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凤;谢珠红;高江美;钟爱英
目的 探讨创新设计的量化评估模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手术治疗并住院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共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29例,观察组应用量化评估模式进行呼吸道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呼吸道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术后监护时间、上机时间、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主要包括肺不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胸等)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在监护室监护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结论 应用量化评估模式进行呼吸道护理,为先心病术后提供了量化的气道护理评估依据,可以减少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蓝凤林;李玉梅;曾红军;陆海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社区常见症状护理1 发热发热是社区常见的症状之一.当腋下温度超过37℃,或口腔温度超过37.5℃,即称为发热.快速筛查发热的病因,并作出正确的处理,对促进病人舒适、及时得到诊治、控制传染性疾病的传播至关重要.
作者:王志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质量追溯管理系统对外来医疗器械全流程监控管理严生的效果.方法 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到的1 098个外来医疗器械包为设对照组,按流程常规处理.使用消毒供应质量追溯管理系统对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共2 035个外来医疗器械包设为实验组进行回收,分类清洗、消毒、配置与包装、灭菌及发放全流程监控管理,质量监控,信息追溯记录.结果 外来医疗器械使用消毒供应质量追溯管理系统全流程监控管理后,器械清洗合格率由使用前93.6%提高到99.4%,器械数量缺失率由原来7.9%降低至o.05%,标签正确率由85.7%提高至100%,手术科室满意度由91.25%提高至9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消毒供应质量追溯管理系统在外来医疗器械全流程监控管理中,可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及积极性,为手术科室提供无菌外来医疗器械包.
作者:周世乐;莫景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HIV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导致高颅压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15例HIV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导致高颅压患者行穿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通过评估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感染发生率,分析护理治疗策略及要点.结果 随访3~20个月,5例患者术后头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其中5例患者头痛症状完全消失,完全缓解率33.4%;8例视力下降患者有4例视力有不同程度恢复,症状改善率50%.13例脑膜刺激征消失,改善率86.7%;未见腹腔感染患者;1例患者因术后并发全身感染而拔出分流管;1例因围手术期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6.7%.无因手术原因死亡病例.结论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HIV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导致高颅压的手术安全有效,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做好围术期护理,注意做好自身防护,对保障手术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防止职业暴露至关重要.
作者:王芳;郑新媚;高威;严婧;赵迎;李培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护理程序健康教育对患者血管通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2015年6月-2016年1月采用传统护理程序健康教育模式,2016年2-6月采用护理程序健康教育模式,比较护理程序式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血管通路自我护理认知度及依从性.结果 护理程序式健康教育前透析当日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自我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得分为(14.4±3.2)分;透析间期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日常自我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得分为(25.7±4.8)分;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自护知识掌握情况得分为(38.1±5.7)分.护理程序式健康教育后其知识掌握情况分别提升至(19.6±2.3)分、(30.9±3.8)分及(43.3±3.8)分,前后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程序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维持性血透患者血管通路的认知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作者:刘会群;刘慧萍;彭红英;丁革红;史飞龙;郭光霞;陈苏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重症患者入住ICU后,由于病房的特殊性,自身疾病的困扰,各种治疗及护理因素的影响,往往会表现出烦躁不安、不配合治疗及护理操作,进而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及转归.所以,适当的、个体化的镇静治疗策略必不可少,这也已成为ICU常规治疗的一部分,备受医护人员的关注.适度的镇静是减少患者不良经历的有效措施[1-2].
作者:罗尚荣;张静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构建内镜质量规范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以Donabedian质量三维结构模式为基础,通过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初步构建内镜质量规范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条目池,运用Delphi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函询论证,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通过两轮专家函询,终确定内镜质量规范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其中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结论 本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专家积极性、权威程度和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均较高,结果科学、可靠、可信,能够对内镜质量的规范化管理提供详细、可量化的依据.
作者:周梅花;刘丽娟;谢红珍;蔡文智;周宏珍;彭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究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的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实施前馈控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20例.详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概率、护理质量评分、医师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总发生率分别为13.33%和4.17%,护理工作质量5个单项评分及综合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医师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医师满意率为80.83%和95.83%,患者满意率为80.00%和93.3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动态的前馈控制管理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医师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能够在保证护理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效率.
作者:张少凤;谢珠红;高江美;钟爱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营养水平和进食方式对压疮发生风险的预测效果及影响.方法 选择全国8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采用欧洲和美国的调研工具对符合要求的患者进行资料收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终对资料完整的8967例住院患者进行分析,按在院有无压疮分为无压疮组和压疮组,无压疮组的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压疮组,但在ICU患者中无体现.经口进食、管饲营养和静脉营养三组人群的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存在着差异(P<O.05).结论 住院患者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与压疮的发生密切相关.但针对危重症患者和管饲营养两个特殊人群,应结合其他监测指标综合分析和评估压疮发生风险.
作者:刁玲玲;赵静;戴晓冬;李华珠;张莉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行为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12月来我院体检部体检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的100例患者并进行综合评估,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及运动指导,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行为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生活习惯、生理生化指标、情绪及个人、社会支持情况.结果 行为干预后,观察组素食比重、运动频次、午休次数所占比例均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吸烟、饮酒所占比例均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TC、TG、LDL-C、体质量指数及腹围均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HDL-C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应对态度积极评分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态度消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个人支持、社会支持评分均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 行为干预有助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理念及方式,改善患者情绪,获得更多个人及社会支持,减少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生活及生存质量.
作者:黎秋霞;黄萍;邹远娣;包思凘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胃镜检查时患者的胃肠道反应通常很剧烈,伴随身体强烈不适感,以及唾液大量分泌,胃内容物返流入口腔[1].胃镜检查可引起患者的复合应激效应[2].目前所使用的检查车会使患者在胃镜检查过程中伴强烈肠胃不适,难以维持体位妨碍操作.另外,患者口腔流出物会污染检查床,加重患者身心不适.鉴此,笔者设计了新型胃镜检查车以克服上述问题,并已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构建基于移动终端的证据传播平台,并调查平台用户的使用体验和需求偏好.方法 基于微信公众号建立证据传播平台,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于2015年1 2月-2016年1月对472名用户进行使用体验和需求偏好的问卷调查,并开展统计分析.结果 用户对于平台的总体评价(4.34±0.67)、证据板块的评价(4.30±0.63)、讲堂板块的评价(4.26±0.65)、资讯板块的评价(4.27±0.66)、推送文章的可读性评价(4.38±0.63)、设计和结构的评价(4.23±0.63)和互动性评价(3.58±0.84)的满意度较高;用户对于“证据-专科护理知识及技术”和“讲堂-循证护理新进展”的需求为迫切.结论 基于移动终端的证据传播平台,能够促进证据资源的广泛传播,为卫生从业人员提供新、佳的循证资源,满足用户对于证据和循证知识的需求.
作者:朱政;邢唯杰;胡雁;周英凤;顾莺;成磊;王春青;赵蕊;王旖磊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Super-Path入路微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和骨关节病变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手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对2016年8-10月我院20例股骨颈骨折和骨关节病变患者实施Super-Path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注意出血情况,术后观察疗效.结果 手术过程顺利,出血少,术后24 h均可下床活动,无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复杂,术中配合要求高,术前严格适应症,术中严密配合,控制感染,是保障手术顺利完成的关键.
作者:范海霞;沈丽慧;季清芬;季卫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自2015年1月开始我院急诊科实施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对急诊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实施前(201 2年12月2014年1 2月)和护理分组模式实施后(2015年1月-2016年1月)的护理质量满意情况、护理技术满意情况、护理整体素质的满意情况.比较优化护理分组模式实施前和实施后的总抢救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及药物应用时间.结果 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实施后的护理质量满意情况、护理技术满意情况及护理整体素质满意率分别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实施后的总抢救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及药物应用时间分别低于实施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护理分组管理模式能够提高急诊病例抢救时效性,提高急诊护理满意率,值得借鉴.
作者:任莹;芦良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肠瘘是腹部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处理不当会导致患者因感染而死亡[1],临床多以保守治疗为主,而充分有效的冲洗引流是治疗成败的关键.我院自2010年起,开始应用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治疗肠瘘患者,在为肠瘘患者进行腹腔冲洗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发现:传统使用的腹腔冲洗“斜面”内套管容易贴壁、发生堵管,致使冲洗效果不理想,不能达到有效冲洗.查阅相关文献[2-3],我们对内套管进行了改良,将传统的“斜面”内套管改良为“伞状面”,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任立梅;张辉;谢志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7-12月收治的40例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1-6月收治同类的44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认知干预、心理干预、音乐放松,分别在干预前1d、干预后10d、20d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重复测量方法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复经颅磁刺激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进一步提升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冼少眉;叶立汉;温水群;徐秋萍;王金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改善患者入院接待时间中的应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于2015年8月查检患者入院接待共61例,分为一级护理31例,二级护理30例;对入院接待时间长的现象进行原因分析,针对入院接待中接待及准备、病史采集、病历书写三大项目,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措施实施后,于2016年1月查检入院接待73例,分为一级护理33例,二级护理40例.对改善前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品管圈实施后-级护理三大项目由原来的(1 459.0±332.1)s缩短至(991.5±284.6)s(P<0.05),二级护理由原来的(1 104.0±392.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缩短至(684.8±211.8)s(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改善入院接待时间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明显缩短入院接待时间,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作者:陈露露;姚美燕;华丽群;范小丽;王梦瑶 刊期: 2017年第10期
在外科腹腔镜手术中,由于腹腔内外的温差,手术操作空间受限及电外科设备的使用影响,均会导致腹腔镜镜头起雾使术野模糊,从而影响腔镜手术的正常进行[1].为此,我科研发了一种术中具有防雾功能的腹腔镜镜头,术中无需取出镜头即可去雾,操作简单,实用、方便,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创口感染的风险.现介绍如下.
作者:杨红;王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骨穿针是进入人体骨组织的穿刺针,使用后会附着大量血液、脓液、脂肪、分泌物等有机物[1].由于骨穿针管腔小且狭长,清洗难度很大,残留的有机物不容易被彻底清除,使用后附着有机物和微生物会使器械表面或内腔形成一层生物膜,阻止了灭菌因子的穿透,导致灭菌失败[2],也可能成为潜在的传播源,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因此,如何提高骨穿针的清洗质量,降低微生物危害,已经逐渐成为消毒供应室工作研究的重点.
作者:黄冬兰;刘霞;杨玉;周芳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0.025%聚维酮碘在白内障复明手术术前冲洗结膜囊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12月于我院接受白内障复明手术患者共210例(210眼),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105眼),观察组采用0.025%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观察冲洗前后结膜囊细菌培养的阳性率的变化以及角结膜的改变情况.结果 结膜囊冲洗前后细菌培养的阳性率:观察组为37.1%和5.7%;对照组为38.1%和2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膜、角膜的损伤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025%聚维酮碘在白内障复明手术术前冲洗结膜囊可有效降低细菌数量,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沈伟莉;杨春;马靖 刊期: 201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