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红霞;何瑞仙;郑薇;胡文娟
目的 汉化护士对触摸的舒适感量表(Nurses' Comfort with Touch Scale,NCTS),并对其中文版的信度、效度进行检测.方法 翻译、同译,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NCTS,由专家小组对其内容效度进行评定;采用中文版NCTS对410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对量表的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进行评定.结果 中文版NCTS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5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1.769%,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显示数据拟合良好.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66,重测信度为0.921,内容效度为0.901.结论 中文版的NCTS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用来评估护士触摸病人时的内心舒适程度,探讨其触摸意愿,为今后触摸疗法在护理领域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白丽丽;田丽;吕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微信公众号联合电话随访在痛风出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月 2016年6月出院的痛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电话随访,观察组采用微信公众号联合电话随访.在出院时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依从性评估及血尿酸水平测定,出院后1个月、3个月再次评估患者的依从性、监测血尿酸水平,以及痛风复发率.结果 出院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失访率均低于对照组(t=2.469,P=0.0135;t=2.590,P=0.010)、治疗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668,P=0.010;t=2.320,P=0.025)、血尿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887,P<0.001;t=5.122,P<0.001).痛风复发率出院1个月、3个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信公众号联合电话随访能显著降低痛风患者出院后的失访率、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血尿酸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志坚;高宾;黄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分层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血液透析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分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基本护理、专业技能、病房消毒和管理、护理文书、健康教育宣传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分别为96.08%和80.4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9.80%和39.2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精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和心理健康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血液透析患者分层护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熊玲玲;郑丽花;吴培清;方兰叶;杨一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社区常见症状护理1 发热发热是社区常见的症状之一.当腋下温度超过37℃,或口腔温度超过37.5℃,即称为发热.快速筛查发热的病因,并作出正确的处理,对促进病人舒适、及时得到诊治、控制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作者:王志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如何获得病人的信任背景患儿李燕,女,4岁,高热,父母均在外地工作,由奶奶陪同来医院诊治.医嘱需输液,由毕业不久的王护士执行.老奶奶不信任这位年轻的护士.交流患儿奶奶:小燕呀,你的体温这么高,爸妈又不在,我都快急死了.患儿:我不要打针!护士:小燕,多美的名字.老奶奶我是小王,来给小燕挂盐水了.患儿奶奶:(上下打量)你才工作的吧?
作者:方慧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总结1例VSD联合植皮术治疗婴儿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创面的护理经验.方法 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维护VSD负压装置的正常运行及观察缺损创面的肉芽生长情况和植皮术后皮片的成活情况.结果 通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患儿痊愈出院.结论 护士及时评估病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保证VSD引流术的安全使用,保持有效引流是护理的关键.
作者:熊礼军;龚妍;邓绮兰;卢乐群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发生肠造口医疗器械相关性压疮的原因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6年5月来我院造口门诊就诊的3700例患者中,发生肠造口周围皮肤压疮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 护理人员对患者造口周围皮肤压疮预防的宣教不充分、患者认识不足、遵医行为较差,是导致发生造口周围皮肤压疮的主要原因.结论 预防肠造口医疗器械相关性压疮的重点在于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提早采取压疮干预措施、做好患者健康教育、提高其对肠造口周围皮肤压疮的认识程度和预防水平.
作者:聂红霞;何瑞仙;郑薇;胡文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在心血管内科,下肢水肿常见的原因是心力衰竭,其中以慢性右心衰为常见,表现为下垂性水肿,以脚、踝内侧和胫前水肿较为明显[1].在临床护理中为了改善血液循环,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减轻局部肿胀,常抬高下肢30°~60°,以超过心脏水平,在以往的护理中常使用枕头、抱枕或摇高床尾等措施抬高下肢,但软枕质地柔软高度不够且易被压瘪,容易移位和滑落,缺乏稳定性,因而无法达到有效抬高下肢的目的.
作者:朱锋;周焕芳;朱丽萍;苏严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HIV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导致高颅压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15例HIV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导致高颅压患者行穿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通过评估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感染发生率,分析护理治疗策略及要点.结果 随访3~20个月,5例患者术后头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其中5例患者头痛症状完全消失,完全缓解率33.4%;8例视力下降患者有4例视力有不同程度恢复,症状改善率50%.13例脑膜刺激征消失,改善率86.7%;未见腹腔感染患者;1例患者因术后并发全身感染而拔出分流管;1例因围手术期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6.7%.无因手术原因死亡病例.结论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HIV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导致高颅压的手术安全有效,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做好围术期护理,注意做好自身防护,对保障手术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防止职业暴露至关重要.
作者:王芳;郑新媚;高威;严婧;赵迎;李培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的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实施前馈控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20例.详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概率、护理质量评分、医师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总发生率分别为13.33%和4.17%,护理工作质量5个单项评分及综合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医师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医师满意率为80.83%和95.83%,患者满意率为80.00%和93.3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动态的前馈控制管理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医师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能够在保证护理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效率.
作者:张少凤;谢珠红;高江美;钟爱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质量追溯管理系统对外来医疗器械全流程监控管理严生的效果.方法 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到的1 098个外来医疗器械包为设对照组,按流程常规处理.使用消毒供应质量追溯管理系统对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共2 035个外来医疗器械包设为实验组进行回收,分类清洗、消毒、配置与包装、灭菌及发放全流程监控管理,质量监控,信息追溯记录.结果 外来医疗器械使用消毒供应质量追溯管理系统全流程监控管理后,器械清洗合格率由使用前93.6%提高到99.4%,器械数量缺失率由原来7.9%降低至o.05%,标签正确率由85.7%提高至100%,手术科室满意度由91.25%提高至9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消毒供应质量追溯管理系统在外来医疗器械全流程监控管理中,可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及积极性,为手术科室提供无菌外来医疗器械包.
作者:周世乐;莫景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基于PDCA管理工具的无缝模式对预住院患者术前准备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妇科2015年预住院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215例和对照组234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流程处理,观察组应用PDCA的无缝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对比评价两组预住院患者术前准备缺失例数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进行PDCA无缝管理,术前准备缺失例数明显降低,术前知识知晓率及患者满意度比对照组增加(P<0.01).结论 对预住院患者PDCA无缝隙管理,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前准备缺失例数,提高健康教育知晓率和患者满意度,保证患者术中安全和手术治疗的顺利实施.
作者:李怡巍;何琳;周萍;熊倩;黄彬洋;刘晓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留置尿管是指将导尿管经尿道插进膀胱,使尿液经导尿管自膀胱流出,是临床诊疗中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1],目的是解除排尿障碍、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诊断、治疗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必要护理措施.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是留置尿管所引起的泌尿系统的感染,通过近几年临床实践来看,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率在逐渐增加,在中国占医院感染的20.8%~31.7%[2],在美国占医院感染的34%[3].
作者:顾淑芳;孙娜;王雪萌;苏丽红;刘慧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在护士群体中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提高护士对患者真实需求和心理活动的认知,从而提升护士的共情能力,促进人文护理的深入实施.方法 我院2014年4月-2016年3月每两个月组织巴林特小组活动1次,每次8~12人,并如实记录活动案例以及每位成员的感受、倾诉和反馈等,并在活动前后向每位参与者发放并收回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JSE HP),做共情能力影响的自身对照研究.结果 参加巴林特小组活动前后,护士的共情能力三个维度:换位思考、情感护理和观点采择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巴林特小组活动可以唤醒参与护士的共情意识,促进共情能力的提升.
作者:江薇;贾亚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重症患者入住ICU后,由于病房的特殊性,自身疾病的困扰,各种治疗及护理因素的影响,往往会表现出烦躁不安、不配合治疗及护理操作,进而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及转归.所以,适当的、个体化的镇静治疗策略必不可少,这也已成为ICU常规治疗的一部分,备受医护人员的关注.适度的镇静是减少患者不良经历的有效措施[1-2].
作者:罗尚荣;张静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情景模拟法的教育方式对腹膜透析患者的满意度、腹膜透析知识的掌握、营养状况、腹膜炎发生率等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62例腹膜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口头、书面及幻灯片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建立情景模拟案例的教育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在满意度、腹膜透析知识掌握、营养状况、腹膜炎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在患者满意度、腹膜透析知识的掌握、前白蛋白、白蛋白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数值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观察组的腹膜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情景模拟法的健康教育方式能够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的满意度、对腹膜透析知识的掌握,改善其营养状况,从而降低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的发生率.
作者:金艳;刘玲;李琛;敖莉;黄蔚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5年1月开始我院急诊科实施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对急诊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实施前(201 2年12月2014年1 2月)和护理分组模式实施后(2015年1月-2016年1月)的护理质量满意情况、护理技术满意情况、护理整体素质的满意情况.比较优化护理分组模式实施前和实施后的总抢救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及药物应用时间.结果 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实施后的护理质量满意情况、护理技术满意情况及护理整体素质满意率分别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实施后的总抢救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及药物应用时间分别低于实施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急诊病例抢救时效性,提高急诊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作者:任莹;芦良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改善患者入院接待时间中的应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于2015年8月查检患者入院接待共61例,分为一级护理31例,二级护理30例;对入院接待时间长的现象进行原因分析,针对入院接待中接待及准备、病史采集、病历书写三大项目,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措施实施后,于2016年1月查检入院接待73例,分为一级护理33例,二级护理40例.对改善前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品管圈实施后-级护理三大项目由原来的(1 459.0±332.1)s缩短至(991.5±284.6)s(P<0.05),二级护理由原来的(1 104.0±392.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缩短至(684.8±211.8)s(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改善入院接待时间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明显缩短入院接待时间,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作者:陈露露;姚美燕;华丽群;范小丽;王梦瑶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自制坐浴液联合化痔栓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肛周感染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急性臼血病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自制坐浴液组、自制坐浴液联合化痔栓组及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自制坐浴液坐浴、自制坐浴液坐浴后给予化痔栓治疗、1∶5 000高锰酸钾坐浴方法,比较3组患者在治疗20 d后肛周感染的治愈率、肛周皮肤黏膜红肿情况、疼痛程度、排便情况、肛周培养结果.结果 3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坐浴液联合化痔栓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肛周感染疗效优于传统的1∶5 000高锰酸钾坐浴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莉;付阿丹;许琍文;丁婷;姚晓丹;何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肠瘘是腹部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当会导致患者因感染而死亡[1],临床多以保守治疗为主,而充分有效的冲洗引流是治疗成败的关键.我院自2010年起,开始应用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治疗肠瘘患者,在为肠瘘患者进行腹腔冲洗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传统使用的腹腔冲洗“斜面”内套管容易贴壁、发生堵管,致使冲洗效果不理想,不能达到有效冲洗.查阅相关文献[2-3],我们对内套管进行了改良,将传统的“斜面”内套管改良为“伞状面”,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任立梅;张辉;谢志远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