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宫角妊娠38例临床分析

李怡;刘芳;马媛;黄剑磊;黄琴莉;王晓红

关键词: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宫角妊娠, 减胎术
摘要: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发生宫角妊娠的高危因素及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 收集38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发生宫角妊娠患者,与同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获得正常妊娠患者相比较,分析宫角妊娠主要发病因素及临床诊治效果.结果 38例宫角妊娠患者中,输卵管因素29例,占76.32%,其中输卵管切除14例,占36.84%.宫角妊娠组新鲜周期取卵数(22.1±7.5枚)明显多于正常妊娠者取卵数(13.2±6.2枚),差异具有显著性(t=0.285,P<0.05);宫角妊娠组移植日雌激素值(2829±951 pg/mL)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2 320±846 pg/mL),两组数据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t=1.633,P<0.05).结论 输卵管因素尤其是输卵管切除是体外受精术后宫角妊娠的高危因素,较高的取卵数及移植日高雌激素水平可能是导致宫角妊娠发生的原因之一.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宝鸡地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原的多中心研究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病原学的检测方法及宝鸡地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谱.方法 对宝鸡市5家医院儿科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多中心调查时收集到的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检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5 436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拭子超高倍显微镜检结果分析显示阳性率为70.0%,其中细菌20.0%、肺炎支原体或衣原体35.0%、混合感染15.0%,镜检阴性率30.0%.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分泌物病原核酸检测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核酸、EB病毒核酸、呼吸道合胞病毒核酸、柯萨奇病毒A16核酸、肠道病毒71核酸、肠道病毒普通型阳性率依次为12.1%、23.6%、7.8%、4.3%、0、10.1%,病毒核酸总阳性率为45.8%,阳性率高的病毒是EB病毒,其次是肠道病毒普通型、呼吸道合胞病毒、柯萨奇病毒A16,各病毒在各年龄段感染率无明确规律,但呼吸道合胞病毒多见于1岁以内的小儿.1 745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率为16.0%.848例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咽拭子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率24.9%,共培养出17种细菌,前6位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12.0%,溶血性链球菌3.5%,肺炎克雷伯杆菌2.9%,卡他莫拉菌2.5%,大肠埃希斯杆菌1.1%,金黄色葡萄球菌0.8%,肺炎链球菌占第1位且为绝对优势致病菌,在5岁以内感染率高.结论 各检测方法可检测病原的种类、敏感性、特异性、时效性不同,所以提倡多方法、多病原的联合检测.多中心联合检测结果显示宝鸡地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谱为病毒占45.8%为主,其次是细菌、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其他如衣原体等感染,临床医师诊治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根据病原体检测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合理选用抗生素.

    作者:魏升云;汤淑斌;李虹;李文君;高改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HPV检测在宫颈疾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公认宫颈癌的发病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是引起宫颈病变的主要病因,对高危型HPV的检测和治疗已成为筛查宫颈癌前病变、预防宫颈癌的重要手段.该文围绕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HPV病毒载量、分型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其在评估治疗效果、判断预后、指导细胞学阳性患者分流等方面的临床价值,HPV疫苗等的研究进展作以综述.

    作者:景笑笑;杨雪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婴幼儿脑髓鞘发育的MR-DTI研究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MR-DTI)在婴幼儿脑髓鞘发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48例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颅脑MR检查未见异常的足月婴幼儿按照年龄段分为6组(0~28天组6例、29天~3个月组6例、4~6个月组5例、7~12个月组13例、13~18个月组9例、19~24个月组9例),分别行DTI检查,测定不同部位的部分各向异性指数和平均弥散系数.感兴趣区(ROI)包括周围白质(双侧额叶、顶叶、半卵圆中心)、深部白质(双侧内囊前、后肢及胼胝体膝部、压部)和深部灰质(双侧尾状核、豆状核及丘脑).分析DTI参数值在婴幼儿脑髓鞘发育中的变化规律.结果 豆状核及尾状核除外,脑其余部位的各向异性指数值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值均>0.74,P<0.001),且随年龄增长呈对数样增高;脑所有感兴趣区的平均弥散系数值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值均<-0.74,P<0.001),且随年龄增长呈对数样降低.各年龄段不同部位的各向异性指数值及平均弥散系数值是不完全相同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20.365、96.413,均P<0.001).结论 DTI可以评估24个月内正常婴幼儿的脑髓鞘发育状况,其中各向异性指数值及平均弥散系数值反映了不同部位、不同年龄段脑髓鞘化进程.

    作者:宋旸;蒋昊翔;刘黎明;帖利军;史晓薇;岳婕;胡长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济南市4个月至3岁婴幼儿缺铁性贫血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济南市药山社区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现状,探讨影响济南市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影响因素,促进小儿健康成长.方法 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来山东黄河医院儿保门诊健康查体的1 094例4个月至3岁健康足月婴幼儿进行研究,查末梢血血常规,分析各年龄段贫血患病率,进一步分析贫血与6个月内喂养方式、母亲文化程度、喂养习惯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结果 药山社区4个月至3岁婴幼儿缺铁性贫血总患病率为37.9%(415/1 094),其中轻度贫血占88.2%(366/415),中度贫血占11.8%(49/415).贫血的患病率与月龄、母亲文化程度、6个月内喂养方式、是否合理添加辅食有关,6个月~<12月婴儿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组(χ2=14.95~31.93,P<0.01);母亲文化程度高者贫血的患病率低(χ2=10.86~47.02,P<0.01);人工喂养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母乳和混合喂养者(χ2=15.26~23.38,P<0.01);合理添加辅食者贫血的患病率明显下降(χ2=31.18,P<0.01).结论 药山社区婴幼儿贫血总患病率仍较高,贫血现状不容乐观,应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改善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作者:苑赟;刘淑珍;鞠丽娜;孙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健康儿童全血细胞分析11项参数年龄差异调查

    目的 探讨实验室儿童血细胞11项分析参数年龄组间的差异对参考范围设置的影响.方法 收集1 274例1~12岁健康查体儿童静脉血,采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获得血细胞分析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血小板数、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中性粒细胞比率计数、淋巴细胞比率计数、单核细胞比率计数11项参数,并将其分为1~岁、3~岁、6~12岁3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岁组与3~岁组比较,白细胞、红细胞比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平均体积、中性粒细胞比率计数、淋巴细胞比率计数的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2.528、2.490、2.128、3.442、8.072、6.939,均P<0.05).3~岁组与6~12岁组比较,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中性粒细胞比率计数、淋巴细胞比率计数的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3.291、3.259、8.323、9.327、7.070、6.784、10.890、11.189,均P<0.01),血小板数的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t=1.989,P<0.05).结论 健康儿童全血细胞11项分析参数比较结果提示有8个分析参数存在年龄组差异,建议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计数、淋巴细胞比率计数参数可分3个年龄段设置参考范围,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红细胞平均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参数可根据各自实验室分析数据设置参考范围.

    作者:孙宝苓;马丽娟;李静;戴淑芝;付莉;王莹;王洛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园内儿童意外伤害对托幼园所影响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海淀区园内儿童意外伤害对托幼园所影响的现状,为制定减少园内意外伤害发生及其对园所影响的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针对海淀区2007至2009年发生的306例园内意外伤害对托幼园所的影响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随着园所级别升高,发生意外伤害的园所数逐渐减少,各类园所间发生意外伤害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9,P<0.05).3年中园所因意外伤害导致直接经济损失约22万元,占园所支付伤害处置费用的76.1%.意外伤害的发生对园所的正常工作、教师情绪及经济损失等的不良影响程度随园所级别的降低而升高.结论 加强托幼园所与家长的信息沟通,使家长充分理解托幼园所的工作,推广全面覆盖儿童的意外伤害保险,减少儿童意外伤害对园所的影响.

    作者:袁全莲;马迎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病灶切除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腺肌病8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比较单纯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与病灶切除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亮丙瑞林注射液)或口服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行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分析手术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手术加米非司酮、单纯手术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痛经评分及月经量都较治疗前下降,月经量下降例数百分比分别为:88.00%、86.67%、55.00%.手术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组痛经评分(0.91±1.20分)明显低于手术加米非司酮组(2.01±1.90分)及单纯手术组(3.87±2.24分),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2,P=0.025;t=2.563,P=0.01),而后两组痛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2,P=0.10),且痛经缓解和消失率明显高于手术加米非司酮组及单纯手术组(χ2=5.658,P=0.024;χ2=5.746,P=0.020),而后两组在痛经缓解和消失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93,P=0.102).3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复发率分别为12.00%、20.00%和37.50%.复发者与无复发者相比,年龄、初潮年龄、产次、瘤体大小、手术方式及治疗前月经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腺肌瘤病灶多发患者复发率显著高于单发患者(χ2=9.134,P=0.002).结论 病灶切除手术后无论是否辅助药物治疗均能有效治疗子宫腺肌病,术后辅助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药物治疗能更有效地控制临床症状,减少疾病复发,对于经济困难或不能耐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药物不良反应者可选择口服米非司酮.

    作者:罗萍;吴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caspase-3,8,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8,9(caspase-3,8,9)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8月至2011年2月在西京医院妇产科住院分娩的孕妇40例,分为子痫前期组20例、正常妊娠对照组2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蛋白印迹法检测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妊娠妇女胎盘中caspase-3,8,9的表达.结果 caspase-3,8,9在子痫前期胎盘和正常妊娠胎盘中均有表达;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caspase-3,8,9表达与正常胎盘相比显著升高(t值分别为25.09、14.65、8.10,均P<0.01).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caspase-3,8,9的异常表达与滋养细胞凋亡增加有关,可能是导致子痫前期发生发展的重要病理因素.

    作者:徐佳;马向东;陈必良;张建芳;王德堂;胡咏武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2001至2011年深圳市异位妊娠死亡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深圳市2001至2011年异位妊娠死亡情况,探讨影响异位妊娠孕产妇死亡的因素,为进一步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至2011年深圳市所有异位妊娠死亡孕产妇个案及其评审资料.结果 ①深圳市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从2001年的77.47/10万下降到2011年的9.89/10万,平均下降速度8.97%;全人口异位妊娠死亡专率从2001年的5.95/10万下降到2011年的1.63/10万,但孕产妇异位妊娠的死亡构成比在2010年、2011年上升明显,分别占当年死因排序的第2位;②2001年、2011年异位妊娠导致的孕产妇死亡共26例,占孕产妇死亡总数的7.03%,异位妊娠死亡专率为1.89/10万.其中:流动人口16例,占61.54%;未婚11例,占42.31%;中学及以下文化程度13例,占50.00%;高孕次为10次;③影响死亡的主要特征因素有:个人保健意识不足占90%,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处理中误诊急性胃肠炎;延迟诊断等相关环节问题占53.84%.结论 对孕产妇实现全覆盖管理,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孕产妇的自我保健意识;同时需加强医疗队伍建设,提高急救、诊断与治疗技术,降低异位妊娠的死亡率.

    作者:王红;姜蕾;刘卫华;赵光临;刘寿桃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北京市丰台区2010年危重孕产妇抢救能力评估

    目的 评估北京市丰台区助产医疗保健机构在危重孕产妇抢救方面的整体水平.方法 ①定量分析:利用<北京市医院产科工作质量季报表>和<北京市助产医疗机构验收评估表>(2010年)对全区所有助产医疗、保健机构的行政管理、基本设备、技术技能及产科质量等进行统计;②定性分析:2010年上报危重孕产妇抢救病例,由北京市产科质量专家及丰台区产科质量专家组进行评审.结果 2010年全区12所助产医疗保健机构共有11 900例孕产妇分娩,产科危重症抢救103例,发生率为0.87%.产科危重症病例的围产儿死亡率为38.83‰,明显高于全区产科平均水平5.29‰(χ2=25.533,P<0.001).产科危重症前3位分别为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结论 丰台区各级助产医疗保健机构的危重孕产妇抢救能力均达到北京市有关标准.危重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较高,医务工作者应特别重视这些患者.

    作者:唐艳;房春玉;张静;史坤翀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两种不同药物在人工流产术后的疗效对比

    目的 观察比较丹莪妇康煎膏及益母草膏两种药物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出血持续时间、子宫出血量、腹痛持续时间及月经复潮时间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人工流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60例,A组给予丹莪妇康煎膏治疗,B组给予益母草膏治疗,术后第7、14、30、45天随访,观察子宫出血持续时间、子宫出血量、腹痛持续时间及月经复潮时间,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的术后子宫出血持续时间明显短于B组(t=9.52,P<0.05);子宫出血量少于既往月经量的患者A组明显多于B组(χ2=9.60,P<0.05);A组明显腹痛持续时间短于B组(t=14.38,P<0.05);两组的月经复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P>0.05).结论 丹莪妇康煎膏能显著改善人工流产术后的出血及疼痛状况,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吉萍;戴景云;王君梅;邹余粮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两种分娩镇痛方法的比较

    目的 观察硬膜外麻醉与蛛网膜下腔联合硬膜外麻醉(简称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40例要求无痛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120例和腰硬联合麻醉组120例;观察两组的镇痛效果、麻醉起效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 两种麻醉方法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均很好,腰硬联合麻醉组麻醉起效时间较硬膜外麻醉组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190.55,P<0.01);分娩方式(χ2=0.48)、催产素使用率(χ2=0.10)、新生儿Apgar评分(χ2=0.52)及产后尿潴留发生情况(χ2=2.11)两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较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起效时间短,其镇痛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作者:熊娟;夏继林;李雪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CYP7B1与ER在胆汁淤积孕鼠胎鼠肝脏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α、ERβ)与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B1)mRNA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ICP)孕鼠、胎鼠肝脏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对照组孕鼠30只注射精制植物油;研究组孕鼠30只注射17-α-乙炔雌二醇.两组孕鼠分别于妊娠第13天、17天、21天断尾采母鼠血检测,于妊娠第21天抽取母鼠、胎鼠血并提取肝脏组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孕鼠及胎鼠血清中胆酸水平;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两组胎鼠肝脏ERα、ERβ、CYP7B1 mRNA的表达.结果 ①在妊娠第17天、21天研究组母鼠胆汁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55.7±3.2μmol/L vs 23.4±1.2μmol/L,t=2.541,P<0.05;61.4±2.4μmol/L vs 25.5±2.1μmol/L,t=2.621,P<0.05);研究组胎鼠胆汁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7.4±2.3μmol/L vs 11.5±2.6μmol/L,t=2.631,P<0.05);②研究组胎鼠肝脏CYP7B1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15±0.01vs 0.25±0.02,t=2.563,P<0.05);③研究组ERα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81±0.02 vs 0.35±0.01,t=2.534,P<0.01).结论 ICP孕鼠胎鼠肝细胞ERα、CYP7B1的表达升高,胆汁酸的合成与代谢调节机制存在障碍,可能是导致ICP胎儿围生儿死亡发生的原因之一.

    作者:赵晋;时青云;林宇庚;闫时;周新;林颖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全子宫切除术后卵巢功能变化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子宫切除术后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京市房山区妇幼保健院2008至2010年3年间35~50岁未绝经因子宫良性病变行全子宫切除术的病例5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体检未绝经的妇女4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性激素水平.结果 子宫切除术后6个月观察组雌二醇,孕激素水平值显著低于术前(t=4.552、t=3.330)及对照组(t=4.523、t=4.304),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值显著高于术前(t=2.377、t=4.221)及对照组(t=2.007、t=4.533),均P<0.05.结论 子宫切除后女性卵巢功能有所下降,应严格掌握子宫切除手术指征,避免治疗过度.

    作者:贾军恒;马海蓉;强莉;董媛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北京市朝阳区2001至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2001至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及其变化趋势.探讨促进儿童健康的策略和措施.方法 收集2001至2010年朝阳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数据,分析死亡变化趋势.结果 10年间朝阳区新生儿、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χ2=6.763,P=0.009<0.05;χ2=6.518,P=0.011<0.05;χ2=6.508,P=0.011<0.05).5岁以下儿童死亡以婴儿和新生儿死亡为主,其构成比分别为52.32%和38.12%.先天性心脏病、出生窒息始终是威胁5岁以下儿童生命的首要原因,分别位于前5年和后5年的第1位死因.结论 朝阳区5岁以下儿童的健康状况持续改善.应继续采取综合措施控制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全面提高儿童健康素质.

    作者:张轶勋;张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的分娩方式,降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妇女的剖宫产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 2011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产妇18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86例瘢痕子宫中,选择性阴道试产98例(52.69%),不符合阴道试产择期行剖宫产者88例(47.31%).其中阴道分娩77例(78.83%),包括阴道助产4例(4.08%),21例(21.43%)试产失败采用剖宫产.剖宫产指征依次为胎儿窘迫3例,宫缩乏力3例,先兆子宫破裂2例,胎头下降受阻1例,产程延长2例,个人因素10例.结论 掌握瘢痕子宫足月妊娠试产的适应证,在严密监护下实行阴道分娩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作者:侯琴;何艳;陈燕;屈晓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919例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为早期婴儿听力障碍者进行佳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2至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出生的正常新生儿及同期在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病理新生儿共919例进行了听力筛查,并对筛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正常新生儿初次听力筛查通过率为88.22%(442/501),单耳未通过率占8.18%,双耳未通过率占3.59%;病理新生儿通过率为64.35%(269/418),单耳未通过率占21.53%,双耳未通过率占14.11%.病理新生儿通过率较正常新生儿有显著性差异(χ2=74.15,P<0.01).病理新生儿中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单耳未通过率分别为22.11%、21.95%、12.33%、26.19%;双耳未通过率分别为14.74%、14.63%、8.22%、14.29%.各组病理新生儿均较正常新生儿有显著性差异.单耳未通过的131例中按时复筛者仅69人(占52.67%),仍未通过1例;双耳未通过的77例中进行复筛者41例(占53.25%),仍未通过3例,其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2例,早产儿1例.结论 应按期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不同疾病对听力筛查有不同的影响.

    作者:李改莲;王会玲;肖谧;康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不合格血片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影响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采血合格率因素及对策.方法 根据<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血片采集技术规范>对不合格滤纸血片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2006至2010年全市330家医疗接生单位共采集递送血片513040例,其中不合格血片共6 257例,血卡填写错误2 375例,出生不满72小时1 273例,洗脱不全1 226例,采血技术操作不良1090,血斑污染293例.血片不合格率为1.22%,实际召回重采5 528例,不合格血片召回率为88.35%.结论 加强宣传和技术培训工作,做好筛查各个环节质量管理,提高筛查血片采集的合格率,重视对不合格血片的追踪召回,保证筛查质量的每个环节.

    作者:李晓丽;王梅;曹静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广州市《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纵向分析

    目的 纵向分析广州市<出生医学证明>的管理使用情况,依法加强证件的管理.方法 对2005至2010年广州市<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使用情况年度统计表及出生证管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出生医学证明>签发逐年上升,年平均增幅大于出生婴儿数,6年共签发85万枚.2010年当年出生的签发率为85.92%,较2005年增加了3.88个百分点.废证率逐年下降,6年内每年平均降幅为17.98%.结论 广州市各级医疗保健机构规范开展<出生医学证明>管理,使出生证签发率逐年提高,废证率逐年降低.

    作者:于佳;王平;曾芳玲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社区儿童保健服务现状探讨

    目的 了解社区儿童保健服务状况,探讨社区儿童保健工作重点,更好地为辖区儿童提供优质服务.方法 对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报儿童保健工作年报表及儿童保健工作相关台账等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社区新生儿访视率、3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大于95%;视力筛查率、听力保健率偏低;对社区户籍3岁以下儿童保健覆盖率和系统管理率均高于流动儿童,流动儿童死亡率高于户籍儿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保健人员专职率为85.71%,资质合格率为92.86%,其年龄、职称结构趋于老化.结论 加强对流动儿童的保健管理,拓展社区儿童保健服务内容,完善儿童保健信息系统,提高工作效率;重视儿童保健人才队伍的培养,不断提高社区儿童保健服务水平是今后社区儿童保健的工作重点.

    作者:洪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