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淋巴绘图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进展

李东至;唐家龄

关键词:肿瘤, 手术治疗, 淋巴绘图, 前哨淋巴结
摘要:淋巴绘图技术作为一种标准手术评价方法,在妇科的外阴癌和宫颈癌中已有较多研究.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和阴性预测值较高,能更真实地预测其他淋巴结状况,有可能作为决定患者治疗方案依据本文综述淋巴绘图在妇科恶性肿瘤的应用进展.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治疗进展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主要发生于青少年和年轻妇女,预后极差.随着以铂类为主联合化学治疗的实施,患者5年生存率超过90%,使生育能力保留成为临床医生必须面对的问题.该文就目前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手术治疗和化学治疗转变进行综述.

    作者:李红;黄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胎儿生长迟缓与胰岛素抵抗的研究

    过去10年大量证据证实了胎儿生长迟缓与后期的代谢及心血管并发症的联系.胎儿生长迟缓和营养不良可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胰岛β细胞的功能,并可造成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是上述代谢和心血管并发症发病的始动环节.其发生机制可能与宫内不良环境的影响、某些基因的变异以及激素轴紊乱等有关.该文就当前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刘占利;梁琨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免疫学研究新进展

    胎儿这样一个同种半异体移植物在妊娠期可以不被母体排斥而直至足月,提示母体与胎儿之间存在特殊的免疫关系.该文从妊娠免疫抑制、细胞凋亡、母体胎儿免疫系统协调失衡、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与保护性抗体及炎症反应过度激活角度总结了近年来在免疫学方面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研究.

    作者:汪雪雁;熊庆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HPV与宫颈癌疫苗研究进展

    绝大多数宫颈癌组织中均可检测出人乳头瘤病毒成分,人乳头瘤病毒致癌蛋白可引发宫颈鳞状上皮的恶性转化.以HPV为靶标的宫颈癌疫苗研究,成为宫颈癌生物治疗的重要策略,从多种途径进行的宫颈癌疫苗的研究,为防治HPV感染和宫颈癌的发生带来了新的希望.

    作者:郭建新;李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蛋白质组学在卵巢癌生物标志物筛选中的应用

    基因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其表达的蛋白质来实现的,因此以蛋白质为研究对象的蛋白质组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蛋白表达谱的变化,为寻找卵巢癌特异性标志物并探讨其发病机制带来了新的希望,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该文就此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英焕春;张淑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与滋养细胞的侵蚀

    趋化因子及其受体,除了具有免疫调节功能外,还与滋养细胞侵蚀等密切相关,该文就近年来有关趋化因子及其受体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轶瑛;邹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1与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转化生长因子β1是一种具有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在正常脑细胞中表达极少,在脑细胞发生缺血缺氧损伤后表达明显增多.转化生长因子β1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促进缺血缺氧性脑损伤所引起的神经细胞的康复.该文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作者:李小权;孙晓勉;杨周岐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器官移植受者的妊娠问题

    接受器官移植的妇女能够正常妊娠.器官移植受者妊娠的主要问题有:妊娠与移植器官和移植受者的相互影响;免疫抑制治疗对妊娠的影响;围产期的护理等.

    作者:黎承杨;邓耀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卵巢癌的病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卵巢癌因发病隐匿,就诊时多已届晚期,治疗效果及预后很差,积极开展病因学研究及早期阻断卵巢癌的诱因很有必要.该文复习了近几年有关卵巢癌的病因流行病学文献,从环境、生殖、行为和遗传因素4个方面进行综述,发现卵巢癌的发生与以上诸多因素有关,早期预防甚为重要.

    作者:杨建华;石一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研究进展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是指继发于妊娠和分娩之后出现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其对妇女身心有很大影响.该文对近年来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病机制、高危因素与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作者:张琼;郑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上海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报告与评审分析

    目的:能及时准确地掌握本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本市2003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病例报告和评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全年上报死亡病例528例,评审病例169例,死因顺位前5位的是疾病、意外、先心、早产、新生儿窒息.评审结果有21.30%的病例为可避免死亡或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结论: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孕期保健及孕期监测,推广产科、儿科适宜技术,提高儿科医疗质量和急救技术,同时提高儿童安全防范意识,减少意外事故发生,从而有效地降低儿童死亡率.

    作者:龚群;陈昕;金颖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三种原始反射对婴儿脑损伤的预测作用

    足抓握反射、足跖反射和拥抱反射是婴儿三种常见的原始反射.研究表明,混合性伸肌足跖反射,可将脑瘫的诊断提前到1个月;足抓握反射和拥抱反射在应该出现反射的年龄反应阴性或反应强度减弱,在应该消失的年龄反射滞留,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状态.在婴儿特定的状态下正确地检查这三种原始反射的异常可对脑损伤做出早期预测.

    作者:余霞玲;陶芳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维生素D受体和雌激素受体的基因与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化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与众多因素有关,而遗传是其中的重要决定因素.在目前研究的若干侯选基因中,维生素D受体基因与雌激素受体基因受瞩目.该文就维生素D受体基因,雌激素受体基因与骨质疏松的关系及这两个基因之间的协同作用进行综述,从而阐明维生素D受体基因与雌激素受体基因在骨质疏松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谢煜;姚珍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白血病抑制因子调节胚胎着床机理的研究

    哺乳动物胚胎着床是一复杂的生理过程.白血病抑制因子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在诱导子宫内膜容受、调节胚胎发育、控制滋养细胞入侵和调节母胎免疫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胚泡着床所必需.该文综述其调节胚胎着床机理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恩学;张炜;王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蜕膜Th1、Th2型细胞因子与妊娠及并发症

    蜕膜组织是母胎界面间重要免疫微环境.正常妊娠是同种移植的成功典范,其取决于蜕膜组织中的辅助型T细胞1、辅助型T细胞2型细胞因子之间精确的动态平衡.蜕膜组织中的辅助型T细胞1/辅助型T细胞2系统平衡失调可能与妊娠失败及某些妊娠并发症有关,如:流产、妊娠高血压疾病(包括子痫前期)及胎儿生长受限等.

    作者:吕英璞;张文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母乳喂养可降低活产婴儿的死亡风险

    尽管美国的婴儿死亡率很低,而按美国<小儿科>杂志(2004年第5期)公布的一项研究成果,母乳喂养可进一步降低美国的婴儿死亡率.为了解母乳喂养对活产新生儿死亡的影响,美国国家环境卫生科学研究院的流行病学专家Chen和Rogan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分析了1 204名出生后28天至12个月内死亡的婴儿(不包括因先天异常和恶性肿瘤致死婴儿),对照为7 740名活过1岁的婴儿.计算母乳喂养和未接受过母乳喂养婴儿死亡的总OR和死因别OR值,并作了种族和出生体重分析,以探求母乳喂养的作用.结果表明,接受过母乳喂养的活产新生儿死亡率是从未接受过母乳喂养的0.79倍(95% CI:0.67-0.93),即死亡风险下降了21%;母乳喂养3个月以上婴儿的死亡风险下降了38%,即母乳喂养的时间越长,死亡的危险性就越低.奇怪的是,母乳喂养能大幅度地降低外伤所致死亡,其OR值为0.59(95% CI:0.38-0.94),即死亡风险降幅高达41%;婴儿猝死综合征致死的OR值为0.84(95% CI:0.67-1.05).母乳喂养还可降低传染病及其他不明原因导致的死亡危险.研究结果显示,母乳喂养与活产新生儿死亡风险下降有关联.

    作者:胡昌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神经行为测定法在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测定方法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进行早期预测.方法:对150例患儿进行NBNA评分测定,比较与头颅CT检查的吻合率.结果:其中有¨7例患儿首次NBNA评分分值小于35分,与头颅CT结果比较,其与CT阳性符合率达到100%.结论:使用NBNA量表测查和临床表现相结合,对早期判断HIE患儿预后有较高实用价值,适宜在不具备头颅CT的情况下推广.

    作者:李改莲;杨周岐;黄燕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卵巢肿瘤化疗进展

    因为卵巢肿瘤不易早期发现,所以手术辅以化疗是中晚期患者基本治疗方法.随着人们对卵巢肿瘤及其化疗药物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国内外对卵巢肿瘤的化疗方案有了很大的变化,使化疗日益成为与手术同等重要的治疗手段.

    作者:许孝凤;曹云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基因芯片在妊娠相关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基因芯片技术以信息量大、处理速度快、所需样品少、污染少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药物的筛选、新药的研制开发、疾病的诊断.该文通过几个方面对基因芯片在妊娠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加以综述.

    作者:张璐;屈新中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乡镇卫生院产科现状分析

    对全县已取得<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能开展住院分娩业务的28个乡、镇、片卫生院(其中:中心乡卫生院5个,一般卫生院15个,片卫生院8个.)的房屋设置、设备配套、人员和技术结构、管理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乡级产科基本达到标准的有18个,能开展接生业务的有28个.2003年全县住院分娩率达99.16%,孕产妇死亡率连年下降,2003年为46 38/10万,有近2/3的孕产妇在乡镇卫生院分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全国、全省相比,孕产妇死亡率还居高不下,产科建设还存在一定问题.首先,产科使用房屋较少,层次较低,未用瓷砖,内部设施简陋.救护车、保温箱、抢救台等应急救护能力有限,尤其是中心卫生院和片卫生院均显不足.其次,妇幼保健人员流动频繁,向县城或城郊医疗卫生单位流动,仅2003年前10个月就有近12家卫生院妇幼保健人员因故调动和专业变更.

    作者:赵君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