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消毒供应中心骨穿针清洗现状的研究进展

黄冬兰;刘霞;杨玉;周芳芳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 骨穿针, 清洗流程, 清洗质量
摘要:骨穿针是进入人体骨组织的穿刺针,使用后会附着大量血液、脓液、脂肪、分泌物等有机物[1].由于骨穿针管腔小且狭长,清洗难度很大,残留的有机物不容易被彻底清除,使用后附着有机物和微生物会使器械表面或内腔形成一层生物膜,阻止了灭菌因子的穿透,导致灭菌失败[2],也可能成为潜在的传播源,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因此,如何提高骨穿针的清洗质量,降低微生物危害,已经逐渐成为消毒供应室工作研究的重点.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预防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护理研究进展

    留置尿管是指将导尿管经尿道插进膀胱,使尿液经导尿管自膀胱流出,是临床诊疗中常见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1],目的是解除排尿障碍、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诊断、治疗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必要护理措施.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是留置尿管所引起的泌尿系统的感染,通过近几年临床实践来看,留置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率在逐渐增加,在中国占医院感染的20.8%~31.7%[2],在美国占医院感染的34%[3].

    作者:顾淑芳;孙娜;王雪萌;苏丽红;刘慧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护理程序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血管通路认知度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护理程序健康教育对患者血管通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2015年6月-2016年1月采用传统护理程序健康教育模式,2016年2-6月采用护理程序健康教育模式,比较护理程序式健康教育前后患者对血管通路自我护理认知度及依从性.结果 护理程序式健康教育前透析当日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自我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得分为(14.4±3.2)分;透析间期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日常自我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得分为(25.7±4.8)分;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自护知识掌握情况得分为(38.1±5.7)分.护理程序式健康教育后其知识掌握情况分别提升至(19.6±2.3)分、(30.9±3.8)分及(43.3±3.8)分,前后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程序健康教育能够提高维持性血透患者血管通路的认知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作者:刘会群;刘慧萍;彭红英;丁革红;史飞龙;郭光霞;陈苏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工作见闻

    笔者于2016年7月-9月赴美国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附属医院参观学习,此次赴美参观访问团由六名医生、三名护士组成,成员分别来自省内五所医院的不同临床科室.美国医院现代化的硬件设施、“以人为本”[1]的管理理念、后勤保障体系的无缝对接,细节化的护理举措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忆安;龚芝萍;盛洁华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手术室多品牌多规格硬质容器混合使用时常见问题的品管实践

    目的 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多品牌、多规格、混合使用硬质容器不合格率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降低多品牌、多规格、混合使用硬质容器不合格率为活动主题,应用查检表采集信息的方法,对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多品牌、多规格、混合使用硬质容器发生不合格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将2015年5-7月混合使用硬质容器出现的问题类型及频次汇总,与2015年8-10月实施品管圈干预后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干预及实施措施后,硬质容器相关器械不合格率从0.36%下降到0.02%.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多品牌、多规格、混合使用硬质容器不合格率方面有显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蔡文进;吴惠平;吴娟;傅瑞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无痛消化内镜诊疗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对无痛消化内镜诊疗结果的影响,评价其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本院消化病房住院的100例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分成对照组50例及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不良反应以及对诊疗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诊疗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不仅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同时降低了患者在消化内镜诊疗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在生理及心理负担,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王兴丽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品管圈在改善患者入院接待时间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改善患者入院接待时间中的应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于2015年8月查检患者入院接待共61例,分为一级护理31例,二级护理30例;对入院接待时间长的现象进行原因分析,针对入院接待中接待及准备、病史采集、病历书写三大项目,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措施实施后,于2016年1月查检入院接待73例,分为一级护理33例,二级护理40例.对改善前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品管圈实施后-级护理三大项目由原来的(1 459.0±332.1)s缩短至(991.5±284.6)s(P<0.05),二级护理由原来的(1 104.0±392.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缩短至(684.8±211.8)s(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在改善入院接待时间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明显缩短入院接待时间,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值得推广.

    作者:陈露露;姚美燕;华丽群;范小丽;王梦瑶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临床带教

    如何获得病人的信任背景患儿李燕,女,4岁,高热,父母均在外地工作,由奶奶陪同来医院诊治.医嘱需输液,由毕业不久的王护士执行.老奶奶不信任这位年轻的护士.交流患儿奶奶:小燕呀,你的体温这么高,爸妈又不在,我都快急死了.患儿:我不要打针!护士:小燕,多美的名字.老奶奶我是小王,来给小燕挂盐水了.患儿奶奶:(上下打量)你才工作的吧?

    作者:方慧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消毒供应质量追溯管理系统对外来医疗器械全流程监控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消毒供应质量追溯管理系统对外来医疗器械全流程监控管理严生的效果.方法 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到的1 098个外来医疗器械包为设对照组,按流程常规处理.使用消毒供应质量追溯管理系统对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共2 035个外来医疗器械包设为实验组进行回收,分类清洗、消毒、配置与包装、灭菌及发放全流程监控管理,质量监控,信息追溯记录.结果 外来医疗器械使用消毒供应质量追溯管理系统全流程监控管理后,器械清洗合格率由使用前93.6%提高到99.4%,器械数量缺失率由原来7.9%降低至o.05%,标签正确率由85.7%提高至100%,手术科室满意度由91.25%提高至9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消毒供应质量追溯管理系统在外来医疗器械全流程监控管理中,可有效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及积极性,为手术科室提供无菌外来医疗器械包.

    作者:周世乐;莫景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新型移动式可调节下肢抬高器的研制与应用

    在心血管内科,下肢水肿常见的原因是心力衰竭,其中以慢性右心衰为常见,表现为下垂性水肿,以脚、踝内侧和胫前水肿较为明显[1].在临床护理中为了改善血液循环,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减轻局部肿胀,常抬高下肢30°~60°,以超过心脏水平,在以往的护理中常使用枕头、抱枕或摇高床尾等措施抬高下肢,但软枕质地柔软高度不够且易被压瘪,容易移位和滑落,缺乏稳定性,因而无法达到有效抬高下肢的目的.

    作者:朱锋;周焕芳;朱丽萍;苏严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HIV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导致高颅压患者行腰大池-腹腔分流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HIV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导致高颅压患者的护理要点.方法 对15例HIV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导致高颅压患者行穿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通过评估术后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及感染发生率,分析护理治疗策略及要点.结果 随访3~20个月,5例患者术后头痛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其中5例患者头痛症状完全消失,完全缓解率33.4%;8例视力下降患者有4例视力有不同程度恢复,症状改善率50%.13例脑膜刺激征消失,改善率86.7%;未见腹腔感染患者;1例患者因术后并发全身感染而拔出分流管;1例因围手术期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6.7%.无因手术原因死亡病例.结论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HIV并发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导致高颅压的手术安全有效,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做好围术期护理,注意做好自身防护,对保障手术效果、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防止职业暴露至关重要.

    作者:王芳;郑新媚;高威;严婧;赵迎;李培亮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内镜质量规范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的 构建内镜质量规范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以Donabedian质量三维结构模式为基础,通过文献分析法、专家访谈法初步构建内镜质量规范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条目池,运用Delphi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函询论证,通过层次分析法计算各级指标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 通过两轮专家函询,终确定内镜质量规范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其中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21个三级指标.结论 本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专家积极性、权威程度和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均较高,结果科学、可靠、可信,能够对内镜质量的规范化管理提供详细、可量化的依据.

    作者:周梅花;刘丽娟;谢红珍;蔡文智;周宏珍;彭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综合护理干预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7-12月收治的40例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2016年1-6月收治同类的44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认知干预、心理干预、音乐放松,分别在干预前1d、干预后10d、20d比较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重复测量方法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复经颅磁刺激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进一步提升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冼少眉;叶立汉;温水群;徐秋萍;王金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分层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究分层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血液透析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分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护理质量评分、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基本护理、专业技能、病房消毒和管理、护理文书、健康教育宣传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分别为96.08%和80.4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9.80%和39.2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精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健康、躯体角色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功能和心理健康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血液透析患者分层护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进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熊玲玲;郑丽花;吴培清;方兰叶;杨一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探究前馈控制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影响

    目的 探究前馈控制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的2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实施前馈控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20例.详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概率、护理质量评分、医师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护理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总发生率分别为13.33%和4.17%,护理工作质量5个单项评分及综合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医师及患者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医师满意率为80.83%和95.83%,患者满意率为80.00%和93.3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动态的前馈控制管理方法,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发生率,提高医师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能够在保证护理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上,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效率.

    作者:张少凤;谢珠红;高江美;钟爱英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危重患者镇静评估护理的研究进展

    重症患者入住ICU后,由于病房的特殊性,自身疾病的困扰,各种治疗及护理因素的影响,往往会表现出烦躁不安、不配合治疗及护理操作,进而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及转归.所以,适当的、个体化的镇静治疗策略必不可少,这也已成为ICU常规治疗的一部分,备受医护人员的关注.适度的镇静是减少患者不良经历的有效措施[1-2].

    作者:罗尚荣;张静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量化评估模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气道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创新设计的量化评估模式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手术治疗并住院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共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29例,观察组应用量化评估模式进行呼吸道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呼吸道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术后监护时间、上机时间、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主要包括肺不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气胸等)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在监护室监护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结论 应用量化评估模式进行呼吸道护理,为先心病术后提供了量化的气道护理评估依据,可以减少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呼吸系统相关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蓝凤林;李玉梅;曾红军;陆海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胃镜检查车的设计与运用

    胃镜检查时患者的胃肠道反应通常很剧烈,伴随身体强烈不适感,以及唾液大量分泌,胃内容物返流入口腔[1].胃镜检查可引起患者的复合应激效应[2].目前所使用的检查车会使患者在胃镜检查过程中伴强烈肠胃不适,难以维持体位妨碍操作.另外,患者口腔流出物会污染检查床,加重患者身心不适.鉴此,笔者设计了新型胃镜检查车以克服上述问题,并已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竹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微信公众号联合电话随访在痛风出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微信公众号联合电话随访在痛风出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1月 2016年6月出院的痛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电话随访,观察组采用微信公众号联合电话随访.在出院时对所有患者进行治疗依从性评估及血尿酸水平测定,出院后1个月、3个月再次评估患者的依从性、监测血尿酸水平,以及痛风复发率.结果 出院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失访率均低于对照组(t=2.469,P=0.0135;t=2.590,P=0.010)、治疗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2.668,P=0.010;t=2.320,P=0.025)、血尿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887,P<0.001;t=5.122,P<0.001).痛风复发率出院1个月、3个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信公众号联合电话随访能显著降低痛风患者出院后的失访率、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血尿酸水平,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志坚;高宾;黄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0.025%聚维酮碘在白内障复明手术术前冲洗结膜囊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0.025%聚维酮碘在白内障复明手术术前冲洗结膜囊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12月于我院接受白内障复明手术患者共210例(210眼),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105眼),观察组采用0.025%聚维酮碘冲洗结膜囊,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观察冲洗前后结膜囊细菌培养的阳性率的变化以及角结膜的改变情况.结果 结膜囊冲洗前后细菌培养的阳性率:观察组为37.1%和5.7%;对照组为38.1%和2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膜、角膜的损伤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025%聚维酮碘在白内障复明手术术前冲洗结膜囊可有效降低细菌数量,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沈伟莉;杨春;马靖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巴林特小组对促进护士共情能力的作用

    目的 通过在护士群体中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提高护士对患者真实需求和心理活动的认知,从而提升护士的共情能力,促进人文护理的深入实施.方法 我院2014年4月-2016年3月每两个月组织巴林特小组活动1次,每次8~12人,并如实记录活动案例以及每位成员的感受、倾诉和反馈等,并在活动前后向每位参与者发放并收回具有良好信度和效度的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JSE HP),做共情能力影响的自身对照研究.结果 参加巴林特小组活动前后,护士的共情能力三个维度:换位思考、情感护理和观点采择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巴林特小组活动可以唤醒参与护士的共情意识,促进共情能力的提升.

    作者:江薇;贾亚平 刊期: 2017年第10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