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治疗进展

李红;黄燕

关键词:卵巢, 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治疗
摘要: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主要发生于青少年和年轻妇女,预后极差.随着以铂类为主联合化学治疗的实施,患者5年生存率超过90%,使生育能力保留成为临床医生必须面对的问题.该文就目前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手术治疗和化学治疗转变进行综述.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钙通道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钙通道的正常活动是其兴奋舒缩过程的关键,并参与维持血管的基本紧张度.有研究表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胞浆内游离Ca2+浓度升高,这可能与钙通道的开放增加引起细胞外Ca2+内流增多有关.另外,缺氧、内源性血管收缩物质、蛋白激酶及环磷酸腺苷等亦可通过对钙通道的间接作用升高胞浆内Ca2+浓度,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故推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与平滑肌细胞膜上钙通道的改变相关.

    作者:贺同强;窦凤鸣;苟文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生物标记物在宫颈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病理学诊断在宫颈病变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生物标记物,并与目前的组织学标准联合应用,可大大提高妇产科疾病诊断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作者:何华;钟玲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淋巴绘图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淋巴绘图技术作为一种标准手术评价方法,在妇科的外阴癌和宫颈癌中已有较多研究.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和阴性预测值较高,能更真实地预测其他淋巴结状况,有可能作为决定患者治疗方案依据本文综述淋巴绘图在妇科恶性肿瘤的应用进展.

    作者:李东至;唐家龄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白血病抑制因子调节胚胎着床机理的研究

    哺乳动物胚胎着床是一复杂的生理过程.白血病抑制因子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在诱导子宫内膜容受、调节胚胎发育、控制滋养细胞入侵和调节母胎免疫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胚泡着床所必需.该文综述其调节胚胎着床机理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恩学;张炜;王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乡镇卫生院产科现状分析

    对全县已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能开展住院分娩业务的28个乡、镇、片卫生院(其中:中心乡卫生院5个,一般卫生院15个,片卫生院8个.)的房屋设置、设备配套、人员和技术结构、管理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乡级产科基本达到标准的有18个,能开展接生业务的有28个.2003年全县住院分娩率达99.16%,孕产妇死亡率连年下降,2003年为46 38/10万,有近2/3的孕产妇在乡镇卫生院分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全国、全省相比,孕产妇死亡率还居高不下,产科建设还存在一定问题.首先,产科使用房屋较少,层次较低,未用瓷砖,内部设施简陋.救护车、保温箱、抢救台等应急救护能力有限,尤其是中心卫生院和片卫生院均显不足.其次,妇幼保健人员流动频繁,向县城或城郊医疗卫生单位流动,仅2003年前10个月就有近12家卫生院妇幼保健人员因故调动和专业变更.

    作者:赵君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上海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报告与评审分析

    目的: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本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本市200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报告和评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年上报死亡病例528例,评审病例169例,死因顺位前5位的是疾病、意外、先心、早产、新生儿窒息.评审结果有21.30%的病例为可避免死亡或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结论: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孕期保健及孕期监测,推广产科、儿科适宜技术,提高儿科医疗质量和急救技术,同时提高儿童安全防范意识,减少意外事故发生,从而有效地降低儿童死亡率.

    作者:龚群;陈昕;金颖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蜕膜Th1、Th2型细胞因子与妊娠及并发症

    蜕膜组织是母胎界面间重要免疫微环境.正常妊娠是同种移植的成功典范,其取决于蜕膜组织中的辅助型T细胞1、辅助型T细胞2型细胞因子之间精确的动态平衡.蜕膜组织中的辅助型T细胞1/辅助型T细胞2系统平衡失调可能与妊娠失败及某些妊娠并发症有关,如:流产、妊娠高血压疾病(包括子痫前期)及胎儿生长受限等.

    作者:吕英璞;张文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蛋白延长因子eEF1A2在卵巢癌中的作用

    在卵巢癌肿瘤中经常能筛选到20q12-13的放大,表明在此区域中至少存在一个重要的原癌基因.其中EEF1A2位于20q13.3,编码蛋白质延长因子eEF1A2.该文主要就EEF1A2是一个重要的卵巢原癌基因及蛋白延长因子网络能激活肿瘤发生并抑制凋亡作一综述.

    作者:曲昌华;李彦红;徐志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蛋白质组学在妇产科领域里的应用

    生物体在生长、发育、疾病等不同时期其蛋白质表达不同.蛋白质组学技术为研究蛋白质表达、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修饰提供了可能.

    作者:吕雅洁;俞丽丽;李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PTEN在胚胎发育及细胞周期中的作用

    PTEN基因,位于染色体10q23.3区,是具有磷酸酶活性的抑癌基因.其在细胞周期中的作用主要由聚集粘链激酶途径、3,4,5-三磷酸-磷酸肌醇以及促细胞分裂素激活的蛋白激酶等3条途径共同完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PTEN纯合性突变的胚胎干细胞形成畸形胚胎,并在胚胎早期死亡,而具有PTEN杂合性突变的小鼠在不同组织类型中肿瘤的发生率增高.该文综述了PTEN基因的结构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其在细胞周期和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并对其研究前景作一展望.

    作者:刘芳;魏莎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滋养细胞的侵蚀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除了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外,还与滋养细胞侵蚀等密切相关,该文就近年来有关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轶瑛;邹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白细胞介素-10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众多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分子机制的异常可能是异位内膜能够种植和生长的关键.白细胞介素-10是重要的免疫调节细胞因子,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白细胞介素-10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遗传易感性的关系仍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何佩;林俊;邓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TGF-β与HPV及宫颈癌的关系研究

    几乎所有宫颈瘤样病变中均有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E6/E7蛋白表达导致Rb和p53基因改变是宫颈癌的早期事件.转化生长因子-β抑制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永生化的人类宫颈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转化生长因子-β调节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E6/E7基因的转录.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下调是宫颈癌的致癌环节之一,同时,其在肿瘤介导的免疫抑制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转化生长因子-β的改变是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相关的宫颈癌的致癌机制.

    作者:王远菊;张洪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卵巢肿瘤化疗进展

    因为卵巢肿瘤不易早期发现,所以手术辅以化疗是中晚期患者基本治疗方法.随着人们对卵巢肿瘤及其化疗药物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国内外对卵巢肿瘤的化疗方案有了很大的变化,使化疗日益成为与手术同等重要的治疗手段.

    作者:许孝凤;曹云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免疫学研究新进展

    胎儿这样一个同种半异体移植物在妊娠期可以不被母体排斥而直至足月,提示母体与胎儿之间存在特殊的免疫关系.该文从妊娠免疫抑制、细胞凋亡、母体胎儿免疫系统协调失衡、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与保护性抗体及炎症反应过度激活角度总结了近年来在免疫学方面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研究.

    作者:汪雪雁;熊庆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女性不孕

    子宫内膜异位症除引起盆腔疼痛、附件区包块外,约30%~50%患者还并发不孕.该文针对迄今为止仍不明确的如子宫内膜异位症降低女性生育力可能的生物学机制,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接受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成功率,前期手术治疗,是否影响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结局等问题加以综述.

    作者:孟彬;吕淑兰;曹缵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母乳喂养可降低活产婴儿的死亡风险

    尽管美国的婴儿死亡率很低,而按美国<小儿科>杂志(2004年第5期)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母乳喂养可进一步降低美国的婴儿死亡率.为了解母乳喂养对活产新生儿死亡的影响,美国国家环境卫生科学研究院的流行病学专家Chen和Rogan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分析了1 204名出生后28天至12个月内死亡的婴儿(不包括因先天异常和恶性肿瘤致死婴儿),对照为7 740名活过1岁的婴儿.计算母乳喂养和未接受过母乳喂养婴儿死亡的总OR和死因别OR值,并作了种族和出生体重分析,以探求母乳喂养的作用.结果表明,接受过母乳喂养的活产新生儿死亡率是从未接受过母乳喂养的0.79倍(95% CI:0.67-0.93),即死亡风险下降了21%;母乳喂养3个月以上婴儿的死亡风险下降了38%,即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死亡的危险性就越低.奇怪的是,母乳喂养能大幅度地降低外伤所致死亡,其OR值为0.59(95% CI:0.38-0.94),即死亡风险降幅高达41%;婴儿猝死综合征致死的OR值为0.84(95% CI:0.67-1.05).母乳喂养还可降低传染病及其他不明原因导致的死亡危险.研究结果显示,母乳喂养与活产新生儿死亡风险下降有关联.

    作者:胡昌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研究进展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是指继发于妊娠和分娩之后出现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其对妇女身心有很大影响.该文对近年来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机制、高危因素与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作者:张琼;郑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治疗进展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主要发生于青少年和年轻妇女,预后极差.随着以铂类为主联合化学治疗的实施,患者5年生存率超过90%,使生育能力保留成为临床医生必须面对的问题.该文就目前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手术治疗和化学治疗转变进行综述.

    作者:李红;黄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胎儿生长迟缓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

    过去10年大量证据证实了胎儿生长迟缓与后期的代谢及心血管并发症的联系.胎儿生长迟缓和营养不良可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胰岛β细胞的功能,并可造成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上述代谢和心血管并发症发病的始动环节.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宫内不良环境的影响、某些基因的变异以及激素轴紊乱等有关.该文就当前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刘占利;梁琨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