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7kg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机械通气的呼吸道优化管理

徐鹏;陈敏;张雯薰;朱学敏;彭渝

关键词:呼吸道管理, 先天性心脏病, 机械通气, 婴儿
摘要:目的 探讨7 kg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机械通气的呼吸道管理策略.方法 将我科143例体质量小于7 kg先心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优化组74例患儿,术后给予机械通气呼吸道优化管理;对照组69例患儿术后给予机械通气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儿使用呼吸机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给予机械通气呼吸道优化管理,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获得满意疗效.
护士进修杂志相关文献
  • 皮肌炎患者受损皮肤的护理

    目的 探讨皮肌炎患者不同类型受损皮肤的护理.方法 对2014年12月-2015年4月收入我科的13例有皮肤损害的皮肌炎患者的皮肤受损类型,以及患者心理情况进行全面准确评估,根据患者受损皮肤的特点及不同的皮损类型,采取针对性护理.结果 13例皮肤受损的皮肌炎患者,除1例全身水肿伴尾骶部2 cm×2 cm大小溃疡,因病情恶化自动出院外,其余12例患者受损皮肤均恢复良好.结论 对患者进行规范化治疗,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并提供心理支持,可以避免皮肤受损程度加重,使皮损恢复良好,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何玉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改良助行器在脊柱疾病患者术后行走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改良助行器在脊柱疾病患者术后康复行走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对50例脊柱疾病术后患者,分别使用改良助行器和普通助行器进行自身前后对照,收集用两种助行器行走后心率、行走距离、血压资料,同时用自制调查问卷了解患者主观感受.结果 由于患者个体原因,剔除8例.使用改良助行器和普通助行器后心率、行走距离差值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安全、舒适、省力维度呈高度满意,便捷度呈中度满意,总得分均分为(36.40±2.38)分.结论 改良助行器有助于脊柱疾病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实现快速康复.

    作者:田秋菊;陈明霞;张子凤;彭玉慧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在神经内科吞咽障碍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专科护质量指标在神经内科吞咽障碍患者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以医院护理常规为基础,建立包括吞咽障碍评估、护理操作、护理记录、吞咽障碍宣教、交接班五个方面的护理质量标准及细则.运用这五方面的专科指标对神经内科吞咽障碍的护理质量进行管理,比较专科质量指标开始实施时(2014年11月)和实施半年后(2015年4月),吞咽障碍护理质量中吞咽障碍评估正确率、护士操作正确率、患者及照顾者相关知识知晓率、护理记录书写合格率、交接班合格率的情况.结果 专科质量指标实施后,各方面得分均高于实施前,吞咽障碍护理质量高于实施前.结论 吞咽障碍专科质量指标的实施,使吞咽障碍的护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能提高神经内科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质量,有助于对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管理.

    作者:唐起岚;娄小平;王爱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影响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为实施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留置PICC导管行同期放化疗肿瘤患者377例,疑有感染时取标本做细菌培养,对发生感染患者的首次置管时间、导管置人部位、细胞免疫功能、贴膜过敏、浅静脉化疗史、单次化疗后时间、血栓形成7个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PICC导管感染39例,感染率为10.3%,其中,血流感染4例,局部感染35例,分别占10.3%和89.7%.送检导管标本、同侧及对侧肢体外周血液各5份,细菌培养阳性率为分别为100.0%、80.0%和0;导管感染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护PICC的护士需规范化培训,预防并及早处理并发症,可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黎容清;江岱琪;吕玉洁;郭振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护理

    目的 总结应用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56例肺透明膜病患儿的护理经验.方法 护理过程中,注意做好固尔苏用药前的准备,正确配制药液及注药,做好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护理,密切观察病情,保证营养和水份的摄人,预防感染,加强基础护理.结果 经治疗,患儿皮肤颜色转红、血氧饱和度值逐渐升高,除1例家属原因自动出院,其余55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固尔苏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过程中,积极有效的护理方法是提高患儿生存质量和治愈的重要保证.

    作者:陈思红;文梦灵;黄友妮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主动脉弓离断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术后护理

    目的 总结主动脉弓离断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术后护理经验.方法 对2009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8例主动脉弓离断伴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的术后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死亡1例,3例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ICU时间3~10d,机械通气0.8~5 d,出院时上下肢动脉血压相差1.33~2.00 kPa.结论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有创动脉血压及血氧饱和度,加强心、肺、肾等脏器功能的监测,注意肺动脉高压的变化指标,及时采取护理措施,预防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对主动脉弓离断伴重度肺高压患儿术后顺利恢复和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翻兵;林曦;梁爱琼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B超引导下经颈内静脉行PICC置管技术在血管通路困难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B超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导管在血管通路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6例无法在上肢或下肢行PICC置管的患者,采取B超引导下经颈内静脉PICC置管术.结果 46例患者均成功置入PICC导管,置管成功率达100%,平均穿刺时间为42 min,平均穿刺次数为1.09次,导管使用时间均超过2个月,长达到1年.X线摄片显示导管均到达上腔静脉,所有置管病人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在B超引导下从颈内静脉行PICC置管,可有效解决不适宜从四肢血管行PICC置管患者的静脉输液难题,避免了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为疑难危重患者开辟了一条新的输液路径.

    作者:万永慧;陈芊;邱艳茹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全髋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研究进展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是利用手术方法将人体已发生病变的髋关节的股骨头及髋臼以人工的髋关节假体取而代之,从而解决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重建接近正常功能的髋关节[1].随着材料学的发展、生产工艺的提高及手术技巧的改进,人工全髋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但随之亦会出现深静脉血栓、脱位、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常见的.

    作者:顾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产前运动锻炼的安全性及对血糖控制的影响

    目的 评估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产前运动锻炼的安全性及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因GDM住院待产的70例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康复师指导和专职护士监测下实施上肢功率计运动,运动于早餐和午餐后1h进行,20 min/次.采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精确计算和调整每日胰岛素用量.比较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日均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和母婴结局差异.结果 血糖达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日均胰岛素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母婴低血糖、妊高症、皮肤感染、早产、胎儿窘迫、胎儿生长受限及窒息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DM孕妇产前医护监测下运动锻炼具有一定安全性,有助平稳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

    作者:陈芸;周淑贞;徐烨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双极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治疗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手术配合方案.方法 总结2013年7月-2014年12月我院103例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双极射频消融术手术配合经验.结果 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所有手术配合满意.全组患者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结论 RFA对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合并AF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护士的熟练配合对手术成功有重要作用.

    作者:庄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文护理核心期刊中个体和焦点组访谈研究的报告学质量比较研究

    目的 对发表在中文护理核心期刊上的个体和焦点组访谈研究的报告学质量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华护理杂志》、《中国实用护理杂志》和《护士进修杂志》中应用个体和焦点组访谈研究的文献,采用COREQ清单对纳入文献进行报告学质量评价.结果 检索得到573篇文献,符合个体和焦点组访谈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共210篇.《中华护理杂志》、《中国实用护理杂志》和《护士进修杂志》中的个体和焦点组访谈研究涉及的研究领域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 =22.192,P=0.224),而在研究者特征、参与者和场所选择、资料收集与分析以及结果报告的质量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这些差异具体体现在“学历/学位”(x2=11.372,P=0.003)、“抽样”(x2=17.273,P=0.000)、“拒绝参加或中途脱落”(x2=22.617,P=0.000)等14个条目的报告学质量比较结果上.结论 建库至2014年12月,发表在《中华护理杂志》、《中国实用护理杂志》、《护士进修杂志》上的个体和焦点组访谈研究数量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且文献涉及的护理领域广泛,但报告学质量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和不足.

    作者:张盼盼;陈珊珊;王云云;梁芳芳;王泓午;窦昊颖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多功能二合一口鼻罩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鼻罩和口鼻罩是临床给氧方式中的常见用物,在治疗急慢性呼吸衰竭的一线治疗方法无创正压通气技术中[1],更是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应用鼻罩或口鼻罩的患者,如果同时安置胃管,会影响通气效果;且需要吸痰时,必须暂时中断鼻罩或口鼻罩给氧,才能进行操作.当闭口呼吸的病人病情加重时,张口呼吸只能更换成口鼻罩,并影响进食.针对以上不足,我们研制了一种多功能二合一口鼻罩.现介绍如下.

    作者:张静;温贤秀;孙晓燕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叹气式呼吸法在初产妇第一产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叹气式呼吸对初产妇的产程时间、疼痛程度和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择足月妊娠头先露,无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在第一产程中采用叹气式呼吸法,对照组产妇不予干预,采取自由呼吸法.观察两组产妇产程时间、疼痛程度和分娩方式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第一产程时间缩短、疼痛减轻,阴道分娩例数(96例)多于对照组(8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叹气式呼吸能缩短第一产程时间,减轻分娩疼痛,提高自然分娩率.

    作者:张利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7kg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机械通气的呼吸道优化管理

    目的 探讨7 kg以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机械通气的呼吸道管理策略.方法 将我科143例体质量小于7 kg先心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优化组74例患儿,术后给予机械通气呼吸道优化管理;对照组69例患儿术后给予机械通气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儿使用呼吸机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儿术后给予机械通气呼吸道优化管理,可以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徐鹏;陈敏;张雯薰;朱学敏;彭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持续静脉输入对肺叶切除术后患者排痰效果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持续静脉输入对肺叶切除术后患者排痰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4年2-6月行肺叶切除术患者,按术后应用氨溴索剂量分为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每组60例.大剂量组给予720 mg盐酸氨溴索4 mL/h静脉持续输入,常规剂量组给予盐水100 mL加盐酸氨溴索30 mg,2次/d静脉输入,均应用5d.观察两组患者咳痰、肺部并发症情况及用药后不良反应.结果 大剂量组在咳痰难易度、痰液粘稠度及痰液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常规剂量组(P<0.05),肺不张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两组在肺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剂量盐酸氨溴索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术后排痰情况,护理人员要掌握药物的配伍禁忌、常用剂量、浓度、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使药物达到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徐爱平;孔轻轻;沙永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腕关节镜下治疗Ⅰ型TFCC损伤的手术配合

    目的 总结腕关节镜下治疗Ⅰ型TFCC损伤的手术配合体会.方法 20例Ⅰ型TFCC损伤引起的腕关节尺侧痛患者,行腕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术前访视时,向患者介绍手术过程,术前备齐器械物品;术中协助术者安置手术设备、器械,密切配合手术;术毕协助包扎固定,整理仪器.结果 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不良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Ⅰ型TFCC损伤的关节镜手术治疗中,良好的手术配合能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万佳;张樱严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食管癌术后康复患者院外护理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延续性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

    延续性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从医院延续到病人家中的优质护理服务,在护士和病人乃至家庭成员之间进行有目的的互动,以促进和维护病人的健康,是一种从医院走向社会、走向家庭的延伸护理服务模式[1-2].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世界67.5亿人口新发食管癌病例48.2万例,死亡40.7万例,排在各类恶性肿瘤第八位[3].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首选方法,术后引发的各种并发症,以及术后放化疗所带来的多种毒副作用对患者的心理、生理、社会功能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作者:李惠霞;赵雨晴;王莹;曹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多样性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分析

    目的 分析多样性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92例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4例,实施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48例,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基础上,加行多样性心理护理.术前2周及术后4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测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癌因性疲乏程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焦虑及抑郁评分,焦虑、抑郁发生率,行为、情感、感觉及认知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宫颈癌围手术期患者实施多样性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癌因性疲乏,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鲍苏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电话随访对提高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依从性和远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电话医学随访对提高首发脑梗死出院患者坚持二级预防依从性和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出院的首发脑梗死患者1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8例).对照组按我科卒中单元管理模式常规进行出院前脑血管病健康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分别在出院后第7天、第28天、第90天、6个月和12个月进行定期电话医学随访.记录患者有无卒中复发、生存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BI)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价神经功能恢复状况.结果 (1)观察组(89.8%)坚持二级预防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63.6%),P<0.05;(2)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卒中复发率和出院后死亡率(P<0.05)均明显更低;3、两组出院后12m时BI和mRS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定期电话医学随访可提高首发脑梗死出院患者坚持二级预防的依从性,从而降低卒中复发和死亡,并改善其远期神经功能预后.

    作者:郑冬香;谢佩卿;欧秀琴;成嫣;蔡叶艳;张玉生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胆管内移位塑料支架取出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胆管内移位塑料支架取出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总结2010年1月-2014年6月39例内镜下取出胆管内移位塑料支架的护理配合方法.结果 39例胆管塑料支架胆管内移位患者支架全部取出.结论 在内镜下取出移位的胆管塑料支架是一种安全可靠、简单有效的方法,在护理配合时做到术前备齐用物,术中默契配合、熟练操作,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成功率.

    作者:万小雪;阳桂红;彭春艳;马久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护士进修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主管: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

主办:贵州省医药卫生学会办公室