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志娟;邓文靖;江雪芳
目的:研究产妇人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乳汁与血液中病毒载量相关性,探讨乳汁HCMV检测在HCMV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 FQ-PCR)检测疑似HCMV感染的502例产妇乳汁及血液HCMV-DNA,并对其新生儿血清及尿液HCMV-DNA进行检测,观察新生儿的感染情况。结果502例产妇乳汁阳性率12.15%,血液阳性率15.74%,两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96,P>0.05),而血液中平均拷贝对数值高于乳汁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06,P<0.05),且乳汁与血液HCMV-DNA拷贝数对呈显著正相关(r=0.698,P=0.000)。502例疑似HCMV 感染产妇的新生儿血液、尿液HCMV-DNA检测共63例阳性,阳性率12.55%。母乳HCMV阳性组与母乳HCMV阴性组、母血HCMV阳性组和母血HCMV阴性组比较,新生儿血液、尿液HCMV-DNA阳性检测率均升高(χ2值分别为438.69、63.71、407.48,均P<0.05)。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孕产妇血液与乳汁的病毒载量存在相关性,乳汁携带病毒为婴幼儿发生感染的重要原因。
作者:徐学勤;杨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调查分析2003至2012年咸阳地区登记的宫颈癌患者的发病率、年龄分布以及发病趋势,为制定咸阳地区宫颈癌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3~2012年间咸阳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共65家确诊登记的宫颈癌患者1241例的发病资料与妇女病普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12年咸阳地区肿瘤登记系统共报告宫颈癌新发病例1241例。年均粗发病率36.81/10万,年均标化发病率28.05/10万。粗发病率由2003年29.39%上升到2012年的47.39%,10年上升161.27%,年均增长速度8.26%。标化发病率10年上升171.36%,年均增长速度8.74%。纵观各年龄组发病率数据,均呈显著上升态势,其中上升幅度高依次为50~64岁年龄组和<35岁年龄组,上升幅度依次为274.76%和235.47%。宫颈癌发病情况也因职业而不同,1241例宫颈癌患者中干部238例(19.17%),工人与无固定职业人员538例(43.35%),农民(农村户籍)465例(37.46%)。结论2003至2012年咸阳地区宫颈癌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发病低龄化,50~64岁年龄组发病率上升快,并且妇女因职业不同而引起的宫颈癌患病率不同。
作者:权艳茹;高玮;王丽鸽;荣爱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胎盘早剥的发病原因,以及不同分级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结局。方法收集房山区中医医院2001年1月至2014年3月92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2082例产妇中共有92例胎盘早剥患者,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外伤因素是主要的发病诱因,分别占38.0%、20.7%、12.0%。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出血、不规则腹痛、血性羊水。3级患者的板状腹、胎心异常、胎心率消失及休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20、9.77、6.83、8.42,均P<0.05)。产前诊断为胎盘早剥者59例,产前诊断率为64.1%,Ⅰ度、Ⅱ度、Ⅲ度胎盘早剥患者的产前诊断率分别为36.7%、64.0%、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8,P<0.05)。剖宫产75例(81.5%),阴道分娩17例(18.5%),子宫次全切除1例;并发子宫胎盘卒中4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例,均为Ⅲ度胎盘早剥患者。围产儿死亡13例,死亡率为13.8%,死胎10例,新生儿窒息21例,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23例,新生儿死亡3例。Ⅲ度胎盘早剥出现死胎、新生儿窒息及转NICU的比例显著高于Ⅰ度和Ⅱ度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17、6.10、18.67,均 P<0.05)。结论积极预防胎盘早剥诱因,及时诊断胎盘早剥并积极治疗,有助于减少胎盘早剥的发生,改善母婴预后。
作者:王会英;史秀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四维彩超输卵管造影检查术是将微气泡超声造影剂———声诺维注入到宫腔,使原本闭合的宫腔和输卵管扩张,然后进行四维成像,主要用于评价输卵管通畅性和诊断子宫宫腔病变,用以诊断女性不孕的原因,具有准确、安全、无创伤、快捷及治疗作用。该文详细叙述了四维彩超输卵管造影的规范流程。
作者:杨曦;张靖;孟洁;陈俊雅;张潇潇;汪京萍;李琛;郑潇潇;白文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从不孕症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不孕症的相关性研究,其中重点从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等5个方面对不孕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
作者:孟超;吴久玲;宋波;郑睿敏;狄江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不良妊娠结局的现状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山东省潍坊市2家医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就诊的孕产妇共计698人,通过查阅产妇病例、新生儿出生记录、现场询问和随访获得产妇和新生儿父亲的一般情况、孕期及分娩情况等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妊娠结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15.09%;产妇营养状况好为妊娠结局的保护性因素(OR=2.28,95%CI:1.47~3.54,P<0.05);而高龄产妇、有长期服药史、产妇异常孕产史、妊娠合并症、细菌或病毒性感染、有害因素接触史、羊水异常、胎盘异常等8个因素为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鼓励育龄妇女在佳生育年龄段生育;注意孕期营养均衡;减少农药等有害因素的接触;加强孕期及分娩时的健康监护工作,特别是注意预防感染和妊娠合并症,防止胎盘异常和羊水异常等。
作者:李媛媛;张海鲲;李忠良;张成元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控制专家委员会血寄分委会于2014年3月12-14日在上海召开了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形势研讨会,部分血防专家和有关领导共20多人参会。会议分析了当前疫情形势和防治进展,研讨下一步工作计划和重点工作建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阴式和腹式全子宫切除手术对于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阴式组66例,腹式组54例,分别采集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的外周静脉血标本,测定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以及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0.719、0.704、0.640,均P>0.05)。阴式组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短于腹式组(t值分别为2.733、14.698,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与术前1天相比,血液IgM、IgA、C3、C4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阴式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血液IgG水平较术前1天降低(P<0.05),而腹式组血液IgG水平虽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阴式与腹式手术方式对机体体液免疫的影响均比较小,阴式手术虽较腹式手术存在切口隐蔽等优点,但其对体液免疫功能影响方面是否明显优于腹式手术则还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作者:胡燕;卢昆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卵巢癌耐药细胞株A2780 CP增殖、凋亡及其对顺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顺铂和依达拉奉的血药峰值浓度作为联合用药的基础,将实验分为顺铂处理A2780细胞组、顺铂处理A2780CP细胞组、依达拉奉处理A2780CP细胞组、顺铂及依达拉奉联合处理A2780CP细胞组,对照组。培养一定时间后用MTT法检测细胞相对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凋亡状况。结果顺铂及依达拉奉联合处理的A2780CP细胞生长明显慢于单独2780CP细胞,顺铂及依达拉奉联合处理的A2780C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增加( P=0.016<0.05);Annexin V-FITC/PI分析显示,药物作用24小时后,顺铂及依达拉奉联合处理A2780CP细胞能提高细胞凋亡率( P=0.037<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显著提高A2780C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对顺铂耐药性有一定逆转作用。
作者:韩黎;汪宏波;李艳辉;朱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金丹盆乐汤灌肠联合熏蒸疗法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金丹盆乐汤灌肠联合熏蒸治疗的62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康妇消炎栓肛塞治疗的58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血清TNF-α、IL-2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5.16、4.85,均P<0.05),观察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两个疗程后的效果均优于一个疗程(χ2值分别为15.50、10.35,均P<0.05)。观察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均下降( t 值分别为2.45、1.74,均P<0.05),而血清IL-2水平均上升(t值分别为4.04、1.75,均P<0.05)。进一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2水平,发现观察组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下降(t=3.84,P<0.05),而血清IL-2水平较对照组上升(t=4.1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腰骶部胀痛、下腹部胀痛、盆腔压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6.24、5.34、5.04,均P<0.05),两组白带量增多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P>0.05)。结论金丹盆乐汤灌肠联合熏蒸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可明显调节血清TNF-α和IL-2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张小玲;张诗军;徐成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围绝经期是妇女一生中一个具有特殊生理特点的阶段,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而引发的一系列生理、病理和心理变化严重影响着这一群体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该文通过对围绝经期女性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健康服务需求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应用健康管理方法进行有效干预的方法步骤,持续改善其健康状况,平稳渡过围绝经期。
作者:段玉英;江志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的子宫肌瘤患者300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采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t 值分别为12.00、29.51、15.68,均P<0.01),而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t=23.21,P<0.01)。观察组术后3天、术后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t 值分别为14.67、14.78,均P<0.01),观察组术后尿潴留、伤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8.25、4.23,均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3.40,P<0.01)。结论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效果优于经腹部手术,且并发症少,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贺英;李立楠;王霞;焦桂清;姬宏宇;梁登辉;刘晓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上海市医疗机构妊娠风险预警评估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为改进优化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在上海市17个区(县)各抽查1家助产医疗机构,获取其中预产期在4~6月并已随访管理结案的重点孕妇共3420名,分析妊娠风险评估管理模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妊娠风险预警评估率达97.5%,黄色、橙色、紫色预警标示的孕产妇规范随访比例分别为62.8%、79.7%和44.4%,在控制了孕妇年龄、户籍、妊娠风险预警分类、分娩方式等混杂因素后,助产医疗机构对重点孕妇的随访次数增加(OR=0.594,P<0.05)和进行规范随访(OR=0.268,P<0.05),可降低早产的发生风险。结论上海市妊娠风险预警评估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母婴安全具有一定效果,但助产医疗机构对于重点孕妇的随访管理仍有不足。
作者:花静;朱丽萍;秦敏;许厚琴;张蕾;俞铮;李芬;施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母亲患梅毒所生产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母亲患梅毒时新生儿患先天性梅毒的发病及转归情况。方法对住院诊断为梅毒的40例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监测新生儿出生后患先天性梅毒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转归。结果新生儿早期先天性梅毒发病9例,发生率为22.5%;临床特征及表现依次为:皮肤损害、长骨骨骼损坏、肝功能损害。余31例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快速血浆反应(RPR),两项试验结果均为阳性,其中TPPA抗体滴度小于其母亲4倍,随诊12个月转阴;行X线及肝功等检查提示无多器官功能损害。结论母亲患梅毒所生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较高,早期治疗效果好;应对母亲患梅毒所生产未患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严格随诊,实验室指标监测至少1年。
作者:李展莉;黄燕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受国家卫生计生委派遣并应桑给巴尔卫生部邀请,江苏省血防所梁幼生副所长带领该所3名血防专家,于2014年3月24日至4月1日赴桑给巴尔,与世界卫生组织官员一道,商讨中国、桑给巴尔、世界卫生组织三方血吸虫病防治合作试点项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治疗儿童眼外伤引起的眼角膜损伤的疗效,为儿童眼外伤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13年8月五河县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58例67眼外伤性角膜损伤或穿孔的患者采用多层羊膜覆盖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角膜愈合情况、羊膜开始溶解时间及术后视力变化等情况。结果术后1天58例患者前房均形成良好。术后1个月全部角膜完成修复,其中36只眼角膜透明,16只眼遗留云翳,13只眼遗留斑翳,2只眼遗留白斑。术后1周羊膜开始溶解。术后随访6个月65只眼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多层羊膜覆盖是治疗角膜穿通伤安全有效的方法,其能维持眼球结构的完整,减轻了炎症反应,为后续的穿透性角膜移植创造了良好条件。
作者:陈学军;梦灵;范秀平;王家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据3月19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则研究披露,对一项从2009-2012年间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对感染了流感嗜血杆菌的育龄妇女的监测》研究中发现,怀孕与发生这种感染有较大的相关风险,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则与诸如早产和死胎等不良妊娠后果有关。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表型支气管哮喘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情况,以期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3例婴儿短暂的喘息患儿、23例非特应性喘息患儿、41例特应性喘息/哮喘患儿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特应性喘息/哮喘患儿CD4+﹑CD4+/CD8+值高于婴儿短暂的喘息和非特应性喘息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43、2.873,均 P <0.05);与FEV1/FVC 和FEV1%呈明显的负相关( r 值分别为-0.654、-0.676;-0.067、-0.675,均P<0.01),且与嗜酸性细胞计数和IgE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6、0.632;0.453、0.676,均P<0.01)。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可能是导致儿童发生特应性喘息/哮喘发病的因素,并且与特应性喘息/哮喘发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楼文倩;柳锡永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神木县大气污染与儿童呼吸道感染住院人数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1月至2012年10月间神木县的气象因素(气温、相对湿度)和环境因素: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以及16岁及以下儿童的住院资料。利用SAS 9.3对气象、环境因素和住院人数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判断主要污染物。利用R 3.0.1统计软件的建立Poisson回归的广义相加模型,引入大气污染物浓度及气象因素拟合线性模型,并考虑其滞后效应,评价主要大气污染物对儿童呼吸道感染住院的相对危险度。结果神木县的首要污染物为PM10,PM10与空气污染指数( API)的相关系数为0.917,P<0.01。在控制了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气象因素及其它污染物的影响后发现,首要大气污染物PM10浓度每上升10μg/m3时,每日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上呼吸道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为1.002(0.996~1.007),t=0.589,P=0.556;下呼吸道为1.000(0.995~1.005),t=-0.007,P=0.995。当日或滞后1~10日内PM10浓度变化均不能显著改变儿童上、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率。结论神木县首要污染物PM10浓度变化对儿童上、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情况无明显影响。
作者:刘永林;刘娟;陈凤莲;张耀文;史彦华;BILAL HAIDER Shamsi;王强;焦富勇;乔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部不同细菌病原体感染时,人体降钙素原( PCT)、C-反应蛋白( CRP)的血清水平及白细胞(WBC)计数的变化。方法选取西安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肺部感染患者83例,分为革兰阴性菌组(49例)、革兰阳性菌组(34例)。入院后对患儿取晨起空腹静脉血5mL,行PCT、CRP测定,白细胞计数等检查。结果革兰阴性菌组PCT水平高于革兰阳性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4,P<0.05);两组患儿的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P>0.05);两组患儿白细胞计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0.36,P>0.05)。结论降钙素原可用来区分肺部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感染,而CRP及白细胞计数特异性较低。
作者:邓阳彬;刘小权;安媛;王义;黄菁;楚建平;刘俐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