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物标记物在宫颈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何华;钟玲

关键词:生物标记物, 宫颈病变, 鉴别诊断
摘要:病理学诊断在宫颈病变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生物标记物,并与目前的组织学标准联合应用,可大大提高妇产科疾病诊断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白细胞介素-10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众多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分子机制的异常可能是异位内膜能够种植和生长的关键.白细胞介素-10是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白细胞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何佩;林俊;邓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女性不孕

    子宫内膜异位症除引起盆腔疼痛、附件区包块外,约30%~50%患者还并发不孕.该文针对迄今为止仍不明确的如子宫内膜异位症降低女性生育力可能的生物学机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成功率,前期手术治疗,是否影响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结局等问题加以综述.

    作者:孟彬;吕淑兰;曹缵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乡镇卫生院产科现状分析

    对全县已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能开展住院分娩业务的28个乡、镇、片卫生院(其中:中心乡卫生院5个,一般卫生院15个,片卫生院8个.)的房屋设置、设备配套、人员和技术结构、管理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乡级产科基本达到标准的有18个,能开展接生业务的有28个.2003年全县住院分娩率达99.16%,孕产妇死亡率连年下降,2003年为46 38/10万,有近2/3的孕产妇在乡镇卫生院分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全国、全省相比,孕产妇死亡率还居高不下,产科建设还存在一定问题.首先,产科使用房屋较少,层次较低,未用瓷砖,内部设施简陋.救护车、保温箱、抢救台等应急救护能力有限,尤其是中心卫生院和片卫生院均显不足.其次,妇幼保健人员流动频繁,向县城或城郊医疗卫生单位流动,仅2003年前10个月就有近12家卫生院妇幼保健人员因故调动和专业变更.

    作者:赵君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蛋白质组学在妇产科领域里的应用

    生物体在生长、发育、疾病等不同时期其蛋白质表达不同.蛋白质组学技术为研究蛋白质表达、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修饰提供了可能.

    作者:吕雅洁;俞丽丽;李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妊娠41周引产的意义

    对41周末分娩的单纯性(非病理性)足月妊娠,是否给予引产干预,以改善母儿结局,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就41~42孕周前母儿风险、引产结局进行分析探讨,发现41孕周之后的单纯性足月妊娠引产可能增加母儿风险,不宜常规行引产术.

    作者:李玮;漆洪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研究进展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是指继发于妊娠和分娩之后出现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其对妇女身心有很大影响.该文对近年来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机制、高危因素与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作者:张琼;郑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基因芯片在妊娠相关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以信息量大、处理速度快、所需样品少、污染少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药物的筛选、新药的研制开发、疾病的诊断.该文通过几个方面对基因芯片在妊娠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作者:张璐;屈新中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卵巢肿瘤化疗进展

    因为卵巢肿瘤不易早期发现,所以手术辅以化疗是中晚期患者基本治疗方法.随着人们对卵巢肿瘤及其化疗药物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国内外对卵巢肿瘤的化疗方案有了很大的变化,使化疗日益成为与手术同等重要的治疗手段.

    作者:许孝凤;曹云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新生儿惊厥的诊断和治疗新进展

    新生儿惊厥对神经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可损伤神经遗传基因,扰乱神经细胞的结构、功能和连接,导致能量供给和需求的不平衡.近年来由于连续数字视频脑电图监测的应用,对于新生儿惊厥的诊断和治疗提出了新的观点,为改善新生儿惊厥患儿的预后和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帮助.该文总结了近年来新生儿惊厥诊断和治疗的研究新进展,着重介绍新生儿抗惊厥药物.

    作者:郭庆辉;王纪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神经行为测定法在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测定方法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进行早期预测.方法:对150例患儿进行NBNA评分测定,比较与头颅CT检查的吻合率.结果:其中有¨7例患儿首次NBNA评分分值小于35分,与头颅CT结果比较,其与CT阳性符合率达到100%.结论:使用NBNA量表测查和临床表现相结合,对早期判断HIE患儿预后有较高实用价值,适宜在不具备头颅CT的情况下推广.

    作者:李改莲;杨周岐;黄燕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器官移植受者的妊娠问题

    接受器官移植的妇女能够正常妊娠.器官移植受者妊娠的主要问题有:妊娠与移植器官和移植受者的相互影响;免疫抑制治疗对妊娠的影响;围产期的护理等.

    作者:黎承杨;邓耀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连云港市4个月婴儿喂养现状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4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情况及不能坚持纯母乳喂养的原因.方法:选择在院出生的508名婴儿进行调查.结果: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为44.9%.结论:影响纯母乳喂养的重要因素为产后奶量不足,加强有关母乳喂养的知识教育可大大提高母乳喂养率.

    作者:崔欣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治疗进展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主要发生于青少年和年轻妇女,预后极差.随着以铂类为主联合化学治疗的实施,患者5年生存率超过90%,使生育能力保留成为临床医生必须面对的问题.该文就目前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手术治疗和化学治疗转变进行综述.

    作者:李红;黄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母乳喂养可降低活产婴儿的死亡风险

    尽管美国的婴儿死亡率很低,而按美国<小儿科>杂志(2004年第5期)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母乳喂养可进一步降低美国的婴儿死亡率.为了解母乳喂养对活产新生儿死亡的影响,美国国家环境卫生科学研究院的流行病学专家Chen和Rogan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分析了1 204名出生后28天至12个月内死亡的婴儿(不包括因先天异常和恶性肿瘤致死婴儿),对照为7 740名活过1岁的婴儿.计算母乳喂养和未接受过母乳喂养婴儿死亡的总OR和死因别OR值,并作了种族和出生体重分析,以探求母乳喂养的作用.结果表明,接受过母乳喂养的活产新生儿死亡率是从未接受过母乳喂养的0.79倍(95% CI:0.67-0.93),即死亡风险下降了21%;母乳喂养3个月以上婴儿的死亡风险下降了38%,即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死亡的危险性就越低.奇怪的是,母乳喂养能大幅度地降低外伤所致死亡,其OR值为0.59(95% CI:0.38-0.94),即死亡风险降幅高达41%;婴儿猝死综合征致死的OR值为0.84(95% CI:0.67-1.05).母乳喂养还可降低传染病及其他不明原因导致的死亡危险.研究结果显示,母乳喂养与活产新生儿死亡风险下降有关联.

    作者:胡昌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转化生长因子β1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在正常脑细胞中表达极少,在脑细胞发生缺血缺氧损伤后表达明显增多.转化生长因子β1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促进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所引起的神经细胞的康复.该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作者:李小权;孙晓勉;杨周岐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钙通道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钙通道的正常活动是其兴奋舒缩过程的关键,并参与维持血管的基本紧张度.有研究表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胞浆内游离Ca2+浓度升高,这可能与钙通道的开放增加引起细胞外Ca2+内流增多有关.另外,缺氧、内源性血管收缩物质、蛋白激酶及环磷酸腺苷等亦可通过对钙通道的间接作用升高胞浆内Ca2+浓度,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故推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平滑肌细胞膜上钙通道的改变相关.

    作者:贺同强;窦凤鸣;苟文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三种原始反射对婴儿脑损伤的预测作用

    足抓握反射、足跖反射和拥抱反射是婴儿三种常见的原始反射.研究表明,混合性伸肌足跖反射,可将脑瘫的诊断提前到1个月;足抓握反射和拥抱反射在应该出现反射的年龄反应阴性或反应强度减弱,在应该消失的年龄反射滞留,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状态.在婴儿特定的状态下正确地检查这三种原始反射的异常可对脑损伤做出早期预测.

    作者:余霞玲;陶芳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蛋白延长因子eEF1A2在卵巢癌中的作用

    在卵巢癌肿瘤中经常能筛选到20q12-13的放大,表明在此区域中至少存在一个重要的原癌基因.其中EEF1A2位于20q13.3,编码蛋白质延长因子eEF1A2.该文主要就EEF1A2是一个重要的卵巢原癌基因及蛋白延长因子网络能激活肿瘤发生并抑制凋亡作一综述.

    作者:曲昌华;李彦红;徐志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PTEN在胚胎发育及细胞周期中的作用

    PTEN基因,位于染色体10q23.3区,是具有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其在细胞周期中的作用主要由聚集粘链激酶途径、3,4,5-三磷酸-磷酸肌醇以及促细胞分裂素激活的蛋白激酶等3条途径共同完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PTEN纯合性突变的胚胎干细胞形成畸形胚胎,并在胚胎早期死亡,而具有PTEN杂合性突变的小鼠在不同组织类型中肿瘤的发生率增高.该文综述了PTEN基因的结构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其在细胞周期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并对其研究前景作一展望.

    作者:刘芳;魏莎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荧光指示剂检测铅的细胞毒性作用

    铅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细胞内,干扰细胞的正常生理代谢,产生细胞毒性作用.该文就近年来用Fura2、Indo-1等荧光指示剂检测铅对细胞的毒性作用作以综述.

    作者:孙鹂;赵正言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