助工具项目的对比差异上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跌倒组与无跌倒组在年龄、活动能力、有无失智、Morse评分、糖尿病、高血压和有无陪护项目的组间对比差异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住院患者跌倒的风险因素较多,其中无陪护、Morse评分为45~100分、失智、高血压、糖尿病以及活动部分依赖为住院患者跌倒的高危风险因素,应引起临床工作者重视,完善跌倒的预防工作,降低跌倒事件发生率.
作者:王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对胆囊炎胆石症患者采用科学合理的围术期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造成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4年3月~2016年3月间本科室收治的拟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胆囊炎胆石症患者60例,根据随机双色球分组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参考组包含30例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服务,护理组包含30例患者,在参考组的护理基础上为其提供科学合理的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及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 与护理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显著上升,其中护理组护理后的上升幅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 对胆囊炎胆石症患者采用科学合理的围术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佳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患者采取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近两年在我院经临床病理学检查和临床治疗证实的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甲状腺癌的患者86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人,其中观察组施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对照组施行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并发症及生存情况.结果 根据术后2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生存率(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生存率(67.44)%;对照组患者甲亢复发率(25.58)%、出血率(32.55)%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甲亢复发率(0)、出血率(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观察组患者甲状腺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率、再出血率低、甲亢复发的概率低,值得临床继续研究并广泛推广.
作者:刘松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比索洛尔治疗肺癌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之间收治的60例肺癌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比索洛尔治疗,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后各项肺功能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后各项心功能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癌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接受比索洛尔治疗,有助于患者肺功能和心功能指标的改善,且治疗的安全性较高,因而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作者:王晓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颈温代替腋温在护理工作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均为足月顺产儿,无早产、过期产,共117例,其中男孩67例,女孩50例,分别进行颈部温度测量以及腋温测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颈部温度与腋温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新生儿体温表现在腋温、颈部均有意义,在某种情况下,颈部温度可以代替腋温测量,给新生儿护理提供方便,是一种直接、快捷的获得体温的方法.
作者:马渑霞;徐文中;吕田甜;焦红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改良保留子宫盆底重建术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2015年3月-2016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盆腔器官脱垂患者71例,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实施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改良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置管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对照组为25.7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行改良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术治疗,可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术后置管时间,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彦韬;刘俊红;刘中豪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12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患儿1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儿童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影响因素,并应用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54例,其发生率为31.4%,初步认定其影响因素包括机械通气时间、留置胃管时间、应用抗生素、应用抑酸剂、插管方式及口腔护理等.结论 儿童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应在临床治疗时有针对性地加强护理干预,以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
作者:宋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与胃镜检查的结果之间关系加以观察和探讨.方法 回顾性分析13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本院收治)的临床资料,对其病理诊断与胃镜检查符合率加以比较,对其病理学结果 、胃镜下表现等加以比较.结果本研究涉及的13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93例经病理诊断证实,有69.9%的临床诊断符合率;17例胃镜下见胃黏膜出现白相、变薄情况者,其中12例(70.6%)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胃镜下见粗糙胃黏膜,其中41例(68.3%)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56例胃镜下见胃黏膜粗糙、白相、变薄者,其中53例(94.6%)经病理诊断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诊断符合率间具备可比性(P<0.05).结论 胃黏膜胃镜检查表现出的异常和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之间关系密切;两者的结合可以很大程度上提升诊断准确率.
作者:陈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