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陈翠菊
我院自1998-01始采用电视监视下纤维支气管镜摘除声带良性新生物35例,均获得成功,方便实用,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电视监视下纤维支气管镜摘除声带良性新生物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15岁~70岁,多数为青壮年.35例中,声带息肉27例,声带小结5例,声带乳头状瘤2例,声带囊肿1例.
作者:易贵荣;陈昌玖;白宗禧;卢鹭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慢性鼻炎可根据临床特点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两类,该病致病因素很多但确切病因未明,故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尚缺乏公认的理想方法,为提高对本病的诊治水平,兹将近年来国内外对慢性鼻炎基础和临床研究的一些进展综述如下.1 病因
作者:李平;包碧惠;杨仁强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先天性瞳孔残膜也称永存瞳孔膜,多数无遗传性,少数患者可能有遗传现象.出现此现象是由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瞳孔处的第一、第二中央动脉弓及周围的中胚胎叶组织萎缩、消失不完全所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多数瞳孔残膜皆逐步消失或退化.少数不消失者成为先天性瞳孔残膜.此病与虹膜后粘连不同,一般不影响瞳孔的运动,视力影响不大.按瞳孔残膜的位置分为:位于虹膜的瞳孔残膜、附着于晶体的瞳孔残膜.治疗上一般对无视力影响者不手术,有视力影响者手术切除.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两例,通过手术切除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蒋炜;段烈英;李燕先;王丽娜;卢艳鹏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椎管内肿瘤包括生长于椎管内脊髓与其相邻近组织结构的原发性及转移性肿瘤,呈进展性和多变性发展,临床表现为脊髓压迫症状,终导致脊髓功能丧失.随着CT、MRI用于临床,双极电凝、超声刀的应用和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为椎管内肿瘤精确定位、定性,早期诊断和完整手术切除提供了有利条件[1].现将1989~1998年收治的138例椎管内肿瘤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吴盛荣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侵犯颈动脉的外科治疗术式.方法:对9例肿瘤累及颈动脉病人,在经术前严格颈动脉压迫训练和检查后切除受累的颈动脉,进行临床观察.结果:9例病人术后除一例短时间出现脑缺血症状外,余无明显脑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切除受累的颈动脉及肿瘤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郑维银;张建设;李晨军;杨波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们自1988年以来开展改良骶管麻醉用于临床,与传统骶管麻醉[1、2]比较,有明显优点,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组共385例,男321例,女64例,年龄10~81岁.手术种类:肛门、直肠手术,膀胱镜检,经尿道前列腺手术,子宫颈、会阴手术等.
作者:张树兵;卢伟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分析自制三腔三套引流管在胆道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肝、胆、胰手术2401例,术中分别放置自制三腔三套引流管,双腔引流管及单腔引流管,比较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结果:自制三腔三套引流管应用于肝、胆、胰手术中,起到了引流通畅、彻底减少手术并发症的明显效果.且在并发胆瘘时避免了再次手术.结论:在肝、胆、胰手术中应用自制三腔三套引流管对减少患者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旭;戴睿武;田伏洲;李广阔;何发祥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胸腹腔穿刺抽水引流是临床常用的诊疗方法,迄今仍沿用传统方法抽水,每次都需局麻,助手协助,抽水费时费力,又给病人带来多次穿刺的痛苦,尤其腹水较多时因腹内压较高,穿刺后腹水自针孔处不断外流,既增加病人痛苦,又给护理带来麻烦.1997年以来,我们采用深静脉插管输液的微导管留置引流胸水腹水病人33例,方法简便、安全、省时省力,病人痛苦大大减少,值得推广应用,现介绍如下:
作者:余德文;杨宇;刘晓丽;陈代陆 刊期: 2001年第05期
1997-12~1999-12,我科采用特定电磁波谱(TDP)胸背照射佐治儿童下呼吸道感染4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下呼吸道感染85例,均为住院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1~12月32例;1~3岁8例;3~10岁5例.毛细支气管炎24例,支气管炎8例,支气管肺炎11例,支原体肺炎2例.多数未经正规治疗.两组病例均无并发症,病种及病情程度均具有可比性.
作者:杨林;刘海涛;鲁利群;蒲赵军;王韬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科学研究指用科学的手段和方法整理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过程,从而将经验上升为理论,并在创造知识的过程中发现真理.可见科学研究对于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不同专业有不同的研究方法,但其基本过程是相同的,都要经历选题、设计和实施三个环节.只有认真做好这三个环节的工作,才能把握好科学研究的方向.
作者:杨举伦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CO2气腹对肝硬变大鼠肝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理.方法:制作大鼠肝硬变模型,闭合法建立不同压力、不同持续时间的气腹,于术前、术后1d、7d采取静脉血检测肝功能,采取门静脉血测内毒素含量.取肝组织匀浆测自由基、NO、NOS的含量.HE及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肝组织学变化.结果:(1)气腹压力越高,持续时间越长,ALT、AST则越高,1.33kPa(10mmHg),2h、1d组分别为135.75±19.79iU/L、370.50±44.70 iU/L,显著高于术前及假气腹组(P<0.01);白蛋白在第7d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差异.(2)气腹压力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内毒素水平越高,高可达5.11±0.26 EU/ml,显著高于术前及假气腹组(P<0.01).(3)MDA、NO、NOS水平随压力的升高、时间的延长而升高.NO、NOS的变化与内毒素变化成正相关(r=0.561、0.572,P<0.05);ALT、AST的变化与内毒素变化成正相关(r=0.406、0.441,P<0.05).(4)HE及免疫组化观察显示气腹压力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则iNOS表达越多,肝组织损害越重.结论:肝硬变条件下,CO2气腹对肝功能的损害与内毒素、NO的异常升高有关.
作者:刘鹏;陈训如;罗丁;毛静熙;吴辉;王跃力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院近十年来共收治胸部伤487例,闭合性创伤376例,占77%.现就诊断及救治情况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285例,女性91例;年龄7~73岁,平均46.7岁.交通事故伤237例,占63%;高处坠落伤83例,占22.1%;钝器击伤47例,占12%;重物挤压伤9例,占2.4%.
作者:余顺先;韩军;郑志刚;陈建川;林云才;景锦;张青平 刊期: 2001年第05期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是玻璃体视网膜增殖性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 RetinoPathy.PVR)之一种类型,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眼底病,如不治疗或手术不成功,脱离视网膜几乎不可能复位,视力减退几乎不可能避免.不复位指视网膜脱离术后因各种原因未复位或6周内视网膜再脱离;复发指视网膜脱离术中裂孔封闭良好,术后复位良好,6周后视网膜再脱离.我们总结了319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后出现不复位及复发病例,探讨了不复位及复发的原因及机理.
作者:薛康;蒋炜;黄录琼;邹树军;李睛;徐飞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也正在由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向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转变,我院自1999年3月开展整体护理以来,各项工作受到了患者及家属子女的认可,并得到好评.要使整体护理达到预期效果,首先必须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否则,将直接影响到整体护理的实施.现就我院开展整体护理中护士应具备的素质谈几点体会.
作者:万世艳;旷龙云;陈红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大鼠胃电节律失常与血浆胃动素的关系.方法: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n=20),实验组(n=30),药物组(n=10).模型组及药物组大鼠按自行设计的不规则喂养方法饲养四周(隔日禁食24h).实验组于第六周给予琥乙红霉素治疗1周.胃窦浆膜下埋置银丝电极,一周后记录胃电快波、慢波.检测实验组、对照组大鼠血浆胃动素含量.结果:实验组及药物组90%出现不同类型的胃电节律失常异常节律指数达36.67%、35.83%.经琥乙红霉素治疗后胃电节律失常显著减少.胃电节律失常出现时其对应的快波频率及振幅显著降低.实验组大鼠血浆胃动素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不规则喂养后大鼠胃电节律失常的发生与血浆胃动素含量降低有关.
作者:张勇;蒋明德;王钊;曾维政;张毅 刊期: 2001年第05期
腰背痛是由多种病变引起的一种常见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笔者自1998-07~2000-07,共收治腰背痛病例246例,采用注射疗法取得了满意疗效.本组病例均经X线摄片后排除炎症、结核、肿瘤、椎体滑脱、椎间盘突出等,且无其它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和体征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迟万胜;王和彪;严贵敏;王小力;程惠民 刊期: 2001年第05期
我院地处4000里青藏线中点,收容的伤病员9.5%以上来自海拔3500m以上地区线上工作者,以往重危伤病员的救治常因一线现场处置不当而威胁伤病员的生命.借鉴青藏高原飞机坠毁后幸存集群重伤员就地抢救成功的经验[1],于1993-03-28起在离我院420km海拔4800m的唐古拉山乡地段(沱沱河)设立卫生所,常年派驻医疗队,实施线上执勤部队中重危伤病员的一线救治.该地区条件极为艰苦,大气压仅为56.12kPa,医疗队已对98例重危伤病员实施一线抢救,全部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俞祥海;李平安;李向征;向凯;湘林 刊期: 2001年第05期
B
作者:廉维;罗渝;郑军华;刘建东;吴佑安;张恩;陈宁荣;曾桂茹;石泉贵;刘月香;杨力勇 刊期: 2001年第05期
人体因疾病或创伤致器官出现严重而不可修复的病变,使其功能基本丧失,甚至行将导致死亡或无法赖以推持有效生命时,可以摹拟有关天然功能予以暂时或永久性替代的人工特殊装置,即人工器官.目前,认为人工器官与器官移植作为现代医学中取代病变器官的两种手段,各有其适应范围,而且,随着供体器官的来源有限和器官保存的困难,以及现代生物医学技术、信息技术等的突破性进展,人工器官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除了已广泛研究的人工心、肾、肝、肺、胰等器官外,人们设想,下个世纪现有人工器官将更加完善,与自然器官无显著差别,而且还将有更多的人工器官问世.
作者:任懋榆;汤世海;贺声华 刊期: 2001年第05期
颌面部异位甲状腺癌在临床极为罕见,我院从1990~2000年10年收治985例颌面部和颈部包块中仅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病例:女,53岁.发现左颌下渐进性长大包块10年入院.10年前,患者无意中发现左颌下靠外侧有一黄豆大小的包块,此后包块逐渐长大,无疼痛、发热等症状.PE:左颌下靠外侧扪及一质硬,轻度压痛,表面呈结节状,边界不清,不易推动,4.2cm×3.0cm大小包块,左颈外侧可扪及一质硬,不易推动,大小约0.6cm×0.8cm肿大淋巴结.
作者:胡仁健;刘红英 刊期: 200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