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振钊;梁晓艳;王少康
目的:了解蒿坪镇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及防治现况,为政府部门进一步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以往改炉改灶工作进行回顾,采取普查的方法对7周岁以上人群进行氟斑牙和氟骨症检查,诊断依据为<地方病防治手册>.结果:截至2007年蒿坪镇全部完成已查明病区的改炉改灶工作.氟斑牙栓出率67.80%,氟骨症检出率12.99%.结论: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流行程度较重,今后应建立健全防氟改灶的配售网络,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以巩固防氟改灶效果.
作者:叶良义;龚世友;范中学;祝玉涛;危成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建立脉络宁胶囊中肉桂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Venusil MP C18柱为分析柱,甲醇-0.1%磷酸溶液(pH 3.5)(55:4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8 nm,流速1.0 ml/min.结果:肉桂酸在0.011~0.090μg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103640X-8954.4,R2=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08%,RSD=1.32%.结论: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可靠、重现性好的特点,能准确控制药品质量.
作者:刘同祥;周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比较不同粒径的碳酸钙在体外模拟胃肠道环境中的除铅效果.方法: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Pb2+浓度.结果:碳酸钙在模拟胃液中Pb2+没有影响,在pH 6.0模拟肠液中具有除铅效果,除铅效果随碳酸钙粒径减小而增强.结论:碳酸钙粒径对除铅效果有影响,将纳米碳酸钙制备成肠溶生物粘附制剂,可以通过阻断铅的肠肝循环,成为新型驱铅药物.
作者:徐幸民;徐虹;魏科达;方平飞;赵绪元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南京市0~3岁婴幼儿血清钙、锌、铁水平.方法: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对400例0~3岁体检的正常婴幼儿的血清钙、锌、铁元素水平进行测定.结果:0~1岁组血清铁水平在正常低限,1~2岁组、2~3岁组血清铁水平有所升高;0~1岁组血清钙、锌水平在正常范围,1~2岁组、2~3岁组血清钙、锌水平在正常低限.结论:婴幼儿应注意平衡膳食,及时添加辅食,预防微量元素缺乏.
作者:冯丽;李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通过投加生物纳米硒饲料添加剂,进行鲤鱼、鲫鱼、白鲢和鳙鱼的含硒量、体重、产量、成活率、饵料系数、抗病力、色泽和肉质的对比试验,说明生物纳米硒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投加生物纳米硒饵料4个月,鲤鱼、鲫鱼、白鲢和鳙鱼的含硒量明显增加,分别为0.424,0.453,0.285和0.306 mg/kg,分别是对照样的1.64、1.66、1.22和1.28倍.鲤鱼和鲫鱼的体重、产量、成活率分别增加0.085 kg,6298 kg,2.5%和0.015 kg,699kg,3.0%,投药量大大减少,抗病力增强,饵料系数减少,鳞片呈金黄色,具有肉质较紧、肉层厚等优点.
作者:田福平;张治国;吴敦富;吴敦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苦瓜中Mg、Fe、Zn、Pb、Mn、Cu等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苦瓜含有很多与人体密切相关的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
作者:刘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以五味子、党参、益母草、野玫瑰花粉为实验材料,在佳实验条件下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K、Na、Mn、Cu、Fe、Ca、Mg、Zn 8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4种花粉中K、Na、Ca、Mg的含量均较高,Cu的含量相对较低,五味子、益母草Mn含量高.测试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6.6%,加标回收率在90.2%~109.0%之间.分析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蜜蜂花粉的营养价值提供实验数据.
作者:阮尚全;冯洁;汪建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野生及栽培蔓荆子生药材中铅、砷、汞、镉、铜.结果蔓荆子野生品各一批次砷、汞含量超标,蔓荆子栽培品中重金属平均含量铅0.15μg/g、砷0.05μg/g、汞<0.01μg/g、镉0.18μg/g、铜3.95 μg/g,符合绿色中药材重金属元素限量要求.
作者:徐榕青;张亚敏;林文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南京市居民微量元素知识知晓程度,为针对性地指导人们正确利用微量元素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和系统抽样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选择铁、碘、氟、锌、硒5种常见微量元素的主要作用、饮食来源以及相关疾病作为调查问卷内容开展现况调查.结果:微量元素总体知晓率较低,仅49.7%;50岁以上群体、低文化人群知晓程度明显低于其它人群;微量元素的知晓程度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硒元素相关知识知晓程度明显低于铁、碘、氟及锌4种元素.结论:居民对饮食平衡的道理均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具体微量元素知识却知之甚少,不同人群对不同微量元素的知晓程度差异较大,需针对性地开展营养教育,科学、准确地宣传微量元素知识.
作者:全振钊;梁晓艳;王少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根据GB/T 5009.37-2003方法检测食用油中酸价的含量,分析了该方法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评定了食用油酸价检测的测量不确定度,在各不确定度中,以样品重复分析引入的不确定度较大,当k=2时,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47±0.01 mg/L.
作者:覃华菁;刘韧;覃芸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建立测定益母草中多糖含量的方法及考察贵州省惠水县人工种植不同采收期益母草中多糖的含量变化,以确定佳采收期.方法:采用硫酸一苯酚法显色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收度,测定波长为491nm,从而测出益母草中多糖的含量.结果:多糖浓度2.11~14.07μg/ml在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平均值=99.58%,RSD=1.26%.产地相同而不同采收期的家种益母草中多糖的含量不同,惠水人工种植益母草多糖的含量以9月份高.结论:惠水地区栽培的益母草9月为佳采收期.
作者:李健;高言明;杨玉琴;张丽艳;赵颖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评价贵定县部分农村室内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干预前后浓度水平,了解农村地区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后室内空气污染的改善效果.方法:按照相关标准方法对贵州省贵定县3个乡镇的6个自然村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及炉灶改良前后空气中CO、SO2、PM4、PM10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通过健康教育干预,完全干预组室内空气污染物CO、SO2、PM4等超标率分别下降86%,15%,32%;炉灶改良前后污染物CO、SO2、PM10排放浓度降低百分率分别为66.7%,88.1%和50%.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和改良炉灶可显著降低室内空气污染.
作者:靳争京;何平;李达圣;梁音;邹亚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黑骨藤及其不同提取物中重金属元素的组成及含量.方法:黑骨藤经消解后,采用原子荧光光度法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对黑骨藤中5种重金属元素进行检测,不同黑骨藤提取物中Pb、Cd、Hg、As、Cu的含量具有明显差异.结论:黑骨藤不同提取物中重金属含量分布不同,对新药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甘秀海;周欣;陈华国;秦樊鑫;赵鸿宾;秦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通过对贵州土壤氟元素地质背景调查,结合以往的地氟病环境调查分析成果,并对贵州1:20万化探扫面成果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贵州土壤与中国土壤及世界部分国家土壤相比,氟含量明显具有高氟背景特点,并且西部地氟病严重分布区土壤氟含量明显高于东部.认为贵州燃煤引起氟中毒应充分考虑土壤高氟背景这一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郑应才;廖莉萍;刘凌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选取160只约为22 g健康昆明种小白鼠,随机分为4组,雌雄各半,每组设4个重复.1组饲喂基础日粮,2~4组在基础日粮中以纳米氧化铜形式添加铜107.05、321.16和963.49 mg/kg.研究不同剂量纳米氧化铜对小白鼠全血和组织铜、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至15 d,与1、2和3组相比,试验4组小白鼠肝脏和胫骨铜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肾脏铜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小白鼠肾脏中锌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试验至30 d,与1、2和3组相比,试验4组小白鼠全血和脑铜含量显著提高(P<0.05),肝脏、胫骨和肾脏铜的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小白鼠胫骨和肾脏锌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由此可见,不同剂量纳米氧化铜对小鼠全血及组织中铜和锌含量有不同的影响.
作者:董菊红;朱连勤;朱风华;孙金全;杨澄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用测定骨大小和骨量的方法,观察运动对去卵巢大鼠骨大小和骨量的影响.将健康4月龄雌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假去卵巢组、去卵巢组、去卵巢+运动组.去卵巢+运动组大鼠于去卵巢术后第7 d开始运动训练,每周5 d,每天连续匀速跑45 min,16 m/min,跑道倾角0°,持续10周.结果表明,去卵巢大鼠骨直径、骨体积、骨湿重、骨湿重/体重、骨干重、骨干重/体重、骨干重/骨体积等指标均低于假去卵巢组.去卵巢大鼠运动训练后,骨直径、骨体积、骨湿重、骨湿重/体重、骨干重、骨干重/体重、骨干重/骨体积等指标均较去卵巢组增加,并且基本上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提示运动有利于改善去卵巢大鼠的骨大小和骨量.
作者:张兆贤;张兆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在对国外城市社区护理机制的横向对比研究基础上,总结吸取其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城市社区护理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符合中国当代国情的一系列措施.
作者:晏富宗;王昭宁;李继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AOA/生物接触氧化法组合工艺对城市生活污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吸附池HRT=1 h是AOA段脱氮效果佳的值,而当F/M在2~3 kgCOD/(kg MLSS·d)时,系统对NH4+-N和TN的去除率相对较高且比较稳定.本文即是对装置除氮效果的分析.
作者:刘保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克山病病情动态变化,分析病情与内外环境硒水平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山东省莒县、沂水、平邑、邹城4个克山病病区县的发病村,设立观察点,从1990年起连续观察至2007年,对克山病病情进行连续观察,同时采集头发、小麦、玉米、红薯干(地瓜干)进行硒含量测定,用直线回归分析病情与硒水平的相关关系.结果:18年共观察人群14510例/次,克山病年均检出率第1~4阶段依次为3.02%、2.31%、3.57%、3.65%.采集头发732份,小麦701份,玉米615份,地瓜干643份,采用荧光法测定硒含量,发硒水平逐年升高(P<0.05~0.01),粮食硒水平基本恒定.结论:山东省克山病病情处于稳定态势,可能与内环境硒水平不断改善有关.
作者:裴利红;宋术亮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